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最近看見一則再度討論心靈導師性侵女學員的社會事件,看了內容讓我很頭暈,身旁的朋友超級憤慨,我想也許我也該寫寫東西。
我想這樣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短時間內不會結束,高等教育所教育出來的孩子們,也不一定具備辨識能力或者自我保護的能力,能夠避免這樣的騙局,可是,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最近看見一則再度討論心靈導師性侵女學員的社會事件,看了內容讓我很頭暈,身旁的朋友超級憤慨,我想也許我也該寫寫東西。
我想這樣層出不窮的社會案件短時間內不會結束,高等教育所教育出來的孩子們,也不一定具備辨識能力或者自我保護的能力,能夠避免這樣的騙局,可是,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今年的我在努力實踐一件事:「陪伴」。什麼陪伴?陪伴渴望被陪伴的人。
有時候跟朋友談起,他們會說:「你的工作不就是陪伴了?陪伴需要幫助和成長的人,陪他們走一段路。」我說:「是啊!我的工作是陪伴,但我並沒有進入生活裡陪伴。」他們有些困惑,接著我繼續說:「過去一年,我花了很多時間在工作上,包括你們所說的『陪伴』,也投入了很多時間在充實自己,但總括來說,我發現我少了生活層面跟『他人』的陪伴。」「所以我為今年許個特別的改變願望,我希望我可以在生活去陪伴。」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最近一直反思華人家庭的議題,在課堂每次觸及這樣的主題,都受到很大的迴響。
在我們的家庭文化裡,很多人都把親子關係放在第一位,那天我在一堂課裡問了一輪來上課的朋友們,有什麼樣的情緒困擾,因為很多成員都是我的朋友,因此我沒有介入做太多的分析。
殊不知,在場有四五位媽媽近日都有跟孩子相處的困擾,因為他們的先生我也有見過面,而我則是心有戚戚焉地說了這句:「其實我在實務工作的觀察裡,看到很多失控的媽媽,他們背後其實是孤單又感受不到支持的。」現場大家聽完一邊倒吸一口氣,一邊跟著沈默了…….
有時後這種孤單,是真正物理上的孤單,先生遠在他鄉工作,實在情非得已,但更多的時候,是心理上的孤單,也就是先生沒有參與家務,太太也不認為先生需要參與,或者習以為常的文化裡已經造就了照顧孩子是母親的責任,而逐漸讓先生邊緣化,又或者另一種孤單是,一直意見分歧的兩造,無法在教養上找到相同的共識,一個人喜歡讓孩子自由發展,一個則是希望對孩子多加約束管控,而導致孩子成為兩個大人的戰場,太太看見先生跟孩子衝突時冷眼旁觀或者煽風點火,先生看見太太跟孩子起衝突時,在一旁斥責太太:「不是早跟你說過了!?」
然後孩子成為戰場的同時,是孤單的太太和不被支持的先生。
親愛的,其實我們有時候身為「父親」或「母親」的角色責任,大到忘記我們當初成立家庭的初衷,因為愛而結合的家庭,其實「夫妻」關係一直都該擺在第一位,但在我們的教養文化中,因為「養兒防老」的恐懼和擔憂,讓我們認為沒有教好孩子未來不只是孩子有危機,自己也會有危機,而忘記了自己,也忘記了夫妻這層,更是重要的角色。
仔細想想,委屈的媳婦背後,是孤單的太太。
憤怒的姑嫂背後,也是孤單的太太。
當夫妻系統出了問題,所有在家庭中的次系統也跟著出了狀況,因為我們最重要的愛與滋養的泉源出了問題,在所有次系統裡,我們就只能奮力求生存,或者更加倍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存在的價值,卻在努力證明中,更加壓縮與另一半親密相處的時間。
親愛的,當你注視著孩子出現問題的行為時,請回頭檢視,或者正視與你另一半的關係,究竟哪裡出了問題,也請你回頭檢視你在親密相處的需求,不快樂的大人,養不出快樂的孩子,也唯有你的需求被好好理解和滿足,你才會成為一個家裡溫暖與愛的泉源和支柱。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們一直在討論何以原生家庭會影響你的親密關係,其實在探討的就是未處理的傷痛和議題,他會在關係中的相處裡影響你的安全感,也會無所不在地促發你的不安而引發你在關係中的不滿和爭執。同時我們經常為帶著原生家庭裡看待人的角度去看待另一半:
如果家人經常讓你感覺被拋下,你經常會不安的感覺到對方要遺棄你;
如果家人經常說話不算話,你也就很難相信對方會說到做到;
如果家人經常不在家讓你感覺孤單,你就會經常意識到對方讓你一個人孤苦伶仃。
你說怎麼這麼可怕!是的,這就是我們人生要穿越的坎,你眼中的對方,九成以上是你朔造出來的意象,而當你越瞭解自己,與自己內在和過往的傷痛療癒和和解,你會感覺另一半越來越可愛。
所以經常有人問我,怎麼增進自己的安全感,親愛的,還是要從認識你自己開始。
我來跟大家說說生活中的案例。
小晴從馬來西亞到台灣來生活二十多年,大學時期認識先生後開始交往,畢業後沒多久便結婚,先生一直很愛她把她捧在手心裡呵護,她也一直都知道先生對她很好,盡可能滿足她所有的需求,但是五年前開始先生被派駐到其他縣市去,他們成了假日夫妻,先生知道自己離家會讓小晴孤單,回來後總是到處帶她去玩,但小晴心裡卻越越來越空洞,開始不自覺地挑惕先生,卻又自責自己沒事找事,卻無法控制自己。
她在深一步探究後,看見自己小時候的經驗裡,有一個「總是離家的父親」,加上家中孩子多,她總覺得自己是沒有被看見的孩子,為了被看見,她努力做很多事情,希望能在父親回家時被看見,但更多的時候她看見的是父親的背影。
原來在她心裡一直有「被遺棄」的心理主觀的感受,即使她清楚父親一直都在。可是當先生必須離家時,再次激起「被遺棄」的不安全感,而受傷與不安,很容易轉換成憤怒與不滿,有時候她感覺到自己對先生冷言冷語或充滿帶刺的語言,甚至先生要帶她出去討她開心時,她執拗地不想去。
親愛的,有時候會不會有這種莫名彆扭的情緒呢?這很可能是妳的不安在作祟,而深化關係的安全感,強化你們對彼此的信任,你可以有以下的步驟:
有時候我們很難去碰觸過往的受傷經驗,卻在關係中這傷口被掀起時,會帶來情緒上的痛苦,即使你意識中了解對方情非得已,卻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而在此時,你需要溫柔地讓自己正視傷痛,再讓你感覺情緒起伏的關係相處中,去思考與連結是否有過往相似經驗,而這經驗帶給你什麼感受?是受傷、難過、害怕…..?
我們往往會發現,深刻連結彼此的伴侶,往往是能深刻體會彼此的創痛,並且能承接對方的人,當然並非所有人都能做到。而當我們對關係感到信任,或者嘗試信任關係,可以練習向對方敞開內心的感受,也就是讓對方看見你內心不安的小男孩/小女孩,也讓他知道你最不希望被對待的或被促發的互動方式。
當我們向對方敞開時,有時候我們很可能得到同於以往的反應,就是對方像過往家人一樣批評自己的感受,或者否認你的情緒,而讓你感覺受傷,有可能讓你縮回原本的殼裡,不願向對方開放。而在此時你需要明察自己的感受,讓對方知道就是這個反應讓你受傷,而邀請對方給出不同的反應,這會是對情感的挑戰,也會是彼此新的學習,就像小晴需要練習釐清自己的受傷,並不是先生帶來的,而先生可以練習同理安撫小晴的受傷,而不是陷入自己的自責中。
千萬別奢望有人為你的安全感負責,而當你還存在著「只要找到另一半,我的不安感就好了」的念頭,那你的情感將很難穩定,因為你在尋找的並不是另一個獨立自主的伴侶,而是跟你一起共生黏膩的伴侶,而往往兩人經常在糾結的情緒裡最後吵吵鬧鬧分分合合。所以上述的步驟,你需要能幫助自己修復安全感,照顧好自己。(你可以參考:擁抱內在小孩:在「被丟下」的經驗裡,陪自己成長。)
有些傷痛是無法要求對方承接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承受力,而在此之前,你需要先自行尋求協助找到療癒自己並建立起自身安全感的方式。並非每一個伴侶都有能力應付傷痛,而這不代表他們不好或不夠格,而是有些傷的本質太過強烈時,的確需要專業的介入,才能避免關係相處,在你的傷痛中在此惡化,而你沒受到支持而再次對關係失望。
而親愛的,我們都值得被好好愛著,另一半也是。安全感的建立並非另一半的存在才能做到,而我們都可以是自己的安全感,成為在傷痛裡安撫自己的存在,也成為他人傷痛裡理解與支持的存在,而這樣的愛也更能永續存在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每一次出過我都很喜歡使用沙發背包客棧(couchsurfing),對我而言這裡再熟悉不過,因為我從中認識許多旅伴和當地的朋友,所以我總是喜歡在各個國家的論壇詢問並且搜集資訊。
印度有趣的地方在於,每一次的論壇留言都會招來上百封問候的信件,他們的熱情總是讓人難以招架。甚至有人來信也只是跟你打招呼,更多是你已經說明你的目的地,他會硬寫信介紹他的家鄉,就希望你能繞過去看看。
這次因為要去的是觀光景點,著名的彩色拉賈斯坦(Colorful Rajasthan),因此有很多在沙發衝浪的人,也是在當地經營民宿(guesthouse)的老闆,他們總是很熱切地邀請你去住,當時我心裡就百般納悶,都經營民宿了,又怎麼會想要有人去免費吃住?
後來我在想,也許有些民宿老闆,會有另外旅遊的包套服務,所以很多單獨旅行的沙發客會去買他們的行程,藉此一樣可以賺到錢,或者他們有另外自己的餐廳,通常沙發客就會去吃個一兩頓,因為有時候也懶得找哪裡好吃。
因為聽聞過太多負面沙發客的消息,我每次旅行都會非常慎選,一定會很謹慎地看過沒一個邀請者的評價(reference),甚至去點擊留言給他的人,是不是經常使用沙發衝浪,或者只是他們的朋友,如果他的留言都只限於印度人留言,那要非常小心,他們可能根本沒有太多接待人的經驗。
後來我在黃金城選擇了一個評價破百的民宿老闆,因為在他的留言裡居然沒有任何負評,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因為好幾種負評的形式都包含了,女性單獨旅者被騷擾,包括被問說可不可以一起睡(即使主人有老婆),或者被迫深夜一起去酒吧喝酒,也有在頂樓冷到不行的沙漠夜晚,只有一個床墊,最終還得花錢換一個房間,又或者是花了比其他人更高的價格買到駱駝旅遊Camal safari…等等。
因為我深信人的眼神不會騙人,在我選擇的民宿老闆有一雙單純的眼神,也有著不缺錢的生活,因為他顯然是富二代的公子哥,而我安心的去住主要一個原因是我們同行的夥伴有男生,相對是安全的。(所以我再度奉勸任何女性背包客,印度最不要省的,就是住宿費,因為根本沒必要,一間客房住宿頂多花你兩三百台幣而已!!!)
我們到了黃金城,老闆到車站載我們,也幫我們準備了兩間房給我們四個人休息,之後我們一群不愛計畫的人,也直接在他的餐廳吃飯,也包了駱駝旅遊,對我們而言其實並無損失,因為我在去之前已經剪單比價過,半天行程1400盧比,過夜行程要2400盧比,但我們最後也只花了1700盧比,是大家都合意的價格,也跟他們買了公車票到白色城,我心裡盤算著這樣也差不多了,反正對我們而言也省事。
接著最後一天我們要離開了,他招待我午餐,我們也開心的聊著,接著他要我留給他正評語,我心想這也沒什麼問題,我在旅行結束時會給他留言,因為他們整體服務真的沒得挑惕,雖然沒有太多機會跟他互動講話,但可以看出他是不錯的人。接著我們也開心地離開了,後續幾天我還在旅遊時,他一方面打電話給我,一方面也一直私訊給我,大約五六封,不斷鬼打牆重複那句:「if you have time, rate me good for me」,雖然他沒有其他的要求,但也足夠讓人困擾的,原本一心想好好寫封評語謝謝他,但這樣催促之下我盡快完成這事,卻沒想到留到負評去了,坦白說我還真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但內容全部是好的,而他留給我的評價卻大半非真實,說到我們一起吃晚餐,他陪我逛市區等等,哎!
想想,沙發衝浪網站也是他們另一種經營生意的手法,否則他不會這麼急切的要到這些評價。
寫到這你們一定想,那愛財愛色的橋段在哪呢?
親愛的,我只能跟你說,我真的是幸運的,又或者是去過太多次印度,真的知道不要隨便相信陌生人,尤其是經營旅店的陌生人,還有嘟嘟車司機。
我進入白城後,雖然是沙發客朋友幫我安排住宿,但因為一群人我也不擔心,而且我們有付住宿費。
然而他告訴我更多當地暗黑的消息時,任何一個知道沙發衝浪的沙發衝浪的旅館老闆,往往都已經經營旅店十多年,有很多跟外國人交手的經驗,也因為經驗豐富,很容易跟外國旅客搭上線,而另他不解的是,很多在印度獨自旅行的背包客,很吃旅館老闆的花言巧語,所以很多人都有幾十個外國女朋友(印度總是在很多地方很極端)。
他甚至告訴我,因為他帶著我穿梭在大街小巷介紹白城,也介紹食物,讓他不斷接到當地旅館老闆的電話,一直想搞清楚我是誰,甚至想佔我便宜(看倌們!我想你們懂意思的!我下一篇會探討這個主題),讓他不堪其擾,但我再一次心裡想:「真是一群活在自己世界裡的國王….」。
他們愛色,反正有多少個外國女友,彼此也不會知道,觀光地區就是個旅客來來去去的地方,又有多少人駐足停留,然而印度人的情感攻勢,從剛才旅館老闆鬼打牆的要求正面評價你們就可以看出,他們有一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只要你是個界限不強,加上又剛好在自己的國家沒什麼市場,或者你自覺沒有人重視你的情況下,這種鋪天蓋地的愛意,是往往招架不住的。
你說為什麼我會知道,因為我同行之一的女孩就遇到這樣的攻勢,對方每天老婆老婆的叫著,一直說要娶她為妻,不管彼此年齡的差距,死心塌地的愛著對方,這樣「純真」的愛,即使我的同伴多少次告訴我她一點都不喜歡他,卻還是持續接受這般攻勢停不下來。
他們愛財,取之不一定有道,因為我說過了,他們是一群努力生存下來的人,(猜你想看:印度之旅的反思:以暴制暴的掌聲中,是正義從未被聲張的悲哀)可以掙多少錢留給家人留給後代,就努力掙,只要有錢。後來這些旅館老闆,有個交往幾個月後開始跟女友哭窮,每個人給他每個月一兩百美金,一個月就有三千美金,在印度可以過著老爺或國王般的生活。後來我的同伴也告訴我,對他窮追不捨的印度男孩,後來也說很羨慕她用蘋果手機,問說能不能跟她交換,讓她開始心底發寒。
說完了你們怕嗎?噢!如果你怕了,就看看這一篇吧!
延伸閱讀:印度之旅教我的事:別讓恐懼絆住你的夢想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第四次遊玩印度,這次在北印的拉賈斯坦著名的觀光區,終於有機會體驗當地的電影院,一直聽說在印度上電影院是一件很歡樂的事情,因為觀眾會很隨著電影的情節起舞,有很多互動跟共鳴。
進入電影院之前,有很嚴格的安檢,保安很謹慎地搜查隨身物品的每一個角落,甚至將未開封的餅乾打開,讓我同夥的中國夥伴大傻眼,就為了確認裡面沒有任何隱藏式攝影機和高畫質的照相機,保安用印度語跟我們溝通的同時,背後印度女孩問我們是否聽得懂印度語,我們搖搖頭而她很驚訝的說:「這部電影是印度語耶!」我笑著說:「我們知道阿!但很想體驗一下印度的電影院!」
後來安檢收走我們的照相機,但還留著手機,同伴緊張地拍了一張安檢的照片,就深怕相機回不來。
進到電影院,豪華的設備與舒適的座椅,我們都好期待接下來會發生的事情。
再過了好幾分鐘的廣告後,螢幕上播放了印度的國旗,接著所有人都站起來唱過歌….
(我開始心裡OS:天哪!好像十幾年前台灣也是如此!)
我們在一陣歡樂的談笑中,突然慌張地站起來一起唱國歌,現在想起畫面都覺得有趣。
電影開始播放,我們選了一部叫Kaabil的電影,我們並沒有思考太多,只是看著電影院外的海報,也不清楚電影內容因為沒有英文的介紹,心想反正印度的電影都是歡樂又有歌舞的,總之我們一行人都是興高采烈的。
一開始的電影也不失所望的,是眼盲的男女主角,都過著經濟獨立又照顧好自己的生活,再相遇之後便愛上彼此,(我心想,真是太美好的愛情歌舞片,選對了選對了!)印度歌舞在電影中總是陣容龐大,非常賞心悅目。
電影就在兩人結婚後,劇情急轉直下,美麗的妻子遭到當地的惡霸性侵,惡霸卻是知名政客的弟弟,因此們在報案後去檢查的路上遭到綁架威脅,男女主角被釋放後回到警局,又被警察羞辱一翻,都顯示了警政體系的腐敗。痛苦的男女主角, 一開始想要假裝這一切都沒發生一樣繼續生活,卻敵不過內心的痛苦而夫妻開始疏離,惡霸在食髓知味後,又再一次性侵女主,最終導致女主上吊自殺。
我看到這裡已經在內心裡有很強烈的痛苦,因為故事呈現印度社會強烈不平等之外,似乎再一次宣揚被性侵後的女性,就需要尋求自殺來解除心中的痛苦。
男主在電影後半開始反撲,透過自己配音的技能開始操弄這些壞人,即使天生眼盲他還是很聰明地步好局,最終他已非常殘忍的手段殺了所有的惡霸包括政客,以絞死的方式殺死惡霸一,就像太太死去時的樣子,用汽油炸開倉庫殺死惡霸二,到佈局殺死政客,最後卻因為證據不足而沒有被警察繩之以法。
每一幕暴力殺害的畫面,都殘忍地讓我難以直視,更讓我驚訝的是,電影院裡每個人看見壞人死去時,歡天雷動的鼓掌,讓我深感困惑。
以暴制暴,逼迫好人變成壞人的劇碼,難道就是他們極力生存的方式?
我帶著困惑離開電影院,我們開始討論起這部電影,中國的同伴說了一句:「這真是三觀不正的電影啊!」我問:「什麼是三觀不正?」他說:「就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不正確。」
我後來問了印度朋友,跟他討論起我看電影的感想,也許我有太理想化的期待,認為每一個電影製作人都有著社會責任,需要去傳達思想與觀念正確的電影,而這部電影裡傳達自殺與暴力來面對困境時,讓我很無法適應。
我的印度朋友說:「你知道為什麼觀眾會鼓掌嗎?」
我問:「為什麼?是大家與電影互動的習慣嗎?」
他說:「不是,為什麼這樣的電影會吸引觀眾,為什麼觀眾群情激昂,是因為這樣的情節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地發生,可是正義卻沒有真正被聲張過。」
第四次進入印度,卻在那一刻我體驗了印度的黑暗面,而我不知如何是好。
他繼續說:「我大學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我們並不熟,他家很有錢很有背景,他生活得像國王一樣(He lives like a king這是在印度很常用來形容有錢人的生活),就我所知他已經強暴過不下十個女生,而且他還殺過人,但警察根本拿他沒輒。」
「我剛到這個城市居住時,我也是很友善的對待每一個人,因為這是我家人給我的教育,但你知道其實在觀光地區,當你人太好就會容易被欺負,我必須變得強悍強硬,才有人會怕我。」
這讓我立刻意識到,許多印度人似乎沒有界限的概念,即便你拒絕他,他很多時候會為了賺到你的錢而不斷糾纏你,直到你吆喝他、怒瞪他,他才可能真的意識到沒錢可賺才離開。
的確如同他所說的,印度強暴案件比例居高不下,2015年的數據指出,有超過34000起的強暴案件被呈報,但依舊由於當地的文化與考量受害者的身心安全,還是有許多未被揭露的強暴案件。[轉自:https://goo.gl/NSoANK]。頻率是每日有93個女人在印度遭遇強暴。[轉自:https://goo.gl/IbtGfP]
2012年度被呈報,其中有約98%的案件,是由受害者熟識的人所犯下的強暴案件[轉自:https://goo.gl/lvtVGH]。而新德里是所有印度城市有著最高強暴案件比例的地方。
友人說著他相信這些數據都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強暴,販賣女孩依舊在偏鄉村落裡發生著。
要在如此人口密集又人工價格低廉的國度裡生存,有時候除了要養活自己,更要養活家人,他們沒有豐碩的資源也沒有見過外面的世界,多數人的權益被剝奪,更遑論是個人的尊嚴和價值。有時為了生存甚至為了正義,生命又需要做何調整?
我與友人的對談裡沒有結論,我和他都感受到無比的沈重與無奈,我們在城市夜晚的步道,安靜惆悵地走著。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成為真正的大人之前,有很多大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讓他們感覺不稱職的父母,可能是當時父母正在創業,或陷入職涯最困難的階段,或者正經歷婚姻或財務的危機,而將自己的困擾發洩在孩子身上,又或者根本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造成大孩子心中長時間的傷害。
小路就是這樣的孩子。他印象深刻的一段往事是,曾經在小三的時候,發燒身體不適,嘔吐之後自己把地板弄乾淨,也把自己書裡乾淨,自己燒開水接著等著哥哥姊姊回家弄飯給自己吃,一直等到九點多母親回家後,跟媽媽說了自己發燒嘔吐後,接著就上床睡覺了。
小路說著,心裡一股股地委屈冒出來,他說一直以來他都感覺是自己打理生活,出國留學甚至出社會後也是自己在外打理一切,甚至心有餘力時還幫助身旁許多人,一直到自己疲憊不堪。(推薦你看:建立心理界限:界限清楚了,關係才會更緊密)
令他難受的地方則是現階段的母女相處裡,很容易感知到母親對自己叨念,甚至很快聽見母親對自己的不認同,而任何母親對自己關心的話,對他而言都成了責備,他經常心裡出現聲音是:「你到底憑什麼管我?」「你要我好好照顧自己,難道你覺得我照顧不好自己嗎?難道你沒看見我都是照顧自己嗎?」「你說我不懂得感恩,究竟你要我感恩什麼?就因為你是我的母親嗎?那你有參與過我的童年嗎?」
他是個很有覺知的人,也意識到自己與姊姊看待母親是不同的視角,不禁回憶起童年,發現姊姊與自己差距八歲,在姊姊童年早期父母並不是最忙碌的階段,姊姊出生時父母都在家照顧,是一直到小路出生時,家中事業蓬勃發展,父母也開始奔走各地,他看見父母的忙碌,小小的心靈裡也將自己縮小,卻也巧妙地忽視心中憤怒與受傷的幼苗,一直到長大後幼苗已然茁壯。
親愛的,有時候會想要改變父母,讓他們成為自己心中理想的模樣,而對父母變得苛責要求,或者批判之餘又感到憤怒和挫敗,我們會以為自己在長大的過程中,早就脫離了父母,卻發現每一次見到父母就有強烈的情緒,而那也是一種尚未從原生家庭中分離的狀態,與父母之間的界限不清,來自於我們過往的痛苦與匱乏,而使得在與父母互動時,抱著不正確的動機和期待。(推薦你看:擁抱內在小孩:感受傷痛,以愛療癒遺棄之苦)
我們仍希望從他們身上獲取曾經缺少的關愛、認可和照顧;
或者出於報復心理希望對方也承受那些不愉快的經驗,去批評指責他們的缺席。
而我們其實需要回到自己身上,去看見受傷的小孩,因為童年無法再重來,年邁的父母也無法再當你心中渴望的父母,重新回來愛和滋養你,所以親愛的,最快療癒與和解的方式,來自於自己,你可以這麼做:
1.擁抱內在小孩:
唯有擁抱自己的孩子,安撫與釋放心中所有對父母的情緒,才有辦法以清澈的雙眼看自己的父母。
有太多時候我們受過往的記憶、情緒羈絆,內心裡頭對家人有很深的埋怨和不滿,因此每當面對家人時,油然而生地是難以克制的憤怒,或過度敏感於他們的言語,甚至忍受度過低的現象,都是內心的小孩沒有被好好安撫。
因此當我們可以安撫好自己,才能夠平衡地開啟對話。你可以寫一封信給十歲的自己,好好與當時生病的自己對話,很有可能你在對話的過程,想起更多記憶的片段,都有可能。最重要的事情在於,你不再對自己隱藏內心的感受,你感覺到的孤單、受傷、難過與害怕,都是真實的,而你是那個陪伴在十歲自己身旁的大人,去傾聽陪伴他一切的心聲。
2.療癒心中的父母:
當你接納內在小孩,也清理內心積存的情緒時,你會感覺到自己有辦法帶著中性的雙眼去看父母,你也會發現自己不再去期待或要求父母,當你心中的理想典範,他們就是他們自己,就如同你就是你,那個可愛又天真的你一樣。
而你可以如實地理解自己,包括你的感受時,你也就能如實地理解當時的父母,並且開始給出寬恕,或者擁抱當時的父母。
而逐漸地,在與父母的日常互動中,你能逐漸給出愛和尊重,你能開始看見那些過往你所認為的叨念和干涉裡,是他們所認為的愛的付出和給予,你可以清澈地看見後,就能去決定你要接受這樣的觀心形式或者為了你們的關係開始轉換,讓父母更懂得如何運用你舒服的方式靠近你,而不是不斷讓你感覺被限制。
親愛的,界限的建立和拿捏其實需要不斷練習,尤其當我們過往遭遇過被忽略的傷痛時,更會在界限建立中引發更多衝突。當我們與內在小孩和解,與過往父母和解,界限建立就更迎刃而解,也為彼此的關係注入更多的自由和溫暖了。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我不喜歡我父母一直管我,甚至左右我的選擇,就連我要做什麼工作,他們都有一堆意見!」你抱怨著。
「他們又愛嫌我男朋友,一直說我可以找到更好的,又一邊說我要不要去出國念書,可是我已經快三十了,為什麼他們還這樣問我,好像我怎麼做都不夠好!」你心裡充滿委屈。
「你現在還住在家裡嗎?」我問著。
「對啊!你也知道現在外面的房租有多貴,而且住家裡又可以省錢…」你理所當然地說著
「說真的在家裡很多事情都不用做,我媽都會準備我的晚餐,整理衣服跟房間,我都快變成生活白痴了,我自己去外面我都懷疑是不是能生活。」你邊說邊覺得無奈。
我看著眼前年近三十的你,心裡卻浮現大寶貝的畫面,還依偎在父母身邊,一邊攀著父母索取照顧,一邊又推開父母餵食的手。
親愛的,我在實務工作中遇見了很多想要掙脫父母的大孩子,一腳跨在家門外,看見外面世界的自由與挑戰,一腳縮在家門內,看見家裡面的紛擾與被照顧的舒適,大孩子們很為難也很掙扎,一邊感覺被愛的窒息和抑鬱,一邊感覺掙脫的未知和恐懼,人生一直處在迷茫裡,他們很想飛,但他們會說:「你看我又能怎麼辦」。
若單就經濟層面而言,付出房租如果可以為自己爭取更多的物理空間和心理空間時,我就不覺得房租是花費,反而覺得房租是筆很棒的投資,投資我們生活模式的自由感,同時投資我們輕鬆與自在的心情,不用一天到晚被盯哨,而帶給我們更多心力去創造,並且能在拉開距離後,更有力氣去愛自己的父母,提升相處的品質。
然而這些大孩子的困難在於,他們成為大孩子,並不單純是父母的過度照顧,而是複雜的家庭關係裡,讓他們覺得需要繼續當個孩子。(推薦你看:設立界限的三種困難)
想想:是什麼讓經歷空巢期的父母,必須要繼續當父母,像是對待青少年子女一般的對待你?是因為孩子的行為不夠成熟、不夠負責任嗎?還是父母總是習慣性承擔或者替孩子選擇,卻一邊責備孩子為何不像隔壁誰家的孩子一樣上進?
想想:為什麼他們不能悠哉地回歸兩人的夫妻生活?還是兩人的夫妻生活從來沒有協調過,因此一定要有一個孩子留在家裡,調節家中的氣氛,而留在家中最理所當然的方式,一種是永恆孩子的樣貌,一種則是生了病的孩子,而往往是精神情緒相關的疾病困擾。
這樣的情形,在華人文化裡已經不在少數,而當你是那個無法離家的大孩子,有兩件事情你需要好好學習:
1.跳出依賴與被照顧的舒適圈,學會負責任:
當我們長大成人,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便從「小孩與父母」轉換為「成年人與成年人」的關係,模式也從「依賴與權威」轉換成「互惠」的關係。我們需要從父母的主導裡,走出自主與獨立,有時候需要經歷一番抗爭才能獲得,這也是青春期孩子長出自我時最容易看見的衝突,而乖巧的孩子往往反抗期被延宕至成年甚至中年才展現。
當我們已是成年,給予父母尊重,而非事事服從後的心理壓力,演變為情緒問題,更無力自主生活之外,也消磨自己的價值,惡性循環下成為不信任自己的成人,也讓父母介入操心你的生活。因此練習為自己生活做每一個決定,也為每一個決定負責,而非責怪他人或責怪自己。唯有學會為生活的大小事負責,開始區分父母的聲音與自己的聲音,逐漸體認到自己的人生與父母不同,而你就是獨特的個體時,才有機會真正長大。
2.退出父母的關係,不再當小三:
所謂的小三就是平衡兩人關係的第三人,當夫妻有無法解決的衝突或者憤怒時,往往會將情緒、抱怨投注到另一個人身上,而孩子就是最安全的小三,有時候他需要當調解員,有時候他需要當橋樑,甚至需要當出氣包,因此這既安全又失敗的小三,因為永遠無法促進父母的幸福,而經常有低落的自我價值和強烈的自我懷疑,因此內心狀態更容易退回脆弱無助的「小孩」狀態,需要父母的照顧,卻又經常需要像「成人」一樣理智地協調一再發生的重複衝突。
而這需要透過建立界限,了解到自己不需為父母的爭吵負責,不需承擔父母在婚姻中不滿足的情緒,父母需要回到彼此身上正視長年未解決的矛盾,而不是讓戰火延燒到孩子身上。無法離家的孩子往往會說:「我不能放他們兩個人..」而背後代表他經常看見兩人的爭吵或冷戰,而認為自己有責任去調節氛圍,卻忽略了自己成長與獨立的責任,為了避免父母因不滿而關注彼此,就會在潛意識裡透過許多不成熟的舉動、莽撞頂撞他人、衝動購物、或者身心化地產生許多身體病痛,像是難纏的皮膚疾病等,更常見的則是憂鬱或焦慮等情緒的困擾導致無法正常工作,繼續「迫使」父母無法卸下父母職責,而孩子繼續待在家中被照顧。(推薦你看:有界限就是自私?八個常見心理界限迷思)
親愛的,界限的建立與獨立分化,其實在青少年時期就開始。當你更清楚自己是誰,你就能去做自己真正渴望的事,而那股心理的自由,也是在界限與和父母分化獨立出來後,心中的輕鬆與自在感,你開始體認每一個人都該學會獨立,也擁有權力去享受快樂與自主,更可以去滿足自己的需求。當你懂得負責,你就享有自由,你就不再是嗷嗷待哺又痛恨管束的大孩子了。
而往往我們在分離的過程,會遭遇父母的反對與衝突,父母分離的焦慮會引動我們內在的罪惡和自責感,但同時也是因為我們並未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應該開始要與他們坦然正面溝通,也正視自己依賴的孩子面向,在每一個時刻都練習支持與肯定自己可以成為成熟的大人,我們就能在覺醒中獲得身心的自由。
陪伴你成長:【關係界限】建立自尊與原則的人生
延伸閱讀:建立心理界限:界限清楚了,關係才會更緊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你告訴我你離不開他,因為他總是用很溫暖的話讓你感覺窩心。
你回家的時候,會接到他一封問候的簡訊。
你用餐的時候,他會問你吃些什麼,要你給他發照片訊息。
你挫折的時候,他會陪在你身邊抱著你告訴你沒事。
你感覺你被呵護在手心裡,好久沒有這種感覺。
你感覺你是特別的,你也感覺你終於不用一個人苦撐。
你開始感覺脆弱和憂心,你開始害怕失去對方,你開始患得患失。
你這才說,他已經結婚了,也有了孩子。
你臉上的表情甜蜜裡帶著痛苦與不安,你只覺得你沒有立場說任何事。
你不想要對方改變,你也不想破壞他們的家庭,而你卻渴望獨一無二的愛。
可是親愛的,你害怕什麼?
你害怕你失去他之後,也失去愛自己和照顧自己的能力?
你害怕說出內心的委屈和不安,也同時說出你對關係的不滿?
你害怕一旦衝突發生,你就不再值得被愛?
是嗎?是誰告訴你,你不值得被愛?
是誰告訴你,你只能待在這樣的愛裡?
是誰讓你相信,沒有了他你就失去全世界?
是誰讓你肯定,失去愛情的你就沒有價值?
又是誰讓你感覺,你不可能再找到這麼好的人?
(猜你也想看~愛的不安全感:你在尋找愛的證明,還是不愛的證明?)
親愛的,請回到你的身上,去直視你的脆弱。
溫柔地看著不安惶恐的自己,靜靜地陪伴著自己。
當你在愛裡感覺徬徨無助,請你告訴自己:我值得好好談一段感情。
當你再次陷入讓自己難以自拔又危險的關係中,
請再次告訴自己:我值得好好談一段感情。
只要你願意陪伴自己,你絕對值得。
延伸閱讀:肯定語:我懂得愛自己,就懂得愛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還記得小時候念書,我向來是那個臨時抱佛腳的人,總喜
有時候我在想,其實我很討厭為了考試和分數又焦躁又痛苦
最近我陸續遇到諮商一陣子的案主開始出現類似「空」的感
最常見的例子是,一直扮演家中「橋樑」的孩子,總是需要
而這樣橋樑的孩子,最容易出現身心失衡而引發憂鬱或焦慮
而往往經過一陣子的努力後,讓孩子開始從父母的關係中分
然而再放開之後,面臨的挑戰就是「空」。
而「空」的開始,也意味著你可以為自己而活的契機,重新
親愛的,請珍惜這努力許久的空洞感,也溫柔地陪伴自己適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曾經一個禮拜跟三個男人hang out(出去玩),甚至每週都跟不同的男人上床,現在回
「我知道我可以相信你不會評價我的行為,只是我真的不知
「每一次跟不同的人出去,我其實有點驕傲,我還是可以吸
「我雖然對自己有時候很不解,因為無法停止這些找愛、討
「除了可怕之外,我也慢慢意識到,每一次分離後的我,其
我看見眼前的你像一朵美麗的花,卻在懷疑與渴求裡憔悴飄
其實,愛情一直都是一種興奮劑,讓你在悲傷時快速振作,
讓你看似很快忘卻所有不愉快與痛苦,有時候它又像是毒藥 ,餵養著人們渴望被愛、被照顧、被填滿的空虛的心靈,像 是「心靈嗎啡」一般,很難戒掉它的誘惑,即便你懂得那股 空虛與痛苦的感受,需要練習由你去支撐起自己,而不是一 直透過他人給予,不論是身體上的撫慰或是言語上的甜蜜, 卻在藥效和癮頭退去後,你依舊痛苦和空虛。
親愛的,親密愛情一直都具有療癒性,它在適合的情況下與
如果你感受到你也有相似的感受,我邀請你回到自己的身上
我知道你會問,一定要這麼做嗎?親愛的,是的,那份缺少
延伸閱讀:我已經失去他了,不想連回憶也失去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你是否也有認同上癮症?小時候一直渴望被認同,那種大人可以在外人面前驕傲地稱讚你,或者只要單純地看見、肯定的感受,是否一直感覺失落與匱乏?會不會有一種做得好是理所當然,做不好就一定會被罵的感受?
你很可能覺得自己不太有自信,因為你把對自己的認同建構在他人身上時,往往是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感,也在人際互動中缺乏界限,因為容易以他人為主,在需要依賴他人的認同維生的情形下,失去自我判斷的準則,也失去自我價值感,在他人的眼光中沈浮,卻又經常感覺挫敗無力,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卻一直無法穩定獲得認可,又為什麼我一直付出,其他人都看不到?
雖然我們在心理學上並沒有明立「認同上癮症」的病名,但我還是用這個詞的概念來描述我所看見的現象,因為它是如此廣泛存在著。你會不會有個朋友,他已經很努力,你也覺得他很完美了,可是他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永遠停不下來去追尋更好更高你不清楚(他自己也不清楚)那到底是什麼的價值?你每次都提醒他要停下來,因為他的身體已經出問題了,你也看見他在身邊的關係裡已經過度消耗自己,但他永遠跟你說「好好好,我知道」卻總是做不到?
然而他們內心裡真正害怕與恐懼是,「如果不夠努力,就可能會被拋棄」。「如果不夠認真、不夠完美,將會失去他人對我的愛」。因此他們無止盡的做。他們同時也害怕,是在他人眼中那個不夠好的自己,因此努力追求完美的形象,做「好」每一個角色,好女人、好女兒、好媳婦、好員工…..,然後我們會用「負責」來包裝自己,覺得如果沒有做好每一件事情,就會對不起自己,也會影響跟妨礙到別人,因此過度忽視自己的感受,甚至身心疲累與超支的警訊,在不斷付出與奔波的生活裡,直到疾病讓自己停下來。
所謂成癮(Addiction)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即使這些行為已知可能造成不良後果的情形下,仍然被持續重複。 這種行為可能因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失調造成,重複這些行為也可以反過來造成神經功能受損。 癮被用於描述精神強迫或者過度的心理依賴,例如物質依賴,藥物濫用(即俗稱的濫藥、毒癮)、酒癮、煙癮、性癮。(取自維基百科)
因此認同上癮症,是一種不斷追求完美的行為,追求他人的認可進而不斷付出自我,而其中的不良後果其實是失去自我,甚至失去身心的平衡,雖然它並不一定像物質成癮一樣直接破壞神經功能,但其實長期壓力與不快樂的情緒,也已經讓神經系統內影響心情的激素、內分泌系統甚至消化功能都出現問題,削弱我們免疫系統,甚至阻礙認知思考的能力,對身心產生很多的限制,然而因為它並不像賭博與吸毒會帶來直接財務與犯罪的危機,因此更讓人忽略它的影響力。
在我實務工作的觀察中,在學員身上經驗歸納,認同上癮症的高危險群有:
1.男尊女卑的家庭:
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讓女性在家族裡不論怎麼做都是次等的,理所當然要去照顧和付出,也理所當然沒有得到感謝和欣賞,因為地位低又沒有價值,經常感受到生存或被拋棄的危機,有時候為了生存以及獲得認可,就會去發掘大人的需求,並承接不屬於自己的情緒和責任
2.有過度優秀的手足:
優秀的手足直接擠壓到大人對你的關注,會讓你覺得你怎麼做都不如他們,也無法獲得足夠的認同,甚至有時候覺得自己在家中可有可無而努力證明自己的存在感,因此一邊覺得自己總是表現不如人,卻又不甘心落後的競爭性,追求來自他人的肯定,卻又會推拒他人的肯定,因為已經習慣這種肯定是給別人的,而經常陷入矛盾中。
3.曾經有過排擠、霸凌經驗者:
當人經驗同儕排擠跟霸凌時,對自我認同的損傷很大,因為你無法在歸屬的群體裡認識自己,也感覺自己被群體接納時,這樣的受傷經驗,更容易在未來過度依賴人的意見或團體的意見而不敢有自己的聲音,因此為了擔心被同伴不喜歡又在經歷被排除的經驗,往往會奮力地達成團體的目標。
4.嚴厲又缺乏支持的教養:
家裡有個嚴厲權威的形象,很多事情必須按照他的意見為主,因此你不太有自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並且在選擇或拒絕時會受到牽制或責備,因此很容易很多事情放棄自己的思維,容易自我懷疑與自我否定。
#擁抱內在小孩
親愛的,不論你這樣的情形有多久了,都邀請你去看見原因,看見你從哪裡失去認可,是什麼原因讓你失去認可,那種連你自己都不願意停下來與自己獨處、放空、說話的那種狀態,那種連你自己都不願意看見和承認你這一路以來究竟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付出多少努力的那種狀態,這都很可能讓你的內在小孩受傷,也很可能是因為他過往的受傷,讓你更去忽略他。
所以,去與內在的孩子對話吧!放過自己,放下標準與完美的形象,擁抱當時受挫與受傷的自己,也擁抱疲憊傷心的自己,停下來看見自己所做的一切,你也可以為自己給出認可,只有你先給自己愛,先愛自己,可以化解這長年糾結的認同上癮症。
延伸閱讀:感覺自己鑽牛角尖嗎?因為你情緒太滿了!
撰寫者:吳姵瑩 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很多人在參加內在小孩的課程後,開始去思考自己為何會感覺不安,過往又因為什麼讓自己感覺受傷,甚至開始擔心自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裡,做得恰當嗎?會不會自己的行為也讓孩子受傷?
但其實這樣的擔心裡,其實是認為「受傷」是不好的事情,卻忘了在成長的過程裡,受傷必然會發生。
有時候受傷是讓我們看見世界的運作並不如我們自己的想像
例如:心情不好的孩子不想去上學,被大人責罵一番後他感覺受傷,但同時他也學習到孩子需要上學的「規則」。(當然大人可以去懂背後的原因是在好不過了!)
有時候受傷是讓我們懂得生命的短暫要知福惜福
例如:陪伴孩子長大的小狗去世了,孩子很傷心,但同時也讓孩子知道生命是短暫的。
在情感當中同樣也是,
我們經常在受傷中更懂得自己要什麼,或者受過傷之後更懂得如何取得平衡,不是在付出、討好、壓抑聲音中索取被愛,而更需要珍視自己的價值也說出自己的感受。但就是因為受傷帶來的感受往往太過強烈讓人很討厭受傷,因此痛恨受傷帶來的脆弱感和無助感,卻無法從中懂得生命要教會我們的事。
一旦我們可以度過強烈的受傷感受,就能重受傷的過程中獲得意義也獲得成長也同時讓我們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曾經在印度達蘭薩拉認識一位西藏的朋友,因為對藏醫的好奇我甚至去跟西藏的醫師見面看診,也體驗過把脈與藏醫天然的藥材,他曾經告訴我一個西方人在藏醫求診的故事,這個西方人一直都有腸胃方面的疾病,求診過無數醫師但一直無法解決,後來來到藏醫面前後,透過他們全身性身體經絡的理解,告訴這位患者他需要讓自己的腳處於保暖的狀態,隨時都要穿著襪子不讓腳失溫。這個患者來自較為寒冷的國家,因此他經常疏忽掉腳的保暖,長時間下來因為腳的經絡阻塞嚴重影響到消化功能。西藏朋友告訴我,這個患者後來因為這個提醒,腸胃的狀況就明顯減緩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前陣子心情有些複雜和沈重,接二連三遇到許多個案和學員,都談著「被拋下」、「被排擠」等等那種被排除在外的經驗,感受與陪伴著他們內心的痛苦和孤單,我不禁反思,是不是我身上也有著被拋下的議題還沒處理?在心理諮商領域我們會這般自嘲,吸引來的個案往往都會呈現我們自身的議題,而當我們也在個案的議題裡感覺撞牆或繞不出困境時,便是個強烈的訊息要我們好好檢視自身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聽著我描述缺乏安全感的人在情感中的狀態,夾雜著訝異和挫敗,這麼多年下來的婚姻,並沒有讓你比較懂得對方,也沒能讓對方懂你,你好像也習慣這種不滿意的狀態,嘆息自己為什麼沒早一點發現。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你在愛裡受傷過嗎?
那個在你最需要對方時,對方拋下你了。那個在你最信任對方或毫無預警時,對方背叛你了。
你一個人恐懼地在產枱上焦急著等著他,卻發現他遲遲沒有出現。
你終於等到他回到家裡,卻發現他不時到廁所帶著手機似乎在對誰傳訊息,而你也用了方法看見他與其他人「曖昧」的簡訊。
你面對婆婆對你的指責時,先生卻只要你多讓讓她,不要跟她太計較,因為妳受過高等教育。
當一個人讓身旁的人受傷時,在他內心裡會產生強烈的反抗與拒絕,是一種無法接受自己曾經傷害心愛的人,而這種感受會讓人感覺羞愧與焦慮,每當被提及時就會引動憤怒。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去承認和面對自己曾經出軌或犯錯。也並不是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真的「做錯事」,因為在他們的認知裡,這可能是理所當然。
再來,也不是每個人去承認和面對後,同時願意承認他們的行為之後,你所承受的苦痛,你所經歷的煎熬,你所感受到對愛、關係的信任瓦解和崩毀,甚至是你所面臨到自我價值的粉碎。
所以他們很容易這樣說。
為什麼要一直記得過去的事情?
為什麼你不趕快放下?你要趕快向前看!
我都已經下跪道歉了,你還要我怎麼樣?
因為你要不到你想要的,簡單兩句的道歉,似乎隔靴搔癢。你覺得是他背棄你,你覺得他讓你缺乏安全感,你追著他跑追著他吼叫,也追著他要更多對你愛的證明,你卻發現他越亦冷漠越躲越遠,彼此關係更加疏離,然後你更害怕地更追著不停。(為什麼我走不出被背叛的困境?)
有時候你不懂究竟你做錯什麼,為什麼你要承受這些傷痛之後,你還是那個努力追著維繫關係緊密的人?
然後你在身心俱疲之際,還承受著他們對你的指責與辱罵,在他們常說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的理念中,偏偏你成為挑起紛爭的人,他們說你哪壺不開提哪壺,但你又感覺不甘心,憑什麼做錯事情的人講話這麼大聲,就不能多罵幾句讓你心裡舒坦些,又為什麼你多講幾句就偏要被頂回來。(別再叫我放下,好嗎?)
你覺得你的痛苦沒有被理解,也沒有被承接,被一味地落井下石,也被一味地拒在門外。
其實你要的,就是他的道歉之外,能夠承認他的行為是多麽傷害到你,是背叛、是對信任的摧毀,是忠誠的粉碎,也是一種你很難再回到原本單純的信任與相愛,你們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而你們需要彼此共同去修復。
其實你要的,是他能身受其境的理解你的痛,體認到你的心是如何地被撕裂,在那一刻的背棄裡,你是多麽強烈的孤單與惶恐,而不是一股腦地要你放下過去,珍惜他回到你身邊的生活。
其實你要的,就是他的重新承諾,要他能夠重新給予誓言,願意與你攜手繼續過生活,那個出現裂痕但你們願意共同修補與再創造的生活。
你要的也是他能看見,在關係受傷之後的重建,需要一段時間和歷程,有時候你還是會懷疑、害怕、還是會不安,而你希望他成為你的定錨,可以在你需要的時候他會在,而不是再度指責你再度憶起往事。
而親愛的,你可以重新信任給予你重新承諾的他嗎?你可以和他攜手走未來的人生嗎?而你永遠要知道,未來的人生,不會只剩下平順,一樣有著各種起落和爭執的存在,你可以相信彼此擁有共同去愛去解決的能力嗎?
願你們都可以為人生展開美麗的新頁。
推薦課程:擁抱內在小孩~勇敢。愛工作坊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說你很捨不得他生命中的苦。
你無法放心他現在的生活模式,你不懂他為什麼要這樣折騰自己。
在你眼中的他,身上總環繞著一抹黯淡的孤寂,他若有所思地在客廳裡看著報紙,偶爾你看見他開著電視,但心思也不知道神遊到哪去。
你很為他感覺惆悵。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 與內在小孩對話,有人問:這究竟有什麼重要?聽起來就很像是對自己的精神喊話。
是啊!你可以這麼說,但其實它有更深刻的意涵與效益在其中,一旦學會了對話,這個助益將持續在你的生活中幫助你,度過大大小小的難關。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愛情,是最容易展現我們情緒模式的地方。愛人,最容易被我們投射內在感受的個體。
而我們往往在愛情裡上演一段段不安與惶恐的內心戲。
因為我們對自己的不信任,因為我們對自己的不安全感,我們一在需要對方的確認與保證,因為我們不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相信自己有價值,而一直覺得對方的付出是假的,不相信他是真心。
而最後對方也因為累了受傷了,受了一種原來我的付出都沒有被看見,或者原來我不具備愛人的能力,否則為何我的愛人會一直需要確認我對他的感受呢?
直到有一天,對方真的離開了,真的傷害你了,你才真正相信,這一切都是真的,因為你就是那個沒有人會在乎沒有人會重視的人,而一切的劇情就如你預料的實現了,他之前所說的山盟海誓,通通是假的,果然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相信。(更多關於愛情離開之後系列文章)
親愛的,你一直覺得世界是危險的嗎?你一直覺得人們都不可信任嗎?你也一直覺得你不值得別人花心思,或者一直感受不到被愛?你是否有思考過這樣對內在與外在強烈的不安全感又來自哪裡呢?
當你無法去看清楚來源,了解真正不安的源頭,再多愛的保證也只是短暫的心安。
當你無法去重新相信,練習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也練習肯定自己,再多的愛情經驗只會驗證你不值得被愛。
當你沒有開始思考並且跨出行動的那一步,那也只能讓你的世界停留在你一直以來相信的,不安全的世界了。
(推薦你看看:你對世界的感受,是內在世界的投射)
會不會對你而言,這樣不安全的世界,反而是安全的呢?
延伸閱讀:為什麼缺乏安全感會影響關係相處?
[wysija_form id=”4″]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今天我再度深刻地感受到榮格說的”沒有一種覺醒,是不帶著痛苦的”。
你們來到這裡,看了我的文章,或者上工作室的課,有人因為需要而覺得有幫助,有人因為有所成長而讓生命有了轉圜。原來我有感而發的文字可以影響、陪伴著一些生命,也可以因為這些文字或者我傳遞的思考和語言,讓一些人覺得生命並不全然是沉重的,或者難以忍受的。(關於覺醒:你對世界的感受,是內在世界的投射)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其實很不喜歡哭的,但是情緒太強烈,你必須想方設法的麻醉,因為他們會說,不要難過,你這樣難過他沒辦法好好走,而你關掉了難過。因為你希望他可以好好離開。
就像是你為疼痛的部位打上麻醉劑,卻發現難過的情緒彷彿像癌細胞一樣,不斷地擴散出去,轉變為憤怒、憂鬱、羞愧,越來越多你難以忍受和接受,別人也討厭看 到的情緒。而你發現自己像是上了癮一般的,麻醉劑越打越多,終於連快樂和興奮的情緒也感受不到了。麻醉劑終於讓你像銅牆鐵壁般,刀槍不入了,也失去了情感 感受的能力。
你討厭情緒,就像討厭癌細胞會侵蝕你的健康一般,而你讓原本可以自然代謝的情緒,透過麻醉與壓抑,繼續積存在身體內,直到有一天超越身體可以忍受的閾值造成情緒的疾病,進而真得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影響腦部運作,讓功能逐漸下降。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其實我一直相信生命本身並不容易,我們生來就需要面對人群,面對大眾的眼光,在還沒找到真正的自己前,我們容易迷失在眾人的評論中,在還沒有學會愛自己之前,我們容易透過外界索取愛,而傷痕累累。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曾經有一段時間你們在一起,彼此陪伴即使只是窩在沙發吃便當看電視。
曾經你們在一起,他說他很想跟你結婚,而你滿心期待地與他一起看向未來,你們將有一個家啊!他即將向你求婚,你無限想像著婚後一家子幸福的畫面。
曾經你們在一起,而你開始感覺他的不一樣,你很想問他發生什麼事了,然後忍不住解開螢幕鎖不時檢查他LINE裡面的訊息。
曾經你們在一起,你越來越害怕他的疏遠和沉默,你忍不住在他面前掉眼淚,而且頻率越來越高。
曾經你們在一起,你開始感覺痛苦與不安,猜疑與控制讓你變得不像自己,而無法控制自己的你,轉而控制你跟他的關係,你越感覺討厭自己,
曾經之後,他忍不住告訴你,我們冷靜一段時間吧…
而你徹底崩潰。你其實清楚他說的意思。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我們自己所看到的世界。
你看見的世界是什麼樣子?是充滿愛?是充滿恨?快樂?悲傷?欺騙?
過去我不曾意識到我是怎麼看世界的,學習環境怎麼要求我,基本上我就順流而行,而我的生活並沒有太多波折,直到我在情感的路上,狠狠的跌了一跤。
我一直都很幸運,只要我努力,就會有收穫。只要我念書,就有好成績,就有好學校,只要我喜歡,就有人喜歡我,就有人追求。我是如此驕傲跟自以為是,因為這一切都來得很輕易。我不覺得世界上有我無法征服的人、事、物。
但我錯了,而且錯得很離譜。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好喜歡香奈兒的精神,讚賞她的獨特改變這個世界,那種忠於自己的靈魂,那股不安於平凡的個性,還有那股傲氣,讓我深深為她著迷,而今天我要用她好友為他撰寫的回憶錄的書名,來分享給妳們。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今天到中部的一所大學上生涯探索的課程,面對一群青春的大學生,有些人很有活力,有些人死氣沈沈,有些人認真,有些人散慢。我想同一個班級一樣 人生百態。而我在與他們互動中,發現其實只有少數是自己選擇填志願進到目前的科系,大約一成到三成,其餘有大約兩到三成是父母決定的,剩下的是搞不清楚也 不為自己發聲。 我一直以來都有這樣的感觸,我們的教育過程其實有太多時候,問問題不被歡迎與允許,我們習慣相信與順從權威,我們習慣有正確答案,照著考試要求進行,然後常常我們不由自主地交出決定權,然後就沒有我們的事情,也不用去思考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好男人在哪?有人告訴妳,等妳準備好了他們就出現了,那妳快來看看妳準備得如何吧!去看看這些面向中,妳完成了哪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不管妳願不願意,總會遇到許多讓妳覺得生活失控的事情,不願意與身旁的人共事,不願意與對方分手,無法忍受先生一而再再而三的外遇,痛恨父母用這樣的方式教養我們等等許多我們生活中的情境,如果妳一不注意,會讓妳開始埋怨起全世界,為什麼會虧待妳,看不見妳的努力,為什麼要安排妳經歷這 樣的人生,為什麼不能讓妳平平靜靜地過日子,為什麼不能像別人一樣擁有開心幸福的家庭,就好呢?…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有時候妳就只是想生氣,但一口氣到了喉嚨又硬生生吞了回去,然後妳轉而用被動的方式或隱含的方式,或透過第三者來傳達妳的憤怒。妳無法直接生氣,或者妳覺得生氣有損形象,或者從小父母就不允許妳生氣,或者妳每一次生氣就會被父母羞辱一番。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如果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與鬥爭,那妳是否看見在妳關係當中的權力位階呢?在我們的文化中,常常充斥著「不能輸」的想法,每一次的競賽都要全力以赴爭個誰勝誰負,每一個吵架都要面紅耳赤的爭個誰對誰錯,這些輸贏、對錯、道理的價值凌駕於情感,在情感中注入硬梆梆的規範,也戴上摘不下來的王冠與面具,那個妳是對的,妳不低頭,不道歉,妳是高高在上的女王,讓妳在關係中,贏得什麼呢?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有時候我們希望身邊的戀情可以一直維繫下去,但當感情隨著時間推進,妳會發現愛情變了調,妳與他都改變了,而某些原因或者某些人的出現,這段關係必須結束。
而曾經妳在愛裡受了傷,妳難過、心碎、崩潰了,過了很長一段暗無天日、苦澀無謂的生活,妳厭倦以淚洗面的日子。妳重重地呼了自己一巴掌,說道:「妳給我堅強起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任由你予取予求,只要能分到溫柔,儘管你的愛三天兩頭,對我來說就已經足夠”
~阮丹青《予取予求》
親愛的,我今天聽了一個故事,關於女人在關係中的付出。有時候人們會告訴我們,在愛裡不要計較付出,在愛裡不求回報,那才是真愛。是這樣嗎?這當中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最近遇到幾個女孩,她們在我心裡是美麗生動且善良的,她們有自己的想法與夢想,但一談到關係就面露惆悵,徬徨不知道如何是好,或恐懼或憤怒,想切斷關係卻也陷入對未來未知的憂慮中。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就是這樣一個熱情奔放的人,看到久未見的朋友會飛奔過去抱住他,想念朋友的時候電話拿起來就細語呢喃一番,自然而然地,我也希望身旁的人如此回應我。
但我有個木訥寡言的爸爸,在我懂事以來,就不曾說愛我、想我或者擁抱我,曾經我不懂,不禁想著一定是我不值得被愛吧!你看這麼久他也不打一通電話給我,這不是愛阿,哪有人愛一個人會忍著都不吭聲?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就是自己的教主」–巴黎女人的生活態度,要不要接受是妳的自由。
~Naomi <閃耀光采 成為巴黎女人的43堂課>
一身紫黑打扮,一頭烏溜黑長髮,帶著一頂草綠色訂製軟尼帽與銀製大圓耳環,巴黎教主Naomi充滿野性與優雅的氣息震懾全場。說著巴黎經驗的Naomi,優雅堅定的口吻,讓人深刻感受到巴黎這集結美麗與哀愁的城市,帶給她生命的淬煉。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第一眼,我就被他穿戴整齊俐落的西裝吸引,帥氣有型的頭髮,看起來事業有成也生活穩定跟規律。他的那股自信和嚴謹,他處理事情有條不紊的感覺,讓我覺得有他在就好安心。
我呢?一想到規劃生涯就頭痛,每天都在衣櫥前猶豫半天,出門總是拖拖拉拉,我喜歡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自由感,閒適的生活我最喜歡了,反正天塌下來總有人頂著啊! 他就是被這樣的我吸引,總是自在悠閒,在我身邊他可以感受到我的輕鬆,我喜歡他這樣的有條理,感覺很能照顧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你告訴我婆婆跟你說了很多為人媳婦該有的行為跟職責,你覺得好累好無助,因為你覺得你是媽媽的女兒,不是夫家的財產,為什麼結了婚就不該回娘家?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為什麼我當時沒有好好把握?」
「為什麼我當時要聽別人說的話?」
「為什麼我當時這麼幼稚?」
「我真的好後悔,我真的好自責,我們曾經這麼好,我們曾經這麼相愛,我們曾經這麼甜蜜,為什麼我要白白推他走,把他推進另一個人的懷抱中?!」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興奮與恐懼啟程
第一次準備去印度時,我是興奮的,即將要前往一個傳說中落後、髒亂、性暴力事件不斷的國家,這些傳言並不能阻止我,前往印度是我的夢想,而實現夢想的聲音 不斷催促我。但興奮中,卻夾雜著不安與恐懼,媒體強力放送的負面新聞,將印度十足妖魔化。我曾經很坦然的告訴朋友,「如果我回不來了,要記得來看我」。這 句話換來不少白眼。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這是小時候,我最不喜歡的場景。 「嗚,我也要去啦!為什麼哥哥都可以去,我不行!」小女孩,也就是我,一邊揉著眼睛哭泣一邊對媽媽嚷嚷著。 「不要哭了,等妳跟哥哥一樣大,媽媽就帶妳一起去。」急著出門的母親有點失去耐心地哄著,一邊拉著臉上掛著勝利微笑的小男孩出門去。
只要媽媽沒帶我出門,就會哭鬧、耍任性、折斷鉛筆、撕毀紙張的那個小女孩,在父母的打罵、約束與管教中,漸漸安靜了。隨著年齡增長,在學習社會規範和社會禮儀的同時,舉手投足開始知道要合宜、要得體。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今天朋友 Y 與我聊了一件令她困惑的事情。 她說,她有一個很愛批評數落別人的朋友P,很喜歡在聚會的時候對某一個其實根本不在生活圈的女生 F 大肆嘲弄,有趣的是,即使不在生活圈,這個朋友 P 還特地去追蹤 F 在臉書的動態,徹頭徹尾 的follow 對方。 「妳們知道嗎?F 最近結婚了,她拍的婚紗真的有夠俗氣,醜到炸開了!」P 張牙虎爪地說著。
「還有她老公阿,真是跟他有夠夫妻臉的,一副路人樣,太好笑了!」P 再度冷哼地接著說。 Y 默默地看著聽著,對她而言這完全不關她的事,也不關 P 的事,F 怎麼生活,選了什麼婚紗與老公,怎麼樣也勾不著礙不到 P,為什麼 P 怎麼樣都看不慣F呢? Y 來問我從心理學上怎麼去理解 P,然而,這有許多角度可以切入了解 P 的狀態。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妳與他談戀愛時,有時候妳會忘記其實他也會恐懼。妳總認為需要好好地把他看牢,所以妳對他也對自己缺乏信任,妳相信需要做更多事情還證明自己比其他女人好。
妳做了許多事讓自己成為他心目中更好的女人。像是洗碗、吸地板、準備早晚餐、清理房子,這些可以把他留在身邊的事情。但其實對他微不足道,他甚至可以付錢讓其他人去做!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寂靜的我獨坐在寂靜的夜,那些生活的影子便不期而至,眼窩就會流出淚水,提筆則更是淚流不止,毫無辦法,已成疾。因為,一個平淡的詞語,常包藏著無數寒夜裡的心悸。我想,往事如煙,往事又並不如煙。」—章詒和《往事並不如煙》
我一直以為時間會沖淡我與他之間的回憶。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女人在關係中常常出現這樣的問題,「無時無刻地討好對方」。你可能會說:「喔!這對我不適用,我很好,絕不可能傻傻地取悅他人。」
然而多數的女人並沒有發現,自己正努力在討好人,其中也因為我們並不清楚「討好」與「給予」的差異,真正的給予是與常理背道而馳的,而我們不曾被教導過如何給予,而將給予和討好錯置。
在妳的關係中,成為討好者非常容易破壞妳的吸引力,我們常否認這個事實。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最近部落客女王結婚的消息鬧得滿城風雨,而其中最引我注意的留言是:「我的女朋友因為看了妳的書,決定跟我分手。」我看到這段留言其實非常訝異。
可以理解網路知名部落客的社會影響力,也可以想像她們對於思想的「啟發」也好,「改造」也好,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親愛的,我驚訝也難過的是,當一個女孩因為部落客的一句話,做了人生的重大決定時,她的內心是什麼狀態呢?她是否曾經細細地咀嚼過此言論所傳遞的思想?是否思考這個思想在她身上會起什麼作用,對她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
當輿論不斷抨擊她的言論,帶給女性的影響,以及女性如何不結婚,如何單身最美的觀念,又是為什麼妳選擇將她納入妳的信條內,將她奉為圭臬的遵守?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我男性友人跟我分享一個讓他生氣的故事。
他身旁一位女性友人,對他有好感,但我朋友僅把她當朋友對待,相約出去不會有肢體接觸,也沒有過問私生活。有天女生忍不住對他告白,而他也婉轉的拒絕了。 惱羞成怒的女生先是覺得自己被玩弄了,說他是玩咖,後來男生一番解釋跟道歉,覺得讓她誤會很抱歉。女生則再補了一句說:「你是爛咖!」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那天遇到一個女性,坦白說我不清楚她的年齡,但從她描述她女兒的情形看來,她應該有五十多歲了,離了婚決定好好享受人生。我看著她的堅韌與勇敢,與眉宇間的神采,忍不住脫口而出:「妳不用擔心,妳到了六十歲還會繼續談戀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譯註:這篇文章很細緻地描述「責備」的內在需求與帶給人的感受,親愛的,看到人不夠好就想唸上幾句嗎?覺得自己不被重視就想指責對方嗎?相信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妳重塑自己的價值,同時幫助妳維繫更長久的關係。)
多數的女性在自我還沒發展完全的狀態下,容易因為自己的問題而責備身旁的男人,即便我們不責備,也會用間接的方式進行。罪惡感對多數女人而言是強大的情緒,但妳可能無法相信,在潛意識裡我們卻努力透過責備他人的方式,促使他人跟我們更靠近或為我們做些事情,因為在我們的社會裡,罪惡感會左右我們的行為。
而男人會回應妳的責備並為此負責,這是為何他們討厭被責備的感覺,他們感覺自己會溺斃在責備的感受中,而我相信男人天生就會試圖透過彌補對方來回應女人的 指責(如果他們愛這個女人),或至少有些時候愛她也會如此。這就是演化之下帶給男人生存的模式。(譯註:如果妳說妳的另一半對於妳的責備無動於衷,喔!那 我想他過去的關係已經被責備感淹沒,已經喪失或者封閉了該有的回應能力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小時候我曾這樣問母親,「為什麼要把我生成女生?」,母親困惑與不解的回我:「妳生下來就是女生阿,沒有辦法選擇」。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最近跟我的一位教練朋友聊到了情緒,(啊!幸運如我,身邊有好多生命教練的夥伴指引我也陪我成長:)我們思考著,經常因為一口氣和一個感受,而我 們不得不做些什麼讓自己恢復平靜,但是,卻因為做了這些事情,將自己放入更混亂的情境中而無法脫身,來來回回之後,我們越深陷泥淖越不可自拔。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的心上住了一個人,為了那個人,你總是無法敞開心胸接受其他關係的可能性。但,你心中的那個人,真的想要進駐你的心嗎?親愛的,面對那個遲遲不想住進來的人,放手吧。唯有把心房空出來,才能找到真正想住進來的人,畢竟,這麼特別的位置,一定要留給夠特別的人。
親愛的,那個一直住在你心裡了人,為什麼不能在一起?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居然曾經跟那種人在一起過,真是噁心!」、「我的天啊,我當初是中邪了嗎,居然愛上那種人?」親愛的,你曾在分手之後氣自己眼光太差、做錯決定嗎?好像無法原諒那個愛錯人的自己,覺得很沮喪、氣餒?嘿,別再回頭看了,也無需討厭那樣的自己,原諒和寬恕過去的自己,才是往前走的第一步。
剛跟他分開的時候,我好開心!開心到想開趴踢大肆慶祝一番,我終於跟這個爛人斷絕關係了。我覺得我的內在好輕盈,感覺我呼吸的每一口都是新鮮空氣,我覺得我終於自由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妳為什麼這麼自私,在我需要錢的時候沒有幫我?」
「妳為什麼這麼沒用,連一頓飯都煮不好?」
「妳為什麼這麼粗心,害小朋友跌倒了?」
「妳為什麼要求這麼多,我想休息一下都不行?」
「妳為什麼這麼不孝,都不回來!」
「親愛的,妳被這樣說過嗎?」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生活中挫折失望的時候,我們不免想要得到溫暖的擁抱、或是一句肯定。可是,人不可能總等待他人來給予,因為太習慣別人來安慰,我們是不是也變成了總是等待救援的人,那些不安,常常都是自己沒有好好肯定自己,學會療癒自己、並且成為引領自己的主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在看這篇文章前,我想先讓妳知道,無論我說了什麼,先不要指責與批判自己,我希望妳做的是:反思。如果我們可以在每一次的發作過程有更多自我認 識,我們自然可以降低發作的頻率,自然可以提高對自己的自信,因為每個人都喜歡自己可以是情緒收放自如的狀態,因為這樣看起來很成熟很穩定。
那麼寂寞與不安,是怎麼發生的?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是一種對於自己匱乏的東西過度放大的結果。為什麼你會容易專注在自己被忽略了這件事呢?為什麼你會不斷想沒有人可以陪你這件事呢?
當你一直看著匱乏的部分,它將讓妳越加匱乏,因為妳會開始覺得不公平,妳會開始失望或憤怒,妳會開始越要越多,變成填不滿的黑洞。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心碎有多難過,我相信用心談過感情的人都知道。
親愛的,今天我想分享給妳們一個故事。
但在這個故事前,希望妳們放下評斷,去看這個故事中,發生的情緒轉換與療癒過程,因為我們總在別人的故事裡,看見某部分的自己。
我陪著這女孩一段時間,從一開始她多麼痛苦的崩潰大哭,告訴我她不得不跟對方分開起,就陪著她一起經歷在這傷痛中的起起伏伏。
他們一定要分開,因為女孩太愛對方了,從他們相遇的那一刻起,強烈的吸引力與情感拉扯,一直糾結著彼此,但對方已經結婚,她從來就不敢奢望有一天他們會走再一起,甚至相愛。兩年後依舊是朋友的他們,原本該是一場道別的相見,成為他們對彼此的坦誠,延宕了兩年的情感,讓他們無法自拔地陷入熱戀中,既痛苦又掙扎,卻也帶著強烈的甜蜜感,女孩一直在關係中擺盪著,看著自己越發不可收拾地愛,她越來越恐懼,就在彼此還有著強烈依戀的情形下,她要求不再見面。
離開後,她以淚洗面,自責自己愛上已婚的男人,愧疚自己硬要離開帶給對方的難過、也心碎自己從來無法真正全然地擁有對方。 我陪著她去整理她跟他的點點滴滴。有時候她會說:「我怎麼不等著我們感情消褪一點再分開呢?這樣也不會這麼難過了。」或者她也會說:「其實他根本沒這麼愛我,我不過讓他感覺新鮮吧!」甚至她也會說:「我其實想過我們最完美的方式,就是他老婆主動要求離婚,但這件事要怎麼發生呢?」反過來她又說:「我永遠無法取代他老婆,她對他太重要了。」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生活中總有些「過不去」。過不去,和情人相依走過的那個街角;過不去,已逝親人最愛的那首歌,面對這些過不去,心裡的自責自卑如影隨行。親愛的,答應我,你願意為自己努力好起來,你願意學習安放那些難纏的不快樂,重新接納自己。
親愛的,有沒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已經過去的事情,在心裡卻總覺得過不去呢?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壯遊,為自己出走,不對任何人交代,只對自己的心負責。親愛的,當你覺得生活累了、乏了,不妨為自己出走一次,不是逃避,而是學著長大,學著一步一腳印地走出自己的路!同時,爸媽也學著放手,讓你不怕跌撞的去飛。
親愛的,不論是 Travel solo 也好,背包客或者國際志工,在這幾年來非常盛行,獨自旅行過的人,都對於旅行的自由與精采讚不絕口,甚至對旅遊上癮。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常被很多人問,他覺得自己很難過,很受不了自己瀕臨崩潰的樣子,到底該怎麼辦?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情形,那麼請告訴我,妳希望不這樣難過是為了什麼? 「因為一直哭感覺自己很沒用?」 「我不想要一想起他就哭個不停。」
如果我告訴你,我有一個特效藥,讓你服下之後立刻不哭,你願意服用嗎?就像你在瀉肚子的時候,醫生不會建議你直接服用止瀉藥,因為服用止瀉藥會讓你可能因為細菌感染的腸道因此無法完整排毒。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最近有個大學生私訊留言,我想這是個很好的機會,讓大家更認識心理學上怎麼看待「自殺」這件事。
(已徵求當事人同意刊登與回應)
留言如下:
「大家都說,有困難要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所以對於自殺大家都是賦予一個錯誤、不贊同的立場。但我反而覺得自殺沒甚麼理由反對的,我覺得自殺可以解決的問題很多,欠錢自殺就沒有問題了、生病自殺就沒有病痛了、吸毒自殺就少了社會傷害也不用痛苦、經濟壓力課業壓力很大自殺就也通通沒了,就像吵架的兩個人,只要一個人先離開架就不會繼續下去了。
有人說自殺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我想想自殺會帶來甚麼問題?
1. 身邊的親朋好友會很難過很難接受,剛開始每天哭後來一週哭5天、一週3天、最後變1年一次,這傷痛會存留多久?隨著時間情緒被沖淡就忘了,這樣比起當事人在生要面對的痛苦差了多少?
2. 社會影響,大家看到了新聞,好傷心喔,好可憐,怎麼這麼傻,好害怕,過了5分鐘,哈哈哈這個藝人說了無腦的話,也是一下子就忘記了。
我在想其實自殺,也何嘗不是一種方式?」
回應:
親愛的,自殺的確是一種解決的方式,然而我們要去理解的,是為什麼要自殺,以及為什麼要選擇自殺。
前些日子我才帶著學生討論「自殺」的議題,首先讓大家去思考什麼情況下會讓人想自殺。
考試的壓力、經濟的困窘、逃避難以面對的問題、疾病纏身、報復心態等等,而這些堆疊在他們身上的壓力,最後演變成難以掙脫的痛苦,而痛苦讓他們相信,只要結束生命就可以結束痛苦。所以有這樣的說法是,真正自殺的人,要結束的是痛苦而非生命。
然而我們常常說,自殺不能解決問題,生命何等寶貴,想想你的家人、朋友孩子們等等,這對渴望結束痛苦的人而言,只會更加痛苦,因為多數的他們因為面臨困 境,已經難以面對親友,甚至有些情況是,親友本身就是他們的痛苦來源,生命對他們更是沒有意義與價值了,又怎麼能珍視生命?
所以,自殺對他們而言,是一種解決的方式,一種結束痛苦的方式。
然而華人社會總是忌諱談死亡,對於有人想結束生命時,往往引動身旁的人對於死亡的焦慮感,而焦急地停止或者斥責想要結束生命的人,這往往無法真正幫助到渴望自殺的人。
因為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有人真的理解他們陷在水深火熱中(即使多數人很難真的理解),是有人告訴他,他真的沒有想太多,是有人告訴他:「對, 現在對你而言,自殺是你可以想到的解決方式。」接著在理解之後,陪他找出痛苦來源,降低痛苦指數,提高對他的支持性,讓他知道身旁有人可以知道他不只是無 病呻吟,讓他感受到他可以被支持被協助。想自殺的人,往往都求救過,並非是沒有勇氣求救的人,而是在求救的過程中,他受到什麼樣的方式對待跟回應。
然而一般情況下,多數人都難以承接他們的情緒,或者當他只是開玩笑的覺得生命 不可能向他說的一樣苦得不能忍受,而不當一回事,又或者別人會用比較痛苦的方式,告訴他誰誰誰比你可憐多了,你那算什麼的方式,再度「否認」他們身上痛苦 的真實性。所以,請不要比較痛苦,因為痛苦是主觀的,無法真的因為比較而減輕,只會因為比較而更自責,或覺得更自慚形穢而已。
因此親愛的,當你身旁有這樣的人,也請不要逼著自己去承接他們的生命之苦,因為他們的苦需要被一整個更完善的療癒系統來承接與轉化,才會是有效的,你只要 當那個守門人,引介他們到適當的機構,並且通知他的家人,因為在法律上,只有家人可以讓他們強制就醫,進行適當的醫療處理。而如果想要自殺的人,只是透過 自殺的手段喚起注意,則強制就醫就有嚇阻的作用,因為以自殺來要脅或控制的人,仍有一定的比例。
再來自殺本身影響最大的,仍是他們的家人,而這件事將可能成為家族永久的創傷,或者永恆的羞恥。他們離開後,家人被留下來,我們有個特殊名詞叫「自殺遺族」,而遺族們往往有著許多強烈的情緒,包括憤怒、悲傷、被拋棄、罪惡、羞愧等等,錯縱複雜的情緒,而這種複雜的程度,並非在時間的洪流中就輕易沖淡的, 因為自殺的人容易成為家中禁忌談論的話題,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再經歷一次憤怒、悲傷、被拋棄、罪惡、羞愧,而使遺族更難在哀傷中平復。
然而家族中的自殺,並不會因為時間的流動而恢復平靜。當家族無法正視這件事與談論這件事情時,所有人掩蓋下來的強大情緒,容易導致身心上的疾病。也因此我 們常看見有自殺史的家族中,往往家人容易產生精神上的狀況,這跟情緒是否能疏通很有關係。除此之外最重要的一件事,自殺會模仿與學習,當家族有人選擇用這 樣的方式結束痛苦而自殺時,很容易就會再有人透過結束生命來讓自己不再有痛苦,因此繼續擴大家族中的創傷與負面情緒。
我曾經也有這樣的疑惑,如果生命這麼痛苦,那結束生命又有什麼不對?
親愛的,在我們渡過人生的最最最低谷時,就只能往上爬了。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過人生的低谷,而往往從中掙扎著爬上來的人,能帶給社會更多正面的力量和影響 力,因為他懂在谷底的痛,他懂得自己的渺小與謙卑,他懂得感恩他一路走來,他會變成浴火鳳凰般的,讓更多受苦的人獲得幫助。
所以,你永遠不知道,現在你可能只是一句鼓勵跟支持的話,你可能只是一個引介或預警,就讓正在經歷低谷的人出現一絲曙光,而你正因為這樣的善念與善舉,像蝴蝶效應般的影響著社會。
願你我都成為他人低谷中的正向推手,也願你我在低谷時,都有即時協助的力量。
延伸閱讀:為什麼絢爛的人生,要用自殺來終結?
[wysija_form id=”4″]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其實我很喜歡這樣的比喻。每個人的內在就像個盒子,會裝著各式各樣的情 緒和記憶,而當你沒有注意這個盒子,不知不覺地被塞滿時,你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狀態:沒有動力做事情、沒有腦袋思考、總是覺得厭煩、無法靜下心來、動不動 就想發怒、感受不到快樂或幸福。
為什麼會這樣呢?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哇!妳的耳環都比妳的臉還大了!」那天去買早餐時,老闆娘這樣對我說。
我笑了笑沒有多說什麼,離開後在路口等著紅綠燈,我開始想著,如果是以前的我,聽了會是什麼感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你感覺到有安全感的時候,你可以安心地做事情,可以有較少的情緒起伏,願意尋求別人的支持,也能夠較平和地與人溝通,更重要地,會感覺自己被愛,也有能力愛人。
所以你說:對啊!我的另一半都不給我安全感,我都無法安心做事情,一天到晚想著他到底在幹嘛,怎麼又不回我電話跟訊息,就越想越火大!
在親密關係中感覺到安全是很重要的,而這也是我們希望親密關係帶給我們的,一種你知道你不安的時候,會有人在那裏支持你、陪伴你度過難關,因為維繫親密關係,向來就不容易,因為在關係中總會有犧牲、妥協與許多的自我調整。
但親愛的,當你現在說另一半不給你安全感時,又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我相信有很多人都被問過有沒有安全感這個問題,我覺得很有趣,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所謂有安全感的人。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妳要不要去跟諮商師談一談啊?」朋友這樣對R說。
「什麼!?為什麼要談?妳覺得我有問題嗎?這明明是他們的問題啊?為什麼不是他們去談?我又沒有憂鬱症,我又沒有要自殺,幹嘛花錢找人談?」R一口氣憤怒地回應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