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憤世嫉俗?心理師:不再無力地期待他人,而是全力地滿足自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今天靈感一來與學員討論憤世嫉俗是什麼樣的狀態。

因為在他生命裡,他經常對很多事情看不順眼、經常想罵人,而當更往內心看,又是什麼讓他「需要」有這些行為?

我的解析是:不滿意的心情。

可是,又為什麼會不滿意,以及怎麼會有這麼多事情可以不滿意?下面的情緒則可能是「失望」或「失落」的情緒,因為這個世界一直達不到他的標準,而他感到憤世。

那麼,又是什麼讓人感到「嫉俗」,這裡面的嫉妒的情緒,就可能來自不公平的受傷感,為什麼別人有我卻沒有。

而當你經常憤世嫉俗,你在看進你的情緒裡,你會發現,那是因為小小的你「無力」改變一切下,你所呈現的偽裝。

就像你沒有可以保護與引導你的父母,你必須靠自己長大、搞定生活一切,你就看不慣別人養尊處優,或敢開口請求幫忙的人,但其實心裡是嫉妒和羨慕的總和。

即使你腦袋裡知道父母有限制,提供不了你智慧與魄力兼備的楷模,你還是很難說服自己接受一切,而長期失望情緒下的不滿足感,在你的生活中蔓延開來。

 

其實,你要做的就是承認,那些你渴望卻沒有,以及你無力改變的事實。當你願意承認,接著就是承接與承擔,也就是承接自己的需求,承擔起自己的渴望,把那些你原本對環境、對父母所投放的渴望,逐步回到自己身上,最終你不再無力的期待他人,而是全力的滿足自己。

 

 

陪伴你成長:【敬,童年的傷】療癒24堂課

 

延伸閱讀:蘇益賢說書:《憤怒也好,生氣也可以》不被他人操縱情緒的憤怒使用說明書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離不開家,又無法一個人?心理師:無法展翅是害怕失去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翻著文獻,看到吳麗娟老師的期刊上寫著這段話:「『家庭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就是──根與翅膀』, 這也說明了孩子與家庭間建立親密關係的連結,與長大後展翅高飛獨立自主的需要,而能夠在「根與翅膀」間尋求平衡,讓個體在被愛的親密隸屬關係中,仍能擁有自我的獨立空間,是孩子健全發展的基石。」 閱讀全文〈離不開家,又無法一個人?心理師:無法展翅是害怕失去愛〉

母職創傷:後悔的是「母親」的身分,而非希望「孩子消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在朋友的臉書看到一篇很精緻談論「母職」的分享,源《後悔當媽媽》是以色列教授奧爾娜‧多娜絲依據自己2008到2013年的質性研究發展的書籍,裡面的論述也開展我看待我的來訪者的看法,很值得一看。

閱讀全文〈母職創傷:後悔的是「母親」的身分,而非希望「孩子消失」〉

忙碌使你焦躁不安?心理師帶你平衡「自我鞭策」與「自我接納」的兩股力量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一轉眼,今年過了一半,而這半年也經歷許多事件和轉變,也陪伴著許多人走過生命的轉變。

如何在忙碌中保有一雙有意識的雙眼,對自己、對生活有意識的覺察,需要不斷地練習。在忙碌中,有時候急躁了,事情不如預期,可能會慌張、可能會憤怒;在忙碌中,有時候迷惘了,開始感到焦慮,可能會對未來充滿恐懼。 閱讀全文〈忙碌使你焦躁不安?心理師帶你平衡「自我鞭策」與「自我接納」的兩股力量〉

經常在感情裡生悶氣?心理師:不要錯誤地認為,你說了對方才做的事情不是真心的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朋友告訴我,起床時看見男友只泡了一杯咖啡在桌上,她為這件事悶了一整天,對男友愛理不理。

後來男友受不了了,就問他究竟在生氣什麼,她想了一下,緩緩地說出:「早上你只泡了咖啡給自己,為什麼都沒有想到我?」 閱讀全文〈經常在感情裡生悶氣?心理師:不要錯誤地認為,你說了對方才做的事情不是真心的〉

領養毛孩,你準備好了嗎?心理師陪你走一段狗爸媽的適應路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領養代替購買是一樁美意,讓想給愛的人去給這些流浪毛孩們一個家,但毛孩的心理重建,也著實是條漫長的路,老實說,領養毛孩的前三個月,我在不斷氣餒與挫折中,好幾度打開流浪花園的網頁,想把她送回去。 閱讀全文〈領養毛孩,你準備好了嗎?心理師陪你走一段狗爸媽的適應路〉

他的個性就是這樣?心理師:愛你的人,不會把你罵到懷疑人生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其實他也不壞,只是脾氣暴躁了點…」在我的諮商中經常有女性案主在談伴侶時,很無奈這麼說。

但仔細探究之下,其實是他們的伴侶經常把他們罵到懷疑人生,而有一本書專門在探討這類型的伴侶,也是撰寫《情緒勒索》暢銷二十年的知名作家蘇珊・佛沃德寫的《愛上M型男人》這本書。

如果你常在這種固定型態的親密相處裡,總是註定男贏女輸、男控制女服從的互動裡,那麼你可能愛上了「厭惡女人的男人(misogynist)」了。

 

閱讀全文〈他的個性就是這樣?心理師:愛你的人,不會把你罵到懷疑人生〉

【好不浪漫】觀後感:成為高價值女性的腦震盪之旅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這部電影是我很喜歡的一個女演員瑞貝爾・威爾森所飾演,每次看到她大概就包準會是笑到炸開的輕鬆喜劇、幽默片,所以這部也推薦給大家看。劇情不外乎芭樂到不行的愛情喜劇,套路也一樣不出意料的安排,或者一開始女主角就用不屑的口氣說明那些俗氣的「愛情」劇碼,也諷刺根本沒人去拍攝王子公主終成眷屬後的真實生活。 閱讀全文〈【好不浪漫】觀後感:成為高價值女性的腦震盪之旅〉

陪伴父母好挫折?你只能讓他稍微不寂寞,無法讓他快樂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身邊的案主,都在教我「愛」。他們總是盡責地在每個角色中努力地付出,看著他們愛人的方式,我深感自己不及。
聽著他們是如何陪伴自己的家人,以及如何去逗家人開心,我總是打從心底佩服。

親愛的,在這個世界上,有人可以讓你愛著、付出著、珍惜著,是很珍貴的事情,可是有一天當你不停的付出,卻對自己依舊不滿意時,你就需要讓自己停下來,照顧好自己了。

閱讀全文〈陪伴父母好挫折?你只能讓他稍微不寂寞,無法讓他快樂〉

孩子成年了該放手,究竟是父母放手?還是孩子放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一說起媽媽,你就感覺難過?」我跟Sherry約了姐妹下午茶,聽了她的故事後我說到。
「對啊!真得覺得她很辛苦。」Sherry一直牽掛著。接著說:「我爸一直對事業都不放棄,有時候我們甚至覺得他才是家裡的teenager。」她苦笑著。

閱讀全文〈孩子成年了該放手,究竟是父母放手?還是孩子放手?〉

舊愛總是最美?為何分手還無法忘懷?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什麼樣的情況會無法忘懷過去情感,而忘不掉舊愛的美好難道只是年輕人專屬嗎?
這幾年在情傷工作的實務經驗,讓我發現大部分的人若自信與自我價值夠穩定,也有夠好的支持系統,通常最遲能在半年內就走過情傷,往自己生命的下一階段邁進,因此在實務工作中長期處於情傷狀態中的人,往往有以下兩大特質:

閱讀全文〈舊愛總是最美?為何分手還無法忘懷?〉

面對奧客的心理學方法:先懂他們,再掌握三原則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近期到企業內帶領身心舒壓課,特別喜歡小團體那種緊密跟溫馨的感受,了解每一個學員身上帶著的壓力困擾,並從心理的角度幫忙排解,但當中卻看到其實很多壓力來源,跟界限設立很有關聯性,有許多人在職場上不論是對內對外,都容易因為界限踩得不穩,而被人寸寸逼近,而在工作裡充滿怨言和委屈,甚至消磨了工作熱情。

在討論中發現對大部分夥伴意外的收穫,居然是處理和面對奧客的方式,所有人都眼睛為之一亮,那我就來跟大家簡單分享幾個原則吧!

閱讀全文〈面對奧客的心理學方法:先懂他們,再掌握三原則〉

如何擺脫內在孤兒狀態?心理師:重新定義「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今天在安全感訓練課程上,我分享著在實務工作中的觀察,有許多人呈現「心靈孤兒」的狀態,那是一種彷彿與世界斷了連結,在各種人際關係中也經常衝突、斷裂,不相信自己被愛著,甚至會憤世忌俗,或者有高度焦慮恐慌,更對人生與外來強烈茫然,不知道自己會漂泊到何處。

閱讀全文〈如何擺脫內在孤兒狀態?心理師:重新定義「愛」〉

面對奧客的心理學方法:先懂他們,再掌握三原則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近期到企業內帶領身心舒壓課,特別喜歡小團體那種緊密跟溫馨的感受,了解每一個學員身上帶著的壓力困擾,並從心理的角度幫忙排解,但當中卻看到其實很多壓力來源,跟界限設立很有關聯性,有許多人在職場上不論是對內對外,都容易因為界限踩得不穩,而被人寸寸逼近,而在工作裡充滿怨言和委屈,甚至消磨了工作熱情。

在討論中發現對大部分夥伴意外的收穫,居然是處理和面對奧客的方式,所有人都眼睛為之一亮,那我就來跟大家簡單分享幾個原則吧!

閱讀全文〈面對奧客的心理學方法:先懂他們,再掌握三原則〉

你只要當好你的乖兒子,我卻要當好媳婦、好姑嫂、好老婆、好媽媽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只要當好你的乖兒子,我卻要當好媳婦、好姑嫂、好老婆、好媽媽

「妳要我兒子載妳下班,油錢妳在出嗎?是不會自己搭捷運嗎?」住在一起的婆婆說。
「妳煮這個飯是要『苦毒』我媽是嗎?」先生偶爾回家的妹妹說。
「妳好煩,可以不要一直抱怨我媽嗎?她就沒念什麼書,你為什麼不讓一下她?」委屈半天告訴老公時他這樣回我說。
「妳為什麼沒幫我洗衣服,我明天有體育課妳忘了嗎?」在叛逆期的兒子咆哮著。

閱讀全文〈你只要當好你的乖兒子,我卻要當好媳婦、好姑嫂、好老婆、好媽媽〉

吳姵瑩心理師:不要讓另一半來填補你心中的缺口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只有當你有意願,你心中的缺口才能被填滿。

《我們的婚姻診斷書》裡這麼說:家庭帶給我們的影響、童年經驗、以及過往親密關係的傷痛,會在我們內心世界這個容器留下缺口。這些缺口除了創傷,還有後天學習來的羞恥或恐懼。我們期待另一半用水填滿這個容器,幫助我們感覺完整、受到撫慰和感到圓滿,但水依舊滲漏。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不要讓另一半來填補你心中的缺口〉

吳姵瑩心理師: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修復關係的能力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我們與惡的距離」最令我看得津津有味地,是當中每一對受傷的夫妻,他們療癒彼此的能力,以及他們願意一起經歷生命創痛的勇氣。沒有一對伴侶不需要經歷關係中的波折,不論是來自彼此的不一致,或是外在環境對關係的衝擊,都是對關係的考驗。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從【我們與惡的距離】談修復關係的能力〉

擺脫孩子般的愛戀,讓自己談一場成人的愛情吧!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在《我們的婚姻診斷書》提到如何吵架,

吵架除了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你如何把話說到對方心坎去,又不傷害對方,又能夠帶著愛面對彼此,當你不曾有「有效的吵架」典範和模式在你的生活中時,你就只能讓自己的感情不斷停留在孩子般的愛情。

閱讀全文〈擺脫孩子般的愛戀,讓自己談一場成人的愛情吧!〉

沒有期待的關係,是不是就不會受傷?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沒有期待的關係,是不是就不會受傷?

「我後來都不要求我老公了,講了也沒用,講了還吵架,我何苦?」再一次談話中,聽到朋友這麼說。
「聽起來是從期望到累積很多失望,之後已經絕望了。」我回應著。
「對啊,不然要怎麼辦~」朋友很氣餒。 閱讀全文〈沒有期待的關係,是不是就不會受傷?〉

我後來決定不再愛你了:不論我怎麼優秀,都不能讓你心動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在「愛心理心書匯-情傷學」最後,主持人問了我們幾位講者:「關於情傷,有沒有什麼事情千萬不要做?」

老師們分別說著:記得不要把卡刷爆、不要喝酒、不要挽回、不要找對方算帳…之後,我突然感性發作地說了自己經歷的故事。

閱讀全文〈我後來決定不再愛你了:不論我怎麼優秀,都不能讓你心動〉

吳姵瑩心理師:面對總是容易牙起來的伴侶該怎麼辦?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你的另一半經常有刺蝟般的反應,關係中勢必常有摩擦和張力,你很容易因為對方的防衛與攻擊而被刺激,或覺得打仗打得有點挫敗時,也許你可以回到內心去思考,你是不是真得懂對方,當然,也要問你的是,你夠不夠懂自己?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面對總是容易牙起來的伴侶該怎麼辦?〉

總是不滿意生活?你可能在過的是「暫時性人生」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不喜歡我的工作,覺得它好無趣!」
「我也不喜歡我同事!覺得他們很難相處!」
「我身旁的人也都好平常,根本就沒這麼喜歡他們!」

親愛的,你經常不滿意自己的生活嗎?經常在想著「有一天,我要……」或者「如果當……出現,我就……」或經常抱怨著生活嗎?覺得自己的人生在飄蕩著,找不到落地點,不知道該去哪,也不曉得要在哪停留,隨著洪流載浮載沉。

閱讀全文〈總是不滿意生活?你可能在過的是「暫時性人生」〉

吳姵瑩心理師:愛情依賴背後,難以獨立的心理特質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情依賴症的伴侶,很容易在與伴侶相處時,就傾倒很多的情緒或生活事件,有時候讓伴侶難以招架,在關係共構的結果,伴侶開始閃躲、延遲回應,因為在關係中感覺窒息。但對依賴的伴侶來說,自己已經忍耐56小時又35分鐘的委屈和憋屈,為什麼只要伴侶一點「用心」伴侶卻做不到?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愛情依賴背後,難以獨立的心理特質〉

家庭給孩子最重要的兩樣東西──根與翅膀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翻著文獻,看到吳麗娟老師的期刊上寫著這段話:「『家庭給予孩子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就是──根與翅膀』, 這也說明了孩子與家庭間建立親密關係的連結,與長大後展翅高飛獨立自主的需要,而能夠在「根與翅膀」間尋求平衡,讓個體在被愛的親密隸屬關係中,仍能擁有自我的獨立空間,是孩子健全發展的基石。」

閱讀全文〈家庭給孩子最重要的兩樣東西──根與翅膀〉

情緒勒索痛苦,還是關係疏離恐怖?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我們會受到情緒勒索,往往因為我們自我的組成中,有太多他人的聲音,也有太多對自己的否定、陰影而帶來自身的羞愧感和罪惡感,因為會感覺情緒被勒索,是因為無法忍受身上的罪惡感,而覺得自己被勒索了,對他人要求非執行不可的被迫感。所以當我們可以看懂自我,你發現:

閱讀全文〈情緒勒索痛苦,還是關係疏離恐怖?〉

吳姵瑩心理師:你可以情緒豐沛,也可以不承接他人情緒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是很容易有情緒的人嗎?

我從小情緒特別豐沛,即使到現在有了許多自我覺察,依舊可以感受到自己情緒的豐沛,但那份豐沛已經從強烈起伏、困擾難受,轉變為有趣的情緒彈性度,因為這份對情緒的敏銳與覺察,反而幫助我個案工作,讓我很快地進入個案、陪伴個案,在帶個案離開某個受困的情境。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你可以情緒豐沛,也可以不承接他人情緒〉

總對「傷害你的人有感覺」?你愛上的可能只是熟悉感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在上次「討愛學」的演講裡,因為探討《過度付出的愛》時,我問了現場有沒有人知道愛上一個人是什麼感覺?看著大家一臉矇樣,我想我問到重點了。
「對於愛上一個人的感覺,我想更多人會回答我,我就是對他有FU!」大家跟著笑了。
我接著說:「可是,你們可以分清楚是什麼FU嗎?是熟悉的感覺?是心噗通噗通跳的感覺?還是心揪在一起像有千隻螞蟻在爬?」大家又矇樣了一次。

閱讀全文〈總對「傷害你的人有感覺」?你愛上的可能只是熟悉感〉

總是不滿意你們的關係?先看見自己的討愛循環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還記得有一次有個女孩跟我分享他跟另一半相處的經驗,他們那天工作了一整天,好不容易晚上碰面了另一半還在處理公事,也事先跟她說還要一點時間處理完。她覺得有點無聊,就開始在一旁扮鬼臉又搔對方癢,她自以為這是一個很可愛又撒嬌的動作,可對方揮揮手卻示意她停下來,因為對方還要一點時間把事情處理完。
後來她裝沒看見,又繼續逗弄對方,想要取得對方的關注力,對方越來越不耐煩,再次要求她停下來。後來女孩站起身,拿著包包就準備往外走,這時候對方才停下手邊的動作,起身阻止她離開。

閱讀全文〈總是不滿意你們的關係?先看見自己的討愛循環〉

是糾結還是愛?不為母親「為愛而流」的眼淚負責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他說她感覺胸口充滿淚水,我便陪她到我們最愛去的火鍋店,坐在角落剛好有隔板,在白煙裊裊中談傷心事,也能少去許多尷尬。她向來是很有靈性的人,說著自己胸口有淚水我也見怪不怪,她也愛跟我說同事吐了兩小時苦水後,她就覺得肩膀上都是對方的重量之類的話。

閱讀全文〈是糾結還是愛?不為母親「為愛而流」的眼淚負責〉

情緒心理學:直視恐懼,讓它無所遁形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從小我就被母親說是個「在膽」(台語)的人,意思就是膽子很大,但當我獨自去旅行後,才發現我身上依舊有許多恐懼的影子,害怕落單、迷路。

幾年前我在南印的一個實踐烏托邦理念一個美麗的小村落,Auroville,裡面許多歐洲人和美洲人,因為傍晚才到村落又沒有訂房,被一個法國路過的朋友幫助找到住處,後來也跟他參加森林部落的參訪行程,了解這村落如何落實綠化、保水與自主發電,隨著天色漸暗,我開始感覺心慌,一直擔心究竟怎麼回到住處,後來一轉眼發現同行的法國朋友不見了,更是驚慌失措,卻發現一旁另一個也一起來的墨西哥朋友還老神在在的聊天,我便詢問他,我倆才知道「喔!接駁車來了,該離開了!」

回到接駁車上,看到法國朋友已經在車上,我一邊心安,一邊也納悶這是個怎樣的文化差異,走了也不會跟同行的朋友打招呼,但更讓我驚訝的,是我那蔓延的恐懼。

為什麼墨西哥朋友一點都不害怕?

森林部落有點距離,回到接駁車的定點,還需要再騎車回住處,也有一段距離,而這是個GPS不能運作的偏遠地區,他為什麼不害怕?而且他還搭法國朋友的便車!

我為什麼這麼害怕?這其實是個安全且夜不閉戶的村落,晚上你可以聽到動物跟著樂器共同吟唱的淨土,那些恐懼來自何方?
我這才意識到我與大自然的疏遠讓我對這塊不願過度開發的淨土,充滿未知的恐懼,恐懼自己迷失在林間蜿蜒顛頗的小路被黑暗吞噬,卻忘了這一片土地與暫住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是如此善良與尊重的與這片土地共融。
而是我蔓延的恐懼讓我難以安在當下,去享受、感受和擁抱在那行程中的每一分美好。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所以親愛的,其實恐懼一直都在,但我們可以在直視它後,穿越恐懼不受影響。找出恐懼的源頭,才能對症下藥,四階段的恐懼循環分別為:

一、過度想像:
面對某個情境,恐懼被過度想像,而開啟災難性思維。
假設我在某一次公開演講產生恐懼,想像台下的人冷若冰霜或訕笑,而這時便進入第二階段。

二、恐懼開始反饋:
恐懼開啟更多對於現實的負面認知,開始扭曲事實,導致你身心籠罩在恐懼中,逐漸實現你一開始認為會發生的事。

三、恐懼不是讓你動彈不得,就是讓你加速失敗
恐懼過大會限制自己的身體,就容易因此語無倫次或在台上舉止怪異,而導致演講失敗,這也引發第四階段。

四、第一個記憶
這也是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恐懼發生所應驗的事實,導致我們深信自己永遠會複製這失敗的經驗,而蒙蔽心智與判斷力,總是被恐懼無限環繞。

而你可以做的,就是承認恐懼並處理它。而克服恐懼的第一步是學著承認自己會害怕,用文字將恐懼表達出來,開口談談會喚醒我們恐懼感受的一切,唯有承認自己的恐懼,才有機會戰勝它。

下一步則是學會直視恐懼。在某些原住民部落會教導孩子面對恐懼,例如:大人讓孩子閉起眼睛,想像六七公尺長的雙頭毒蛇在他們面前挺起身子,然後告訴他們逃跑了毒蛇一樣會緊跟著,但如果不逃跑,盯著毒蛇看越久,毒蛇就變得越小,當恐懼變得渺小到甚至無感,你就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和強大,你自己便是那個足以面對恐懼的巨人了。

 

陪伴你成長:【安全感訓練班】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總是看另一半不順眼?你該看的,是你內心的恐懼!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他一直都很努力討我開心,可是有時候我回到家看到他坐在沙發上那個微凸的啤酒肚,我就一肚子火。」「我其實一直努力說服自己,這麼溫柔又願意寵我的男人不多了,不要這麼不知足,可是我即使跟他交往這麼久,保持身材的功夫都沒少過,又是瑜伽重訓,又是生酮飲食,我不懂每次要求他去運動像是要了他的命一樣……」我伴著薰衣草香,很想享受地喝著在網路上點評很好的咖啡。

閱讀全文〈總是看另一半不順眼?你該看的,是你內心的恐懼!〉

吳姵瑩心理師:你可以成熟堅強,也值得好好被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高中認識她時,我覺得她很特別。沒有少女那股天真,有著特別的成熟和沈穩,經常一個人坐在補習班最前面的位置,專心寫習題,偶爾會皺著眉想事情。是我主動搭訕她,我的聒噪和他的沈靜是強烈對比,我也特別愛找她談少女情懷,因為她總是靜靜地聽。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你可以成熟堅強,也值得好好被愛〉

關係界限:消失的父親與女人們的戰爭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好文分享:臉書粉絲專頁「你生活裡的那些事」《阿嬤與我》相簿

午安,親愛的。
今天看到有人分享這個相簿,看著看著眼眶就紅了,因為這是許許多多學生和案主身上正發生的事情,這短短的漫畫,有系統觀的呈現家庭系統或者家庭的幸福,是如何在重男輕女以及消失的父親中,產生了失控的母親與孤單又無力的太太,帶來了沮喪又低自尊的女兒。
看了著實難過的是,這短漫畫《阿嬤與我》裡,全都是女人的戰爭,這也是在我們文化裡習以為常,要怨恨的多數是母親、婆婆,因為偏偏他們是主要照顧者,最經常與孩子互動,卻也是在文化架構洗腦下,誕生的偏頗的價值觀又繼續複製受傷的下一代。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還記得幾年前一部很紅的港片《桃姐》,感動許多人,甚至身旁很多男性朋友告訴我,他們看到哭了,因為讓他們想起了阿嬤,想起那個溫柔關懷他們的女性長輩,但可惜沒有女性朋友這樣分享,而我自己看過卻也沒有他們這麼深刻的感受,回想起這段對照著《阿嬤與我》的短漫,這也許就是性別差異。

這一代代糾結的關係裡,長輩偏愛男孩,也給了男孩較多的關注,讓男孩在長大的過程裡深深地依附母親,因為男孩的成長多數並沒有父親的陪伴(父親要不工作、要不就是另一個孝子),男孩成了孝子,也許他不一定孝順,但他一定心繫母親也一定是母親的孩子(不一定是父親的孩子)。當男孩成家了,他多了丈夫的身份,但母親一直挑惕媳婦,因為媳婦奪走了母親長年來的依靠,因此會努力「訓練」媳婦成為自己的延伸品,包括煮飯、持家的方式,或者乾脆徹底嫌棄媳婦讓她知難而退,只能將須求轉往孩子身上。
結果一個新誕生的家庭,繼續延續著上一代的遊戲規則,丈夫消失,媳婦當不了開心的太太,只能全力當好媽媽,接著情緒的出口就一股腦往孩子身上倒了。(推薦閱讀:失控的母親背後,是孤單的太太
如果孩子是男生可能稍微好一些,抬升了媳婦在家族中的地位,也同時讓母親有一絲情感慰藉;如果孩子是女生,則放大媳婦的無能,看著女兒也映照著母親心裡不被愛的女孩,更多時候會希望這女兒最好不存在,或者下意識的排拒。

所以親愛的,這所謂「媳婦熬成婆」、「孝子」、「弄璋之喜」是非常心理不健康的結構,造成許多不被愛、甚至連存在都是遭人嫌棄的痛苦,可能是一輩子的,而且也可能繼續延伸下去。

而我們能做的,是如何在這系統架構下,看見自己的位置,保有自己的關係界限,看到系統的無奈,不再奢望或祈求系統給予你愛,把自己愛回來,才有機會真正跳脫代代糾結的關係模式。

推薦閱讀:代代相傳「愛不夠」:該如何看見彼此的愛?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給關係中的踩線者:「你是獨特的,別人也是如此。」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午安,親愛的。

「你是獨特的,別人也是如此。」

這段話的靈感其實來自於彩虹卡,還記得有一段時間覺得自己的努力一直沒有被看見,心生許多抱怨時,我抽到這張卡時,心中有許多震撼。

這一篇在今日的聯合報繽紛版,我在談論的是「踩線者」的行為,因為自我中心,以及覺得自己想要什麼就該得到,經常已經踩到別人的界限還不自知。
可是「踩線者」之所以誕生,有可能很幸運的他們來自很寵愛他們的家庭,當他要拿兄弟姊妹的糖果時,沒有人可以吭聲,而自然而然形塑出他踩線的人際風格;當然也有可能他們來自於父母都沒什麼聲音或者他是家中能力最好的人,因此他是家中承擔許多卻也經常要使喚差遣人做事的人。
親愛的,多數人心生困擾,來自於人際互動,但究竟我們身邊的人怎麼對待我們,或者因為你的踩線紛紛離你而去或拒絕往來,則是要回到我們身上去自我省思,你願不願意開始將總是關注自己權益的雙眼,總是覺知自身痛苦的注意力,稍微轉到身旁你在乎的人身上?

痛苦,有時候是一種很可怕的狀態,它會讓你失去連結,斷掉與他人的互動,甚或讓你指責批判造成你痛苦的人,然而對於踩線者的痛苦,往往是因為你所想的世界,跟真實並不一致,而感覺被世界遺棄,但世界依舊是原來的世界,而是你願不願意好好看懂這世界。

午安,親愛的。願你不再亂踩線,也願你不會被踩線。

你是獨特的,別人也是如此全文

#關係界限》現正熱賣中:
博客來:https://goo.gl/Y5QXR5
誠品:http://bit.ly/2wKgMgo
金石堂:http://bit.ly/2kjlBUx
讀冊:http://bit.ly/2wMDHrh

🌸🌸《關係界限》新書分享會
6/24(日)14:30-16:30
金石堂信義店(106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196號)

7/14(六)14:30-16:00
南崁小書店(338桃園市蘆竹區五福一路92巷1號)

7/21(六)13:30-15:00
遠流講堂(100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二段81號6樓)

以上場次皆自由入場,歡迎參加。

🏵🏵《關係界限》半日工作坊
7/22 (日) 13:30-16:30
遠流講堂(100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二段81號6樓
每人1500元,限額20名
報名請由此去:https://goo.gl/JkYASa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吳姵瑩心理師:賺多花多的月光族?為你破解衝動購物的三種心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晚安,親愛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無法克制購物的衝動」。那天在上節目錄影時,談論到月光族的心態,有來賓提到自己特別難克制購物的衝動,尤其聽到「限量」、「最後一件」、「最後優惠」這種飢餓行銷,就特別把持不住,甚至覺得這些商品在呼喚著自己,要自己把它們帶回家。

你是否也有這種困擾呢?很多人說你有強烈的物慾,你甚至也覺得買了很多東西回家,更多的時候是用過一兩次就堆著,看著堆積的衣服、鞋子或小物們,即使一直被唸,也停不下衝動購物?

這些現象的心理因素可能有:

1.被壓抑需求的失控感:你可能想要買東西時,被父母拒絕了,被拒絕外還被羞辱一番,責備你愛亂花錢、物慾太強又不懂得珍惜….等。而這種被壓抑的感受,有時為了讓自己逃脫控制宣示自己的權力感,你會需要衝動購物來取得。

2.偷偷買東西的禁忌感:禁忌感所帶來的歡愉和刺激是很強的振奮劑,當兒時購買物品是家族中的禁忌,或你偶爾看到媽媽偷買鞋子藏起來不被爸爸看見,你也可能學習到這種禁忌的模式,在購物時感受這股歡愉。

3.透過擁有物來獲得親密感:當有時我們被限制擁有,卻不一定可以從其他地方獲得快樂,或者家庭之間的連結是疏離的,會加深我們對物質的執著,除了透過擁有來取得權力和控制感外,我們其實也透過擁有物品來感覺跟物品之間的連結,是另一種形式的親密感取得。

所以你會發現,對購物一直持續有衝動性的人,並不一定是衝動控制差,他們往往在工作上還是可以很賣力,甚至也很有行動力或創造力,但問題就在於「快樂」跟「幸福」的來源,很大部分跟物品是連結在一起的。但人生可以快樂的來源非常多,我們可以在運動和瑜伽後,血清素的分泌讓我們喜悅,也可以跟朋友聊天互動或出遊,但為什麼需要物品連結呢?

也有許多人是安貧樂道,即使賺不多,卻一樣快樂幸福,而這當中也來自於我們跟人是否能擁有「有意義的連結」,你是否在關係中感受到心靈的滋養,而不需要透過掌握物品來感覺不被拋棄?同時當你需要有名牌才會快樂或感覺自己人生升級時,也需要好好思考自己的價值感,你是否接納自己,還是你只接納花錢那一刻擁有控制感的自己,但過沒多久你又跌入黑洞中,因為你又不喜歡自己了?

如果你經常不喜歡自己,你也不會快樂跟幸福,你就會一直循著空心消費來刺激或讓自己亢奮,而不斷當月光族,也當然進入了賺多花多的循環中,一直在金錢的深淵裡焦慮痛苦了。

延伸閱讀:不再抱怨低薪!人資主管手把手教你調薪策略

推薦書籍:做自己最好的陪伴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吳姵瑩心理師:總是陷入問題關係?是時侯開始面對自己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晚安,親愛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問題男友/女友」。有時候這個議題讓我深思,究竟讓人困擾的另一半,是你的議題,還是另一半的議題?我這麼說一定很多人不願意接受,但是從系統的角度我又不得不殘忍的說,關係的共構事出有因,關係相互吸引也不無道理。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總是陷入問題關係?是時侯開始面對自己了!〉

跟他說很多次不要這樣了,為什麼他還死性不改?談正面表述的力量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晚安,親愛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正面表述」的力量,每當新月許願時,看到星座專家都會提醒大家,一定要用正面的語句來描述自己的願望,例如避免說:我不要我身邊充滿討厭的人,而是要說:我希望我身邊充滿令人開心的人,因為,你要明確地說出你的「需求」。

閱讀全文〈跟他說很多次不要這樣了,為什麼他還死性不改?談正面表述的力量〉

吳姵瑩心理師:不再患得患失!找回關係中的「心理權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晚安,親愛的。
今日個案有感,想跟大家聊一聊「心理權力」。

我常常會問我的學員,為什麼你要對這個人交出你的心理權力?就是讓這個人決定你的價值,覺得你是不是夠稱職的先生/太太?讓這個人決定你要走在雲端還是跌入泥淖?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不再患得患失!找回關係中的「心理權力」〉

春節特輯:如何面對親人麻辣拷問?心理界限自救手冊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此特輯改寫自2018/2/8與大陸壹心理平台免費公開課「心理学版春节自救指南」的部分內容,欲聽完整音頻,請至:壹心理app

每當過年的場景,我們總需要面對許多長輩這般詢問:

「薪水多少呢?在台北租房嗎?租金多少啊?存款多少了呢?」

「有男/女朋友了嗎?」「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孩子?」

每個問題都像刀刀刺骨,讓人無力反擊。

閱讀全文〈春節特輯:如何面對親人麻辣拷問?心理界限自救手冊〉

代代相傳「愛不夠」:該如何看見彼此的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受邀至純青基金會演講「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這個主題,整個過程,都覺得我用自己的生命在說話。
我走過一段時期,怪天怪地怪父母,那股很深的怨恨和失落,讓我屏蔽了父母曾經為我做的一切,而我即使獲得許多,仍處在受害者的位置,氣憤為什麼自己的內在小孩曾被深深地傷害和遺棄。但那股遺棄感,在我生命裡發生非常過次,多到我必須讓自己很強壯,覺得自己不需要任何人來幫忙我,因為我無法忍受任何人的拒絕或棄之不理,那只會再次翻動我小時候無助害怕的情緒。

閱讀全文〈代代相傳「愛不夠」:該如何看見彼此的愛?〉

吳姵瑩心理師:有一種愛情,是因為沒結果所以在一起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說你的愛情總是沒有結果,要麻當別人的小三,不然就是不安定的靈魂,你開始抱怨怎麼都遇到這些人。

親愛的,當我們對愛的信念裡有「我不值得」,我們都在下意識中,搜尋最終會被「拒絕」的伴侶,也許被自己拒絕,有時是被家人拒絕,這種拒絕釋放著「禁忌」的魅惑,讓你很容易陷入其中不可自拔。然後有一種反正就轟轟烈烈來一場不用在乎天長地久啊!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有一種愛情,是因為沒結果所以在一起〉

吳姵瑩心理師:有一種愛情,叫兩棵歪脖子的樹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有一種愛情,叫兩棵歪脖子的樹,糾纏共生。

我們都生來孤獨,卻需要學會合群,我們的成長都被要求要獨立,可是獨立沒有完全,我們進入關係成了一束束藤蔓,追尋攀附著纏綿在彼此身軀上,而這般的愛又該如何成長茁壯?灑落一地失望又哀傷的淚水,融入塵埃裡,滋長出夠多的藤蔓,越番緊密的交織,譜出一篇篇令人窒息的愛。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有一種愛情,叫兩棵歪脖子的樹〉

擁抱內在小孩:不合年齡的反應,往往是被兒時的害怕綁架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些日子在電台受訪的時候,主持人一直很好奇究竟擁抱內在小孩可以怎麼幫忙自己,有什麼神奇的功用,我就來跟大家介紹,當我們有能力擁抱內在小孩後,這樣的經驗會如何影響我們看待事情的知覺。

閱讀全文〈擁抱內在小孩:不合年齡的反應,往往是被兒時的害怕綁架〉

「止止,魔咒消」~你的不安全感其實是自我的詛咒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覺得自己活在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帶完安全感訓練工作坊,又一次有了很深刻的體悟,讓學員們在探索中看見內在對話,我感到慶幸的是,很多來參加工作坊的人,都已經意識到「自己」才是不安全感的原因,但不清楚怎麼幫自己建立安全感,而不停跟內在的不安、惶恐搏鬥。

閱讀全文〈「止止,魔咒消」~你的不安全感其實是自我的詛咒〉

建立心理界限:情緒被勒索?卻在糾結中感覺安全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也被情緒勒索了嗎?

講到情緒勒索,從關係共構與自我結構著手,讓大家看到勒索者被勒索者之間的對應關係,彼此在當中,勒索者的「開心」,與被勒索者的「痛苦」,但卻隱含著酬賞機制,使得關係非常糾結。如果要擺脫這樣共構出來的關係,就必須讓自己從自我出發,看見自我的狀態和組成,幫強化自我的力量。

我一定不要找像爸爸一樣的男人,可是我做不到!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一年我愛上一個男人,說真的,我不確定那是不是愛,反而我會說那是一種心被勾動的感覺,但到底勾動什麼,我也說不上來,想到這個人就會心揪一下,會很在乎他的一言一行,你說他很優秀很有吸引力嗎?我倒不覺得,你說他又帥身材又好,我也看過不少小鮮肉,但就這個男人我一直放不下。」

閱讀全文〈我一定不要找像爸爸一樣的男人,可是我做不到!〉

細說認同上癮症:你的心理經濟世界,無法儲蓄認同感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認同上癮症之所以容易讓人身心透支,又容易讓人感受到內心空洞與不滿足,其實在於他們在童年時期開擁有的關注沒有獲得之後,對他們的「自我」造成很大的影響,當一個孩子沒有「自我」的支撐,就很容易依賴他人。

閱讀全文〈細說認同上癮症:你的心理經濟世界,無法儲蓄認同感〉

吳姵瑩心理師:你說興趣不能當飯吃,但你知道興趣裡大有學問嗎?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今天聽了陳志恆老師的教養心理學中「引領孩子看見想像中的未來」,心裡真是很有感,這堂講座讓我重新省視自己對生涯的選擇,也重新省視自己在一路發展過程中所具備的能力。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你說興趣不能當飯吃,但你知道興趣裡大有學問嗎?〉

我這樣做真的好嗎?揮別自我懷疑,讓你心安理得的自我肯定法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我覺得這樣做好像不是很好,他明明就很忙需要我幫忙,可是我卻拒絕他,感覺自己很自私!」美美在下班時,主管突然要求他多做一件事情,但是美美拒絕之後,覺得很心慌又充滿罪惡感。他並不喜歡拒絕別人,可是那天卻真的有約要赴。

閱讀全文〈我這樣做真的好嗎?揮別自我懷疑,讓你心安理得的自我肯定法〉

【影片分享】關係相處的秘訣:千萬不要「幫忙」做家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還記得多年前在馬偕實習時,當時的主任牧師在某一次聚會中說了這段故事,他說他在國外神學院進修的時候,他們討論到男女分工這件事,在牧師的生活經驗裡,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很願意幫忙太太分擔的,也很能懂太太的辛勞,因此他在分享時,他說了這句話:「我很尊重女性的,因為我都會幫忙我太太。」而這時他看見帶領討論的老師定定地看著他說:「你還不夠瞭解什麼是男女平權,如果你懂了,你就不會『幫』你太太了。」而牧師愣住,他才深刻體會,家事不是「幫」,是一種共有的責任。

閱讀全文〈【影片分享】關係相處的秘訣:千萬不要「幫忙」做家事〉

吳姵瑩心理師:你不是脾氣不好,你只是沒有好好被懂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這兩天內在小孩的工作坊,我們談到「憤怒」,很多人覺得自己脾氣不好,感覺自己容易動怒,經常對生活或事情不滿意而憤怒,對自己有很多懷疑,甚至認為真實的自己不會有人喜歡,而變得壓抑自己。但其實,憤怒是表層情緒,往往下面有更深層的情緒等待被我們發掘與療癒,而唯有我們真正看見情緒與之對話,我們才能真正在心靈感受平靜。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你不是脾氣不好,你只是沒有好好被懂〉

吳姵瑩心理師:在童話中,看見自己反覆的情感模式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聽了海苔熊老師的講座「戀愛童話心理學」,我一直都對童話在隱喻中反映人性這點很感興趣。還記得還在準備研究所的時候,補習班老師跟我們提到:

「童話角色越是讓你認同的,那角色的心思或性格會跟你很一致。」接著老師補了一句:「我絕對不會告訴你們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是什麼,如果你們知道了,我所有的秘密就不保了。」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在童話中,看見自己反覆的情感模式〉

建立心理界限:人際吸血鬼與拯救者天使之間的愛恨情仇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在「建立心理界限:你我都該提高警覺的人際吸血鬼」中,我跟大家分享了生活中常見的卡普曼戲劇三角,而缺乏界限的人,往往很容易在三角中扮演「拯救者」的角色,因為習慣拯救、幫忙別人,就容易吸引想要被幫助或認為被幫助是理所當然的人。

閱讀全文〈建立心理界限:人際吸血鬼與拯救者天使之間的愛恨情仇〉

吳姵瑩心理師:用轉念,為生活帶來希望與力量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昨天聽了趙守箴老師「身心平衡學:讓你成為身體的主人」,感覺收穫滿滿。趙老師提到「意念」是影響心情,也影響身體,更直接用例子體驗。

想像一下有一件事情你一直想做,但是你很害怕的。

現場有人提到「我想參加三鐵,可是我不會游泳,我怕自己淹死」,然後他把這句話複誦了三次,就發現自己身體越來越緊張,情緒也越來越絕望,對參加三鐵更是寸步難行。

接著只要你這樣轉念:「我想參加三鐵,而我還不會游泳,這是一個挑戰」,然後一樣把這句話複誦三次,就發現自己身體開始放鬆,又帶有一種甦醒的感覺,情緒也越來越激昂,因此開始想採取行動,去報名游泳,也感覺三鐵並不是不可行的。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只是簡單的轉念,你就可以調節自己的情緒,甚至改變行為,只要你有意識地看見,「你到底都怎麼想、怎麼看待事情」,「想法所帶給你的情緒」。我們經常下意識的複誦某一些想法百萬遍,而讓自己的情緒越來越陰鬱,行動越來越沈重,這經常與「我不喜歡我自己」、「我一定做不到,我是糟糕的」、「我好廢喔,我一點都不上進」等等負面自我評價有關,而只要我們願意去調整,就會為生活帶來希望和力量。

所以親愛的,其實大腦的特性就是「執行」,它無法「暫停」,所以當你覺得你想做的事情是「挑戰」,那你會升起應對挑戰的機制,接著去執行、學習與克服,但當你覺得那是「恐怖、不可能」的事情,那你也會「執行」這樣的信念,你無法讓自己不去想(暫停)這件事有多恐怖,你會無限放大,一直到你身心癱瘓為止。

 

轉念,以及意念的覺察,就能讓你成為身體的主人了。

延伸閱讀:身心平衡學:愛自己,他人無法取代的四個練習

姵瑩老師新書推薦~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的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五堂課購買連結

★ 不單擁抱內在小孩,同時也引領你認識自己的「內在大人」。
★ 各種互動式練習:從開始閱讀的那一刻起,就是安全感的練習!
★ 特別收錄:吳姵瑩老師親錄「內在小孩冥想引導」,掃描書中QR CODE即可聆聽。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不再忽略身體的訊息:疼痛與疾病都在呼喚我們愛自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身體,是不會說謊的。
經歷了多年身心靈成長的洗禮,我越來越深刻的體會這句所言不假。陸續收到學員對於成長的回饋,他們告訴我,當他們開始為自己想的那一刻,他們的世界就起了變化。

閱讀全文〈不再忽略身體的訊息:疼痛與疾病都在呼喚我們愛自己!〉

吳姵瑩心理師:你不是自我要求高,你是自我感覺不良好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覺得我對自己要求好高,經常做出來的成果我都不滿意,覺得自己很廢!」你笑笑地說著,像是一件常發生的事。

「喔!這樣啊!那你清楚你的標準是什麼嗎?達到什麼標準會讓你感覺滿意呢?」我反問著。

閱讀全文〈吳姵瑩心理師:你不是自我要求高,你是自我感覺不良好〉

愛的成功學:無法相信愛?讓你不害怕愛與被愛的四件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想大家都知道「愛」與「被愛」是人的天性,卻有許多人在愛裡跌跌撞撞,而無法再相信愛,也就是不相信自己能在愛人,也不相信真的有人愛他,而往往這樣「不相信」,會一再創造讓你無法再相信愛的事實。

閱讀全文〈愛的成功學:無法相信愛?讓你不害怕愛與被愛的四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