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一邊探索這個世界,一邊回頭尋找父母的臉。我們渴望父母永遠在我們身旁,當與父母的眼神交會時,我們就安心了!
當我們長大時,仍然有著一顆玻璃心,也渴望身邊有個讓我們安心的人,帶給我們安全感。即使成為孩子的父母或師長時,也是如此。 閱讀全文〈當人不安時,該如何回應?心理專家教你安定心法〉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一邊探索這個世界,一邊回頭尋找父母的臉。我們渴望父母永遠在我們身旁,當與父母的眼神交會時,我們就安心了!
當我們長大時,仍然有著一顆玻璃心,也渴望身邊有個讓我們安心的人,帶給我們安全感。即使成為孩子的父母或師長時,也是如此。 閱讀全文〈當人不安時,該如何回應?心理專家教你安定心法〉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台灣是個教育資訊發達的社會,常能在書報或網路媒體上看到各式親職教養的觀點、見解,大多深具啟發性;若家長認真涉獵,並願意身體力行,確實有助於改善與孩子互動中的各種問題。
閱聽這些資訊的家長們,常得先有個心理準備。這些資訊在告訴你如何做得更好之前,總是要先將你的不是之處數落一番,也就是在不同的教養議題上列出「問題父母」的「惡形惡狀」,要你自我檢視:「你是NG父母嗎?」。 閱讀全文〈我可以向孩子道歉嗎?當「自覺」而不「自責」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