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封嘴的童年,使你長大後無法自信表達

作者:吳姵瑩 諮商心理師

在台灣的成長的過程當中,常會聽到「囝仔人有耳無嘴」,也就是只要聽大人講話就話,不要講話、不要頂嘴、不要有這麼多的意見;孩子在這樣的成長經驗裡,嘴巴其實是被封住的,使得他們在表達的過程當中,時常覺得綁手綁腳,也容易擔心自己說錯話,或者擔心自己講話被評價。

學生Josh因為表達焦慮來找我談,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在他就學經驗裡的幾次上台報告經驗,讓他感到很挫折,包括老師認為他報告的內容不夠符合主題,或是報告的資料不夠精準等,但他依然持續在精進自己的報告能力。

而從幾次的對談當中,我發現Josh特別容易放大其他人對他的語言或表情上的回饋,因為他覺得只要自己報告完之後,其他人沒有什麼反應,就代表他講的很不好,特別是當別人沒有給予他一些正向鼓勵的時候。

於是我請他思考,「如果你對這件事這麼的在意,而且很容易鑽牛角尖思考,是不是在你的過往中有相似的經驗?這個感覺是不是讓你覺得很熟悉?」我通常都會從這樣的方式切入,讓他們去感受。

因為通常對某些東西容易過度放大,進而引發我們的焦慮的時候,很可能來自於熟悉的經驗或是創傷,正在反覆地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發生,而我們還沒學會用適當的方法去回應或處理這樣的創傷經驗。

我猜想Josh的生命裡,可能有很多人是不允許他好好說話的,例如來自有精神或語言暴力的家庭,這樣的環境對孩子而言,就很容易變得難以表達,因為只要一講話,就可能會被很難聽的語言給阻止,以致他們會覺得講話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情,也就容易有表達焦慮。

而Josh的生命經驗裡確實出現過這樣的長輩,有些阿姨、叔叔,或是比他大一點的其他孩子都曾對他有過語言上的霸凌,加上他當時候是寄人籬下的情況,以致他當時並沒有反駁的能力。

聰明的Josh小時候時常考一百分,但當他在餐桌上講起考試的事情時,其他人卻覺得這又沒什麼,甚至因為他們的孩子考試成績沒有Josh好,就會貶損他說「這有什麼好炫耀的?」

當這樣的生命經驗多了,慢慢地就會造成他很深的想法是,「我不容易獲得認可,但我非常非常想要獲得認可。」所以,這麼努力地想讓自己的表達能力變得卓越,也是一種「我都沒有獲得認可」的一種追尋感,甚至像使命般地不斷往前衝。

於是我請他回到當時的餐桌,告訴他:「當時還是小男孩的你,只是想要獲得肯定,這樣的要求並不過份,你什麼事都沒有做錯。」然後請他練習把他看到的狀態,試著對著當時的自己說。

接著他流下淚來,因為他又重新感受到當時在餐桌上的那股委屈,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同時他又因為好像做錯事而有羞愧感。

我問他:「這股羞愧感有沒有跟上台時候的感覺很像?」他點點頭,所以他才這麼努力的想要精進自己的表達能力,好擺脫當時候的那種感覺。

我告訴他,我們不用這麼急著擺脫這樣的感覺,而是要練習面對這樣的情緒,我們可以抱抱這個小男孩,然後跟他說:「辛苦你了!你做了這麼多的努力,其實就是想要換得一句『你很棒、你很認真,你對自己的生活及課業非常負責』,這些我看見了!」

親愛的,你願不願意給予自己最渴望的事情,包含被看見、被肯定,當你願意看見自己、肯定自己,你其實就是在給予小時候的自己非常強韌的支持,並成為自己最強大的後盾喔!

 

陪伴你成長:安全感訓練之原生家庭篇「療癒你的原生家庭,成為你的內在父母」-線上/線下同步工作坊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