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是很多人喜歡留言問我的問題,當然「另一半」可以是其他對象,包括「孩子」「主管」等等其他我們身邊非常在乎的人,對於這樣的問題,我通常無法回應,因為難以相處的關係,通常有積累一段時間的「病灶」,只是妳不清楚你貢獻了什麼病灶,也可能不會處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是很多人喜歡留言問我的問題,當然「另一半」可以是其他對象,包括「孩子」「主管」等等其他我們身邊非常在乎的人,對於這樣的問題,我通常無法回應,因為難以相處的關係,通常有積累一段時間的「病灶」,只是妳不清楚你貢獻了什麼病灶,也可能不會處理。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有些人在成長過程中,遭遇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使得生命的腳步好像就在那一刻,按下了暫停鍵。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麼,請先想想,你平時對另一半有多嫌棄。 閱讀全文〈常看另一半不順眼?其實是你不懂得表達又沒被滿足〉
作者:陳映嬅 諮商心理師
一場親子聚會中,一個小女孩漲紅著臉,帶著被壓抑過的啜泣聲,引起其他大人的注意,紛紛圍在她身旁進行安撫與詢問,但不論怎麼探問女孩總是低頭不說話。這時女孩的爸爸出聲了:『不要理他,她等一下就好了』,這時女孩收起眼淚並怒視父親,此時父親又笑笑的說:『她就是這樣愛生氣又不講,待會我再買個他喜歡的東西給她就好。』
作者:陳映嬅 諮商心理師
Amy沮喪的想找我聊聊近況,她說最近只要一睜眼,厭惡感就襲滿全身,一向早起的她最近頻頻遲到,光是要下床就花了很大的心力。
作者:陳映嬅 諮商心理師
許多家長對於孩子進入青春期,往往都會用『叛逆期』這個形容詞來取代,有些家長未雨綢繆,先向其他家長打聽或是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有些家長則正在面臨『叛逆期』的煩惱中。不論是什麼原因看到這篇文章,我們一起來了解青少年/女的叛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處理過許多段感情問題,大部分的情感焦慮不外乎,為什麼這麼努力還是覺得對方不愛我?為什麼對方總是不理解我?為什麼我們這麼容易吵架?
作者:陳映嬅 諮商心理師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代,大部分的人會講求名次、權力及金錢,好像只有擁有這些才是成功,而達到成功就只有一個方法:打敗所有的人。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Jack在家掌管經濟大權,是個習慣發號施令的人,跟太太結婚超過十年,最近面臨婚姻瓶頸。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生老病死、工作壓力、人際衝突、經濟負荷⋯⋯人生在世,需要面對的挑戰確實遠比我們所想的還要多。讓事情變得更複雜的因素,還有一個人們時常忽略的面向,就是我們的大腦,這個非常擅長「解決問題」的器官,能帶我們回憶過往,記取教訓;展望未來,未雨綢繆,卻也同時製造了更多的挑戰給我們。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想法不等於事實。
同一件事情對不同人而言,往往會引發截然不同的情緒與感受。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J因為太容易跟另一半吵架,吵到後來另一半也沒在怕的,上個月外遇,這個月再次外遇,最後雙方撕破臉的分手,他一直覺得,如果他可以成為一個不吵架的人,是不是對方就不會外遇?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活著好累,人生為什麼這麼累呢?」阿娥滿臉疲憊,進晤談之後就攤在沙發上動也不動,彷彿身上被無數絲線綁得動彈不得,我想這反映了她的心境。阿娥說愈靠近過年,她就愈忙,壓力大到睡不著,「我滿腦子都是餐廳要訂哪裡?訂什麼時間?要給哪些人備禮物,禮物要買什麼品項,要去哪裡買?錢也很令人煩惱,不過比起前面那些事,花錢反而是次要的,我願意花錢請人來幫我做這些!」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一個朋友問我這樣的問題,發現很多人都有魚與熊掌難以兼得的困境,究竟婚姻幸福、事業高成就與賺大錢這些人生重要大事,難道都難以稱心如意嗎?不是很流行那句話:「小朋友才做選擇,成年人我全都要?」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做生涯諮詢時,遇到幾個很有趣的案例,這些案例呈現出來的,往往是對生涯迷惘,並且對人生甚至有一種興致缺缺的狀態,缺乏生活的方向感與意義感,對很多年輕人來說是很容易恐慌的,甚至當你來到青壯年該是對是會有一番貢獻,該累積一番成就的時候,那些社會世俗的眼光必定會讓你壓得喘不過氣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幾年前在某一次靜心觀想中,我看見自己進入一個美麗琥珀色的隧道,在隧道中有一個寶盒,寶盒裡有一把金色的鑰匙,而我看見自己拿起鑰匙。結束後,我與靜心的老師討論,老師沒有太多詮釋,而因為當時我也沒有太多感覺,因此這件事就這樣放著。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有些人會抱怨另一半不跟自己溝通,很多時候是因為對方不覺得是溝通,而是「質詢」或「逼問」,當對方不知道怎麼回答,就會被認為拒絕溝通,或心理有鬼,或默認,因此有些人就此選擇沈默。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這一年,你遇見了哪些印象深刻的人事物?令你開心、驚喜、想感謝的是什麼?讓你傷心、失望、想道歉的又是什麼?如果要為這一年命名,你會想叫它什麼呢? 閱讀全文〈不只家裡要大掃除!心理師手把手教你「心靈除舊佈新法」〉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大部分遇到女性問我這個問題,絕大部分都是覺得自己大齡或即將大齡,而我通常會直接說:「去凍卵!」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需要找到有心理諮商訓練的職涯諮商師,會是最合適的選擇。
作者:陳映嬅 諮商心理師
在準備踏入諮商前,有人會想先做一些功課,但在上網搜尋他人諮商後的體驗後,反而看到了令自己感到擔心的字句,比如:「在諮商室裡哭到不能自己」、「跟諮商師聊的過程中,很多情緒突然湧出」、「我沒想到會在陌生人面前哭」等。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如果是伴侶或家人關係,我們基於諮商倫理的考量,會為伴侶、家人安排不同為諮商師,因為同一家庭內發生的事情,當諮商師承載的資訊量多時,容易在觀點上受前一人影響,甚至會難以維持保密原則,因此極不建議找同一位諮商師。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還記得在我的求學階段,有一位輔導老師曾在生涯規劃課程中,向我們分享關於他自己的職涯故事,他說自己也並非一開始就知道「我要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發覺自己喜歡說話、也善於表達,因此曾經夢想未來成為一名記者,也實際付諸行動參與課程及訓練,但真的接觸後卻發覺那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也因這段經歷,更確信他想從事的是可以上台說話、發揮好的影響力的工作,然而這段看似「走錯路」的經歷,並沒有白白浪費,因為實際的投入其中體驗過,才更清楚哪些部分不適合自己、也更釐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幾年跟很多智商很高,邏輯思辨能力很好的案主一起工作,雖然有時候在諮商過程都有那麼點覺得像在鬥智跟辯論,而且每次諮商過程都有非常大量的資訊需要消化,但有時真正靜下來反思與聰明人的工作,心底還是會為他們感覺心疼。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收到天下的邀約時,一看見書名我就迫不急待要了電子書來看,真是有種得救感。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在人際互動中,經常看到這種起手式:告訴對方「我沒有別的意思……」。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1.新年新希望
為彼此設定三~五個新年目標提示題,分別秘密的寫在小紙條上讓對方抽籤(可討論要抽出幾張來執行),伴侶抽出題目後,視個人的喜好、意願填上新願望的內容。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我也想多和我太太互動呀!平常我們各自忙工作,假日我想要去郊外走走透透氣,她卻想在家放鬆看影集,我們不是沒有為這件事情溝通過,但是勉強為對方改變,積久了彼此都有怨氣,最後還不如各自做自己開心的事!」這是一個在婚姻中覺得孤獨的男性在晤談時提到的感嘆,後來免不了走上離婚一途。愛情讓兩個人想要在一起,因為在一起覺得很幸福,但進入婚姻之後,「在一起」同時還要感到「幸福」變得格外不容易。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在談「諮商有沒有效」這主題時,我們需要先回頭問自己:對我來說,什麼叫做有效?這也可能就是你對諮商的期待。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不能好好生氣的根本,可能來自「童年時情緒被壓制」,但為了心理健康,一定要責怪他人、罵出來,不妨試著練習一下。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諮商,對我來說就像是每週去上一次心靈的健身房。」這是幾年前的一位案主和我分享的心得回饋,這個比喻我相當喜歡,也很認同。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諮商,就是要找一個願意聽、聽得懂、又能適時引導、帶領與陪伴你走過低谷的專業工作者。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通常建議在你狀況還行的時候穩定進行諮商,原因在於狀況很糟時,通常心理師能做的會類似「危機諮商」,就是在過程中像是撐住在谷底中的你,不讓你摔傷,拉著深陷在泥淖中的你,整場諮商基本上都在處理情緒的震盪,因此不會有時間處理造成你狀況很糟的核心議題。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和大家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還沒看過的夥伴歡迎先閱讀:【好想找諮商師談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
這一篇文章想接續著談談,許多人進入諮商前的疑問。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作〈沒有喜歡的適合,就只是湊合罷了〉,文中寫道:「如果一個人你不夠喜歡,那即使對方處處都讓你、配合你,也不能算適合,而是湊合。」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1. 當你的困擾影響到你的生活
也就是當你有情緒問題、有症狀,已經影響你日常生活功能,包括你每天想起這件事就心煩氣躁,或想著想著幾小時就過去,結果你什麼事也沒做。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成長路上,我們可能受了一些傷,
這些傷並未消失,也不是不痛了,
而是小時候的自己,說服自己不痛的自我催眠。
長大的我們看到了這些傷口,
可以陪著小時候的自己勇敢面對,
好好照顧,傷口就有機會慢慢癒合。
近期有許多探討女性心理健康的好書陸續上市。最近吸引我目光的,是來自韓國《母女的世界:愛有多少,傷害就有多少;有多親近,就有多麼埋怨》。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告別就是你每一次你都覺得說:「好,我好像已經準備好了!」但是沒有一次是你會真的準備好的。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幾年前參加一場研習時,我觀察到大家在分組時,似乎刻意避開一位夥伴,直到後來我跟他同一組時,大概知道原因為何。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閱讀《匱乏經濟學》這本書,原本在探討為什麼窮人會一直很窮,當中有許多思維的問題,為求溫飽有時看不見選擇的代價,更難以未雨綢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次的床墊事件真是鋪天蓋地,雖然豪門婚姻裡太多奇特,是我們被貧窮限制的想像,但從這離婚後的風波倒是可以好好思考,究竟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要提高警覺。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有在follow粉專的讀者,應該時常看到我們分享與「大腦思考」有關的貼文。一般狀況下,大腦真的太厲害了,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它的規劃、預測與安排,從家庭到工作,從帳單到晚餐,我們得已解決許多大小難題。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即便不是自己陷在難關裡,也難免碰到周遭很親近的家人、伴侶或朋友正逢「低潮期」,此時,我們能如何在陪伴過程中,好好接住對方呢?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L有點沮喪地跟我聊起,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另一半,但就享受跟其他異性相處的時光,另一半也處處關心自己,但就有時候覺得煩,想多一點獨處時間。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R在分手後痛苦了兩週的時間,每天無力地倒在床上彷彿世界末日,茶不思飯不想,總是逼迫自己咽下幾口飯,又滿臉淚水的躺回床上。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許多物品即使堆在角落用不到,卻怎麼也捨不得丟棄…
在外面看到還堪用、卻沒有人要的東西,忍不住想留住或撿回家裡…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在了解人類行為時,脈絡(context)是很重要的。把右手高舉,可能是在招呼公車;可能是教室裡想提問的孩子;也可能只是因為肩頸痠痛了,而想伸展身體。在閱讀安德斯.韓森的《你的大腦有點Blue》之前,先稍微記得這樣的觀念,應該會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本書的核心概念。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假如某些人在探問你的隱私、嘲諷你的工作、拿你跟別人做比較之前,全都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那為何你在刪除好友關係時,還得先發文提醒:「明天我要整理好友清單了,不小心被我刪掉的還請見諒。」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許多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出席社交場合,或是對於到人多且需要互動的場所,會心生抗拒;當中也有部分人對人際交際的阻抗,已擴及至日常生活與人相處的微小互動裡,例如,買東西時不想與店員對到眼、剪頭髮時暗自祈禱設計師別跟自己交談、家庭聚餐前絕不主動擔任打電話訂位的人⋯⋯等。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唉,在這家公司真是越做越嘔!」Jam氣憤又無奈地接著說:「我總覺得同事們不是很喜歡我,前幾天他們去聚餐,我從IG看到照片才知道耶!老闆也只有加班才會想到我,加薪、升遷都沒我的份!還是我乾脆離職算了?」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每當看到他人擁有我所沒有的,嫉妒感就會油然而生…」
「這種感覺很不好受,我也不想嫉妒別人,但想法卻怎麼壓也壓不下去。」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曾經在一個充滿網紅網美的聚會場合裡,有一個我不太認識的網紅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我不太確認事情的真實性,但從她分享的過程中,我心裡很誠實地冒出一個想法:「哇,她知道他這麼做非常容易被討厭嗎?」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經常不滿意自己的作品或專案,反覆修改也不知道什麼程度才夠好?心裡究竟有什麼破洞努力這麼多、填補了這麼多,依然填不滿?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不論是在捷運、公車等通勤場域,還是日常的大街、餐廳裡,隨處可見周遭的人群低頭滑手機。隨著手機裝載的功能、型態越趨多樣化,也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更讓人們離不開手機和網路的使用。其中,包含很大一部份的人際交流型式,也移轉到了更廣闊的網路世界,然而,頻繁使用社群媒體,許多人也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在關上手機後,沒有休息到的感覺,反而陷入無力感、空虛感,甚至焦躁感和沮喪感也油然而生。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不完美的學習:「不完美」才能帶來最大的學習動機
你總是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得到最正確、最有效率、最完美的答案或知識嗎?過分追求完美的過程,傷害了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也扼殺他的樂觀、創意與動力。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有時,會沒來由的覺得活得很累,累到難以思考,也累到不想與人交際,可偏偏還是會自動化的勉強自己,去完成一件件的待辦事項,於是無力感逐漸囤積,看似忙碌,卻總覺得沒有意義。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挺不喜歡拿成就或工作相互炫耀、比較的情境,理由很簡單,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各憑本事。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總是遇到令人心煩的事,也總有抱怨不完的人和事,有時,情緒確實好需要宣洩的出口,但在大肆的抱怨後,總是覺得心頭的煩躁感仍揮之不去,即使將周遭的人事物都抱怨過一輪了,還是無法打從心裡欣賞自己、融入人群。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你穿得真好看!」、「你真厲害,工作有效率,品質又好」、「恭喜你升職又加薪啊」,當被他人肯定、讚賞、升遷,或你達成某項成就時,你心中冒出的想法是什麼?你通常會怎麼反應呢?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下著大雷雨的那天,Ann帶著熱騰騰的便當來到Joe公司樓下,Joe訊息未讀、電話未回,於是Ann靜靜坐在大廳,等了一個多小時。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從女孩成為女人,從女性成為母親,這路上的每一關,其實都不容易。
在出生時,有些女孩不被家人期待,她們在心理上被拋棄、嫌棄,或者從未被雙親好好愛過。成為女人時,擔憂自己的外貌與身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出於不安,以迎合、討好的方式和周遭的人互動,時常覺得「失去了自我」,不敢說出內心真實的感受。成為妻子後,也未必能得到先生與婆家尊重,甚至只被看作用來「實踐生兒育女」責任的人⋯⋯這些情境雖看似連續劇,卻仍在某些地方真實上演著。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好像比較喜歡某個案主,因為跟他們工作起來比較順,或是跟某個案主工作起來特別不順,像我就會這樣請我的學生思考,與案主工作時的順與不順是什麼意思呢?可不可以說出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何為過度使用你自己?對於助人工作者來說,最直接的便是「過度給出時間」,個案要求預約這個時間,或不斷希望超時諮商,你知道自己還沒完全清醒,或你需要休息,你卻覺得別人很需要你,如果不幫他,他會想不開、狀況變很糟糕等。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一個家庭的資源有限,通常父母心中總會有傾注資源栽培的孩子,也容易有就算被耽誤也沒關係的孩子,而很多陪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總是不理解的是,那些從小父母想辦法送他讀最好的學校,用最好的東西,出國唸書的手足,為什麼對父母最不上心?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其實像我們身為助人者,會把助人當成重要的人生使命,甚至不計回報,盡可能地付出或給予,可是卻被他人視為理所當然。或是你覺得自己已經認真以待,卻還是被案主或案主的家人無情地猜測、猜疑,即便你一開始有滿腔的熱忱,在被洗臉的過程中感到心累。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類型百百種,端看對象與關係需求的層次有所不同,除了血濃於水的親屬關係、相濡以沫的親密關係、或是氣味相投的摯友結交,其實也存在著某些深深影響著生活方式或個人情緒的關係,舉凡校園中親師、同儕的相處、或是職場上與主管、組織的互動、與客戶的交際、甚至住家週遭左鄰右舍的八卦閒談等,都可能帶來心情的波動與身心壓力。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跟我一個顧問朋友討論起「自我懷疑」的狀態,在我身上有時還是會感受到自我懷疑,而正是自我懷疑讓我每次想要接受某些挑戰時,會不由自主地擔心…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當情緒壓抑至一定歲數時,累積的點數可能就爆了;當他重複地倒在地上時,有一天他突然不想起來了,起來一點也沒意義,不如就繼續躺著,即使這樣很不應該,因為情緒沒被安撫,就跟小孩耍脾氣一樣,什麼事都不想做。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1.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
2. 寧可配合別人,才覺得舒心
3. 擔心拒絕,會惹對方生氣
4. 即使是不想見的人,也無法拒絕見面
5. 不希望因為拒絕請求,而讓關係變得尷尬
6. 擔心拒絕,會傷害對方
7. 即使身體不舒服,快要病倒了,也會接受別人的請求
8. 拒絕之後,心生愧疚,所以再次接受別人的請求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G她平時好好的,在某些時候會不安發作,像是跟另一半吵架,或覺得另一半跟異性互動過好時,就容易引發危機感。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有次,我們有一群從事心理或諮商工作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朋友分享了近日繁忙的行程後,問了大家:「你們有沒有發現季節轉換的時候,情緒困擾類型的個案會變多?」,其他人紛紛分享著自己的觀察,還有人找了相關的研究,發現部分研究在數據上而言確實如此,尤其秋冬時節,黑夜比白晝來得更長,生理上日照變少、心理上的寂寥感籠罩,也許都是情緒困擾的導火線之一。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前幾年網路上曾流傳所謂的「國際孤獨量表」,也曾有日本節目進行類似主題的趣味性訪談,調查了人們心目中認為最孤獨的生活行為排行榜,而年年榜上有名的,包括「一個人去吃燒肉/火鍋」、「一個人去逛夜市」、「一個人看電影」等日常活動,引發大家的熱烈討論,有許多人開始爭辯何謂「孤獨」?何為「獨處」?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之前很愛看一些英雄片,還記得有部影集叫做《HERO》,真的讓我感到越看越掃興。在第一季的時候,我印象很深刻,主角是一個超能到無懈可擊的英雄,它甚至可以吸取別人的能力化作自己的能力所向無敵。然而不知道到了第幾季的時候,主角就變得越來越魯蛇。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記得是好幾年前的事情,當時我開始在臉書上寫文章,關注的人寥寥無幾。有一天下班後滑臉書,發現有一篇文章的關注度異常地高。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有關注海外課程,才發現超多線上課程在教如何情感挽回,你也許會好奇,來問我關於情感挽回的人多不多?我必須說相對確實是少數。原因在於,一個一心想要情感挽回的人,他們不太會來尋求心理諮商!
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許多大人和青少年對話時,常會越說越氣。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青少年明明犯錯了,卻打死不承認,還理由一大堆。黑的說成白的,白的說成黑的,相當令人傻眼!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有個朋友J,拖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老公失業多年,還有辦法捻花惹草,讓其他的女人「一起」照顧他。J很痛苦,我跟他說:「你這樣子拖著這個空殼的家庭跟婚姻,到底是什麼?」然後她一邊哭一邊跟我說:「就是『家』」。
J小時候父母吵吵鬧鬧,她對自己下定決心說,不管怎麼樣,我長大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安穩的家,所以J其實是一個非常認真在過生活的女人,對家庭、家人、工作,都超級負責任喔,只要家人有所需要,他都戮力達成。
這樣一個用心,對他人使命必達的人,為什麼無法滿足自己的心願?不覺得很奇怪嗎?
老公不愛她卻也離不開她,J說服自己,反正沒關係,不愛了就當家人吧!老公常常對她,使性子,一個不開心就3個月就冰凍她。
我就心想,怎麼有辦法忍受這種對待方式?
其實這種忍受,就是一種複製的開端,因為你習慣這樣的互動,不幸福婚姻裡本身最有問題的,不一定是個人脾氣而已,更多的是一種「互動模式」。
若你來自一個好好被對待的家庭,如果別人用這種方式來對待你、操控或冷戰,我權力比你大,我可以決定你的心情的這種方式在操控妳。
J就是如此被操控,然後還是會說:「沒辦法就是為了這個家嘛!」
後來我跟跟J聊,妳能不能更誠實地看妳的需求與渴望?能不能更負責的去面對痛苦與委屈?有問題的互動往往來自於在關係中的自欺欺人,或各種「可是、沒辦法」,各種「恐懼、不甘心」。
如果我要的家是有情感交流的,我要的家是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你能不能承認,也承擔起給自己這樣環境的責任?你要的生活並不是「對的人」才給得了,而是你要成為面對自己,也是「對」的大人,也就是「對得起」自己的大人。
親愛的,去承認你當前的限制,包含不知道怎麼經營一段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關係裡總是討好,這些會不會就是你的限制?婚姻家庭本就是人生修煉場,我有沒有看懂我的課題?
真正的承認事實、承擔責任、承諾幸福,不久的未來,你就能成為自己生命裡那個「對」的人。
延伸閱讀:你對愛的執著,為什麼會越陷越深越抓越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前幾次我們花比較多時間談妳的工作,感覺起來妳總是一個人處理很多煩惱,妳偶而會和朋友聊聊心事嗎?」她遲疑了一下,幾經考慮後對我說:「喔!因為我半年前離婚,想要斷乾淨,所以換了工作,之前的朋友也都沒有再聯絡了。」我心底有點驚訝,她因為嚴重失眠和焦慮症狀前來晤談,這次是我們第三次見面,之前詢問過她生活中壓力來源,她只提到轉換職場的適應問題,看來到了這一次,她才覺得我是她可以交付「離婚秘密」的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你每一天,在痛苦的關係裡、要分不分。有一個很大的為難是,你每一天大概有七八成的時間都在想「我們到底該怎麼辦?」。這種心力的佔據,有時候根本找不到解方,如果沒有去尋找專業的幫忙、去找其他人跟你懇談的情況下,你會一直困住、卡住。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最近看Jonathan Clements的《金錢超思考》讓我思考投資選擇與情感選擇的心態相似。在情感中的不甘心、愛情拖延症及愛到卡慘死的現象,其實就是不斷地在情感投入我們的資金及時間。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我相信每個生命中的變動,都會帶來意義,變動會帶來「成長」還是「遺憾」,端看我們看待事件的角度,有時反而能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成為心理師的路途,一直是馬不停蹄的「長期抗戰」歷程。
在我升上高二即將選組的那年,想從許多有興趣的事物當中,選出我未來職涯的努力方向,當時搜集多方資料、還找了學校輔導老師交流心裡的想法,在一連串的自我探索之後,我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名諮商心理師,自此之後,開啟了一段走不了回頭路的職涯。
接著一路拚上理想的校系、推甄嚮往的研究所,一步步踏完了一邊修學分、邊打工、 邊習、還得邊發想論文的日子,輕描淡寫的兩行字,卻概括了我近10年的人生, 可想而知啊,終於快到心理師國考的前夕,我會是如何的激動。
可是在這時生命的轉折一如既往的降臨,所謂的「變動」沒有一次不在我生命裡的重 要時刻發生。這一次,是在考前衝刺的一個半月,我因各種因素得選擇「搬家」,想當然爾,找房 子、看房子、收拾搬運、打掃、佈置等事情,佔據我三分之二的讀書時間,面臨的壓力不在話下,何況當時還兼職兩份工作,每天唸書時間剩下午夜12點到1點半,「誰會在國考前搬家,還不知死活的自己擦油漆、施作木地板?」我每天都在心裡這樣問自己。
可是,每當我結束一天的工作與代辦事項,我發現,自己似乎能更舒心的坐在書桌前,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變動」剝奪了我原訂計畫裡的時間與進度,而我才必須更把握住所剩下無幾的時間,試著將效率值開到最大。
於是,正是生活變動帶來的焦慮感,讓我毫不猶豫的翻書、卯起來準備;而我因應變動的狀態,更激化了我應對考試的決心。
就這段經驗而言,我會說,這次生活裡的變動帶給我的「禮物」,是更有效率、更堅定決絕的自己,那段時日在桌前發奮振筆疾書、不顧一切的圖像仍刻印腦中,我認為這就是自我潛能的一部份,是我原先所沒有看見的自己的一面。
陪伴你成長:【苦戀花系列工作坊】渣渣回收專門戶: 讓你痛並快樂著的愛情暈船症
延伸閱讀:想選一輩子不會後悔的科系就讀?面對生涯不確定性吧!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在我過往上課的經驗中,常常會讓學員修改對自己的看法。有學員原本寫下「我很胖」,修改為「我長得福氣」;「我東西凌亂」,修改為「我生活隨性」。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瓦拉米古道健行記事)
前些日子剛結束心理師證照考試,一連串的準備和馬不停蹄的專業工作,讓我意識到自己早已身心俱疲,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工作之餘是格外講究放鬆、休息的。
週末難得不用工作,於是把握好天氣,悠悠搭著火車到花東,走訪瓦拉米步道。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曾經有個朋友很常向我傾吐,說他總是在羨慕別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在社群平台上都能看見其他人聚會、出遊的照片,反觀自己,他總是不在那些歡樂的場合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