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想讓彼此感情增溫?心理師建議可以跟伴侶玩三個小遊戲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1.新年新希望
為彼此設定三~五個新年目標提示題,分別秘密的寫在小紙條上讓對方抽籤(可討論要抽出幾張來執行),伴侶抽出題目後,視個人的喜好、意願填上新願望的內容。
各過各但是不離婚,日本「卒婚」讓婚姻不再是愛情的墳墓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心理師,我也想多和我太太互動呀!平常我們各自忙工作,假日我想要去郊外走走透透氣,她卻想在家放鬆看影集,我們不是沒有為這件事情溝通過,但是勉強為對方改變,積久了彼此都有怨氣,最後還不如各自做自己開心的事!」這是一個在婚姻中覺得孤獨的男性在晤談時提到的感嘆,後來免不了走上離婚一途。愛情讓兩個人想要在一起,因為在一起覺得很幸福,但進入婚姻之後,「在一起」同時還要感到「幸福」變得格外不容易。
【諮商指南】有些諮商可能會通報,那我要怎麼信任心理師?
【諮商指南】諮商能迅速解決我的問題嗎?如果不行是不是就代表沒效?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在談「諮商有沒有效」這主題時,我們需要先回頭問自己:對我來說,什麼叫做有效?這也可能就是你對諮商的期待。
不能好好生氣的根本,可能來自「童年時情緒被壓制」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不能好好生氣的根本,可能來自「童年時情緒被壓制」,但為了心理健康,一定要責怪他人、罵出來,不妨試著練習一下。
【諮商指南】找朋友聊天免錢,怎麼還那麼多人選擇諮商?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諮商,對我來說就像是每週去上一次心靈的健身房。」這是幾年前的一位案主和我分享的心得回饋,這個比喻我相當喜歡,也很認同。
【諮商指南】內心話連家人朋友都不知道,有辦法對陌生的心理師開口嗎?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諮商,就是要找一個願意聽、聽得懂、又能適時引導、帶領與陪伴你走過低谷的專業工作者。
【諮商指南】我有時狀況還行,有時狀況很糟,我該什麼時候選擇進入諮商呢?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通常建議在你狀況還行的時候穩定進行諮商,原因在於狀況很糟時,通常心理師能做的會類似「危機諮商」,就是在過程中像是撐住在谷底中的你,不讓你摔傷,拉著深陷在泥淖中的你,整場諮商基本上都在處理情緒的震盪,因此不會有時間處理造成你狀況很糟的核心議題。
【諮商指南】沒有最厲害,只有最適合!三面向評估心理師和你的適配度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和大家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還沒看過的夥伴歡迎先閱讀:【好想找諮商師談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
這一篇文章想接續著談談,許多人進入諮商前的疑問。
關係裡的適合公式:適合=價值觀契合+喜歡的感覺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作〈沒有喜歡的適合,就只是湊合罷了〉,文中寫道:「如果一個人你不夠喜歡,那即使對方處處都讓你、配合你,也不能算適合,而是湊合。」
【諮商指南】什麼情況下我需要心理諮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1. 當你的困擾影響到你的生活
也就是當你有情緒問題、有症狀,已經影響你日常生活功能,包括你每天想起這件事就心煩氣躁,或想著想著幾小時就過去,結果你什麼事也沒做。
心理師讀《母女的世界》:愛有多少,傷害就有多少;有多親近,就有多麼埋怨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成長路上,我們可能受了一些傷,
這些傷並未消失,也不是不痛了,
而是小時候的自己,說服自己不痛的自我催眠。
長大的我們看到了這些傷口,
可以陪著小時候的自己勇敢面對,
好好照顧,傷口就有機會慢慢癒合。
近期有許多探討女性心理健康的好書陸續上市。最近吸引我目光的,是來自韓國《母女的世界:愛有多少,傷害就有多少;有多親近,就有多麼埋怨》。
告別,從來不可能真正準備好:海苔熊專訪紀錄片《 神人之家》導演盧盈良
作者:海苔熊 科普心理學家
告別就是你每一次你都覺得說:「好,我好像已經準備好了!」但是沒有一次是你會真的準備好的。
人們渴望被理解,但不喜歡被分析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幾年前參加一場研習時,我觀察到大家在分組時,似乎刻意避開一位夥伴,直到後來我跟他同一組時,大概知道原因為何。
缺愛症候群:被愛得不夠的人,為什麼更容易遇上不愛他的人?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最近在閱讀《匱乏經濟學》這本書,原本在探討為什麼窮人會一直很窮,當中有許多思維的問題,為求溫飽有時看不見選擇的代價,更難以未雨綢繆。
【心理時事】天價床墊事件:當男人有這三點現象,最好早點放生!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這次的床墊事件真是鋪天蓋地,雖然豪門婚姻裡太多奇特,是我們被貧窮限制的想像,但從這離婚後的風波倒是可以好好思考,究竟什麼樣的人格特質,要提高警覺。
你努力當孩子的好媽媽,卻對自己內在小孩很嚴苛?
心理師讀《逆思維》:誰說吵架一定是壞事?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有在follow粉專的讀者,應該時常看到我們分享與「大腦思考」有關的貼文。一般狀況下,大腦真的太厲害了,在日常生活中,透過它的規劃、預測與安排,從家庭到工作,從帳單到晚餐,我們得已解決許多大小難題。
陪伴不等於拯救,成為陪伴者該練習的五大要訣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人生總是充滿跌宕起伏,即便不是自己陷在難關裡,也難免碰到周遭很親近的家人、伴侶或朋友正逢「低潮期」,此時,我們能如何在陪伴過程中,好好接住對方呢?
沒讀懂或不理解自己,只會讓你用破壞性的方式懲罰關係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L有點沮喪地跟我聊起,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怎麼了,也不是不愛自己的另一半,但就享受跟其他異性相處的時光,另一半也處處關心自己,但就有時候覺得煩,想多一點獨處時間。
年紀越大越故步自封?其實是過往挫敗經驗讓你感覺受傷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分手後深怕再也遇不到更好的?你需要做這三個練習
心碎讓你一蹶不振?這三種狀態超過一週就要留意了!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R在分手後痛苦了兩週的時間,每天無力地倒在床上彷彿世界末日,茶不思飯不想,總是逼迫自己咽下幾口飯,又滿臉淚水的躺回床上。
囤積東西不是收藏癖!也許你只是想填補心靈的空缺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你身邊也有這樣的人嗎?
許多物品即使堆在角落用不到,卻怎麼也捨不得丟棄…
在外面看到還堪用、卻沒有人要的東西,忍不住想留住或撿回家裡…
替你的負面情緒,找到存在的意義:讀《你的大腦有點Blue》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在了解人類行為時,脈絡(context)是很重要的。把右手高舉,可能是在招呼公車;可能是教室裡想提問的孩子;也可能只是因為肩頸痠痛了,而想伸展身體。在閱讀安德斯.韓森的《你的大腦有點Blue》之前,先稍微記得這樣的觀念,應該會讓讀者更容易理解本書的核心概念。
孤單的人不會社交?心理師破除關於孤獨的五大迷思!
糾結是否刪除對方好友?心理師建議你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假如某些人在探問你的隱私、嘲諷你的工作、拿你跟別人做比較之前,全都沒有經過你的同意,那為何你在刪除好友關係時,還得先發文提醒:「明天我要整理好友清單了,不小心被我刪掉的還請見諒。」
每次社交都有滿滿的尷尬?四大能力化解你對人際的「災難化想像」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許多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出席社交場合,或是對於到人多且需要互動的場所,會心生抗拒;當中也有部分人對人際交際的阻抗,已擴及至日常生活與人相處的微小互動裡,例如,買東西時不想與店員對到眼、剪頭髮時暗自祈禱設計師別跟自己交談、家庭聚餐前絕不主動擔任打電話訂位的人⋯⋯等。
不敢表達、害怕被嘲笑?災難化想像容易讓你陷入人際焦慮中
加班有你,聚餐升遷卻輪不到你?兩大面向檢視職場資產!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唉,在這家公司真是越做越嘔!」Jam氣憤又無奈地接著說:「我總覺得同事們不是很喜歡我,前幾天他們去聚餐,我從IG看到照片才知道耶!老闆也只有加班才會想到我,加薪、升遷都沒我的份!還是我乾脆離職算了?」
連他人的過錯都要自責?你該練習表達出你的生氣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覺得別人比自己好?與「嫉妒」共處:從穩定內在自信開始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每當看到他人擁有我所沒有的,嫉妒感就會油然而生…」
「這種感覺很不好受,我也不想嫉妒別人,但想法卻怎麼壓也壓不下去。」
總是什麼都不說?三個對方不溝通的可能性
不知不覺被討厭?心理師教你人際核對的三個步驟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曾經在一個充滿網紅網美的聚會場合裡,有一個我不太認識的網紅跟大家分享一件事,我不太確認事情的真實性,但從她分享的過程中,我心裡很誠實地冒出一個想法:「哇,她知道他這麼做非常容易被討厭嗎?」
上一次問問自己「你還好嗎?」是什麼時候呢?
什麼都要做到最好?完美糖衣下其實包裝著不夠好的自己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經常不滿意自己的作品或專案,反覆修改也不知道什麼程度才夠好?心裡究竟有什麼破洞努力這麼多、填補了這麼多,依然填不滿?
每天花大量時間滑手機?也許你已經掉進了「社群比較」的黑洞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不論是在捷運、公車等通勤場域,還是日常的大街、餐廳裡,隨處可見周遭的人群低頭滑手機。隨著手機裝載的功能、型態越趨多樣化,也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更讓人們離不開手機和網路的使用。其中,包含很大一部份的人際交流型式,也移轉到了更廣闊的網路世界,然而,頻繁使用社群媒體,許多人也發現,自己不知不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卻在關上手機後,沒有休息到的感覺,反而陷入無力感、空虛感,甚至焦躁感和沮喪感也油然而生。
想幫助朋友對方總不接受?「一把傘」的故事告訴你「不求成功的安慰」才有用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不完美的學習:「不完美」才能帶來最大的學習動機
你總是想讓孩子在學習上得到最正確、最有效率、最完美的答案或知識嗎?過分追求完美的過程,傷害了孩子對自己的信心,也扼殺他的樂觀、創意與動力。
活得很累卻活不出自己?三個方法打破「情緒內耗」的循環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有時,會沒來由的覺得活得很累,累到難以思考,也累到不想與人交際,可偏偏還是會自動化的勉強自己,去完成一件件的待辦事項,於是無力感逐漸囤積,看似忙碌,卻總覺得沒有意義。
學會接納自己,是遠離玻璃心的捷徑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挺不喜歡拿成就或工作相互炫耀、比較的情境,理由很簡單,每個人的職業生涯,各憑本事。
看什麼事都不順眼!你是三大抱怨人的哪種類型?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總是遇到令人心煩的事,也總有抱怨不完的人和事,有時,情緒確實好需要宣洩的出口,但在大肆的抱怨後,總是覺得心頭的煩躁感仍揮之不去,即使將周遭的人事物都抱怨過一輪了,還是無法打從心裡欣賞自己、融入人群。
你是謙虛?還是冒牌者症候群?三面向檢視自信狀態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你穿得真好看!」、「你真厲害,工作有效率,品質又好」、「恭喜你升職又加薪啊」,當被他人肯定、讚賞、升遷,或你達成某項成就時,你心中冒出的想法是什麼?你通常會怎麼反應呢?
不再自我挑剔!三個步驟教你練習「自我慈愛」
為對方付出不好嗎?「討好」和「給予」的三大解析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下著大雷雨的那天,Ann帶著熱騰騰的便當來到Joe公司樓下,Joe訊息未讀、電話未回,於是Ann靜靜坐在大廳,等了一個多小時。
代際創傷:受過傷的母親會有意無意地將同樣傷口帶給孩子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從女孩成為女人,從女性成為母親,這路上的每一關,其實都不容易。
在出生時,有些女孩不被家人期待,她們在心理上被拋棄、嫌棄,或者從未被雙親好好愛過。成為女人時,擔憂自己的外貌與身材,總覺得自己不夠好。出於不安,以迎合、討好的方式和周遭的人互動,時常覺得「失去了自我」,不敢說出內心真實的感受。成為妻子後,也未必能得到先生與婆家尊重,甚至只被看作用來「實踐生兒育女」責任的人⋯⋯這些情境雖看似連續劇,卻仍在某些地方真實上演著。
別急著自責有情緒的自己,將它視為理解自己與他人的素材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你好像比較喜歡某個案主,因為跟他們工作起來比較順,或是跟某個案主工作起來特別不順,像我就會這樣請我的學生思考,與案主工作時的順與不順是什麼意思呢?可不可以說出來?
你是否常過度消耗、使用自己?四面向自我評估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何為過度使用你自己?對於助人工作者來說,最直接的便是「過度給出時間」,個案要求預約這個時間,或不斷希望超時諮商,你知道自己還沒完全清醒,或你需要休息,你卻覺得別人很需要你,如果不幫他,他會想不開、狀況變很糟糕等。
那些待在父母身邊照顧的孝子女,有時是最不受寵的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一個家庭的資源有限,通常父母心中總會有傾注資源栽培的孩子,也容易有就算被耽誤也沒關係的孩子,而很多陪在父母身邊的孩子總是不理解的是,那些從小父母想辦法送他讀最好的學校,用最好的東西,出國唸書的手足,為什麼對父母最不上心?
給身為助人工作者的你:夠活出自我才能有動力去幫助他人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其實像我們身為助人者,會把助人當成重要的人生使命,甚至不計回報,盡可能地付出或給予,可是卻被他人視為理所當然。或是你覺得自己已經認真以待,卻還是被案主或案主的家人無情地猜測、猜疑,即便你一開始有滿腔的熱忱,在被洗臉的過程中感到心累。
相處起來心好累!六個跡象看你是否處在「毒性關係」中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的人際關係類型百百種,端看對象與關係需求的層次有所不同,除了血濃於水的親屬關係、相濡以沫的親密關係、或是氣味相投的摯友結交,其實也存在著某些深深影響著生活方式或個人情緒的關係,舉凡校園中親師、同儕的相處、或是職場上與主管、組織的互動、與客戶的交際、甚至住家週遭左鄰右舍的八卦閒談等,都可能帶來心情的波動與身心壓力。
正視內心的「自我懷疑」,讓它成為自我提升的動力!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那天跟我一個顧問朋友討論起「自我懷疑」的狀態,在我身上有時還是會感受到自我懷疑,而正是自我懷疑讓我每次想要接受某些挑戰時,會不由自主地擔心…
情緒是老大!不甘願的情緒,需要被人看見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當情緒壓抑至一定歲數時,累積的點數可能就爆了;當他重複地倒在地上時,有一天他突然不想起來了,起來一點也沒意義,不如就繼續躺著,即使這樣很不應該,因為情緒沒被安撫,就跟小孩耍脾氣一樣,什麼事都不想做。
你是拒絕不了別人的「善良人」嗎?心理師談關係中設限的三大底氣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1. 無法拒絕他人的請求
2. 寧可配合別人,才覺得舒心
3. 擔心拒絕,會惹對方生氣
4. 即使是不想見的人,也無法拒絕見面
5. 不希望因為拒絕請求,而讓關係變得尷尬
6. 擔心拒絕,會傷害對方
7. 即使身體不舒服,快要病倒了,也會接受別人的請求
8. 拒絕之後,心生愧疚,所以再次接受別人的請求
「你為什麼都不接我電話?」剖析不安全感對關係的破壞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G她平時好好的,在某些時候會不安發作,像是跟另一半吵架,或覺得另一半跟異性互動過好時,就容易引發危機感。
趣味性心理測驗:測「你正陷入何種類型的人生困境?」
易燃易爆炸!情緒失控前的三個警訊:讓易怒體質不再理所當然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有次,我們有一群從事心理或諮商工作的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朋友分享了近日繁忙的行程後,問了大家:「你們有沒有發現季節轉換的時候,情緒困擾類型的個案會變多?」,其他人紛紛分享著自己的觀察,還有人找了相關的研究,發現部分研究在數據上而言確實如此,尤其秋冬時節,黑夜比白晝來得更長,生理上日照變少、心理上的寂寥感籠罩,也許都是情緒困擾的導火線之一。
原來獨處是需要學習的!四大原則讓你在獨處中自我修復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前幾年網路上曾流傳所謂的「國際孤獨量表」,也曾有日本節目進行類似主題的趣味性訪談,調查了人們心目中認為最孤獨的生活行為排行榜,而年年榜上有名的,包括「一個人去吃燒肉/火鍋」、「一個人去逛夜市」、「一個人看電影」等日常活動,引發大家的熱烈討論,有許多人開始爭辯何謂「孤獨」?何為「獨處」?
柚子甜談愛情:我們總是等著對方提分手的兩大原因
花若芬芳蝴蝶自來!做好這兩件事就能成為自帶光芒的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之前很愛看一些英雄片,還記得有部影集叫做《HERO》,真的讓我感到越看越掃興。在第一季的時候,我印象很深刻,主角是一個超能到無懈可擊的英雄,它甚至可以吸取別人的能力化作自己的能力所向無敵。然而不知道到了第幾季的時候,主角就變得越來越魯蛇。
給總是傷害他人來凸顯價值的人:你沒有不好,別人也沒有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我記得是好幾年前的事情,當時我開始在臉書上寫文章,關注的人寥寥無幾。有一天下班後滑臉書,發現有一篇文章的關注度異常地高。
深信民俗方法能求得愛情!何以你相信那些,卻不相信你自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有關注海外課程,才發現超多線上課程在教如何情感挽回,你也許會好奇,來問我關於情感挽回的人多不多?我必須說相對確實是少數。原因在於,一個一心想要情感挽回的人,他們不太會來尋求心理諮商!
面對困境時:大腦容易高估壞事機率、低估處理能力
為什麼父母不幸福的婚姻,我越容易複製?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有個朋友J,拖著一段不幸福的婚姻,老公失業多年,還有辦法捻花惹草,讓其他的女人「一起」照顧他。J很痛苦,我跟他說:「你這樣子拖著這個空殼的家庭跟婚姻,到底是什麼?」然後她一邊哭一邊跟我說:「就是『家』」。
J小時候父母吵吵鬧鬧,她對自己下定決心說,不管怎麼樣,我長大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安穩的家,所以J其實是一個非常認真在過生活的女人,對家庭、家人、工作,都超級負責任喔,只要家人有所需要,他都戮力達成。
這樣一個用心,對他人使命必達的人,為什麼無法滿足自己的心願?不覺得很奇怪嗎?
老公不愛她卻也離不開她,J說服自己,反正沒關係,不愛了就當家人吧!老公常常對她,使性子,一個不開心就3個月就冰凍她。
我就心想,怎麼有辦法忍受這種對待方式?
其實這種忍受,就是一種複製的開端,因為你習慣這樣的互動,不幸福婚姻裡本身最有問題的,不一定是個人脾氣而已,更多的是一種「互動模式」。
若你來自一個好好被對待的家庭,如果別人用這種方式來對待你、操控或冷戰,我權力比你大,我可以決定你的心情的這種方式在操控妳。
J就是如此被操控,然後還是會說:「沒辦法就是為了這個家嘛!」
後來我跟跟J聊,妳能不能更誠實地看妳的需求與渴望?能不能更負責的去面對痛苦與委屈?有問題的互動往往來自於在關係中的自欺欺人,或各種「可是、沒辦法」,各種「恐懼、不甘心」。
如果我要的家是有情感交流的,我要的家是大家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你能不能承認,也承擔起給自己這樣環境的責任?你要的生活並不是「對的人」才給得了,而是你要成為面對自己,也是「對」的大人,也就是「對得起」自己的大人。
親愛的,去承認你當前的限制,包含不知道怎麼經營一段彼此尊重的關係、在關係裡總是討好,這些會不會就是你的限制?婚姻家庭本就是人生修煉場,我有沒有看懂我的課題?
真正的承認事實、承擔責任、承諾幸福,不久的未來,你就能成為自己生命裡那個「對」的人。
延伸閱讀:你對愛的執著,為什麼會越陷越深越抓越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離婚成為不能說的秘密?心理師教你如何大方宣布「我離婚了」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前幾次我們花比較多時間談妳的工作,感覺起來妳總是一個人處理很多煩惱,妳偶而會和朋友聊聊心事嗎?」她遲疑了一下,幾經考慮後對我說:「喔!因為我半年前離婚,想要斷乾淨,所以換了工作,之前的朋友也都沒有再聯絡了。」我心底有點驚訝,她因為嚴重失眠和焦慮症狀前來晤談,這次是我們第三次見面,之前詢問過她生活中壓力來源,她只提到轉換職場的適應問題,看來到了這一次,她才覺得我是她可以交付「離婚秘密」的人。
你對愛的執著,為什麼會越陷越深越抓越緊?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你每一天,在痛苦的關係裡、要分不分。有一個很大的為難是,你每一天大概有七八成的時間都在想「我們到底該怎麼辦?」。這種心力的佔據,有時候根本找不到解方,如果沒有去尋找專業的幫忙、去找其他人跟你懇談的情況下,你會一直困住、卡住。
如同股票被套牢!為何我們總是愛得不甘心又不放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最近看Jonathan Clements的《金錢超思考》讓我思考投資選擇與情感選擇的心態相似。在情感中的不甘心、愛情拖延症及愛到卡慘死的現象,其實就是不斷地在情感投入我們的資金及時間。
珍惜每個生活「變動」,也許它能讓你看見原本沒看見的自己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我相信每個生命中的變動,都會帶來意義,變動會帶來「成長」還是「遺憾」,端看我們看待事件的角度,有時反而能激發出更多的可能性。
成為心理師的路途,一直是馬不停蹄的「長期抗戰」歷程。
在我升上高二即將選組的那年,想從許多有興趣的事物當中,選出我未來職涯的努力方向,當時搜集多方資料、還找了學校輔導老師交流心裡的想法,在一連串的自我探索之後,我立定志向要成為一名諮商心理師,自此之後,開啟了一段走不了回頭路的職涯。
接著一路拚上理想的校系、推甄嚮往的研究所,一步步踏完了一邊修學分、邊打工、 邊習、還得邊發想論文的日子,輕描淡寫的兩行字,卻概括了我近10年的人生, 可想而知啊,終於快到心理師國考的前夕,我會是如何的激動。
可是在這時生命的轉折一如既往的降臨,所謂的「變動」沒有一次不在我生命裡的重 要時刻發生。這一次,是在考前衝刺的一個半月,我因各種因素得選擇「搬家」,想當然爾,找房 子、看房子、收拾搬運、打掃、佈置等事情,佔據我三分之二的讀書時間,面臨的壓力不在話下,何況當時還兼職兩份工作,每天唸書時間剩下午夜12點到1點半,「誰會在國考前搬家,還不知死活的自己擦油漆、施作木地板?」我每天都在心裡這樣問自己。
可是,每當我結束一天的工作與代辦事項,我發現,自己似乎能更舒心的坐在書桌前,因為我清楚地知道,「變動」剝奪了我原訂計畫裡的時間與進度,而我才必須更把握住所剩下無幾的時間,試著將效率值開到最大。
於是,正是生活變動帶來的焦慮感,讓我毫不猶豫的翻書、卯起來準備;而我因應變動的狀態,更激化了我應對考試的決心。
就這段經驗而言,我會說,這次生活裡的變動帶給我的「禮物」,是更有效率、更堅定決絕的自己,那段時日在桌前發奮振筆疾書、不顧一切的圖像仍刻印腦中,我認為這就是自我潛能的一部份,是我原先所沒有看見的自己的一面。
陪伴你成長:【苦戀花系列工作坊】渣渣回收專門戶: 讓你痛並快樂著的愛情暈船症
延伸閱讀:想選一輩子不會後悔的科系就讀?面對生涯不確定性吧!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隨性」不會成為自我欺騙的語言,而是你會如何看待自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在我過往上課的經驗中,常常會讓學員修改對自己的看法。有學員原本寫下「我很胖」,修改為「我長得福氣」;「我東西凌亂」,修改為「我生活隨性」。
躺平哲學:懂得「停下來」,是為了更「善待自己」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瓦拉米古道健行記事)
前些日子剛結束心理師證照考試,一連串的準備和馬不停蹄的專業工作,讓我意識到自己早已身心俱疲,對於助人工作者而言,工作之餘是格外講究放鬆、休息的。
週末難得不用工作,於是把握好天氣,悠悠搭著火車到花東,走訪瓦拉米步道。
這段關係是互相「滋養」,還是彼此「消耗」?高品質人際關係的檢核指標
作者:劉乙欣 諮商員
曾經有個朋友很常向我傾吐,說他總是在羨慕別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朋友圈,在社群平台上都能看見其他人聚會、出遊的照片,反觀自己,他總是不在那些歡樂的場合裡。
常會愛到失去自己?四大線索檢核你的關係是否失衡
用一把尺來練習轉念 ,原來沒想的那麼糟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原來沒想的那麼糟
➤用一把尺來練習轉念
➤轉動內心的聚光燈
➤摘文
在心理治療時, 心理師會介紹一個觀念給個案, 叫做「主觀不適量尺」,這把尺特別常用在焦慮症患者身上。在協助焦慮症患者時,我們發現一個普遍的現象是,患者在面對引發他們焦慮情緒的人、事、地、物時,很難去「精確」評估這次焦慮的強度、焦慮帶來的不舒服是大還是小。
七夕情人節必讀:愛不是儀式,但需要一點小儀式
作者:柚子甜 心靈工作者
「過節」在感情世界中,是很微妙的一個小結。 閱讀全文〈七夕情人節必讀:愛不是儀式,但需要一點小儀式〉
面對人生中過不去的坎,我們能做的是與自己和解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幾年前,約40歲的A在演講上分享了一件事。
他說,年輕時很節儉、精打細算的母親,年邁以後經常買一些「又蠢又沒用」的東西回來囤放,無論怎麼提醒或勸誡都沒有用。
總是愛得很辛苦?你的經驗框架決定你的愛情命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有個女孩告訴我,她覺得有交往對象很麻煩,有時候覺得好辛苦,而且常常都會吵架。
「錢是我出的,丟掉孩子的漫畫,有什麼不對?」控制狂父母,往往養出不知感恩的孩子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我為什麼不能丟掉他的漫畫?我跟他說過不要買這些沒用的東西,叫他整理也不整理,他憑什麼對我生氣?憑什麼罵我?憑什麼對我大聲?他買漫畫的錢還不是我賺給他的錢!」來自母親的憤怒充斥了整個晤談室,她無法接受自己深愛著孩子,卻被孩子憤怒所刺傷,她沒有注意到隱藏在這些情緒字眼的背後,她對孩子傳遞的訊息是「有條件的愛」。
「撒嬌」不僅容易讓情感增溫,也是一種主動的情感連結過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曾經有個朋友她不懂得撒嬌,但其實她很有撒嬌的本錢,包括他聲音軟軟的,長相也很嬌甜,而撒嬌就是難上加難。
「先生不愛我沒關係,我還有孩子…」真正的痛苦可能發生在孩子的這三個時期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曾經在一次網路對談中,有一個聽眾這樣發言,其實表面上聽起來這是很多人會這樣想這樣做的事,但從家庭心理健康的觀點,潛藏著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在短期十年間往往容易相安無事,真正的痛苦會發生在未來三個可能時期:
愛我就應該包容我?自以為是的索取,正是情感毒藥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不懂,他不是說喜歡我,為什麼睡不著時不能打給他?」
「我們都交往了,為什麼吵架時他不能讓我一點?」
「我不過遲到20分鐘,為她打扮晚出門,他難道不能包容嗎?」
「為什麼要這麼斤斤計較呢?為什麼不能多擔待一些呢?」
哥吉拉事件:原生家庭如何深切影響夫妻關係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上一篇講了夫妻之間的尊重、夫妻之間的互補以及最大破壞了的公審行為之後,接下來聊聊原生家庭吧!
人妻的父母在面對女兒衝突事件時,我發現他們很有可能還是存在「女兒好委屈」、「女兒說了算」以及「女兒不開心,就是女婿不對」的觀點,女兒回娘家都是女婿的問題,後來兩人在談及離婚時,似乎人妻的家人還沒感知到事情的嚴重性。
你是成熟獨立的大人了嗎?四面向評估自己的獨立性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你經歷「第二次出生」了嗎?
家庭關係是一個走向分離的關係,成年後的你獨立了嗎?
到了成鳥離巢時,我們和家庭在物理、心理上逐漸拉開距離,從而不只能與人親密,也懂得獨立,真正地進到「既親密又獨立」的內在成熟狀態。
哥吉拉事件:壓垮夫妻關係的,究竟是什麼?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今天來跟大家分享這幾天很火熱的話題「哥吉拉事件」,一個人妻未經老公同意就將老公蒐藏的哥吉拉模型送給親戚小孩,老公知道之後非常生氣,即使她說她會再買一個一模一樣的模型還給老公,老公也完全不接受,甚至向她談到離婚,一氣之下她便大罵了老公一番,就回娘家去了。
分手後別急著聯絡,藉由「真空期」幫助你重新長好自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從原本兩人到一個人,這種痛苦會觸發一個人去反思自己到底在過什麼樣的生活;而當你一旦進到這樣反思的過程,你就會開始去思考,接下來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
總是認為自己沒選擇?也許是因為這兩種可能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上帝與門徒的故事
我最喜歡的信仰故事如下(已改編):
有位基督徒死後靈魂來到天堂之門,上帝在那等他,他說:「親愛的上帝,您所吩咐的律法與誡命我一輩子都遵守,平常也扶弱濟貧、幫助他人,我主動做的比您規定的還多,將基督徒的角色發揚光大,希望有得到您的讚賞。」
分手後可以繼續當朋友嗎?你的選擇是?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很多人在失戀與分手裡最愛問我的問題,那就是「與另一半已經分手,要過多久才能與對方再聯絡?」,以及「我們有沒有可能再當朋友呢?」
分手心理學:原先以為的狠心,其實是治癒傷痛的良藥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他怎麼能這麼狠心,說分手就分手了……」Sue在我面前哭得泣不成聲,她說:「無論我怎麼傳訊息,他明明看見了,卻通通不回,為什麼!為什麼他就是不理我!」交往三年多,男友決定離開Sue,在說分手後,Sue再也不曾聯繫上男友。
心理學收驚:透過心智擺盪的方式安撫受驚嚇的自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去年我去爬山,回程中突然有個很大的蜂巢掉下來,裡面的蜂非常憤怒地要攻擊人,我當時嚇到了,甚至覺得自己即將進到人生跑馬燈裡。
感覺自己像顆充不飽的電池?試著先找到電力漏洞吧!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有些人感覺自己就像一顆永遠充不飽電的電池,一回到家就只能做一些不用動腦力的事情,比如滑手機、打電動等。
可能的原因是你並不喜歡自己,或是你經常覺得自己什麼事情都做不好。
想過上精力充沛的人生,你得先清楚知道自己是誰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其實我真的覺得,動力是心力,也就是你有沒有夠多的心力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以及你有沒有辦法好好活出你自己?
別讓孤獨感侵蝕人生!三面向評估你是否正在人際孤島中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近年來,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孤獨的現象,例如:英國政府在2018年初設置「孤獨次長」、2021年初日本任命了「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大臣」,期待能解決因孤獨而生的社會問題,而孤獨死(lonely death)也成了各國探討的熱門議題。
遇到危險的當下,為什麼我們沒能好好捍衛自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曾經在一堂課中,有學員跟我談起曾經發生過一件令他不斷自責的事情,就是他曾走在路上因為不小心擋到一個中年男子的路,對方爆裂的責罵他,但他在當下無法動彈。回神後,他生氣自己為何無法反彈、為何沒有回嗆、為何沒有離開?
人際界限:我可以心甘情願,但你不能理所當然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你去買東西的時候,老闆可以因為好心情或快收攤了,所以佛心特價或買一送一,但你不能強迫老闆給你優惠。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粉絲頁收到提問,我沒有回答。結果對方傳來:「你花一點時間,用手輸入幾個字,沒有損失、不用成本,為什麼不回答我?人家OOO心理師都會回答問題!」
有幾次演講結束後,主持人說:「我們時間到了,假如剛剛還來不及問問題、或者問得還不夠的,私下也都可以傳訊息繼續與心理師討論。」然後轉頭問我:「對不對?」
後來我都會直接說:「不可以。」
因為我的時間與心力,真的無法做到這件事。做不到卻承諾,不僅讓對方受傷,也讓自己心力交瘁。
我知道,這與文化期待不相符合。我會盡力在我們約定的時間裡盡所能地提供我的所學。不過,這是有限度的。
請你問問自己:「你覺得自己值得被尊重嗎?」
◎你尊重自己的專業是有價的嗎?
◎你認同別人需要你的協助時,也需要尊重你嗎?
◎你對自己的專業有信心嗎?
你可以在專業上給予優惠、在心有餘力時給予額外的協助,那是出於你願意。
至於別人願意做些什麼,那是別人,但不代表你也得跟上。
所謂的協助,應該是基於彼此互相尊重、心甘情願的立場,而不是「唉唷沒關係啦你吃點虧,幫幫別人嘛」這樣,關係才能長長久久。
假如你是藉由無形的教育訓練、知識傳遞來維生的工作者,更需要這樣尊重自己。
想要學會尊重自己,在提供協助時建立必要的界線,就是很重要的行動。
「我可以心甘情願,但你不能理所當然。」
陪伴你成長:【人際安全感】人際傷痛修復班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看開一點」的相反=「執念」:讀《轉動內心的聚光燈 ,照亮人生更多可能》
作者:蘇益賢 臨床心理師
➤為什麼「執念」會傷到自己?
➤摘文
「看開一點」的相反=「執念」
「看開一點」的相反,叫做「執念」。執念的「執」是緊緊抓著的意思。在一件事情發生之後,你緊抓著某一個想法牢牢地不肯放,並深深相信事情只有這個觀點,這就是執念。
寫給身為父母的你:成為孩子的根,而不是孩子的傷
作者:黃惠萱 臨床心理師
「她居然回我,我不是你的孩子,我是我自己,妳不要管我!」女人氣急敗壞地敘述著昨晚和女兒吵架的事,喘口氣繼續道「心理師,妳知道那時候她在做什麼嗎?躺在床上用手機看劇!都半夜兩點了!」我沒有說話,似乎說什麼都不對,靜默了一會,她說「不過,我也沒繼續念她了,愈念關係愈差,這麼晚我自己也該去睡覺了。」我心裡默默稱好,先回過頭來照顧自己才是王道。
「最愛的那個,不是在一起的那個?」柚子甜分析背後兩大心靈盲點
給工作狂的你:認真拼命背後,其實在尋找穩定的依靠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在工作倦怠的時候,我總會要自己好好想想,這些年來究竟努力了什麼(what),究竟為何努力(why),畢竟如何幫助自己持續維持在有產能又有熱情的狀態,最需要的,是有意識的經營自己。
眼花繚亂的資訊時代,我們該學習哪些心理能力?
作者: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物質水準快速成長,人們的需求逐漸從外在轉向內在,如果說社會已經發展成「吃到飽的餐廳」,那麼我們要學習的,是在不擔心沒得吃的前提下,開始吃的健康、吃的享受,是細嚼慢嚥地體驗、描述與紀錄美好的經驗,而不是囫圇吞棗,吃壞肚子,只為了不被別人搶先、不吃虧。
學習心理能力,便是幫助我們讓心靈發展,穩扎穩打地成長,讓生命得到滿足,好好享受這趟旅途。
時常懷疑是否被愛的你,會不會只是沒看見對方的付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