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受邀至純青基金會演講「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這個主題,整個過程,都覺得我用自己的生命在說話。
我走過一段時期,怪天怪地怪父母,那股很深的怨恨和失落,讓我屏蔽了父母曾經為我做的一切,而我即使獲得許多,仍處在受害者的位置,氣憤為什麼自己的內在小孩曾被深深地傷害和遺棄。但那股遺棄感,在我生命裡發生非常過次,多到我必須讓自己很強壯,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來幫忙我,因為我無法忍受任何人的拒絕或棄之不理,那只會再次翻動我小時候無助害怕的情緒。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受邀至純青基金會演講「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這個主題,整個過程,都覺得我用自己的生命在說話。
我走過一段時期,怪天怪地怪父母,那股很深的怨恨和失落,讓我屏蔽了父母曾經為我做的一切,而我即使獲得許多,仍處在受害者的位置,氣憤為什麼自己的內在小孩曾被深深地傷害和遺棄。但那股遺棄感,在我生命裡發生非常過次,多到我必須讓自己很強壯,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來幫忙我,因為我無法忍受任何人的拒絕或棄之不理,那只會再次翻動我小時候無助害怕的情緒。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還記得,快樂的自己長什麼樣子嗎?
許多書籍會談到如何和自己的情緒共處方法,不過有些時候會走到原生家庭、走到更深的黑暗裡面去,不是每一個人都想碰觸。當你已經很習慣壓抑自己了,不想去碰觸那些黑暗的部分,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方法可以邁向白天脫離黑夜?心理學家 Das Sonnenkind Prinzip 在《找回內在陽光小孩》一書中提到很多「輕薄短小,立刻可作」的方法值得一試:
作者:海苔熊(程威銓)心理專家
我想要談談「不安」這件事。
不安,其實廣泛的存在每一個人心裡面,縱使你再有安全感,亦然。
雖許多書都談到如何面對心中的不安,但或許對你來說,有些可能太過抽象,有些可能要打的魔王太大(例如要回去修復和父母的關係),並不容易做到。不過,前陣子我收到了日本精神科醫師西多昌規(2017)最近出版的《情緒鬆綁》這本書,倒是繞過了許多「和父母重建關係」的路線,用簡單的方式,用 「現在立馬」就可以著手的方式來減低不安。下面是幾個例子:
作者:林俐
很多人對「內在小孩」的概念,不是非常熟悉,甚至會覺得奇怪「我已經長大了,怎麼身體裡還會有個小孩呢?」
其實「內在小孩」是一個當你在過去經歷創傷時,處在那個時空下小小的自己,所有焦慮、擔憂甚至是恐懼,你都在不知不覺中一併的吸收了起來,然後我們都以為時間可以治癒受傷,但事實是,一旦有相似的狀態出現,你便會跌入過去的情緒之中。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有一天在課程上,學員在自我探索時,他發現身上有小大人的角色,他問我:「老師,我真的有這個角色嗎?可是我承認這個角色真的好嗎?」
親愛的,困惑、猶豫的感受,在自我探索中很常發生。我們都在面對自己真實的感受時,感覺強烈的恐懼和不安,因為在那像是一股指責父母的壓力,似乎因為父母不盡職,而讓你背負某種責任和壓力,因此你要自己一直替別人著想,你要自我催眠的說因為能力好所以責任大,因為我是家中的長子/長女,所以我承擔責任是應該的,長子如父長女如母,本該是理所當然的。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成為真正的大人之前,有很多大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讓他們感覺不稱職的父母,可能是當時父母正在創業,或陷入職涯最困難的階段,或者正經歷婚姻或財務的危機,而將自己的困擾發洩在孩子身上,又或者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造成大孩子心中長時間的傷害。
小路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印象深刻的一段往事是,曾經在小三的時候,發燒身體不適,嘔吐之後自己把地板弄乾淨,也把自己書裡乾淨,自己燒開水接著等著哥哥姊姊回家弄飯給自己吃,一直等到九點多母親回家後,跟媽媽說了自己發燒嘔吐後,接著就上床睡覺了。
小路說著,心裡一股股地委屈冒出來,他說一直以來他都感覺是自己打理生活,出國留學甚至出社會後也是自己在外打理一切,甚至心有餘力時還幫助身旁許多人,一直到自己疲憊不堪。(推薦你看:建立心理界限:界限清楚了,關係才會更緊密)
令他難受的地方則是現階段的母女相處裡,很容易感知到母親對自己叨念,甚至很快聽見母親對自己的不認同,而任何母親對自己關心的話,對他而言都成了責備,他經常心裡出現聲音是:「你到底憑什麼管我?」「你要我好好照顧自己,難道你覺得我照顧不好自己嗎?難道你沒看見我都是照顧自己嗎?」「你說我不懂得感恩,究竟你要我感恩什麼?就因為你是我的母親嗎?那你有參與過我的童年嗎?」
他是個很有覺知的人,也意識到自己與姊姊看待母親是不同的視角,不禁回憶起童年,發現姊姊與自己差距八歲,在姊姊童年早期父母並不是最忙碌的階段,姊姊出生時父母都在家照顧,是一直到小路出生時,家中事業蓬勃發展,父母也開始奔走各地,他看見父母的忙碌,小小的心靈裡也將自己縮小,卻也巧妙地忽視心中憤怒與受傷的幼苗,一直到長大後幼苗已然茁壯。
親愛的,有時候會想要改變父母,讓他們成為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樣,而對父母變得苛責要求,或者批判之餘又感到憤怒和挫敗,我們會以為自己在長大的過程中,早就脫離了父母,卻發現每一次見到父母就有強烈的情緒,而那也是一種尚未從原生家庭中分離的狀態,與父母之間的界限不清,來自於我們過往的痛苦與匱乏,而使得在與父母互動時,抱著不正確的動機和期待。(推薦你看:擁抱內在小孩:感受傷痛,以愛療癒遺棄之苦)
我們仍希望從他們身上獲取曾經缺少的關愛、認可和照顧;
或者出於報復心理希望對方也承受那些不愉快的經驗,去批評指責他們的缺席。
而我們其實需要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見受傷的小孩,因為童年無法再重來,年邁的父母也無法再當你心中渴望的父母,重新回來愛和滋養你,所以親愛的,最快療癒與和解的方式,來自於自己,你可以這麼做:
1.擁抱內在小孩:
唯有擁抱自己的孩子,安撫與釋放心中所有對父母的情緒,才有辦法以清澈的雙眼看自己的父母。
有太多時候我們受過往的記憶、情緒羈絆,內心裡頭對家人有很深的埋怨和不滿,因此每當面對家人時,油然而生地是難以克制的憤怒,或過度敏感於他們的言語,甚至忍受度過低的現象,都是內心的小孩沒有被好好安撫。
因此當我們可以安撫好自己,才能夠平衡地開啟對話。你可以寫一封信給十歲的自己,好好與當時生病的自己對話,很有可能你在對話的過程,想起更多記憶的片段,都有可能。最重要的事情在於,你不再對自己隱藏內心的感受,你感覺到的孤單、受傷、難過與害怕,都是真實的,而你是那個陪伴在十歲自己身旁的大人,去傾聽陪伴他一切的心聲。
2.療癒心中的父母:
當你接納內在小孩,也清理內心積存的情緒時,你會感覺到自己有辦法帶著中性的雙眼去看父母,你也會發現自己不再去期待或要求父母,當你心中的理想典範,他們就是他們自己,就如同你就是你,那個可愛又天真的你一樣。
而你可以如實地理解自己,包括你的感受時,你也就能如實地理解當時的父母,並且開始給出寬恕,或者擁抱當時的父母。
而逐漸地,在與父母的日常互動中,你能逐漸給出愛和尊重,你能開始看見那些過往你所認為的叨念和干涉裡,是他們所認為的愛的付出和給予,你可以清澈地看見後,就能去決定你要接受這樣的觀心形式或者為了你們的關係開始轉換,讓父母更懂得如何運用你舒服的方式靠近你,而不是不斷讓你感覺被限制。
親愛的,界限的建立和拿捏其實需要不斷練習,尤其當我們過往遭遇過被忽略的傷痛時,更會在界限建立中引發更多衝突。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和解,與過往父母和解,界限建立就更迎刃而解,也為彼此的關係注入更多的自由和溫暖了。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有時候你會不會納悶為什麼你身邊那個好朋友、要好的同事、三不五時串門子的鄰居,常常會在言語中有強烈的自我否定,常常語帶羨慕又有點嫉妒他人?有時候你不懂為什麼他們明明就又棒又優秀,可是怎麼會有這麼低落的自我價值又缺乏自信?
從小,我們一直都是藉由主要照顧者對我們的言語和表情來定義自己,因此需要來自父母肯定來建構自己,然而很多時候因為父母的限制,包括他們的情緒狀態、時間、教養觀念等等,或者承接上一代的觀點,就會影響孩子對自己的肯定,也影響身心發展。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我們還是孩子時,我們非常的脆弱,也難清楚明辨是非,更因為能力的受限而需要依賴他人,也因此更容易受到傷害。當我們每次在談內在小孩,其實不外乎在說的,就是返回自己內在的「家」,與內在小孩講話,聆聽內在小孩,撫慰與照顧內在小孩,而不是一直將關注力放在他人身上。
「我覺得很生氣,那天我提著行李,外面又下著大雨,我在搭車之前打電話給我爸,跟他說我幾點到車站,要他來載我,他只回我說:『喔你要回來就回來啊!』,我聽了覺得莫名其妙,所以是到底要不要來接我呢?結果到了車站之後,果然一個人影都沒有,車站又很偏僻,我再打一次電話給他,結果他對我說:『阿你到車站了啊,那你應該知道怎麼回來吧!你就自己想辦法解決啊!都這麼大了。』」你的表情又憤怒又受傷。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看見越來越多人在內在小孩連結的過程裡,感受到平靜與力量,很高興這個方法讓你們可以過更好的生活。在我的實務工作中,有人可以很快地連結並感受內在小孩的狀態,並且也有能力去擁抱他,而有些人則是可以感受到他,卻沒有辦法接近他,也有些人很難去感受到內在小孩。
然而無論是哪種狀態,它都是我們現在的狀態,也須要尊重自己目前的狀態,而我們可以做的就是不斷地提醒自己,要照顧情緒,不讓自己被滿溢的情緒吞噬,也不會被低落與不安的情緒驅策著我們做出傷害關係的行為。
在這裡提供我在實務工作上使用的方法,邀請你們一起來練習,並且落實在生活當中,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受益。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那天上過內在小孩的學員告訴我,五月天有一首歌還有貼切的MV描繪的就是內在小孩,我趕緊將MV找來看看,在人潮穿梭的捷運上,一邊聽著五月天動人的嗓音,一邊看著MV,我眼眶悄悄紅了。
一邊我感到振奮與欣慰,始終有人相信自己的內在小孩,不論他是如何異想天開,而就因為這份單純與原始的快樂,讓人的生命感覺完整與滿足;一邊我也感到傷心與可惜,始終有人習慣忽略自己的內在小孩,就因為他的不切實際,對自己嗤之以鼻或者否定原初的渴望和夢想,而始終為了「安全」與「穩定」說服自己,那些原初夢想只是一場夢,只是你的憧憬,不能讓你當飯吃。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在榮格心理學中有一個淺顯易懂的概念叫「面具」(Persona),在拉丁語中是演員所帶的面罩,代表他在劇中所扮演的角色。
人格面具往往為了符合外界期待也能表現出外界所接受的行為,因此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發展出人格面具,因為它是有用的社會橋樑,也是不可或缺的防護罩,少了人格面具,我們容易被別人責難,因為我們並不喜歡自己的弱點被別人看見。
翻譯編修: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林俐Li Lin
你的內在小孩一直都在。
你的內在小孩與你一起去到每一個你在的地方,因為他/她就住在你的心中。是什麼情況會讓內在小孩覺得自己被父母拋棄、灰心喪志、不被承認、甚至覺得被你愛的人背叛或拒絕?
內在小孩的存在究竟做了什麼?
內在小孩說:「我會藉由『不去從任何人感受任何事』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我一點都不想要進入一段認真且相愛的關係,因為愛著某個人代表被拋棄或拒絕。關心一個人會造成我的痛苦、沮喪甚至病痛。」當然你會活下去,然後繼續前進,但你的內在小孩永遠保護你,避免任何可能讓你心碎的情況。
當你遇見或認識了一個可能成為長期伴侶的對象時(甚至是網路上),什麼情形會發生?
內在小孩(塔羅牌權杖九)被喚醒(如同一個巨大強烈的力量),已經處在害怕將來會失去那個人的恐懼之中。她會因為別的男人就棄我而去嗎?她會在我對她敞開心房的時候,拒絕我嗎?她會是個殘忍或傲慢的人嗎?你的內在小孩變得非常害怕你過往經歷的一切再次重現,任何人透露出些微情感的訊號,都可以觸發他/她的警覺。不過當然與你新的迷戀對象無關,這個新的人是可能可以成為你生命中的所愛的。
觸發機制
這股力量可以接管你的整個系統,它強大到保護你免於受到任何傷害,而這會顯現在你的身體機能上,以及行為和睡眠。當它出現,瞬間你就會看起來/感覺到:
– 心臟的問題不知道突然從哪邊冒出來
– 不管它是什麼,都強烈希望現在立刻有個了結
– 毫無理由地感到非常的緊張
– 偶爾哭泣,且感到害怕與失落
– 睡眠問題,好像感覺到非常不對勁
– 你開始酗酒 /抽煙,或其他任何可能可以讓你逃避這種面臨危險的感受的嗜好。
– 你必須獨處,然後保護自己,感覺像在逃亡。
(推薦閱讀:心理師的自白:比平復心情更重要的事)
練習一:與內在小孩對話與耳語
靜心沈思。
將一隻手放在自己心臟的位置,然後想像有個孩子(你小時候的樣貌)站在你的面前,詢問為什麼他們沈浸於這麼多的恐懼之中。
親愛的,在他們哭泣的時候抱著他們,告訴他們:「我現在長大了,有我在這裡保護你、安慰你。我想要敞開心胸的去迎接這段全新的愛情,我知道你存在的目的是源自於愛,謝謝你,我是個大人了,而且我選擇與這個人發展關係。已經不需要再害怕了,相信我。」
將內在小孩放回你的心中,給他/她玩些玩具,讓他/她感到舒適。根據不同程度的恐懼,你可能需要每天都這樣練習。
記住:
與你的內在小孩的第一次會面可能包含著許多的情緒在其中,她/他可能是獨自待在一個黑暗的角落,幾十年都在哭泣著。你只需要將他們抱起並安慰他們,像是你現在已經長大了。互相分享情緒,依偎著他們,並且確認他們瞭解情況已經有所不同。你會一直愛著他們,但你也同時必須敞開心胸去迎接新的愛。凝視內在小孩的眼睛,想像他們的長相、感受他們的情緒、他們的行為表現。他們是害怕的、困惑的、還是感到不安全的呢?你眼前的孩子幾歲?他們不希望你有所改變嗎?親愛的,你有能力可以支持而且安慰他們。(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用新的方式把自己愛回來)
耳語的示範:
我是OOO,我今年OO歲。我發誓我會保護你,讓你免於任何傷害。我們可以做任何事、在任何地方以及愛任何人。有感受是被允許的,我會看顧你也會接住你。一起改變吧!我已經改變了,我看到了你的恐懼而且我也理解你的恐懼,我看到了你過去經歷的痛苦。
告訴你的內在小孩任何你所知道的事,然後擁抱他/她。你是個大人了,你可以依靠自己,你也有能力保護自己、愛自己。張開雙手擁抱你的內在小孩,讓他/她玩樂取代原先的恐懼感。
練習二:用孩子的眼光經驗世界
「我今天在森林裡閒晃,透過小孩的雙眼看人生。與內在小孩連結,她想待在哪兒呢?她想看到什麼呢?她想去哪兒呢?什麼會讓她現在和未來都開心呢?她的夢想是什麼呢?她的願望是什麼呢?我的腳不需要走向何方,能讓我們兩個都開心呢?我與我的內在小孩看到了美麗的御邸、一棵札根豎立的大樹旁,以及旁邊有個指標,標示著兩個不同的方向:每日的「自由選擇」。我們看到了「開闊的路」遍佈新鮮與生機,這些是新的選擇的標誌。親愛的,你也可以這麼做!
我用那雙70年代復古風味的紅鞋,製作了一個拼貼藝術,它放置在「她」可能想前往或存在的地方。」-Leda
練習三:七彩心情板與愛的肯定語
製作一個七彩的心情板(使用大紙張,上面點綴色彩、亮片以及愛心),在上面放上所有令你愉快與讓你感到安全的東西。剪貼愛心、食物、小熊等任何你從雜誌上看到喜歡的,製作成一個愉快、有愛、溫暖的童年拼貼。製作一個心情板,描述你真的想要當一個孩子或想像什麼讓你的內在小孩開心。你可以給予他們什麼,讓他們感到安心?一個新房間?她需要睡眠嗎?你需要給他們一個玩具嗎?或是他們想依偎在你懷中哭泣?她需要真正確實地聽到「現在很安全」、「你是被愛的」以及「我會永遠照顧你、永遠愛你,不管你的長相如何、感受如何或你正在承擔什麼」。在你感到平和愉快時,將小小的她/他放在你的心中,那是他們會一直待著的位置,所以親愛的要時常去關心他的狀況,因為當你做為一個大人接收到驚慌攻擊或害怕時,通常會連結到那易受傷害的內在小孩。
製作「心情板」,但也要用喜悅滋養你的內在小孩。每天給自己一些玩樂、歡笑的時刻,然後用孩子的眼光看這一切。我們可以去看看卡通、玩玩電腦遊戲、做些手工藝或去感受你的內在小孩,不管這一生你經歷多少的痛苦。心動不如馬上行動,這是很有樂趣的!!
原文出處:Healing Your Inner Child and Opening Up to Love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其實越來越不知道怎麼跟我女朋友相處了,有時候我只是提出我對事情的看法,但她卻很生氣,覺得我在控制她….」你無奈地說著。
「然後我就要停下來安撫她要她不要生氣,結果我們根本無法溝通,因為最後只能順著她的意思走。」你的口吻帶著沮喪和微慍,似乎已經在相處中忍讓很久。
「你知道嗎?有時候我只是問一句:『你為什麼要這樣跟妳媽說話?』她就跟我冷戰一整天耶!我真的快瘋了!」你語帶不可置信地說著。
「其實我可以理解,她跟她媽媽關係一直很緊張,她經常不接她媽媽的電話,也常跟我抱怨她媽媽,可是我又能幫上什麼忙呢?」「有時候可能只是跟她說:『妳上次說要去吃的餐廳,有訂位了嗎?』她也覺得我在控制她催促她,我還真的很難理解她的點,她的反應讓我感覺像刺蝟,甚至我覺得是不是必須等她情緒好的時候才能跟她說話….」你一口氣講了很多,為兩人陷入泥濘的關係感覺困擾不已。
當一個人從小感受到自我意識受到限制時,有的孩子會對此感覺習以為常,敢怒不敢言,多數情形還是在親子關係中當個乖孩子,在親密關係中也多會是順從的角色;但若他對此限制感覺相當憤怒時,往往在親子關係中有很多衝撞,直到父母拿他沒輒,然而進入親密關係中,一旦在關係相處中他感覺到不被支持時,就會再次重演在親子關係中的憤怒感。(如何面對心理創傷?三步驟帶你在傷痛中重獲自由。)
他們在孩提時期可能有個過度擔心的大人,或者需要掌控感的大人,也可能是不信任孩子的大人,因而對孩子所有的言行和思想都需要加以限制,要求孩子照他的意思走,當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的劇烈反抗,若抗爭有效地讓大人停下限制的行為,對孩子來說可謂鬆了一口氣,但若親子關係自此都沒有修復時,便會讓當事人特別容易意識到關係中「不和諧」的張力。
因此那些不和諧,可能是雙方意見不一致,或者讓他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和思想不被支持時,引發出那受傷的內在小孩,讓他在親密關係中必須像在親子關係中那樣大力捍衛自己的思想和行為一樣的,大力推拒身旁的人所給的任何意見。有時雙方只是意見不一致,會讓他陷入小時候所有意見不一致的場景都是要被強迫接收的狀態,小時候那種被迫接收的無奈和無助感,在長大之後令他感覺格外厭惡,因此更容易用憤怒來表達。(總是被忽略的:憤怒的內在小孩)
然後這受傷的內在小孩,被貼上「固執」、「難以溝通」、「脾氣差」、「任性」、「防衛心重」、「刺蝟」等標籤,而其實他們內在是多麽孤單與害怕,害怕自己被他人掐住無法自由呼吸的痛苦,卻也害怕自己被他人拒絕否定後的無價值感揮之不去,而其實他們渴望著自由、尊重與平等,渴望可以隨心所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會被否決,渴望被當成一個獨立個體般的尊重,而不是大人的附屬品,更不是思想的魁儡或是夢想複製人,去實踐大人做不到的事情,去替代完成大人的遺憾等,他們只想要擁有自己的聲音和主權,卻沒想到爭取的路途上充滿荊棘。(擁抱內在小孩:為自己發聲,找回心中的公平正義)
親愛的,如果你經常在「控制」這件事與周遭的人奮戰,想邀請你好好感受「控制」,也好好感受自己在內心裡築起的高牆。
是否對於他人正在左右你的思緒你會特別敏感?
是否對於不同於自己的聲音和意見特別在乎?
是否對於別人與你站在同一陣線特別渴望?
是否對於持不同意見的人你總是特別反感?
如果你有這些感受,很有可能你也是刺蝟孩子,偶爾會用開放的心態包裝自己,但骨子裡卻一點都不想聽進別人的想法。
而其實你要做的,是好好回顧自己生命中那個不斷面臨拒絕和壓制的孩子,那個長出自我意識想要以自己的想法做事的孩子,面臨處處的限制和擔憂,在每一次被嚇止時內心受傷的感受,夾雜著不被信任和尊重的難堪感,你對自己的質疑又多添一筆。為了避免再被侵門入戶的綑綁你的自由,你開始在心裡築起一道道防禦,並在偵測到不同於自己的聲音時,砲火猛烈地反擊。
練習去撫慰內在受傷的孩子,看見他的存在以及他曾經在關係裡受到委屈,那個曾經需要聽命於人的無助和無奈,並讓自己從中解放出來,告訴自己其實你願意練習保護自己和捍衛自己的聲音,不用總是過度防衛或與他人衝撞,帶來關係中的兩傷。(你也可以療癒自己:心理師的自白:在排擠中找回內在力量)
如果你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受傷,將有可能轉為關係中的暴君,或是難以伺候的愛人,進而壓迫在關係當中在乎你的人,要求對方順你的意,因此你成為你向來最討厭的「控制者」角色,當你意識到你跟大人一樣在控制親密關係中的另一半時,只會讓你更感覺痛苦也更討厭自己了。
親愛的,在撫慰與療癒自己後,你可以成為那個為自己卸下心防的人,更自在地去感受愛與被愛。
延伸閱讀:是你愛錯人,還是安全感作祟?四步驟讓你擁有滿意的愛。
翻譯編輯: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 林俐LI LIN
我們已經是個肩負責任感的大人,我們忘記玩樂,也避免去傾聽自己的內在小孩。你開始經驗壓力、病痛、沮喪、挫折以及憤怒,我們聽到心中有個聲音告訴我們:「你已經長大了,你已經不是個孩子了,停止這些行為舉止,你不可能擁有全部!」
喔對了,還有許多的命令、評價、批判與被動攻擊行為慢慢灌輸至我們的腦中。你已經忘記你曾想成為一個警察、消防員、舞者或美國總統;你已經忘記你想要一個大車輪、一個芭比娃娃的夢幻屋或彈跳床。你不再渴望什麼,因為你沈浸於失望,你不再相信聖誕老人、復活節兔子以及童話故事,然後在你成為大人的時候,你停止相信你是擁有魔力的,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
這裡提供幾個方法去和內在小孩面對面,讓他/她去展現給你看你早已遺忘的事物。你還是可以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你還是擁有你所想要的事物,告訴你的自我,坐下且保持安靜,因為你要開始一些有意思的表演了。
以下有七種方法,讓你重新建立與內在小孩的連結:
1.Time travel.時光旅行
用一個舒服的姿勢坐著或躺著,並且允許你的心自由自在的穿梭在過去與現在,然後我們一起將自己帶回孩童時期的回憶中。在經歷這場時光旅行的同時,不要停止地寫下你所想到的細節,像是「你那時候幾歲」、「你在哪裡」、「你在做什麼」,掌握那些感受並予以停留,允許你自己一週回去拜訪幾次,每一次進入那個特別的場景或事件時,你可以容許自己成為小孩。這樣的時空旅行最美好的就是它是無須受到限制的,你可以在任何地方進行。向你心中更高的指引詢問,你如何重新擁有小時候的魔力可以讓記憶中的樣子再次栩栩如生在生活中展現?
2. Make a date with yourself.和自己約個會
在你的心中,一直住著小女孩/小男孩,注意當你看見一個孩子在玩芭比娃娃或車車的感受,並記得這些感受。重新與你的靈魂連結的方法就是去玩樂。和你的內在小孩進行一場讓你感到愉悅的約會,你們可以去遊樂場盪鞦韆;你們可以去打保齡球或籃球,甚至玩一場小時候的大富翁桌遊。去騎腳踏車或滑雪,敞洋在大自然之中,光著腳丫奔跑。你不需要任何人陪伴你去完成這些事,為自己辦一場午茶會,邀請其他也想重拾年輕的人,但一定要記得喔,留一場小小的約會,只有自己和自己的內在小孩參加。
3. Get goofy.變得像小笨笨
你從什麼時候停止成為有意思的人?你最後一次允許自己可以無憂無慮是什麼時候?曾幾何時,你開始成為一個大人而非孩子?親愛的,其實沒有任何的規範在要求你「應該」扮演什麼樣子。
你的內在小孩渴望歡笑,他/她極度希望當試著展現給你美好時光時你會開始感到內疚。再一次,你讓過去的聲音去操縱你的感受。嘗試將不同雙襪子穿在腳上、穿上跳芭雷舞的短裙、染新的髮色、穿你想穿的服裝,買一些培樂多(註:美國的一款遊戲黏土之名稱)然後去創造,允許你的內在孩子和你一同參與整個歡樂的過程,你創造自己的規則,在這段時間不允許任何大人的行為舉止出現。
4. Write a letter.寫封信
並非每個人記憶中的童年都是健康而愉悅的,很多人是來自一個破碎的家庭,有著藥物成癮、施暴和貧窮的陰影,但總是擁有某些快樂與歡喜的回憶。拿出紙筆,以現在做為大人的姿態寫信給你的內在小孩。使用你的非慣用手(這會使你更傾向使用簡單的句子,就像個孩子一般)給內在的你一個未來的建議,告訴這個小東西,事情會有什麼樣的發展。允許他/她可以一直一直當個孩子。讓他知道他過去感受到的恐懼是可以的,但這些並不會支配現在的生活。如果你需要尋求諒解的話也可以,常常我們不知道自己是如何虧待自己的童年的。你為他/她做到最好,給予內在小孩安全感。
5. Nurture your inner child. 滋養你的內在小孩
孩子在難過的時候哭泣、在不被傾聽的時候發脾氣、在事情不合意時憤怒。親愛的,用接納自己釋放情緒的方式去滋養你的內在小孩吧,孩子是不會壓抑的。如果想哭,就盡情的哭;如果想笑,就盡情的笑,沒有人有任何理由可以阻止你做你自己。將這些感受都寫下來,花時間獨處,然後讀一本童書,回到那個讓你覺得自己是完整的地方。
6. Be a parent to your inner child.成為你內在小孩的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從不在你生日時慶祝,給自己辦場派對吧!如果他們從不帶你去海邊,現在就來一趟沿海公路之旅吧!如果你從沒有擁有一個特別的玩偶,上網去挑一個自己喜歡的吧!如果你從沒因考到好成績而獲得獎賞,現在就請自己吃一頓大餐吧!實現自己沒有在童年獲得的時刻,你為了內在小孩去完成去獎賞,你可以讓你內在的男孩/女孩知道,你以他/她為榮。
7. Have fun. 玩樂
你可以給予內在小孩最好的禮物是,用他/她眼光去觀看周遭的世界,驚艷於這個世界的魔力,並邀請其他人加入你。讓簡單而美麗的東西環繞你、好好的整理的你的空間,讓家成為你的避風港,開始去探索自己現在的渴望是什麼。如果你被一份討厭的工作綁著,是時候要改變計畫了;如果你被一段阻止你成長的關係鎖著,是時候該去改變狀態了;如果你在面對孩子時有太多的規範,是時候開始與他們開心玩樂了。你想要學習的話,跟隨孩子的腳步吧,他們總是能夠教導你要怎麼用另一種視角去看待世界,孩子需要的不過是時間的陪伴和想像力如此而已。
你的內在小孩已經在耐心的等待你調整你的皇冠、你的連身裙、你的芭蕾舞裙以及你的舞鞋。當你可以回到生命的本源,你將有能力去重述你的故事,你可以向你的內在小孩展示你將以最初的夢想和渴望為榮。是時候讓她/他來接管你的未來了!玩樂的越多,你會越感到一片光明,吸引越多的愛你將會被喜樂滋養。你是被喜悅滋養的神聖個體,開始感受這一切吧!
原文出處:How to release your inner child?
推薦課程:擁抱內在小孩~安全感訓練工作坊(平日班)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心情有些複雜和沈重,接二連三遇到許多個案和學員,都談著「被拋下」、「被排擠」等等那種被排除在外的經驗,感受與陪伴著他們內心的痛苦和孤單,我不禁反思,是不是我身上也有著被拋下的議題還沒處理?在心理諮商領域我們會這般自嘲,吸引來的個案往往都會呈現我們自身的議題,而當我們也在個案的議題裡感覺撞牆或繞不出困境時,便是個強烈的訊息要我們好好檢視自身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動作怎麼都慢吞吞的,我要走了,快一點!」大人作勢往前走,口吻很不耐煩。在一旁的小孩仍將臉貼在櫥窗上很專注地看著。
「你有沒有聽見我說話,我要來不及了!」大人更大聲,回頭過來拉著孩子,小孩終於抬起頭看了大人一眼,帶著難過掙扎著,但一邊還是不時將臉轉回櫥窗上。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看著一個個才華洋溢的你們,帶著一臉的困惑與挫折,跟我討論著你們人生的方向。我相信那真是令人無奈的一件事,你發現你做什麼事都不順心、不快樂也無法滿足。
你不懂為什麼,以為自己太挑惕,想太多,也不懂為什麼有人可以這麼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未來,或者安逸在不是很滿意卻又覺得過得去即可的生活,你越來越覺得自己長得很不一樣,甚至一直覺得自己長得很奇怪。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那天你告訴我,你轉寄了一封信給客戶,卻發現你把公司內部的資訊也轉了出去。
當你發現時,你腦海中一片空白,痛苦地從座位上起身,拖著身體走到洗手間。你無力地坐在廁所裡,兩眼空洞無神,腦海裡充滿了斥責的聲音,你將臉埋在雙手中,只能痛苦的杵在那裡。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 與內在小孩對話,有人問:這究竟有什麼重要?聽起來就很像是對自己的精神喊話。
是啊!你可以這麼說,但其實它有更深刻的意涵與效益在其中,一旦學會了對話,這個助益將持續在你的生活中幫助你,度過大大小小的難關。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帶著你回憶小時候一幕幕印象深刻的場景,你告訴我有一幕畫面你至今都印象深刻。
那是個下著雷陣雨的午後,轉涼的天氣,空氣中夾雜著雨水的濕氣味,還有雨水打在屋簷遮雨棚的聲音,映照著室內的安靜,你好不習慣這種感覺,一陣陣不安與恐懼襲了上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接觸到越來越多學生與個案後,我發現有好多人都赤裸裸的面對人群。那種赤裸是,他們對於別人的眼光往往過度擔憂,別人的話語往往缺乏抵禦力,因此很容易受人左右,也很容易因為別人的話語受傷、自責或惆悵一整天,俗稱此現象為玻璃心。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用著無助的眼神看著我,眼淚在眼眶裡打轉,好像在等待我允許,你才能流下眼淚。這是你第二次來到我面前,你告訴我關於你的故事。
「小時候我總是被嘲笑,說真的被笑的原因我已經記不得了,但他們一群人指著我笑的表情跟手指頭指向我的樣子,我都記得。」你抽了一張面紙,在手裡折了折開始擦眼淚。一陣陣委屈湧了上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當我聽著個案的故事時,我總忍不住想,如果在你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有人允許你有自己的情緒,可以陪伴你經歷你的情緒,那該有多好。因為當你被允許,並且完整經驗了,情緒就過去了,你不會一直有個放不下的記憶或事件,你不會一直發現生命裡常常有些事情不斷上演,像是常常覺得自己做了很羞愧的事情,像是常常覺得控制不住憤怒,像是常常覺得別人不願意幫忙你等等。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每一次討論到生氣與憤怒這件事,我發現幾乎八成以上的人都有表達憤怒的困難,不外乎覺得生氣是不應該的,或者生氣代表自己小氣,對生氣感到有罪惡感或者羞愧感。我深刻的體認到,去理解自己對憤怒表達的限制,並不容易,卻是生命中協助自己情緒調節很重要的一環。(一起調節情緒吧!調節情緒,是一輩子的功課)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今天發生一件讓我生氣的事情。」你說著。
「怎麼了?」我好奇地問著。
「算了,我不想說,說出來太丟臉了。」你撇撇嘴,用眼神示意我不要繼續問下去。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跟你談完之後,我都覺得我往自己的內在更靠一步,好像把自己壓在最底層的東西掀開來了,釋放了也舒坦好多。」
在談話結束時,你這樣告訴我。
你原本只是想要談工作上的壓力,因為你對自己的期許很高,不希望在追求事業的過程中,讓自己垮掉。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不容易感到心安?
有沒有試過安撫自己不安的情緒?
有時候你不太懂為什麼這麼容易感到焦躁不安?
也不太懂為什麼你總是著急著想得到別人的肯定、保證或安撫?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在上完與愛自己有關的主題後,我心裡好多感觸。
其實我們都知道怎麼愛自己,只是我們沒辦法。而沒辦法,是因為我們被層層情緒卡住,動彈不得,或者你每一次接觸自己,就促動讓你害怕或厭惡的感受,所以你沒辦法。
看著你們點點頭,其實你們都知道,而一提到愛自己,也許我們都希望的,是有一支仙女棒,在我們頭上轉一轉,把我們變成另一個人,或者帶走我們過去所以有一切的不愉快、一切的傷痛和難過,我們就是一個新生命,就可以愛自己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其實很不喜歡哭的,但是情緒太強烈,你必須想方設法的麻醉,因為他們會說,不要難過,你這樣難過他沒辦法好好走,而你關掉了難過。因為你希望他可以好好離開。
就像是你為疼痛的部位打上麻醉劑,卻發現難過的情緒彷彿像癌細胞一樣,不斷地擴散出去,轉變為憤怒、憂鬱、羞愧,越來越多你難以忍受和接受,別人也討厭看 到的情緒。而你發現自己像是上了癮一般的,麻醉劑越打越多,終於連快樂和興奮的情緒也感受不到了。麻醉劑終於讓你像銅牆鐵壁般,刀槍不入了,也失去了情感 感受的能力。
你討厭情緒,就像討厭癌細胞會侵蝕你的健康一般,而你讓原本可以自然代謝的情緒,透過麻醉與壓抑,繼續積存在身體內,直到有一天超越身體可以忍受的閾值造成情緒的疾病,進而真得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影響腦部運作,讓功能逐漸下降。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他一直以來都是嗜錢如命,也經常因為錢的分配跟家人吵翻,我們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壓力下,他平時並不會特別給我們零用錢,我想要買東西時,都只能跟媽媽說,媽媽難以招架時就會丟一句,你去跟你爸說,接著我就會沉默轉身離開。」他說著小時候的經驗,無奈地垂著肩。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這是小時候,我最不喜歡的場景。 「嗚,我也要去啦!為什麼哥哥都可以去,我不行!」小女孩,也就是我,一邊揉著眼睛哭泣一邊對媽媽嚷嚷著。 「不要哭了,等妳跟哥哥一樣大,媽媽就帶妳一起去。」急著出門的母親有點失去耐心地哄著,一邊拉著臉上掛著勝利微笑的小男孩出門去。
只要媽媽沒帶我出門,就會哭鬧、耍任性、折斷鉛筆、撕毀紙張的那個小女孩,在父母的打罵、約束與管教中,漸漸安靜了。隨著年齡增長,在學習社會規範和社會禮儀的同時,舉手投足開始知道要合宜、要得體。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難過的時候你會怎麼做呢?還記得小時候的自己,會任性地哭泣,或是生氣地大叫,
但是現在的你呢?不管幾歲,都不該忘了擁抱自己的內在小孩。
親愛的,當你今天走在路上,聽見小嬰兒的哭聲,哇哇哭著,哭聲越來越淒厲,
你是否會好奇地循著聲音找到小嬰兒呢?
而當你發現他被用著行李袋遺棄在路旁,你的第一個反應是什麼?
你是否會著急地打開查看,趕快通知警方?你是否會心疼小小的孩子被丟在那沒有人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