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商指南】不想繼續心理諮商,但心理師希望我回去討論顧慮後再決定,一定要心理師覺得我好了才可以結束嗎?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在Threads上面看到有人詢問,下面有人回應「當事人自己決定」,有人回應「要結束還要花錢」,那麼在心理諮商的專業裡,究竟如何看待諮商結束這件事,又該如何思考,以及未來要進入諮商,要有哪些準備?

閱讀全文〈【諮商指南】不想繼續心理諮商,但心理師希望我回去討論顧慮後再決定,一定要心理師覺得我好了才可以結束嗎?〉

【諮商指南】諮商過程中一直哭,還能好好諮商嗎?

作者:陳映嬅 諮商心理師

在準備踏入諮商前,有人會想先做一些功課,但在上網搜尋他人諮商後的體驗後,反而看到了令自己感到擔心的字句,比如:「在諮商室裡哭到不能自己」、「跟諮商師聊的過程中,很多情緒突然湧出」、「我沒想到會在陌生人面前哭」等。

閱讀全文〈【諮商指南】諮商過程中一直哭,還能好好諮商嗎?〉

【諮商指南】諮商對我很有幫助,我可以叫另一半也找同個心理師嗎?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如果是伴侶或家人關係,我們基於諮商倫理的考量,會為伴侶、家人安排不同為諮商師,因為同一家庭內發生的事情,當諮商師承載的資訊量多時,容易在觀點上受前一人影響,甚至會難以維持保密原則,因此極不建議找同一位諮商師。

閱讀全文〈【諮商指南】諮商對我很有幫助,我可以叫另一半也找同個心理師嗎?〉

【諮商指南】我有時狀況還行,有時狀況很糟,我該什麼時候選擇進入諮商呢?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通常建議在你狀況還行的時候穩定進行諮商,原因在於狀況很糟時,通常心理師能做的會類似「危機諮商」,就是在過程中像是撐住在谷底中的你,不讓你摔傷,拉著深陷在泥淖中的你,整場諮商基本上都在處理情緒的震盪,因此不會有時間處理造成你狀況很糟的核心議題。

閱讀全文〈【諮商指南】我有時狀況還行,有時狀況很糟,我該什麼時候選擇進入諮商呢?〉

【諮商指南】沒有最厲害,只有最適合!三面向評估心理師和你的適配度

作者:林佳慧Sunny諮商心理師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和大家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還沒看過的夥伴歡迎先閱讀:【好想找諮商師談談…三個方法找到適合你的諮商師」】

這一篇文章想接續著談談,許多人進入諮商前的疑問。

閱讀全文〈【諮商指南】沒有最厲害,只有最適合!三面向評估心理師和你的適配度〉

內心感到不安時,你會選擇宗教、算命還是諮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昨天在線上開房討論,我找了媒體好友狄志為,以及網紅命理師簡少年,我們一起討論人在不安時的選擇,包括宗教、命理與諮商這幾個選項,也從中找到對人支持的論點,其實很在不安時,不外乎需要找到一個對現況的解釋與解決方式,也就是why and how,因此一個人「決定採取」哪個論點why與哪個方法how,才是真正核心重要的,因為被你收納進你的思維架構的,最終會成為你,最終還是你決定你的命運。

所以當中有人提問,如果透過算命知道自己的運勢,那自己還需要做什麼嗎?我想起前些日子很夯的那句#阿姨我不想努力了,我相信這是有些人抗拒算命的原因,一方面是不喜歡被決定;同時是有些人特愛算命的原因,因為想多知道一點自己有沒有更多好運。

但一直以來很愛了解各種玄學工具的我,一直把各種工具當成一種對自我認識的拓展,我渴望活出全面性的人生,也喜歡探索未知的自我,這是我接觸占星學的起心動念,這也是幫助我用其他觀點認識一個人的方式。

因此知道自己的命盤,當然前提是你遇到可以使用新觀點解釋的老師,而不是滿口凶剋,要改運的人,讓你知道你命盤中每個符號所呈現出來的生命樣貌與性格傾向,這些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在命盤中的符號,最重要的是你如何解釋「關鍵字」。

舉例來說,如果在占星中的五宮有很多顆星,就有無數種解釋方式,五宮代表的意涵有:子女、愛情、玩樂、創造、美感、金錢觀、價值觀,所以五宮不一定代表你有很多小孩、你愛捻花惹草,而可能代表你很有創造力,或你有很多作品,五宮有凶星,不代表你孩子必然難搞,或者愛情一定曲折,而是你面臨到的議題,可以成為你的老師,或者你成為他人的老師,可以帶給你生命經驗的轉化,就端看你採取的論點是什麼,自然決定你是誰。

有人說算命之後,命會越算越薄,但至少我身旁這麼多命理師沒有人驗證過這個說法,但你在算命之後採取的作法,會決定你會不會成為一個總是需要依賴算命的人,總是無法掌握命運的人,以及總是被話術決定或矇騙的人。

因此每一次,都重新反思你聽見的,這是你的意識篩選的結果,唯有你對自己的意識狀態有更多的看見,你才能更有力量掌握自己的命運。

 

陪伴你成長:【關係界限】建立自尊與原則的人生

 

 

延伸閱讀:令人心寒的鐵口直斷:你相信的,將成為生命的實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自我成長的三個狀態:「自我中心」、「自我反思」及「自我覺醒」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一轉眼,安全感訓練已經完成38期,課程不斷演化,對人的理解與人性的掌握,也在與學員的激盪中不斷進化,有時在上完課後回顧,覺得一個人能看清是什麼造就痛苦與不安,是不容易的歷程,卻重要無比。

自我成長就是是我們心智轉化或位移的過程,心智運作影響我們看待人事物的方式,但我們卻不一定能覺察它的運作,導致許多人的生活有極大的不安全感,也容易覺得失控、又想掌控、又覺得受害或覺得都是別人的錯。

簡化來說,這三階段我會這麼表達:

見山是山:是「自我中心」狀態,我認為是什麼就是什麼。

「我覺得很沒安全感,因為我男友太自以為是,他只想到他的工作跟朋友,他根本不在乎我,我在這裡這麼痛苦他也不管我的死活,哎呀,我活該吧!誰叫我愛上這種人!」
我的不安全感,都是他人的過錯或都是我不夠好,什麼都做不了,也沒辦法。

見山不是山:是「自我反思」狀態,我開始思考那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

「發生什麼事讓我這麼沒有安全感?是我的過往嗎?是我們關係的傷痛嗎?是他的行為觸發我的擔憂嗎?那又是什麼原因讓他有這個行為?他的歷史又是怎麼影響他的?我跟他的關係對他而言是什麼意涵?」當你打開反思的開關,看見一個現象就會牽引出許多問句,形成難以停歇的腦內風暴,會有一陣子夜長夢多,也往往是在此時期,你在重塑你的世界觀與價值體系。

見山又是山:是「自我覺醒」狀態,我理解這一切我有一部分責任,我看見事情的本質,也看見人的本質,更看見是我的視框引發的觀點與感受,而我為我的視框負責。

「原來我的不安全感,與過往未處理的傷痛有關,也跟我內在運作機制有關,其他人不過是展演出我內在想要看見的劇碼。他一直都還是他,只是我加諸了我渴望被完全包覆與滿足的期待在他身上,他逐漸無力回應我、逐漸對我生氣,原來我可以是那個好好愛自己、彌補我陳年傷痛的人。」在許多覺察與理解後,有一天會來到頓悟與覺醒,看見一切事件與感受都是「我」發出,並承擔起責任後,當你看向他人,就會是他人最原本、原初的模樣,而非沾染你的失望與怨恨,關係自然輕鬆清澈無比。

親愛的,你走到哪了?

 

陪伴你成長:【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延伸閱讀:快樂是創造出來的!實踐<讓自己開心>的三個心念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為什麼諮商過程裡會有強烈的空洞感?因為你已經開始放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還記得小時候念書,我向來是那個臨時抱佛腳的人,總喜歡熬夜唸書或趕報告,一旦進入瘋狂唸書的模式時,身上會有很強的焦躁感,卻也充滿動力與效率,像是一個晚上唸完一百多頁統計學的狀態。

有時候我在想,其實我很討厭為了考試和分數又焦躁又痛苦的感受,可是我似乎也很享受那種生活被填滿的充實感。而每一次考試結束,或者報告完成交出去,總是能品嚐到一股人生的光明,似乎可以呼吸到新鮮空氣的放鬆感,卻頓時覺得生活失去重心,又掉入有氣無力的低落感中,然後接下來的生活可想而知,睡覺睡到天荒地老,或者開始宅在家中泡在連續劇裡,讓身體休息也讓大腦放空。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最近我陸續遇到諮商一陣子的案主開始出現類似「空」的感受,那種「空」其實蠻嚇人的,但這個現象卻代表他們卸下不屬於他們的任務和角色,生活突然沒事做的感覺,因為他們過往都是為別人而做、而活,卻無法為自己好好思考。

最常見的例子是,一直扮演家中「橋樑」的孩子,總是需要擔心父母是否又要衝突了,母親難過嗎?父親在生氣嗎?要怎麼協調他們?要怎麼讓他們不再吵架?要怎麼讓他們過得開心?光是這些困難的問題就可以構成孩子的人生目標,就可以讓人忙不過來,因為那根本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橋樑的孩子卻一直都活在自責和壓抑裡,覺得自己不夠好,無法認父母幸福,又一邊愧疚是自己讓母親需要待在婚姻裡,同時又有一種強烈報恩的心態,覺得母親為自己留下是一種恩賜,又一邊恐懼如果不努力點父母就要分開了。(推薦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穿越恐懼,讓我們真實去愛

而這樣橋樑的孩子,最容易出現身心失衡而引發憂鬱或焦慮相關的疾病,而開始進入精神醫療或心理治療中。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而往往經過一陣子的努力後,讓孩子開始從父母的關係中分離出來,不再過度干涉或拯救父母的婚姻,而開始意識到父母婚姻的和諧向來都是父母的功課,與孩子無關,也開始意識到母親的難過與脆弱,而讓她說出「我是為了你才沒跟你爸離婚」的背後,其實是自己的無助和痛苦還有人生的茫然時,慢慢從糾結的情緒中分離開來,看清楚自己其實一直都該是個獨立的個體,都該擁有自己的人生,而開始願意放過自己,也放開緊抓著父母的雙手。

然而再放開之後,面臨的挑戰就是「空」。

而「空」的開始,也意味著你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契機,重新去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就像被禁錮已久的飛鳥,重獲自由的那一刻,牠可能忘記原有的天賦也不習慣沒有牢籠的生活,一邊想要回到被餵養的生活裡,一邊又對拘束感深惡痛絕

親愛的,請珍惜這努力許久的空洞感,也溫柔地陪伴自己適應新生活找尋新目標,未來的你會萬般感謝願意努力的你。

延伸閱讀:讀懂心理諮商:我們都在與自己生命磨合的路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心理學就在生活中,是痛苦讓我們注意到它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今天我再度深刻地感受到榮格說的”沒有一種覺醒,是不帶著痛苦的”。

你們來到這裡,看了我的文章,或者上工作室的課,有人因為需要而覺得有幫助,有人因為有所成長而讓生命有了轉圜。原來我有感而發的文字可以影響、陪伴著一些生命,也可以因為這些文字或者我傳遞的思考和語言,讓一些人覺得生命並不全然是沉重的,或者難以忍受的。(關於覺醒:你對世界的感受,是內在世界的投射

閱讀全文〈心理學就在生活中,是痛苦讓我們注意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