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我很不喜歡自己買衣服,每次試衣服的時候都覺得還好,買回家放在衣櫥後就不想再拿出來穿!」你臉帶著嫌惡說這件事,可以感受到穿著對你來說是多麽痛苦。
我曾經也是個買了一堆衣服塞滿了衣櫃,卻一直覺得衣櫃衣服不夠,或者更真確的說,「我的」衣服都不好看,我需要服飾店裡那些美麗的衣服;已經好幾十雙鞋子,卻還是覺得百貨專櫃裡的鞋子就是比較好看,因為「我的」鞋子不夠好看。
這是很讓人難受的,雖然大家都會開玩笑地說女人的衣櫃總是少一件衣服,但我更清楚的事,那些衣服、包包、鞋子與飾品一旦變成「我的」,就是不好看的。穿在我身上不好看,或者我怎麼搭配都不好看,所以難受的不只是荷包緊縮,還是怎麼每次買都沒有好下場,怎麼花了錢卻買不到開心和漂亮的挫敗感。
這種我的,就是不好的感受,有時候像病毒一樣擴散到朋友、家人身上….「為什麼我沒有那樣厲害的朋友?你看看其他人的朋友都…..」「為什麼我家人、另一半就是不怎麼樣,為什麼他們不能讓我感覺光彩?」然而這種「不好的」自卑感受,也經常帶來人際困擾,我特別容易嗅到他人間對於我「不好的」評價,例如我的報告沒有處理好,或者我的工作態度等等,甚至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曾經有一次老師要我自評我某一學期的表現,我即使知道我很努力,卻只打給自己75分(這在研究所是非常低分的)。我總是看不見自己的努力,或者無法認同自己的努力,反而是,我努力過後,我更常見的是否定自己的努力。(推薦你看:心理師的自白:我是這樣愛自己的)
而在實務工作裡,我不斷遇到這樣困擾的人。
當我回朔起兒時的經驗,我開始審視究竟是什麼帶給我強烈自卑,我想起一次元宵節的經驗。
小時候因為住在鄉下地區,孩子們逢年過節都還是很有節慶味,那一晚元宵節我看到隔壁的孩子們都拿著燈籠喧嘩著要出去玩,家裡並沒有燈籠,但是有兩個祭祖用的鳳梨蠟燭(你沒有聽錯,鳳梨形狀,玻璃外殼的蠟燭),爸爸是手藝精巧的人,我印象很深刻的是爸爸專注的眼神,想著鐵絲怎麼環繞蠟燭,怎麼做成手把,怎麼像提著燈籠一樣讓我們可以提著蠟燭上街,我也印象深刻我跟哥哥兩個人站在桌邊期待地看著爸爸,可以快快地讓我們加入外面孩子們的行列。
很快地,我跟哥哥兩人拿個「鳳梨蠟燭燈籠」開心地出門了,孩子群跑來跑去,一夥人跑了過來看我們兄妹手上的東西,我頓時看見他們精緻的手作燈籠,還有隨時可以開關燈籠的握把,還有當時應景的生肖燈籠,但我的卻是個搖晃太大或者風太大就會吹襲的鳳梨蠟燭,心中自卑感立刻竄升,其他孩子們搶著看其他人的燈籠,卻沒有人對我手上的鳳梨蠟燭感興趣,甚至我可以感受到孩子們錯愕的眼神(因為跟其他人的不一樣,或者怎麼會做出這個燈籠),我心裡的雀躍在孩子們的眼神和行為裡瞬間降為冰點,一陣羞赧把我團團圍住,我頓時嫌惡起爸爸幫我做的鳳梨蠟燭燈籠。
當然後續怎麼發展我也忘記了,我猜想我已經無法好好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玩樂的時光,只會覺得自己怎麼提了一個這麼怪的燈籠,想當然爾,我再也不想把這個燈籠拿出來。但心裡卻有著揮之不去的罪惡感,為什麼我不能引以為傲的是爸爸的手藝,還有爸爸對我們孩子的愛,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爸爸的用心,就因為孩子們的反應讓我感覺丟臉?但孩子們真的有說出什麼嫌棄的話嗎?其實仔細想想,還真是沒有,但為什麼我的反應這麼大?(猜你也想看:心理師的自白:原來說出真實需求,讓人感覺羞愧。)
直到近起年,我才開始有能力去思考,究竟是什麼餵養我的羞愧感,以及如此厚實的自卑感?
我才想起,從小爸爸就喜歡對我跟哥哥說故事,一個個他成長的故事,如何從窮困的孩子白手起家,如何被街坊鄰居嘲笑看不起,卻越挫越勇的買了房子成立自己的家庭。爸爸的生命軸線裡太多自卑的陰影,而連帶的他對別人的眼光和話語也格外敏感,總是害怕被人看不起的經驗,也讓他很難真正看得起自己,而身為他的家人,我們也不自覺得生活在沒有被他看見的陰影中。他害怕我們太驕傲、害怕我們太突出遭人嫉妒,同時也透過某種程度的沒有看見,希望我們不斷努力,希望我們自力更生,然而我們卻都傳承了他的自卑與羞愧,是他告訴我們別人看不起有多麽可怕,雖然教會我們要不斷努力證明自己的能耐,卻沒有從他身上看見如何克服自卑和羞愧,也沒有告訴我們其實最最重要的,其實是喜歡與認可自己。
我才逐漸意識到,身上乘載的不是只有我的感受,是爸爸的感受,或者更甚的,是一代代相傳下來,在宗族裡無法消化的感受,而我也在學習成長的過程裡,開始練習溫和的直視,那個在他人眼光裡羞赧的自己,也溫和的直視那個不滿意自己的衣著、自己的燈籠、或者自己的朋友的自己,並且一步步的去擁抱自己,告訴自己:「不管你怎麼樣,我都喜歡你!」然後去感受身上那股龐大的不安,在心中逐漸平靜下來。
親愛的,我們都可以努力過生活,但我不用向他人證明什麼,也可以同時享受生活,但不用覺得對他人虧欠什麼,當你都可以去接觸那份「不好的」自己,擁抱「不好的」自己,還有周遭的所有物,你會感受到世界與生活的開闊,你會深刻感受到自己在生命路程的累積,而你會開始懂得,沒有什麼好不好,只有自在開心的自己。
延伸閱讀:擁抱內在小孩:療癒自己也療癒心中的父母
姵瑩老師新書推薦~
做自己最好的陪伴:找回安全感,讓你內在小孩不害怕、不寂寞的療癒五堂課
★ 不單擁抱內在小孩,同時也引領你認識自己的「內在大人」。
★ 各種互動式練習:從開始閱讀的那一刻起,就是安全感的練習!
★ 特別收錄:吳姵瑩老師親錄「內在小孩冥想引導」,掃描書中QR CODE即可聆聽。
[button style=”enigma_btn_green” size=”enigma_btn_large” btn_disable=”0″ url=”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3081″ ]點我購買[/button]
在〈心理師的自白:那些與我有關的,都是不好的。〉中有 3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