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覺得她(R)很過分,根本就不尊重人,你知道她來約我的時候事先問過P了,結果因為P不行,才來問我要不要去看電影!我不懂她怎麼可以這麼不尊重人,而且這麼做很讓人受傷耶!」你憤憤不平地說著。
「然後我因為很重視她這個人,還跟他說了一番道理,跟她說不能這樣對待朋友,朋友應該要公平啊!我對她這麼好,她怎麼經常以P的想法為重,什麼事情都會想到她,好像我幫他做的那些都不重要。」你很努力要證明在朋友間的自己的價值,你也企圖說之以理想要轉正對方對待朋友的態度。
我聽了聽,心裡起了納悶問到:「為什麼朋友應該要公平對待?我們本來就有核心交友圈,普通朋友,點頭之交的朋友,不是嗎?那究竟是什麼讓你感覺受傷呢?」
「就是很過分的感覺啊!你知道我們三個人一起出去的時候,R都只問P的意見,都沒有問我願不願意,好像我只是去當分母,超級不尊重耶!」你越說越激動,而我還是困惑著是什麼引動你的情緒,甚至你想要扭轉朋友間他們各自在心裡劃分的層級。
「這個感覺像甚麼呢?或者他們很要好的在聊天討論,你被晾在一旁的感覺像甚麼?」我問著。
你突然陷入一陣沈思,表情開始變得複雜。
「那個感覺跟小時候好像…我印象好深刻,我經常要做很多家事,可是弟弟只要在一旁納涼,吃著媽媽切好的水果看電視,可是我經常需要拖地曬衣服,而且爸爸都會找弟弟聊天,卻不會主動關心我在學校過得怎樣…」你開始有點落寞。「爸爸很關心弟弟的學業,而偏偏我的成績就比弟弟好,卻很少聽到他的誇獎,他只會說:『因為妳不用我操心,弟弟就需要人盯。』可是我心裡很不甘心,就不知道我到底少做什麼,就是分不到他的關心。」
那些關於你家族裡重男輕女的經驗,又再一次在朋友的相處裡被激發,而其實被激發的,是你當時「不是滋味」的感受,或者「偏心和忽略」的傷口,因此讓你痛苦的,不是別人的不尊重,而是你的經驗和傷口,他人差別待遇的方式,只是再一次撞上那個感覺不被疼愛的小女孩。(邀你看看~為什麼要與內在小孩對話?只有你可以讓自己變好!)
所以親愛的,真正痛的是那個又再度被掀開的傷口,蔓延開來的情緒,讓你難以正視某些事實,很可能你清楚R與P兩人關係本來就比較好,或者他們本身就認識很久,但你發現這樣的理由無法說服你。讓你無法正視的,還有你不被疼愛的內在小孩,因此讓你擔心害怕,在家中、在人際裡總是當那個不斷付出的人,就避免自己被忽略,卻怎麼也沒想到,在人際中你依舊複製在家中的情境,而讓你不甘心為何自己總跳脫不出這樣的魔咒。
親愛的,如果你看見與感受到內在小孩,請你幫助自己停下來,好好看著他,通常我們都在這一刻感到無比難受,有時候我們一點都不想靠近他,就好像小時候你感覺父親不喜歡接近你一樣,我們經常複製大人對待自己的方式,對待自己的心情和情緒,而你會下意識的想要逃離,或者以為只要「點醒」朋友,你就可以在「公平的友誼」裡享受被平等的對待,換來的卻是失望,甚至讓朋友覺得你莫名其妙而遠離你。
然而困擾的是,你一邊乘載著「你是姊姊,你應該要讓弟弟,不要計較」或者乘載著「爸媽對你還不夠好嗎?你不是吃飽穿足?」在道德與孝順的框架裡,你責備你心裡的計較與不平衡,卻無法擺脫心裡不是滋味的糾結,經常無所適從。可是親愛的,其實就是溫柔地對待自己的經驗,誠實地看待自己的感受,你不用去批判誰,更不用去批判自己,這一切的經驗裡沒有好壞,而它如此深刻就是要你好好感受,而未來的日子裡你依舊會在人際裡敏銳的嗅到「不公平」,唯有你安撫自己感受,這些令你痛苦的情節才有機會緩和下來。
所以親愛的,不用去扭正誰的觀點,只要對自己誠實,而那一再出現的「不公平」場景,有天會被你完全拋之腦後。
陪伴你成長:【安全感訓練班】假日班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給被迫獨立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