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在咖啡廳裡工作,一邊享受著咖啡卻不巧聽著隔壁桌兩
「哇,我們很準時結束了,你是不是要去約會,那不耽誤你
而在此時這個客人開始聊起跟男友的關係。
「後,說到他,真得好累,他很多事情都不做,我都要去他
「有時候我覺得跟他在一起好累,跟他說了半天要她也做一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在咖啡廳裡工作,一邊享受著咖啡卻不巧聽著隔壁桌兩
「哇,我們很準時結束了,你是不是要去約會,那不耽誤你
而在此時這個客人開始聊起跟男友的關係。
「後,說到他,真得好累,他很多事情都不做,我都要去他
「有時候我覺得跟他在一起好累,跟他說了半天要她也做一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聽一場線上講座,其中一位分享者是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醫院的醫師Sanjay Reddy。主持人在介紹Reddy醫師時說:「一個多月前,UCSF有一群醫護人員志願飛到紐約的醫院去支援新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一個月,這群醫護人員剛結束任務回來,其中一位Reddy醫生今天來這裡分享他的經驗。」
Reddy醫生說,在出發前,他們都是抱持著「去了一定會被感染」的心情做準備,也對於會被感染感到恐懼。出發前,他和家人與朋友討論了關於死亡和若要善終時傾向的方式,Reddy醫生提到,我們都知道人終究會死,但都一直不談論這個話題,而這次任務讓他開始談論死亡。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腦袋裡浮現負面思考時,整個人幾乎都要被不舒服
我們常常會誤以為「不舒服的感受等於我們的全部」,也因
痛苦是真實的,無法忽視、也無法否認。
不過,我們可以嘗試幾個方式,讓原本幾乎占據我們整個人
作者:愛心理編輯 林佳慧
❝ 因為珍惜和父母的關係,希望以真實面貌和父母互動,所以同志選擇向父母出櫃,這是根源於親子間的愛,渴望彼此能擁有更深的連結。 ❞ 閱讀全文〈「爸媽,其實我是同性戀⋯」當孩子向你出櫃,你如何反應?〉
作者:愛心理編輯 鄭寧
上個月底大法官釋憲通姦除罪化,引起台灣各界關注,正反兩派支持者也在網路上掀起論戰。反對者認為通姦罪不僅能維護婚姻,更是在婚姻中的唯一籌碼;而支持者則認為婚姻的維繫不該由國家強制規範,且通姦罪只是滿足情感報復。
作者:愛心理編輯 林佳慧
YouTuber黃氏兄弟成員瑋瑋,6月3日遭周刊曝光同志身份。 閱讀全文〈「這不是我期待公開的方式!」談同志「被出櫃」的自我調節〉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今天做了一件自己都覺得很棒的事情,就是睡午覺。想像自己是野比大雄,躺下進行深深地睡眠,像發懶豬一樣打呼。
儘管有很多的稿子還沒交、論文進度落後、待辦清單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但我很開心我願意做(而且想做)的第一事情,是對自己的身體好。 閱讀全文〈怎麼愛自己?先從「允許自己可以睡得自在」開始〉
作者:邱羣倫 諮商心理師
你想過以下的問題嗎?為什麼每一個故事中都有一個反派角色?如果一個故事沒有反派角色,這個故事讀起來會怎樣呢?無論是戲劇、童話中反派角色,他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 閱讀全文〈總對他不滿?心理師:他身上有你無法接受的陰暗面〉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我現在真的非常、非常討厭我的工作。」在螢幕的另一端,茱蒂嘆了一大口氣。茱蒂是我念博士班時督導的學生,在她念碩士的期間,我們每個禮拜會做一個小時的臨床督導。因為督導讓我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幾年前茱蒂畢業後,我們持續保持聯絡,偶爾會通電話或是視訊,她會跟我分享她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閱讀全文〈替代性創傷:接觸受創者的同時,你也在受創〉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在大學校園談「壓力調適」的時候,我經常會帶領一個活動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我常向父母授課,也常分享關於情緒調節的議題,現在大家普遍都認同,父母本身的情緒穩定度,是孩子心理與社會發展良窳的重要關鍵。
很多人問我:「面對孩子無理取鬧時,該如何保持心平氣和?」
我常會這麼說:「這會是一條漫長的路呀!」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剛開學就有兩個高中的孩子選擇放棄生命,身為治療師同時也是一個母親的我,突然珍惜起自己兩個調皮的孩子,以及那些歷盡千辛萬苦,有緣來到晤談室自我療癒的人們。
他們是怎麼走過脆弱又憂鬱的青春期呢?長大之後到晤談室裡,有了重新再來一次的機會,回頭看當時的自己,他們會想告訴自己什麼呢? 閱讀全文〈青少年憂鬱:自殺、霸凌與完美主義,父母該如何面對?〉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三月份的一場講座,開場時我放了一張圖片在投影幕,請大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本文摘自《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梅根.德凡(Megan Devine)曾經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在2009年一個陽光普照的夏日,她目睹了當時年輕、健康、不到四十歲的伴侶麥特在游泳時突然溺斃。一切發生得太突然、太無法理解,那天之後,她關掉自己的諮商診所,再也沒回去諮商個案。 閱讀全文〈別哭了多往好處想?心理師:悲傷的人需要的是「一個願意去見證痛苦的陪伴」〉
作者:邱羣倫 諮商心理師
所謂的重複夢境,並非侷限同樣的內容、劇情。只要夢的主題、人物相同或類似,都可以稱為重複夢境。
以過去經驗及文獻資料顯示,重複夢境可以分為兩類: 閱讀全文〈又夢到相似夢境?心理師帶你三步驟解析重複的夢〉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最近幾年很多孩子割手被送來輔導室。
看到割手切勿驚慌,通常很少是重要部位(動脈區)或深割到肌肉組織(這就要縫),除了止血消毒包紮外,也要留一些時間、空間幫孩子梳理「怎麼了?」。 閱讀全文〈為什麼割手?心理師帶你看懂自傷的三大原因〉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前幾天蔡璧名老師說,笑是照顧自己健康最經濟有效率的方式,那時候我們還在講座上面練習笑。雖然「臉部回饋假說」後來被推翻了,但今天我又學到了另外一個有趣的東西—社會支持。 閱讀全文〈情緒心理學:笑,是CP值最高的心理治療〉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些日子在理科太太的IG上看到他帶著先生去接受rTM
剛好最近在準備課程時看了《最高休息法》這本書,作者是
他談到腦器官佔體重2%,卻耗費人體總消耗能量的20%
因此當你什麼都不做、發呆時DMN也會運作,而DMN的
在與DMN有關的大腦部位中,是與自我本位的「我執」有
關,也就是與自己有關的執念,越容易自我譴責、越容易充 滿憂慮的人,越浪費腦部的能量,而憂鬱症者經常反覆出現 的負面思維像是:當時要是那麼做就好了,這類的反芻思考 ,就與大腦疲勞有直接相關。
而當大腦在DMN自動導航時,也就是放空時,最容易想到
當一個人長期處於大腦疲勞的狀態,很多事情自然力不從
因此回到當下的練習,訓練大腦專注於此時此刻,在每一次
慌亂與心智飛馳時,透過呼吸來將自己拉回現在,透過專注 來抑制DMN的活躍。
記住,藥物與這些科學的技術無法治癒大腦疲勞,只能改善
。
陪伴你成長:【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
。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去看老中醫,看見他在電話那頭無奈又苦口婆心地叫病
老:「你快去看醫生,什麼藥都不要再吃了!」
老:「你就是整個牙起來(血壓飆高),才會睡不了。」
老:「吼,現在還早,還有門診,趕快去醫院看,不要再拖
老:「你沒吃降血壓的藥還是一樣不能睡,再拖下去就要沒
老:「你當然沒辦法睡,沒人陪你去也要去,不要再拖了!
我一進門時,老中醫已經被這通電話煩得喘不過氣來,才知
老中醫一邊把我的脈,一邊突然想起我的職業抬起頭來說:
我:「太焦慮了,喔,更正確的說,我想他們太寂寞了,她
老:「妳知道我只要有兩個這樣的病人,我都不用工作了!
她八十多歲還是神采奕奕,還在努力救治很多人,上山採藥
我:「真的,我懂,有時候要狠心掛他電話,生命會自己尋
同樣身為助人產業的一環,專業與幫忙的界限勢必要守得好
同樣的,當你的家人,因為身體的病痛經常充滿抱怨、每天
身在病痛中的人,或者,認為自己在病痛中的人,眼中、心
他們要的就是得到自己要的,可能是被陪伴、被支持,但這
讓他們的眼睛從自己身上的痛苦移開的方法,就是讓他也能
1.同理他的痛苦:「我知道生這個病讓你很難受」
2.說出自己的痛苦:「只是每天聽你這麼說,我非常難受
3.說出關係的需求:「我很希望可以好好陪你,包括治療
當你說完,感受到對方停下來,「張開眼睛認真看你」時,
大部分的人,往往會以「建議」或「你不要」,而這就像他
建議:醫生就跟你說要多喝水多休息啊,你就乖乖做就
你不要:你不要想這麼多啦!不會有事,你不要心煩、
當你花了大把力氣,你會發現他依舊眼睛閉著、耳朵關著,
說穿了,就是他們的痛苦要能夠被真正的安撫,就是自己的
痛苦被聽見、別人的痛苦也跟著聽得見,他反而會開始對自 身行為開始「覺察」,才有可能停下這種相處的模式。
而照
故事的後續,那個病人的女兒回到家中帶他去了醫院,到了
。
陪伴你成長:
。
延伸閱讀:海苔熊聊安慰的力量:陪伴療傷的八個秘訣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今天中午陪我阿嬤看新聞,全部都是2019-nCoV(俗稱武漢病毒)疫情的新聞,搞得我好緊張,聽到心理師毛毛兔說她去買口罩的時候,她喜歡用的牌子已經用光了,內心更是百感交集。
俗話說,最大的敵人並不是病毒,而是我們的心魔,所以為了安穩自己的心,我特別詢問了身邊幾個科普界的朋友兩個我最關心的問題: 閱讀全文〈失控的新冠肺炎!讓你增加控制感的安心筆記〉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這是很普遍的反應,生前來不及做的,之後就會想彌補,並直接行動化。
這是悔恨與否認的情緒,會捕風捉影,尋找任何可彌補的動作,EX:唸經迴向、調查清楚死因⋯,然這些動作的背後目的,其實是逃避面對「亡者就是不在了的事實」。
傳統(混和宗教信仰)都說:「不要太傷心,以免讓亡者牽掛無法離開人間」。那是錯誤的,以前沒有情緒教育,是避免生者傷心過度影響健康的權宜之計(結果後遺症超多)。
把對亡者的感受說出來才是正解。
對亡者的情緒一般來說,必定包含「自責」與「怒氣」,前者是譴責自己的疏忽、不夠關心對方,後者是對亡者自私離世的生氣,後者最為困難現身,因為人都走了,生氣有何用?(也不該生氣),結果所有的情緒失衡地往「自責」面去,攻擊向自己。這個焦慮感結合彌補行為,讓生者時間也卡在「失去的那一刻」無法前進。
情緒進程:否認、不處理、壓抑—壓抑重要事項,就如同阻擋整個水庫需要龐大能量,水庫難免滲透,偷跑出來的情緒,當事人再用發呆、恍神、失眠、焦慮阻擋它。
辦一個「和解的儀式」吧,把上述兩者情緒正確辨識與表達,然後與亡者和解,讓這個「無奈的事實」就只是「過去的無奈」,但不影響生者與亡者的情感連結。
我建議當事人設定一個安全範圍(安全網),包括時間、地點,讓情緒去爆開,如果害怕就找專業人員陪伴。例如設立一週,一週內就任情緒放開:又哭又笑、又氣又悲…允許暫時失序。情緒會有暫時歇息(哭累了)的時候,就趁機正常飲食、洗澡及休息。也可以利用文字記錄或找人聊聊。等一週時間到,就收拾心情改用「懷念儀式」。界線的設立就是讓心理有底,放心,不太會回不來。
如果是家人,就建議舉辦「家庭會議」、「家庭諮商」。要有人主持發問做引導。建議由亡者生前最親近的人做主持,而這個人之前需先做過諮商輔導,自己的情緒需先調解。
亡者已逝,但並非消失,而是換個方式存在,所以我們「懷念」,切不可「忘記」。我們本來就不會忘記,只是不敢想起來,因為想起來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方式1:共同整理紀念相本
整理家人們手邊、手機裡的相片,共同觀賞與挑選,說說照片裡的回憶,共同做出一本紀念相本。說的過程自然有所抒解。
方式2:共同討論房間與遺物的處理
家人一起討論亡者房間與遺物該如何處理,從處理的討論與執行裡,可以從那些蛛絲馬跡裡更認識亡者,補足之前忽略到的部分,讓亡者顯活在記憶裡。不要放著不動,整理實質的房間,就如同整理亡者在生者心中的記憶庫的整理。
這是情緒緩解後給的建議,在晤談前期,無論自殺者遺族說什麼、做什麼,「傾聽」與「接納」永遠還是最重要的喔!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西雅圖的冬天以灰暗和下雨為名,這是我居住在西雅圖的第一個冬天,在長時間的灰暗與濕冷中,只要一出現陽光,就會讓我很興奮,趕緊抓住機會到海邊散步。上個周末出現了久違的太陽,我走在岸邊,呼吸著冷冷的空氣,仔細觀察岸邊的鳥類。鳥類飛翔是一個很美的畫面,我很常觀察天空中一群群飛翔中的鳥類,很讚嘆他們如何微妙地變化飛行隊伍和方向。 閱讀全文〈「其實我們都受傷了」心理師帶你在焦慮世代中,安穩下來〉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同理心,empathy,又譯為「神入」,意指進入案主的位置,同理思想邏輯,共情並理解他情緒的由來,感同身受。我則稱「起於情,同此理」,對於某些失控或不自知的行為能理解為「這麼做一定有對方的理由及情緒」。
目前已知的同理心的類型包括有認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在幫助個案面對情緒時,除了強烈的情緒暴風圈會令人感到壓迫外,另一個壓迫人的情緒,就是恐懼,尤其是面對「未知」的恐懼。 閱讀全文〈如何面對人生大事?讓情緒做你的導師〉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懂得感恩的人不會憂鬱。」
不知道最近有沒有人被這句話給洗到,由於聽起來實在是太令人生氣了,本來想寫一篇文章打回去,不過最近我的督導說要對自己好一點,所以我就休養生息,做自己的事,可是總是覺得心裡面哪裡怪怪的。 閱讀全文〈「懂得感恩的人不會憂鬱」?小心!你已正在譴責憂鬱是當事人的問題〉
作者:黃柏威 諮商心理師
電影《人肉搜索》(Searching),描述一心急的父親尋找失蹤女兒的懸疑故事。 閱讀全文〈心理師看《人肉搜索》:當悲傷不能表達,你將更無法釋懷〉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今年三十多歲的丹尼,接受心理治療已經至少十幾年了。記得在諮商室第一次見到他時,他告訴我:「過去十幾年來,我嘗試過各種藥物和心理治療法,都沒有用……」 閱讀全文〈是情緒還是想法?帶你看懂情緒變化三角,接觸內在核心感受〉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Rick Hanson是著名的心理學家,在台灣之前兩本著作都蠻有名氣的,分別是《大腦快樂工程》與《像佛陀一樣快樂》。
在《大腦快樂工程》一書裡,作者初次提出了一個HEAL的概念。簡單的四個步驟,每當你遇上一件好事,擁有(Have)正向經驗的當下,記得要豐富它(Enrich),吸收它(Absorb),同時連結(Link)正面和負面的成分,讓正面事物能舒緩甚至取代負面的部分,每次不到一分鐘,就能用心改變你的大腦,給你內在源源不絕的平靜、滿足和愛的力量,像佛陀一樣知足常樂。 閱讀全文〈《力挺自己的12個練習》:改變大腦負向思維,建立打不倒的內在力量〉
作者:江珈瑋 諮商心理師
這期【心理學家看星座】關於摩羯座、水瓶座、雙魚座。前些日子,一位個案告訴我「我因為是雙魚座,所以面對人本來就比較敏感,也會選擇獨自難過。」如同前幾篇文章所言,在臨床工作中,依然有許多人用星座來認識自己,而覺得可惜的是,即使看見了自己的個性,反而在受傷的時候,用星座稍微合理化自己的狀態,而就不願意繼續再了解自己了。 閱讀全文〈【心理學家看星座】受傷的因應策略:摩羯座、水瓶座、雙魚座〉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你常覺得自己不足,你便經常看見他人的足,羨慕別人卻
又不一定會仔細審視,他人擁有的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因為 看不見自己的足,也不會意識到自己擁有的是否是他人也想有 的。 閱讀全文〈愛嫉妒又愛羨慕的人:犯了看不見自己的毛病〉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上節目,跟幾個網紅作家聊天,我對他們的生活很好奇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情緒的存在可以很單純,就是讓你「感受」,提醒你生命正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七年前,林書豪從板凳球員的等待中,帶領傷兵累累的尼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是否是煩惱不間斷的人?
為了未來能有好工作而拼命努力唸書,考上好學校後以為可
你總是做了萬全的準備之後,停頓下來沒多久,又開始說:
作者:張宇傑 諮商心理師
每到同志遊行,「娛樂性用藥議題」就會被高度關注,我們不鼓勵這些行為,但或許我們會帶著點好奇,因為這些人可能是身旁的親友、同事、同學,甚至是自己。你可能會輕視並對這群人感到生氣,然而在把他們罵到死之前,或許我們可以嘗試從「生理心理社會模型」(Bio-Psycho-Social Model)對他們多一些理解。 閱讀全文〈心理師談成癮:吸毒者的內在深層空虛,需要關係連結來解套〉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些日子在演講時,談到「後悔」這個狀態。
不知道從幾年前開始,我發現後悔這感覺離自己很遙遠,我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她提著兩三個大袋子進來,我用眼神無聲地表達疑惑,她回應道「你知道的,雙11嘛!現在買超划算!」,過一會她似乎有些心虛「這些包裹我是要拿去超商退貨,剛剛超商櫃檯前人很多,想說先上來才不會遲到!」她特別強調是退貨,想讓自己顯得理智一些,但能有這麼多退貨,不就表示一時衝動買了許多不需要的東西嗎? 閱讀全文〈搶完雙11優惠,接下來就準備退貨?心理師帶你看懂「衝動購物」的三種心理需求〉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今天靈感一來與學員討論憤世嫉俗是什麼樣的狀態。
因為在他生命裡,他經常對很多事情看不順眼、經常想罵人
我的解析是:不滿意的心情。
可是,又為什麼會不滿意,以及怎麼會有這麼多事情可以不
那麼,又是什麼讓人感到「嫉俗」,這裡面的嫉妒的情緒,
而當你經常憤世嫉俗,你在看進你的情緒裡,你會發現,那
是因為小小的你「無力」改變一切下,你所呈現的偽裝。
就像你沒有可以保護與引導你的父母,你必須靠自己長大、
即使你腦袋裡知道父母有限制,提供不了你智慧與魄力兼備
其實,你要做的就是承認,那些你渴望卻沒有,以及你無力
改變的事實。當你願意承認,接著就是承接與承擔,也就是 承接自己的需求,承擔起自己的渴望,把那些你原本對環境、 對父母所投放的渴望,逐步回到自己身上,最終你不再無力 的期待他人,而是全力的滿足自己。
陪伴你成長:【敬,童年的傷】療癒24堂課
。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一轉眼,今年過了一半,而這半年也經歷許多事
如何在忙碌中保有一雙有意識的雙眼,對自己、對生活有意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最近我看了許多關於埃及阿布辛貝神殿搬遷的文獻和影片。西元1964年,位於埃及南端的阿布辛貝神殿(Abu Simbel)展開了一場浩大搬遷工程,這座擁有三千年歷史的巨大神殿,供奉拉美西斯二世 (Ramesses II)。而在1960年左右,當時因為納瑟湖水位不斷高漲,埃及政府意識到如果不將這座神殿移走,它就會被水淹沒,於是決定要把神殿移到較高較遠處。 閱讀全文〈五里霧的未來人生:讓自己待在「之間」的藝術〉
作者:江珈瑋 諮商心理師
在上篇【心理學家看星座】受傷的因應策略: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我提到了自己在臨床工作裡,常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來理解每個個體的內心受傷狀態,也應用了大家對於星座的一些概念性了解,讓大家做自我對話的練習。 閱讀全文〈【心理學家看星座】受傷的因應策略:牡羊座、金牛座、雙子座〉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有了孩子之後,對孩子的事情便會特別關注。
有天一大早,我推著幾個月大的女兒上保母那兒。路途中總會經過一間大飯店,門口時常停滿了遊覽車。那天我的去路正好被一輛遊覽車的尾巴給擋住了。
我皺起眉頭,向遊覽車內的司機揮手示意,請他挪動一下車子,讓出一點通道給我。司機卻按了聲喇叭,震耳欲聾。我又再揮手示意,司機開了車門,用狐疑的眼神看著我,問我什麼事? 閱讀全文〈情緒心理學:是什麼讓人瞬間失控?〉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未來地圖:對工作、商業、經濟全新樣貌,正確的理解與該有的行動
WTF?: What’s the Future and Why It’s Up to Us
Tim O’Reilly
天下雜誌2018/12/26出版
在介紹他之前,不妨先來看看一張O’Reilly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封面。
(PS.裡面藏了幾張網友kuso合成的照片)
一隻動物、搭配一個程式語言、科技工具的議題。Tim O’Reilly於1978年創辦「歐萊禮媒體」並擔任執行長至今。這四十年,這間公司嘗試了無數種創新的方式,不管是線上學習、書籍(上面那些),舉辦相關會議、講座、高峰會。幾乎每一個科技人桌上都有一本歐萊禮出版的書。
本書作者提姆.歐萊禮(Tim O’Reilly),常被譽為時代推進者,矽谷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兩度引領網路發展方向,是Web 2.0、開放原始碼軟體、政府資訊公開、自造者運動等革命性思想背後的推手與先鋒。因對未來趨勢與商業模式的準確掌握,被媒體譽為「矽谷先知」。
作者:黃柏威 諮商心理師
以為幸福 不在這在別處
總是滿足別人要的滿足
一路追逐 原來是我怕和自己獨處
我又是誰 我卻說不清楚
宋欣穎導演執導的動畫片《幸福路上》,榮獲了第54屆金馬獎最佳動畫片,其中由蔡依林演唱的同名電影主題曲《幸福路上》,裡頭有上述的歌詞,而這歌詞正說出主角林淑琪的心路歷程,出身勞工家庭的她,以為好好讀書、將來若考上醫學院、當上醫生,或到美國工作,人生就會獲得幸福,但一路在追逐這些夢想的她,真的到美國工作之後,反而是更感空虛與失落,開始懷疑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幸福嗎? 閱讀全文〈心理師看《幸福路上》:你是否把別人的人生目標,當成了自己的幸福?〉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你是豬嗎?你有沒有腦袋呀!」一個孩子似乎不小心把一杯珍珠奶茶弄到了,媽媽氣急敗壞地去找捷運的人員來幫忙清理,旁邊的路人一邊談論,媽媽的眼神多麼的兇狠。
「你剛剛拉我……」孩子把責任推給母親,然後母親也責怪孩子,果然是一門忠烈。 閱讀全文〈他怎麼可以這樣?其實你真正生氣的是「你無法接受的某部分自己」〉
作者:江珈瑋 諮商心理師
臨床工作裡,我用心理學的理論與技術來理解每個個體的內心受傷狀態,而我知道,有許多人是用星座來找尋、理解自己的內在受傷及迷惘狀態。
其實從國中時,我就是那個抱著《談星》雜誌的人(笑),裡面有許多心理測驗及星座解析(好懷念~);我也是那個國中時期就去圖書館借一堆星座解析的人,所以我對於星座一點都不陌生。 閱讀全文〈【心理學家看星座】受傷的因應策略:天秤座、天蠍座、射手座〉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憤怒也好,生氣也可以:不被他人操縱情緒的憤怒使用說明書
분노도 습관이다 화를 못 참는 사람을 위한 마음 사용 설명서
李忠憲(이충헌)
方舟文化 2019/04/03出版
這本由韓國精神科寫的書,十分淺顯易懂。書裡,針對「憤怒」這樣情緒的存在,做了蠻完整的解釋。 閱讀全文〈蘇益賢說書:《憤怒也好,生氣也可以》不被他人操縱情緒的憤怒使用說明書〉
作者:許妮婷 諮商心理師
「那天,我將寶寶送托給保母,寶寶哭紅了眼奮力呼喊我,至今我仍充滿著愧疚感,我覺得我拋棄了他,我不是個好媽媽」留職停薪一年的新手媽媽聲淚俱下地這樣對我傾訴,並在整個晤談過程透露強烈的懊悔。
原來有時候「分離焦慮」不僅發生在嬰幼兒身上,諸多因素影響下,也可能使得主要照顧者在面臨與嬰幼兒分離時,產生的焦慮感更為劇烈,進而影響到嬰幼兒的情緒感受,互為渲染的焦慮無限擴張。 閱讀全文〈媽媽的分離焦慮:三面向探索,帶妳找回關係安定感〉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今年三十五歲的傑克,長期以來自尊心低落、覺得自己很沒有價值。「我每天都在想,我怎麼這麼糟糕、這麼沒用,什麼事情都做不好…」傑克繼續說:「但我知道我不應該有這些想法,我應該想正面的事情就好!」 閱讀全文〈想快樂的事就好?當正向思考成為「毒性正能量」〉
作者:徐玟玲 藝術治療師/藝術教育博士
人們從「藝術」這個媒介來理解到一個訊息時,會被這個訊息所呈現的方式所影響,而且,這形式本身已經嵌著訊息了,它們之間有著一種共生的關係。
但是,人們在通過藝術媒介取得訊息時,往往只著重明顯可見的內容,卻錯過一些微妙的、能啟發我們的隱涵意義,這篇文章就是要引領你更細緻地體會藝術媒介的訊息和隱喻。 閱讀全文〈藝術即生活:生命每一刻精彩,都蘊含在藝術的時空膠囊中〉
作者:江珈瑋 諮商心理師
我很喜歡在《你會在那裡嗎》電影裡的一句話:人生是你沒入睡時所發生的事。
而我們如何在醒的時候認識自己的人格呢?這是多麼的重要!因為人格影響著我們的命運人生。 閱讀全文〈【心理測驗】你是容易憂傷的D型人格嗎?〉
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你感到孤獨嗎?
在我工作的大學諮商中心裡,我常常聽到大學生個案們說「感到孤獨」。但讓我納悶的是,這些個案的社交生活都非常活躍,他們很常去參加派對、加入兄弟姊妹會、幾乎無時無刻都和別人在一起、或是關注彼此的社群網站。但是,他們卻告訴我內心很孤獨,覺得沒有人真正了解自己,怎麼會這樣? 閱讀全文〈當社群網站把人連在一起, 我們卻是最孤獨的世代〉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這本書花了我許多時間閱讀,原因是,本書可類比為《練習不壓抑》、《練習不快樂》的姊妹作品。我看見許多與情緒有關的心理學觀念,在這本書裡被用不同的方式做介紹。
書名取名為「不只是憂鬱」,很有意思。是這樣的,在作者的看法中,憂鬱不總是「純然」地憂鬱而已。當我們往下一挖,可能會找到其他更核心的東西。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常有人告訴我,當他覺得悲傷時,就會陷入很深的絕望中,一邊在面對失去時很痛苦難過,一邊卻又擔心自己會好不起來很害怕,一邊又覺得自己這樣哭哭啼啼的很沒用或充滿罪惡感。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第一次接觸到基督教,並且對神有很深的尊敬是在好幾年前我去了泰北一個戒毒村,裡面的弟兄受到神的感召後,康復了身心,並且脫離了原本需要毒品、偷竊等成癮與問題行為的需求。
作者:胡展誥諮商心理師
這是諮商、社工學生或助人者很常問的問題。畢竟若能提升對情緒的敏銳度,就能更敏察到彼此的狀態、提供更貼近的回應與協助。
想提升對於情緒的敏銳度,練習,絕對是不二法門。但重點是:「如何練習?」
練習的對象,絕對絕對是從自己開始,也就是— 從「覺察自己的情緒」開始。 閱讀全文〈如何提升情緒敏銳度?心理師帶你喚醒情感知覺〉
作者:張宇傑 諮商心理師
2019/5/17同婚專法立院三讀通過,臺灣成為亞洲第一,真是令人驕傲的一天,同志終於可以進入愛情的墳墓殿堂。
然而,不論你自己是深陷其中或兩袖清風,你都知道「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之間的事,這讓婚姻變得更複雜及困難,像是雙方父母的反對、家族覺得丟臉,尤其「出櫃」這一步可能才是最困難的,如何向家人解釋一直以來的室友,其實是自己的伴侶。還有背後的整個社會文化系統,目前仍有許多反彈聲浪,擔心臺灣會因此崩壞,更揚言:「2020我們全部改回來!」。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一邊探索這個世界,一邊回頭尋找父母的臉。我們渴望父母永遠在我們身旁,當與父母的眼神交會時,我們就安心了!
當我們長大時,仍然有著一顆玻璃心,也渴望身邊有個讓我們安心的人,帶給我們安全感。即使成為孩子的父母或師長時,也是如此。 閱讀全文〈當人不安時,該如何回應?心理專家教你安定心法〉
作者:留佩萱諮商心理師
年末的最後幾天,我看了一系列訪談凱文‧海因斯(Kevin Hines)的影片。凱文‧海因斯是位作家、導演、丈夫、父親,也是一位長期推廣自殺防治的演講者,因為他自己曾經嘗試自殺,卻奇蹟似的存活下來了。在2000年,當時只有十九歲的凱文從金門大橋上跳下去。位於美國舊金山的金門大橋是一座世界著名觀光景點,也是一個自殺盛名景點。每十天,就會有兩個人嘗試從這座橋跳下自殺,只有0.002%的機率存活,而凱文‧海因斯是第二十六位在這座橋自殺存活的人。 閱讀全文〈新的一年,讓我們努力成為別人生命中「對的人」〉
作者: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都是你惹我生氣的!」小安大聲的對小傑怒吼,做事總是認真細心的小安,時常被總是無所謂的小傑激怒,在別人眼中小安總是愛亂發脾氣,但小安內心很委屈,為什麼他做了這麼多,大家卻覺得他很糟糕,難道真的生氣的人就錯了嗎? 閱讀全文〈動不動就生氣?練習拿回情緒主控權〉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人生,有時候像一首後製過度的歌,塞進了太多聲響,幾乎聽不出旋律。」
焦慮,是我們體內內建的一種情緒反應。
這是一種保護的機制,提醒我們,有事情要留意了喔!
像是你看到紅綠燈一樣,紅燈閃爍,車子出現了,我們可以做點什麼來預備這個情境。 閱讀全文〈《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讓「不安的自己」安心的筆記〉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什麼是焦慮?
人只要對外在壓力感到擔心、害怕,焦慮的情緒就會自然流露。它的出現為了保護我們在真正遇到危險前有所準備。所以當考試在即,焦慮就拉起警報,督促我們開始做好準備。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從小我就被母親說是個「在膽」(台語)的人,意思就是膽子很大,但當我獨自去旅行後,才發現我身上依舊有許多恐懼的影子,害怕落單、迷路。
幾年前我在南印的一個實踐烏托邦理念一個美麗的小村落,Auroville,裡面許多歐洲人和美洲人,因為傍晚才到村落又沒有訂房,被一個法國路過的朋友幫助找到住處,後來也跟他參加森林部落的參訪行程,了解這村落如何落實綠化、保水與自主發電,隨著天色漸暗,我開始感覺心慌,一直擔心究竟怎麼回到住處,後來一轉眼發現同行的法國朋友不見了,更是驚慌失措,卻發現一旁另一個也一起來的墨西哥朋友還老神在在的聊天,我便詢問他,我倆才知道「喔!接駁車來了,該離開了!」
回到接駁車上,看到法國朋友已經在車上,我一邊心安,一邊也納悶這是個怎樣的文化差異,走了也不會跟同行的朋友打招呼,但更讓我驚訝的,是我那蔓延的恐懼。
為什麼墨西哥朋友一點都不害怕?
森林部落有點距離,回到接駁車的定點,還需要再騎車回住處,也有一段距離,而這是個GPS不能運作的偏遠地區,他為什麼不害怕?而且他還搭法國朋友的便車!
我為什麼這麼害怕?這其實是個安全且夜不閉戶的村落,晚上你可以聽到動物跟著樂器共同吟唱的淨土,那些恐懼來自何方?
我這才意識到我與大自然的疏遠讓我對這塊不願過度開發的淨土,充滿未知的恐懼,恐懼自己迷失在林間蜿蜒顛頗的小路被黑暗吞噬,卻忘了這一片土地與暫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是如此善良與尊重的與這片土地共融。
而是我蔓延的恐懼讓我難以安在當下,去享受、感受和擁抱在那行程中的每一分美好。
所以親愛的,其實恐懼一直都在,但我們可以在直視它後,穿越恐懼不受影響。找出恐懼的源頭,才能對症下藥,四階段的恐懼循環分別為:
一、過度想像:
面對某個情境,恐懼被過度想像,而開啟災難性思維。
假設我在某一次公開演講產生恐懼,想像台下的人冷若冰霜或訕笑,而這時便進入第二階段。
二、恐懼開始反饋:
恐懼開啟更多對於現實的負面認知,開始扭曲事實,導致你身心籠罩在恐懼中,逐漸實現你一開始認為會發生的事。
三、恐懼不是讓你動彈不得,就是讓你加速失敗
恐懼過大會限制自己的身體,就容易因此語無倫次或在台上舉止怪異,而導致演講失敗,這也引發第四階段。
四、第一個記憶
這也是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恐懼發生所應驗的事實,導致我們深信自己永遠會複製這失敗的經驗,而蒙蔽心智與判斷力,總是被恐懼無限環繞。
而你可以做的,就是承認恐懼並處理它。而克服恐懼的第一步是學著承認自己會害怕,用文字將恐懼表達出來,開口談談會喚醒我們恐懼感受的一切,唯有承認自己的恐懼,才有機會戰勝它。
下一步則是學會直視恐懼。在某些原住民部落會教導孩子面對恐懼,例如:大人讓孩子閉起眼睛,想像六七公尺長的雙頭毒蛇在他們面前挺起身子,然後告訴他們逃跑了毒蛇一樣會緊跟著,但如果不逃跑,盯著毒蛇看越久,毒蛇就變得越小,當恐懼變得渺小到甚至無感,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強大,你自己便是那個足以面對恐懼的巨人了。
陪伴你成長:【安全感訓練班】
作者: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很多人以為我很外向,能言善道又會交際,不論對上對下都可以應對得宜。事實上,我是個蠻害羞的人。
「別鬧了!你會害羞才有鬼!」這是我常得到的回應。仔細想想,其實不是害羞,正確來說,應該是有「權威恐懼症」。
「權威恐懼症」指的是面對威權,強勢或有權力的人物時,會感到極度恐懼,不安,害怕或不知所措,輕則語無倫次,不知所云,重則腦袋當機,無法言語;只要想到即將要與權威人物碰面談話時,便可以焦慮上好幾天。
作者:YaHan Wang 諮商心理師
「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我的擔心與慰問,其實是在傷害人」,一向熱心助人的小安,無奈的說出這句話。
在公司裡,大家都流傳著小杰家裡發生了大事,小安聽說小杰的爸媽在上個月車禍過世,而他許久未聯絡的弟弟回來奔喪,卻帶著一屁股賭債,要求小杰幫忙清償,然而,更慘的是交往十年的女友突然提出分手,快速地和別人結婚。
整理與撰寫:林俐 愛心理編輯
「情緒」擁有偵查外界訊息的重要功能,能夠幫助我們分辨生活中各類錯綜複雜的暗示與線索,快速的解讀實際的狀況,並且做出反應。但在某些特定的狀況下,情緒喚起更多的是過往的記憶,那些痛苦、不安、焦慮一湧而上時,往往容易讓我們僵在原地無法動彈,除了削弱問題解決能力,也容易蒙蔽判斷力,讓我們的狀態跌至谷底。
作者: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隨著社群軟體的發達,言論自由的世界讓我們可以發表很多內心的想法,同時我們也可以輕易看到別人的訊息,但文字訊息可能帶出許多的誤會,也造成許多不同的解讀和情緒,同樣的,訊息po文者可能無心,但聽聞者卻有意;也可能po文者將文字成為攻擊他人的武器或是抒發情緒的工具。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每次照鏡子,我都很討厭自己。為什麼我這麼沒用,沒能夠留住媽媽?好氣好氣⋯⋯」Jay來跟我談的時候不斷用指甲戳自己的手腕靜脈。
「生氣什麼?對自己生氣嗎?」我說,作為一個新手治療師,重複確認也是很合理、很合乎邏輯的。
「也⋯也是吧,對自己生氣。我巴不得可以把自己殺死,可是我卻連這樣的勇氣都沒有。然後又更生氣了⋯⋯」所以才會不斷地拿指甲戳自己的手腕,上面都是斑駁的紅色的瘀青的痕跡。
作者:Psy-dectective 貓心 科普心理學家
從我接觸到心理學和心理諮商開始,常常會聽到別人說一句話:「說出來,比較好。」
我不確定這句話的來源,有多少人是接觸過一些心理學,受到精神分析所影響,因而有了這樣的想法;又有多少人,其實不了解心理學,只是單純地希望聽到對方的故事,好讓自己不再處於困惑的狀態中,因而對這句話這麼相信著。
作者: PsyDetective貓心 科普心理學家
最近,在一些因緣際會之下,我和系上的夥伴,一起帶領一個情緒探索團體。
在團體中,有一些人談到了和失戀有關的負面情緒,而這些負面情緒,常常壓著我們失去一般生活的樂趣,也讓我們急著想要擺脫它。有時候,在失戀很久了之後,有一天,突然因為聽到了一首歌,又再次想起了他,我們總是忍不住問自己一句「我這樣真的走出來了嗎?」
作者:王雅涵 諮商心理師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有沒有玩過一個遊戲,就是挑戰停止去想一個東西,譬如從現在開始五分鐘內不可以想巧克力布朗尼,但當你越提醒自己不要想的時候,那個巧可力布朗尼就在你的腦中晃呀晃的,甚至受不了的跑去買來吃,即便你一點也不愛巧克力布朗尼。
美國著名認知語言學家George Lakoff做出類似的實驗,他請學生停止去想那隻粉紅色的大象,但所有人都失敗了,當我們越努力想靠意志力去對抗思想的時候,淺意識好像就會更加去記住那個我們不要想的事務。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俗話說人在江湖飄,哪有不挨刀。出來混,就可能得罪別人,而得罪了方丈還想走,談何容易?
問題是,當我們冒犯別人的時候,往往緊張害怕都來不及了,更有可能會急於做出辯解,弄巧成拙,不解釋還好,越解釋對方越生氣。
撰寫與整理:林俐 愛心理編輯
「羞愧像一堵錯誤的牆,檔在我們的前面,讓人看不到各種可能性。」
適度羞愧的感受,可以幫助我們面對社交與生活時,更有做人處事的分寸,但當羞愧感過剩時,反而會阻礙我們成就不同挑戰的可能性。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全能媽媽委屈度日
在校園中常見到高控制的家長。曾遇過一個母親,對孩子的一切緊迫盯人。孩子出狀況時,母親急急忙忙地衝到學校善後。幾次下來,都未見父親蹤影。我心裡有點生氣,又是個在孩子教養上缺席的父親。
於是,我要求父親一同前來會談。父親坐在一旁不發一語,母親則是滔滔不絕地重複說著自己有多麼用心地帶孩子,花了多少心思;不時地轉頭過去數落父親幾句:
「孩子從小就跟我比較親近,有事都只跟我說。孩子的大小事情都由我安排,你連半點參與都沒有!你這個爸爸是怎麼當的?」父親把臉轉過去,仍然不發一語。
作者:方岑 職場心理學家
隨著冬天的到來,白天的時間變短,天氣也逐漸轉涼了! 大多數人內在的心情似乎也都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有所悸動。最近自己周遭的許多人對人生都產生許多困惑,不知道是因為最近天氣變得冷颼颼,觸動內在的多愁善感而引起的徬徨,還是這就是現在所謂莫名的文明病?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小時候,我愛撒嬌,總喜歡窩在母親懷裡,聽著母親輕聲哼唱。母親經常唱起一首兒歌:
美麗的~美麗的~天空裡,
出來了~光亮的~小星星,
好像是~我媽媽~慈愛的眼睛,
媽媽的眼睛~我最喜愛,
常常希望我做個好小孩,
媽媽的眼睛我最喜愛。
我望著母親清澈溫柔的眼睛,安心地享受著母親帶給我滿滿的愛。這首兒歌有個美麗的名字,叫做「媽媽的眼睛」。 閱讀全文〈這輩子,我們總在尋找父母眼眸裡的愛〉
作者:Psy-Dectective貓心 科普心理學家
前幾天,我隨著實習機構的老師,帶領高中生營隊參訪八里的樂山療養院。
對我而言,這樣的參訪是有趣的,能夠進到一個平時不會接觸到的環境,看看那兒的院生[1],看看那兒的老師如何陪伴與照料他們。
不過,在觀賞療養院介紹的影片時,看著影片內,這些院生雖然智力不如常人,又有著生理上的障礙,卻總是微笑著,讓我想起了一件事情:「生為一個生理功能正常的人,為什麼要憂鬱呢?」就在我出現這樣的想法時,我頓時被自己的這番話給嚇到了。
作者:Psy-Detective貓心 科普心理學家
PTT掛了,朋友和我抱怨沒有PTT用很痛苦。作為一個許多和我同輩的人,PTT是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對棒球迷而言,也是如此。許多球迷總是聚集在棒球版上,討論著比賽的賽況。
昨天晚上,中華職棒總冠軍賽第三場開打,中華職棒臉書粉絲團的小編,透過電腦軟體設計了一張,平時棒球版上職棒轉播的版面。但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底下一位網友的留言:「沒有匿名,就不能罵人了耶。」隨意看看底下的留言,確實和平許多,少了很多攻擊性的語言。
作者:Psy-Detective 貓心 心理學專家
最近在經歷了一些事情之後,突然對愧疚與原諒這一個議題深有所感。
在小時候,每每在被她人認定「做錯事情」而挨罵的時候,總是得要向他人道歉。漸漸地,挨罵,似乎就和「我做錯了」融為一體,只要當別人生氣了、難過了,似乎就是我做錯了什麼。 閱讀全文〈白目者的人際告白:我又做錯事了?可以原諒我嗎?〉
作者:林俐Li Lin 愛心理編輯
大學時期,某一堂必修下課時,老師突然宣布:「下週實施平時測驗,佔學期成績15%。」頓時全班哀鴻遍野,同學們大聲地抱怨著:「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們!這樣就可以提早準備了!」老師冷笑一聲:「就算我一個月前就通知要考試,你們還是前一天才願意熬夜唸書不是嗎?」
上面的故事,大家應該心有戚戚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拖延的經驗,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看我擺在書桌上的水費單就知道,從沒有一次在期限內完成繳費。可是,你知道還有一種比拖延更痛苦的提前症嗎?
閱讀全文〈拖延症算什麼?比拖延更讓人難受的「提前症」〉
作者:林俐Li Lin 愛心理編輯
明明生活、職場或感情逐漸有了走下坡的感覺,好像需要做些調整才能使它們恢復原先的狀態,甚至自發性的改變有機會讓它們獲得更好的結果,但你卻無法放心的邁開腳步,真正去執行些新的重塑計畫。 閱讀全文〈人生抉擇學:無法下定決心改變?三種自我綑綁的心理現象〉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試想,A跟B各自在生活中曾經受盡凌辱與傷害,長時間陷在遍體麟傷卻又苦無傾訴對象、甚至不敢隨便告知他人的困境裡。某一天,這兩人因緣際會得知彼此都有類似的遭遇,更巧的是,令他們生不如死的敵人竟然還是同一人……,哇,這下子就算沒有天雷勾動地火,也免不了惺惺相惜、互相訴苦與彼此扶持。 閱讀全文〈胡展誥心理師:破壞關係很簡單,你只需要表現出這些行為…〉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我的孩子今年高中就要畢業了,未來想念A科系,但我希望他念B科系。本來兩相堅持不下,最後他還是聽我的話,勉為其難地選擇了B科系。然而,每次見到他失望的眼神,我很疑惑,這樣要求他,到底對嗎?」
曾有個家長在我演講後,前來問我問題。我反問他如此要求孩子的原因,他說:「興趣畢竟不能當飯吃,我擔心他將來沒前途,所以說服他讀B科系比較穩當。」 閱讀全文〈乖孩子真棒?心理師:孩子的貼心其實是「小老公/小老婆」現象〉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這是我第八次這樣告訴自己了!」她在心理會談中這麼告訴我。
幾年前,一位高一的女孩子因為感情困擾前來向我求助。她告訴我,有幾個男生同時追求她,但後來又到處說她壞話,散播她行為不檢點的言論,令她既生氣又委屈。 閱讀全文〈分手心理學:總是愛錯人的重複劇碼?痛苦裡有人生必修學分〉
資料整理與撰寫:林俐Li Lin 愛心理編輯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由成千上萬個選擇所組成,每個選擇如同巨大機械中的小齒輪,一個嵌著一個,互相影響,推動我們向前走,同時也意味著,我們必須學習如何取捨。 閱讀全文〈人生抉擇學:總是猶豫在生活大小事的五種類型〉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身陷在一片茫然而無力、名為空虛的海裡。我曾經努力、卻在滿受挫折之後,再也走不出來。別問我、也別逼我,因為在那片空虛的海裡,深埋著我難以直視的秘密。
有些人害怕與才華洋溢的人來往,因為對方的能力會讓自我價值受威脅;有些人逃避專心投入一段關係,因為害怕投入得愈多、傷得愈深;有些人拒絕太深入的交往,因為他們害怕這樣一來難免要把最真實的自己暴露在別人面前;有些人發現自己正處於一段不滿意的關係時,會選擇擺爛的方式,讓對方來決定這段關係的走向…… 閱讀全文〈胡展誥心理師:你說人生空虛,但會不會空虛才讓你有安全感?〉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我們生活中常常會面臨到很多「糾結」的情況,可能是和別人發生衝突,心裡面覺得卡卡的、重重的;可能是自己的內在產生衝突,這樣也不對,那也不對,怎麼做都不好;有可能是和過去產生衝突,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應該讓它過去,但是心裡總是過不去。有這款情形,該怎麼辦呢? 閱讀全文〈海苔熊談自我溝通:心裡糾結過不去時,幫自己拉張椅子。〉
作者:海苔熊 心理專家
「我媽是個控制狂,什麼請都要管,我跟她說我已經長大了,她還是男朋友、工作、結婚等等都要一直碎碎念。我說我要搬出去住,她就說對我感到失望透頂。」一個無法離家的女孩兒A說。
「你如果膽敢給我愛上女生,我就跟你斷絕父女關係!」同性戀女孩兒B說。
「婆婆每次都會在我們不在家的時候,開門到家裡打掃,我很了解這是她的好意,但是真的覺得有種被侵犯隱私的感覺。曾經和她溝通過很多次,她就在我先生面前一直哭掉眼淚,好像是我做錯了一樣。」新手媳婦C說。 閱讀全文〈海苔熊談心靈綑綁:如何脫離對方的心理掌控?告別「勒索關係」的兩個步驟!〉
作者:胡展皓 諮商心理師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這兩天內在小孩的工作坊,我們談到「憤怒」,很多人覺得自己脾氣不好,感覺自己容易動怒,經常對生活或事情不滿意而憤怒,對自己有很多懷疑,甚至認為真實的自己不會有人喜歡,而變得壓抑自己。但其實,憤怒是表層情緒,往往下面有更深層的情緒等待被我們發掘與療癒,而唯有我們真正看見情緒與之對話,我們才能真正在心靈感受平靜。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
經歷了多年身心靈成長的洗禮,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這句所言不假。陸續收到學員對於成長的回饋,他們告訴我,當他們開始為自己想的那一刻,他們的世界就起了變化。
作者:林俐 Li Lin 愛心理編輯
朋友小凡在表演課結束後,對自己的表現感到非常苦惱:「老師覺得我的表演像是隔著一片厚重的玻璃,缺乏真實情緒感受,無法讓觀眾有強烈的連結。」小凡理出了頭緒後,對我說:「我認為我無法展現真實的情感,是因為擔心真實的自我被別人看穿!」,讓我不禁開始思考:
為什麼我們都這麼害怕「被看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