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社交都有滿滿的尷尬?四大能力化解你對人際的「災難化想像」

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許多人會發現自己並不喜歡出席社交場合,或是對於到人多且需要互動的場所,會心生抗拒;當中也有部分人對人際交際的阻抗,已擴及至日常生活與人相處的微小互動裡,例如,買東西時不想與店員對到眼、剪頭髮時暗自祈禱設計師別跟自己交談、家庭聚餐前絕不主動擔任打電話訂位的人⋯⋯等。

儘管偶爾會因工作需求或必要的人際交際,不得不讓自己看起來能自然交談,但內心還是會清晰地意識到一陣陣的尷尬、不自在,大多人會勉強自己搭話幾句、或者起碼笑笑回應,內心則期望速速結束話題。

但這真的代表我們不喜歡與人建立關係嗎?或者意味著我們不擅長與人相處?其實不一定,有很多自認內向、心思敏感的人們,並非沒有朋友,只是他們在交友時更著重「質」而非「量」,一但認定是朋友關係,他們往往能經營得更深刻、更長久,但前提是真的難得遇到能理解自己、接納自己、喜歡自己的朋友。相對的,他們也相信,若不夠謹慎小心,就會在人際上碰到挫折,也很怕遭到他人的嫌棄與排擠。

事實上,即便是看起來外向的人們,內心也可能有著相似的顧慮,也會很擔心相處時發現對方不喜歡自己、對自己有不好的評價。這些內在深處的擔憂有部分來自「災難化的想像」,以下是在人際相處時常見間的災難化思考內容:

「我剛剛是不是說錯話了,不然對方為什麼沒有回應,一定是我惹到他了,完了,我一定留下不好的印象。」
「我真的很擔心在別人面前出糗,他們看我的眼神就像對我的嘲笑。」
「我不能輕易的表達自己的意見,反正只會被無視,還可能招來別人的白眼。」

親愛的,你也曾有類似的想法嗎?只要與人相處或交流,便會勾動內心的無限災難化想像;即使想勇於展現自己,也要擔心被排擠,更無法真誠做自己,只因怕會被討厭、被拒之門外。

災難化想像,會讓我們過度聚焦在自己的缺陷與不足,也可能將注意力放在旁人的敵意而非善意,長此以往,會降低我們對人際關係的信任度,也可能使自己陷入人際焦慮的循環。

那該怎麼化解焦慮時的災難化想像呢?你可以培養以下幾項重要能力作為開始:

1. 覺察思考陷阱:
首先,你可以先培養對自己思維模式的覺察,每當感到焦慮和緊繃,需要先意識到自己是如何陷入災難化想像當中,並具體面對心中最擔心的想像為何。

2. 平衡的表達力:
其次,要知道,會很在意他人眼光是很正常的事,為了避免發生想像中的人際災難,可以先訓練好自己的表達能力,學習如何顧及他人,卻不勉強自己的方法。

3. 設立相處原則:
接著,當你更清楚自己在關係中可以展現多元的樣貌時,可以試著依不同關係類型、親密程度,設立適當的界限及底線,避免因難以預料的發展,而再度引發災難化的想像。

4. 擁抱各種可能:
最後,學習以更開放的視角看待不同的關係可能性,容許相處中出現的爭執、尷尬,甚至是關係的破裂,相信關係可能被修補、也可能好好結束,那麼不論何種結果,也不再如此可怕。

其實,期待被理解、被喜歡,是人們共通的渴望,當你覺察到自己也會出現「災難化想像」時,請無須驚慌,也許一直以來,正是因為這些想像,幫助你更小心翼翼且慎重看待他人、對待關係,只是,在意識到這些內心的擔憂後,若能更握有主動權的學習如何因應,那麼內心的人際焦慮,才有機會被自己好好看見與接納,並慢慢在自我成長過程中找回人際互動的自信。

 

陪伴你成長:【擺脫人生困境工作坊】擺脫人際孤獨:解開互動包袱,創造社交新紀元

 

延伸閱讀:覺得別人比自己好?與「嫉妒」共處:從穩定內在自信開始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