搭訕約會常出包?三個破解法,讓你好事成雙!

作者:瑪那熊 諮商心理師

「瑪那熊你好,我是Alan。上週在聯誼看到一位天菜,我準備上前搭話時,卻覺得喉嚨變緊變乾、腦袋空白糊成一團,最後只能坐在角落一整晚……事後又覺得很後悔。不知能否給我一些建議呢?」

這封信的主人Alan發生什麼事了?其實,他所遇到的狀況並不是特例:參加活動時想認識某個對象、社團裡的學妹或學長、通識課坐附近的外系生、鄰近單位新來的同事等。即使你鼓起勇氣上前與對方搭話,但很快地臉頰發燙,眼神不由自主飄動,腦袋被「我這樣說OK嗎?」、「這樣會被扣分嗎?」、「接下來呢?」塞滿。你說話開始不流暢,或是淪為「喔」、「嗯嗯」的回應,也可能草草結束對話,不知要再說什麼。

事後你後悔、尷尬並責怪自己「明明準備好話題了,怎麼實際上場變成這樣?」重複多次後甚至放棄不想再嘗試,也就是「習得無助感」,不再相信自己會成功。這篇文章,要將你從這迴圈中解救出來。

閱讀全文〈搭訕約會常出包?三個破解法,讓你好事成雙!〉

身心平衡學:找回自我,調節身心的覺察練習

作者:趙守箴 諮商心理師

我們活在一個外界刺激太多的瘋狂年代。平日的生活,從眼睛張開的那一刻起,從手機、電視、電腦來的訊息,就在刺激我們的感官去追逐這些資訊,然後我們上班、工作、忙於生活或家庭中的大小事,一直到夜晚,筋疲力盡的時候,可能都還在忙碌應付著瑣事;也難怪不少名人專家建議要大家在每天生活中,留一點空白的時間給自己,或是靜心、冥想、做自己任何喜歡的事情都好,當作是愛自己的一個練習;但,問題是,好難執行啊!有的人是太過忙碌,無法留下空白的時間,有的人則是留下空白的時間,會讓自己好焦慮、好罪惡。 閱讀全文〈身心平衡學:找回自我,調節身心的覺察練習〉

心靈蛻變學:哭不出來也感受不到快樂?現代人的感受麻痺症

作者:Athena 老師  

親愛的~你是否經常跟他人訴說你當下感受時,總是無法達到共識,是我們表達不清還是他們真的無法理解我們的感受,然而關於這個『感受』又究竟從何而來?其實,感受是來自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深刻的那股力量。

領蛻旅曾有個案提起當她感情與原生家庭後,她傷但居然哭來,『….可……..就是哭不出來。我們明白無法適時的釋放個人情緒實讓人感到訝異。

閱讀全文〈心靈蛻變學:哭不出來也感受不到快樂?現代人的感受麻痺症〉

諮商心理師吳姵瑩:卸下面具,好好愛自己

本文為張老師月刊採訪吳姵瑩老師之專欄文章。
張老師月刊第465期,2016年09月號,陳怡潔採訪編輯。

 

「要是我能像他一樣就好了。」

日常生活裡,你是不是曾經聽過、或是浮現過這樣的念頭?因為對自身某些缺點和特質感到自卑與厭惡,而妄想成為他人,得到旁人的支持與讚美,散發出耀眼奪目的光芒。

只是,一味地仿效難免也讓人質疑其存在的正確性,依循前人道路行走固然穩妥舒適,卻也注定錯失找尋另類美景的樂趣。美國知名企業家賈伯斯,就曾在校園演講時公開說過:「鼓起勇氣跟隨你的心靈與直覺,它們才知道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他認為,生命的時光有限,為什麼要浪費時間需耗在別人的生命中?他們所信奉的教條,只不過是他們自身思考的結果,如果我們讓內心的聲音被這些所遮蔽,就無法做到真正的「為自己而活」。

這段話看似簡單,實行卻不容易,對諮商心理師吳姵瑩而言,更是一段漫長的旅程。「因為覺得自己的狀態還沒有準備好,所以害怕外在環境如何去看待和解讀。」這樣的恐懼一度將她吞噬,讓她戴起許多「不合身」的面具…。

dsc_1020

(此圖為吳姵瑩老師於純青基金會演講側拍。由純青基金會提供)

白袍的光芒與偽裝

時光回溯到吳姵瑩剛成為諮商心理師的時候,那時她在醫院實習,必須穿上象徵醫事人員的白袍來面對個案。「但當時大家都不清楚什麼叫心理諮商,有些人只是因為醫生轉介就來了,以為我們也是醫生。」

稱呼的錯放,總讓吳姵瑩猶豫要不要坦承自己並不是醫生。「卻也擔心把『真相』說出口後,個案會對我的專業有所疑慮。」說還是不說,選擇導致的衝突與挫折慢慢地在胸口囤積,壓力像重擔一樣壓在肩頭,每天回家都只感覺到異常疲累。

在尚未意識到自我的面具之前,吳姵瑩以為疲累的源頭是來自於個案過於沉重的情緒。當她看見資深諮商心理師們的個案比自己更多更複雜,卻總是能保持個人狀態的穩定時,「我開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在哪一個環節上出了問題。」

漸漸地,她發現醫事人員的白袍就像是偽裝,雖然賦予她自信,卻也使她產生對「專業」的迷思:「我就好像戴上醫生的面具來面對個案,不允許自己有任何表情,害怕被別人知道我只是實習生,不是領了執照的諮商心理師。」勉強自己嚴肅正經的結果,吳姵瑩說,現在她回去看自己當時的照片,肢體動作都是挺直且僵硬的。

「我一直沒有好好接納我自己的狀態。」害怕資淺的經驗導致個案對自己的不信任,但她無法否認自己確實還在學習之中。「雖然當我把這個狀態告訴任何來晤談的個案時,他們會害怕、會擔心,這些都是正常的反應。」

吳姵瑩認為,每個人都會希望找資深的人進行諮商,但若心理師本身也落入這個情境中的話,就會變成沒有辦法接受自己身處在「資淺」的狀態裡。「我必須先接受自己的狀態,否則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因為恐懼而懷疑、否定自己。」

 

摘下面具和自己對話

「那段時間的我不斷地在問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內心告訴吳姵瑩,她害怕個案對自己失望,害怕個案不相信自己。「其實,這些都是別人對我的觀感,我對自身的質疑太大了,導致別人的質疑也被我加倍地放大,使我愈來愈不相信自己。」過度焦慮的情況下,她更迫切想讓自己感覺是專業的,於是面具愈戴愈厚,最後變成整個人在硬撐。

在發現自己的焦慮和恐懼後,她花許多時間與自我對話,安撫自我的情緒。身旁的督導和同事們也不斷給予她支持及鼓勵,容許她有犯錯的空間,以及提醒她不要將諮商關係裡的責任放得太重。「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時候我還是會跌回那個漩渦中。」她只能不斷告訴自己,每個人都一定會有初學的階段,個案的反應不一定都和自己有關。「我的確還是個初學者,學會與焦慮和恐懼共處,是我當時最重要的一門功課。」

這層面具雖帶給吳姵瑩焦慮與恐懼,卻也讓她看見本身專業的不足,成為精進自我的動力。「所以我還是戴著面具前進,在工作時我戴著它弭平我的恐懼,離開工作場合後,我就必須把它摘下,好好地看看最真實的自己。」

對她來說,讓焦慮和恐懼降低的方法,就是不斷地學習。「當個案在不該結束的點自行結束了諮商,我就會問自己,是不是有什麼地方遺漏了,他是不是想談什麼議題,但是我沒有注意到。」看見自己想要學習的方向,持續的專精、研究,讓逐步累積出的專業,一點一滴地溶化掉那張偽裝專業的假面具。

 

來自於家庭的自我否定

後來,吳姵瑩離開醫院,成立自己的工作室,卻又掉進了另外一個面具的漩渦。

「我希望能有心理大師一般的風範。」因著這個念頭,她開始模仿自己所觀察到的「大師特質」:「他們不化妝、衣著飄逸舒適,總是給人溫暖又正面的能量。」可是,當她捨棄一切的美感時尚時,心裡卻一直有個聲音在問她:妳喜歡這樣的自己嗎?

這句疑問,讓她察覺自己陷回了「自我否定」的迴圈裡。於是,吳姵瑩決定梳理過往的經驗,企圖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最後我發現這份否定,來自原生家庭的影響。」她的父母都是公務人員,樸實慣了,對外表的呈現並不是特別在意。「但我從小就特別愛漂亮,母親常對我說,為什麼我會生出像妳這麼愛美的孩子?」

內在渴望得不到支持,導致她對於「諮商心理工作者」應該呈現什麼樣的面貌,一直存在著巨大的問號,而渴望得到支持與信任的內心,更驅使她不斷地找尋其他人做成典範,將他們的風格做成面具戴上,忘了思考它究竟適不適合自己。

「卸下面具讓我看見了自己的認真與努力,並懂得接納自我的狀態。」吳姵瑩笑著說道。自她的笑容裡,我看見了她的自信,正散發著獨一無二的美麗。

dsc_0011

(此圖為吳姵瑩老師於純青基金會演講側拍。由純青基金會提供)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戴上「面具」的美麗與哀愁

推薦課程:人格面具首部曲:邂逅心中的千面女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我們一起建構了馴養,也創造獨一無二。

作者:曾瑞娸Ray Tseng社工師/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六、3/20 (日)  09:30-12:30【 我們一起建構了馴養】找回彼此滿意的愛

「什麼是馴養?」家鈴老師這樣問著。

馴養是一種陪伴、是一種教養關係,在這裡的夥伴們此起彼落的說著,但卻似乎沒有辦法有一個好的定義。『對我而言,你只不過是個男孩,就像其他千千萬萬個小男孩一樣。我不需要你,你也同樣用不著我。對你來說,我也不過是隻狐狸,就跟其它千萬隻狐狸一樣。然而,如果你馴養我,我們將會彼此需要。對我而言,你將是宇宙間惟一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世界唯一的了。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無論對誰,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是彼此的唯一了。』小王子裡是這麼說的。現實生活裡,你理性的知道對方不是唯一,若將他視為唯一,若有一天失去,是痛苦的;但從親密關係中探究馴養,確實我們在關係中會將他視為這個位置的唯一。

來到這裡的夥伴,開啟了一條自我探索之路,家鈴老師帶著夥伴們去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在牌卡的探索與書寫中,找出自己的愛情劇本,進而去探究在關係裡的你我他。

 

廖家鈴老師_4761


 

 

七、3/20 (日)  13:30-16:30【 我們一起建構了馴養】讓我們情話綿綿

我們的身體,會誠實的表達當下的感受。

「不需要有任何的思考,做出一個動作。」Mendy老師運用戲劇治療的方式帶領夥伴們,這是一個能量的轉換,覺察的開端。

還記得熱戀時期的你嗎?你們總是有說不完的話,一天24小時似乎都覺得不夠多,總希望有更多的時間相處;但長久的感情是這樣,總是有著柴米油鹽醬醋茶,會有一些平凡又瑣碎的事情進入關係裏頭,大家總說著溝通很重要,但在溝通前,更重要的是覺察。

你會不會好奇,當老師要你不假思索地做一個動作時,你為什麼選擇這個動作?關係是這樣,有太多的時候沒有想太多,一個反應丟回去給對方,一個情緒回應給對方,因為你知道他應該會接住,因為你有足夠的安全感知道他會理解你,但有時候或許在某一個時刻,對方的回應不如預期時,你有什麼感覺?可能因此大吵一架,可能因此產生了摩擦。

聚焦於自己的感覺,開啟覺察之路。摩擦的產生,常常兩個人會陷入關係中的相互指責,對話中不斷說著的是,你是壞蛋,因為沒有人想成為那個壞蛋,所以會開始有一種揪出壞蛋的循環對話。如果你是一個需要有許多對話的人,而對方的性格上是比較安靜的人,你能不能去看見自己與對方的需求,然後把需求放回自己的身上,而覺察從情緒開始。例如:你不斷的說著你今天發生的大大小小事,對方聽著,但沒有給你太多的回應,你需要有人跟你討論分享,他的安靜聆聽讓你感到生氣,在這個時候,你能不能先停下來去感覺自己的生氣,很多時候這個暫停,只需要三秒鐘就夠了。

因此,希望大家能從覺察開始,看見自己的對話模式,慢慢的找回最初的情話綿綿,如同Mendy老師所說:「你變得更好不一定就會有另一半出現,因為那還需要一些緣分;但可以相信的是,不會再遇到爛桃花」。

延伸閱讀:兩性相處的秘訣:承認害怕失去的恐懼

推薦課程:親密愛情沙龍第二梯次詳情

向內尋找,看見你的內在神性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自從寫了那篇神格化的文章,我忍不住與大家談談關於女神這個概念。(就是這篇!

我們膜拜神,我們擁有宗教信仰,但我們永遠要記得,我們所相信的宗教與神祇是由人所創造出來的,也是由人經歷傳奇、苦難與頓悟所造就出來的。所以我們永遠 要記得,我們膜拜地,外化、視覺化的神,是祂們已經看見祂們神聖智慧的所在,而我們透過膜拜來啟發我們內在,從不清楚到清楚的歷程,從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到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從尋求外在解答到內在平靜的過程。透過他們的楷模讓我們每個人知道,其實我們都可以像他們一樣,因為祂們都是由凡人轉化的。只要我們 也從內在去做起。

 

 

閱讀全文〈向內尋找,看見你的內在神性〉

你對世界的感受,是內在世界的投射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們自己所看到的世界。

你看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是充滿愛?是充滿恨?快樂?悲傷?欺騙?
過去我不曾意識到我是怎麼看世界的,學習環境怎麼要求我,基本上我就順流而行,而我的生活並沒有太多波折,直到我在情感的路上,狠狠的跌了一跤。

我一直都很幸運,只要我努力,就會有收穫。只要我念書,就有好成績,就有好學校,只要我喜歡,就有人喜歡我,就有人追求。我是如此驕傲跟自以為是,因為這一切都來得很輕易。我不覺得世界上有我無法征服的人、事、物。

但我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

 

閱讀全文〈你對世界的感受,是內在世界的投射〉

起身行動,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禱告了20年,始終毫無回應; 直到我起身實踐,才應驗了我的祈禱。」 ~ 道格拉斯(美國廢奴主義領袖)

親愛的,今天我與一位精神科的醫師朋友長談,討論治療與精神科藥物,談諮商與潛意識,談人性觀、哲學觀、靈性與神學,而最終我們在許多知識與實務的整合下,思考著究竟怎麼樣的途徑,可以幫助人找到幸福的人生。 治療,不會有Magical healing or change(神奇的療癒或改變)的發生,它其實是一段歷程,是一段你看見了、你理解了、你選擇了改變的歷程,有時候你會回到原點,有時候你會再次自我懷疑,為什麼經過這麼多努力卻沒有用,而它其實是一段小改變促成大改變的過程,一種你要努力直到改變超越了臨界點,然後真實改變,發生了。

 

閱讀全文〈起身行動,找尋屬於自己的幸福〉

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妳同意嗎?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

親愛的,妳同意嗎?

妳說:為什麼孩子都講不聽,都不能乖一點、聽話一點?
妳說:為什麼老公都不能早一點回家陪妳,非要加班或總是一堆工作約?
妳說:為什麼大家總愛佔妳便宜,把一堆工作丟給妳,害妳要一直加班?

閱讀全文〈生氣是拿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妳同意嗎?〉

不快樂的信號: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不快樂的信號: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妳是否極度悲傷過?我有過!而我這樣對自己說…

妳知道嗎?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該為妳的悲傷負責!
妳知道嗎?即使妳現在多麼低潮多麼憂鬱,地球依然會旋轉,太陽依然會升起!
妳知道嗎?抱怨老天爺,怪罪身旁的人,不會讓妳更快樂!

閱讀全文〈不快樂的信號: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為什麼我身邊充滿小人?為什麼他們討厭我?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
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
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
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
           ~柴契爾夫人

 

我很喜歡柴契爾夫人這段話,因為她總是提醒我,去檢視我的思維,因為它對人的影響之深切!

 

閱讀全文〈為什麼我身邊充滿小人?為什麼他們討厭我?〉

生氣之前給自己三秒鐘,練習「不批評」的學問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今天朋友 Y 與我聊了一件令她困惑的事情。 她說,她有一個很愛批評數落別人的朋友P,很喜歡在聚會的時候對某一個其實根本不在生活圈的女生 F 大肆嘲弄,有趣的是,即使不在生活圈,這個朋友 P 還特地去追蹤 F 在臉書的動態,徹頭徹尾 的follow 對方。 「妳們知道嗎?F 最近結婚了,她拍的婚紗真的有夠俗氣,醜到炸開了!」P 張牙虎爪地說著。
「還有她老公阿,真是跟他有夠夫妻臉的,一副路人樣,太好笑了!」P 再度冷哼地接著說。 Y 默默地看著聽著,對她而言這完全不關她的事,也不關 P 的事,F 怎麼生活,選了什麼婚紗與老公,怎麼樣也勾不著礙不到 P,為什麼 P 怎麼樣都看不慣F呢? Y 來問我從心理學上怎麼去理解 P,然而,這有許多角度可以切入了解 P 的狀態。 woman-586185_1280

 

閱讀全文〈生氣之前給自己三秒鐘,練習「不批評」的學問〉

我們心中都有「潘朵拉的盒子」:釋放傷痛,才會快樂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其實我很喜歡這樣的比喻。每個人的內在就像個盒子,會裝著各式各樣的情 緒和記憶,而當你沒有注意這個盒子,不知不覺地被塞滿時,你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狀態:沒有動力做事情、沒有腦袋思考、總是覺得厭煩、無法靜下心來、動不動 就想發怒、感受不到快樂或幸福。

 

為什麼會這樣呢?

 

閱讀全文〈我們心中都有「潘朵拉的盒子」:釋放傷痛,才會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