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人生困境工作坊
透過心理學的系統性探索,搭配實際情境演練題,帶你擺脫纏鬥多年的困擾。

你的人生總是不斷重複發生某些折騰你的麻煩嗎?

你以爲你換了職場,應該同事會變好、工作會變好、經濟會變好,

你以為你換了伴侶,應該感情會變好、生活會變好、幸福會變好,

這些人生重複陷落的問題,都在提醒你要處理核心課題,

那些你容易拖延的工作與生活?不自覺討好卻經常裡外不是人?

覺得世界不懂你甚至遺棄你?覺得努力追趕卻總是落後?

容易因為自責而覺得自己處處不對?充滿抱怨與無奈卻無力改變?

在2022年春天,在萬物併發著生命力的重要時刻裡,

我們規劃了六個多數人最想要調整與轉化的人生困境,分別是:

系列一「擺脫完美主義:不再過度苛求,破除超高標準緊箍咒

系列二「擺脫慣性討好:不再試圖取悅他人,遠離認同上癮症

系列三「擺脫自我中心:世界不會繞著你轉,但你可以好好融入世界

系列四「擺脫陳年自卑:不再感到不如人,從心超越自我

系列五「擺脫慣性自責:不用每件事都成為罵自己的素材

系列六「擺脫情感囤積:不再停滯不前,用清理換取你要的人生

系列七「擺脫鑽牛角尖:別再陷入死胡同,讓心情海闊天空」

系列八「擺脫人際孤獨:解開互動包袱,創造社交新紀元」

由兩位諮商心理師,帶領你一起突破困境,開創不設限的人生

講師及課程介紹

擺脫完美主義:
不再過度苛求,破除超高標準緊箍咒

導師:吳姵瑩
愛心理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 作者 / 專欄作家 / 電視節目來賓​

你有這些症頭嗎?

有拖延的問題,特別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遲遲無法動工?

吹毛求疵的習慣,經常看自己不順眼,每次完成一件事心情往往更差?

有學習焦慮、有錯失焦慮,很怕自己趕不上潮流就會比別人差?

經常感覺自卑不如人,卻又覺得別人到底憑什麼?

很不喜歡要求完美,卻又不可控制不斷超越標準?

你的超高標準的設定,其實根本是害怕自己成功與卓越?

明明非常努力又認真,身旁的人卻不以為然或漸行漸遠?

「宇宙最基本的原理之一是,萬事萬物都是不完美的….倘若宇宙運行沒有任何缺陷,你和我就不存在。」物理學家霍金。

1986年到2016年間英國、加拿大與美國學生的完美主義傾向增加33%。社群媒體的比較與選擇性分享,讓人越益焦慮,總覺得自己沒有別人人生的完美。手機屏幕的光滑,訊息流通的迅速,讓人難以忍耐緩慢與沒有進展的些微瑕疵,生活出現越來越多「應該」、「必須」。

完美主義(perfectionism)是一種人格特質,也就是在個性中具有「凡事追求盡善盡美的極致表現」之傾向。心理學家Basco認為具有完美主義性格的人通常有下列幾種特性:

  1. 注意細節

  2. 要求規矩、缺乏彈性

  3. 標準很高

  4. 注重外表的呈現

  5. 不允許犯錯

  6. 自信心低落

  7. 追求秩序與整潔

  8. 自我懷疑

  9. 無法信任他人

在此工作坊中,姵瑩心理師將透過

兩樣完美焦慮評估工具X三大解套方法X七階段擺脫完美步驟」

帶你深度頗析完美主義性格,療癒與釋放背後焦慮因素,透過實際情境演練與探討,允許與接納最完整的自己,成為不完美也很美的人。

1.你是哪種完美主義類型

2.解構完美主義焦慮類型

3.擺脫完美主義實境演練

4.找回完整與美好的自己

  • 目前單身或未婚者
  • 經常覺得沒安全感
  • 希望有穩定關係者
  • 喜歡桃花開運品者
  • 經常迷信求姻緣者
  • 關係常無疾而終者

擺脫慣性討好:
不再試圖取悅他人,遠離認同上癮症

講師:林佳慧 Sunny
愛心理諮商心理師 / 【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出版作者

「我其實好害怕衝突,一直避免發生爭吵」

「感情中,我付出的總是大於回報」

「我很難拒絕別人,更別說是要別人尊敬我了,我說不出口」

「如果先想到自己,我會覺得很自私!」

別人的需求永遠大於你的需求嗎?

討好、自我犧牲、卑微順從,成了你各式關係的寫照?

你感受到滿滿的無力感,或是你心裡有著尚未浮現的怒氣,很可能一觸即發嗎?

心理學家Virginia Satir提到適度的討好,其實會讓人覺得我們是溫暖、有親和力的,也能展現出你體貼又善解人意的一面,甚至促進與他人的合作,然而,過度的討好、順服則反而令我們失去自我,且過度負擔他人的生命課題與責任,讓你明明難受又委屈,卻仍擔心著一旦表露真實的自己,便會失去對方的愛與認可,而深陷負向討好漩渦,卑微得苦不堪言。

「高貴的靈魂,是自己尊敬自己!」-尼采

連你都不在乎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別人又怎麼會在乎呢?當你無法設下界限,別人就會不斷侵門踏戶!家族治療大師Salvador Minuchin提出了「界限」的概念,也就是每個人能夠接受的臨界點,一旦越線,你就會有種被強迫的不適感,而設立適當的界限,正是在幫助我們擁有平衡的關係、建立健康的自我認同,而不至於在人我互動中太過投入或太過冷漠。

在人生困境第三課裡,佳慧心理師將透過

「兩大討好常見公式 X 五大設立界限法 X 三大面向自我認同與悅納」

帶你看懂自己的討好模式,以及慣性順從反應對自己、他人和關係的影響,並拆解負向循環、直面核心恐懼,停下失衡關係與被動式攻擊,使你不再合理化心中真實的痛苦,進而練習設立界限,重建對自己的認同與悅納,成為一個自重又不失溫暖的人!

  1. 檢視討好/卑微順從模式
  2. 直視、修復推動負向討好循環的核心恐懼
  3. 學習並練習五種設立界限方法
  4. 重新建構自我認同,練習欣賞和接納自己
  • 覺得人生忙茫盲
  • 總是成為月光族
  • 曾經投資失敗者
  • 對財富缺乏自信
  • 想到帳單就頭疼

擺脫自我中心:
世界不會繞著你轉,但你可以好好融入世界

講師:吳姵瑩
愛心理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 作者 / 專欄作家 / 電視節目來賓​

你經常覺得不被理解?

你常覺得別人對你做得不如你多、不如你好?

經常覺得該被更好對待,不甘心只是一般水平?

經常容易憤怒不滿,覺得他人很有問題?

經常不自覺比較又在心裡嘀咕他到底憑什麼?

經常嫉妒他人且希望他人跌落神壇嗎?

在你自信滿滿的外表下,其實藏著許多對自己的不滿,甚至自我厭惡的聲音嗎?

事情不如己意就發飆的「自戀性暴怒」是否也讓你生活中吃盡苦頭,折損了很多其實對你很好的關係?

經常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多,甚至是他人理所當然的幫助,讓你在生活與人際常顯得窒礙難行?

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認知發展理論中,提到「自我中心」的概念,是指年幼的孩子將注意力集中在自身行為和觀點上,他把自己視為是最好的、自己的需求是最重要的,這種唯我獨尊的狀態也可以被稱為「原始自戀」,是每個人生下來為了存活而自然有的現象。

但當成長階段沒有適當心理過渡,就會帶來許多人生困境。你需要去看別人的臉色,就像孩子的需求能否被滿足,取決於旁人想不想要來滿足我;成年的自我中心則是,你需要從別人對你的讚美與順服,獲取生活能量。

因此自我中心的人,其實經常在「自信膨脹」與「自卑脆弱」之間跳來跳去,他的自我是很分裂的,既自大又自卑!為了保護不堪一擊的自尊心,渴求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而難以與人真實連結,內心很孤單。

「自戀,從來不是關於自滿,而是自欺欺人!」-杜爾瓦蘇拉

當你願意停下膨脹式的偽裝,如實地去看見自己的每個樣貌,深入心中的失落、擔憂與恐懼,你將有機會活出真正自信的你自己!

在「擺脫自我中心」工作坊裡,姵瑩心理師將透過

「三大自我中心公式 X 五大自我整合法 X 四面向與人真實接觸」

帶你拆解自我中心模式,並引導你透過五種方法自我協調與統合,讓你能打從心底相信自己是好的,也能接納自己的缺點,真正地自我欣賞,同時練習從四面向敞開自我、與人靠近,允許他人進到你的世界,且更有彈性地與人互動,這也就是一種「成熟自戀」的狀態了。

  1. 檢視自我中心/自戀模式
  2. 直視與修復自我分裂的核心因素
  3. 學習、練習五種自我協調與整合方法
  4. 重建與自我和他人相處方式,邁向健康成熟的自戀
  • 關係中常感不被理解者

  • 有人際困擾,覺得關係經常斷裂者

  • 習慣挑剔,看什麼都不順眼、不滿意者

  • 經常心生嫉妒者

擺脫陳年自卑:
不再感到不如人,從心超越自我

導師:林佳慧 Sunny
愛心理諮商心理師 / 【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出版作者

「我老是覺得自己不如人」

「許多事還沒開始做,我就懷疑自己做得到嗎?」

「我想我根本就一無是處吧!」

「聽著大家對我的讚美,我成功了,卻只感到滿滿的心虛」

「或許我就是個失敗者……」

「我不夠好」是你熟悉的內在聲音嗎?

緊繃、垂頭喪氣、失敗,似乎成了你的人生寫照?

或是其實你已經感覺到這些反覆播放的負向聲音,不斷地在打擊你,甚至成了一股自我破壞的力量了嗎?

每個人都有自卑與自我懷疑,正向積極的因應策略,其實能讓自卑感成為進步的力量,然而,阿德勒提出「自卑情結」的概念,指當生活碰上難題時,有些人經常使用負向消極的因應,逃避問題、輕言放棄,也任由自己的弱點一直存在,同時可能有另一種「優越情結」是以自我膨脹、誇大及批判他人來獲得自尊。

這兩種內在情結都容易導致不理想的外在表現,而不理想的表現又會再加深你的自卑感!當你深陷自卑循環,你將更害怕失敗,而更加地逃避接下新任務、逃避承擔責任,也逃避自我提升和精進,或在做的過程中膽戰心驚、拖延、分心,甚至你會想「反正到頭來都會失敗,做這些有什麼用?」一次次地劃地自限,也越來越抑鬱。

「如果一個有身體缺陷的人思想上積極,並主動克服困難,那麼他也會獲得成功!」-阿德勒

當你願意積極自我認識和定位,培養面對困境、主動因應的策略,你將能超越自卑、自我實現!在人生困境第三課裡,佳慧心理師將透過

「兩大自卑常見公式 X 五大自我超越法 X 四面向自我重整定位」

帶你找出自己的失敗模式,拆解、停下自我破壞的負向循環,並學習五種有效調節情緒、轉化思想的方法,使你重新感受內在力量和外在支持,進而直面困境,也整頓自身各面向,挖掘優勢特質與能力,以中性眼光看見你的成就及不足,積極定義你自己、實踐你的精彩人生!

  1. 檢視自卑/自我懷疑模式,並評估失敗感的真實性
  2. 直視與修復自我破壞的內在聲音
  3. 學習、練習五種調節轉換方法
  4. 打造自我認知地圖,重新自我定位
  • 對自身天賦茫然者
  • 工作倍感疲乏無力
  • 面試碰壁缺乏自信
  • 渴望事業一展長才
  • 擁有理想尚未實現

擺脫慣性自責:
不用每件事都成為罵自己的素材

講師:吳姵瑩
愛心理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 作者 / 專欄作家 / 電視節目來賓

「都是我的錯!」

「對不起,這一切都是我不好」

「如果我當時可以多做一點,現在就會不一樣了」

「我問題一大堆,他們一定覺得我是個麻煩人物」

「如果當時我可以多做一點,現在一定不會這麼糟!」

「為什麼別人的人生總是如此光彩,我的卻無比黯淡?」

這些是你的心聲嗎?

經常有條「隱形鞭子」不斷鞭打著你?

你總是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多、不夠好,習慣性地罵自己嗎?

發展心理學家ML Hoffman對「內疚、罪惡感(guilty)」進行了十幾年的研究,他認為罪惡感是因為傷害他人,或違背個人道德標準,而產生的一種充滿自我責備的負向狀態,同時,這也是一種自我懲罰性的感受,而習慣於將事件做內歸因的人,也就是你對於發生的負面事件傾向於認為是自己所導致的,將更容易有罪惡感。

適度的罪惡感與自責,其實能幫助我們與他人建立關係,並維持社會秩序;然而,若對自己過度嚴苛、過於將責任攬在身上,那麼,就好像你長期把自己囚禁在牢房裡,你會充滿框架、自我設限,甚至你深信自己是糟糕的、是不值得被愛的。

「時間不停的往前,有些人卻把自己困在某一個時間點裡面,出不來!」-《四樓的天堂》

當你願意對自己給出仁慈、寬容,釋放內心的罪惡感、停下自責,你將能夠自我和解,帶自己走出囹圄,開啟嶄新的人生!

在「擺脫慣性自責」工作坊裡,姵瑩心理師將透過

「四大自責常見公式 X 五大自我諒解法 X 三面向用愛淨化罪惡感」

帶你辨識罪惡感,停下慣性自責的模式,並引導你透過五種方法自我原諒與和解,也從中體悟自責對你生命的功能和意義,藉由三面向淨化深層內疚,讓自責可以輕輕地下台一鞠躬,進而你能鬆開身上長年的枷鎖,從自我苛責中解放出來。

  1. 1. 檢視慣性自責模式,直視與修復深層罪惡感

    2. 學習、練習五種自我原諒及和解方法

    3. 擺脫慣性自責的實際演練

    4. 重建世界觀,讓內心充滿愛與信任的能量

  • 對目前身材不滿意者
  • 想要讓線條更完美者
  • 想減重卻瘦不下來者
  • 在減重復胖中徘徊者
  • 無法下定決心減肥者

擺脫情感囤積:
不再停滯不前,用清理換取你要的人生

導師:林佳慧 Sunny
愛心理諮商心理師 / 【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出版作者

「舊的去不了、新的一直來」是你的人生寫照嗎?

    • 跟他在一起真的心好累,可是我卻怎麼也提不了分開
    • 分手到現在已經過了好久,但我還是遲遲放不下

每段感情,你都付出真心,投注許多時間與精力,因此,當關係走向終點,無論你是提出分手或被迫分離的那一方,其實你都感覺到撕心裂肺,表面上結束了,但過往那份情誼猶如揮之不去般,深埋在你心裡……

你可能也會發現「囤積」的習慣,不只是在情感上,在實際生活中也常出現,像是:

    • 早已用不太到的東西,卻一直放在那
    • 不太穿了的衣服,還是一直堆在衣櫃裡
    • 即將告一段落的事情,要不是被迫著完成,你下意識地不斷拖延、抗拒結束

只進不出的空間,會讓我們的生活停滯不前!」-山下英子

完形心理學提出了未竟事宜的概念,過去來不及說出口的話、沒好好體驗完的情緒、沒能完成的事情,這些未完成的經驗,其實會一直存留在我們心中,即使你極力逃避或壓抑,它依舊容易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浮現,影響著你和他人的關係,絆住你的人生。

人生時間是有限的,你的心力也是有限的。若你願意面對內心遺憾、難過、憤怒等種種感受,陪著自己去看見與因應失落,其實,過往未了的心結,就能真正地在你心裡畫下句點。

在工作坊裡,佳慧心理師將透過

「兩大囤積常見公式 X 五大情感整理法 X 三大面向萃取優質關係」

帶你整理、捨下不合時宜的情感經歷,過程中你就在一步步拿回生命的主導權,你將越來越能自在選擇,也將擁有更多能量去表達你想要什麼、需要什麼,真真正正地活在每個當下!

  1. 檢視情感囤積模式
  2. 直視、修復推動囤積循環的核心情緒
  3. 學習並練習五種情感整理方法
  4. 重新建構情感與人際交友圈,提升關係品質
  • 對自身天賦茫然者
  • 工作倍感疲乏無力
  • 面試碰壁缺乏自信
  • 渴望事業一展長才
  • 擁有理想尚未實現

擺脫鑽牛角尖:
別再陷入死胡同,讓心情海闊天空

講師:吳姵瑩
愛心理創辦人 / 諮商心理師 / 作者 / 專欄作家 / 電視節目來賓

「不要再叫我想開點!我就是做不到啊……」

「我滿腦子都是那些畫面、那些話,越想越不是滋味」

「每次一進入思考的死胡同裡,我便轉啊轉地出不來!」

「天哪!我有病嗎?我在自怨自艾什麼鬼?想這些又有什麼用?」

你心裡常不斷「循環播放」那些折騰自己的聲音嗎?

你常一件事感到不對勁,就開始從一個點、到線、到面,無限擴散?

你不懂為什麼其他人這麼快就想開了,你卻還在原處打轉?

在鑽牛角尖的過程裡,你不斷自我檢討,你批評自己、又質疑他人,不放過自己、也抓著別人不放。當我們內心累積太多負面情緒,我們的理智也會失去秩序,變得難以理性思考,只感受到越來越強烈的無力與疲憊感,而這又使得我們深陷在憂鬱情緒中,認知思考更加窄化,更加反覆地去提取、琢磨某些互動或言語,更停不下來地鑽牛角尖。

針對鑽牛角尖的現象,在心理學中探討「反芻式思考」的學者Treynor提出兩種類型,分別是「深思反省型」及「苦惱自責型」,其中深思反省型就是較幫助適應的鑽牛角尖類型,它是有目的性地聚焦在問題解決上,使得我們能改善困境、調節情緒;相反地,苦惱自責型就是會帶來很多困擾的,這樣的思考方式,會使人將注意力聚焦在憂鬱情緒上,甚至一直拿現況去和一些無法達成的目標做比較,而更感痛苦。

「人生有振作奮鬥的時刻,也有必須接受現實的時候。現在木已成舟,只有傻子才會去鑽牛角尖。」——《大智若魚》

當落入不停打死結的思考慣性裡,你需要的是有意識地「正念再感知」,幫助自己不過度專注和著眼於眼下的負向事務,練習拓展、移轉你的注意力,透過自我訓練,形成新的認知運作模式,讓鑽牛角尖為你帶來適應,而非折磨,讓你總是事與願違、每況愈下。

在擺脫鑽牛角尖工作坊裡,姵瑩心理師將透過

「兩大鑽牛角尖常見公式 X 五大注意力訓練法 X 三面向正念調節」

帶你理解自身鑽牛角尖模式,看見思考形態為你帶來的幫助與傷害,進而學習五種有效投入及脫離注意力的方法,並透過三面向正念練習,調節你的思維與情緒,以擴充心靈彈性,成為真正的智者!懂得何時出手緊握、何時鬆開雙手,不再執著。

1. 檢視鑽牛角尖的思考模式

2. 直視與修復內心檢討自我/他人的聲音

3. 正念練習、學習五大注意力訓練方法

4. 調節認知與情緒的運作,重建自信、有效率的生活

  • 思緒煩雜、無法專注者
  • 生活常感到無力、疲憊者
  • 常陷入自我檢討的憂鬱與焦慮
  • 為他人的過錯過度糾結者

擺脫人際孤獨:
解開互動包袱,創造社交新紀元

導師:林佳慧 Sunny
愛心理諮商心理師 / 【為什麼我們愛得如此不安】出版作者

「明明在一群朋友身邊,卻覺得他們根本不認識真正的我?」

「為什麼他們很輕鬆就聊起天來,我卻時常格格不入?」

「小時候常常一個人很孤單,為什麼長大想要一個懂我的人這麼難?」

「我不知道能怎麼跟人好好相處,交心好難,知己難尋!」

「如果他們知道真正的我,還會跟我做朋友嗎?」

既然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那麼小時候孤單,長大了就可以熱鬧吧?

那麼,為了「看起來」不孤單,你選擇待在群體裡,那張看似熱鬧與受歡迎的面具之下,卻依舊是孤單的靈魂。

你不懂社群媒體的發達,這些虛擬的按讚留言背後,你依舊感到沒人真正在意你、了解你,有一道高大厚實的人際藩籬,你總是難以跨越,在每一次想要與人交心時,你格外謹慎卻也格外敏感,你害怕被拒絕,你也恐懼被看穿,在微熱鬧後,你又穿上厚厚的保護殼,行走在人間。

研究指出,孤獨感對健康有重大危害,相當於一天抽15支煙的致命程度!

孤獨感早已被證實不只是一種情緒感受,還會影響一個人的生理健康、工作升遷、情感關係發展等。高孤獨感的人容易有退縮的情況,而退縮的內在狀態及外在表現,又會令我們更加孤立自己、不敢真正與人親密,同時,也讓他人認為我們是難以親近的,而逐漸疏離,這對關係深化、團隊合作都有著負向影響,甚至高孤獨感會增加疾病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因此,許多國家越來越重視孤獨的現象,例如:英國政府在2018年初設置「孤獨次長」、2021年初日本任命了「孤獨孤立對策擔當大臣」,期待能解決因孤獨而生的社會問題,而孤獨死(lonely death)也成了各國探討的熱門議題。

「濫交,為孤獨的個體提供了一種強大但卻短暫的安慰。

之所以短暫是因為這並不是真正的關係,而是關係的拙劣仿造。」——歐文·亞隆

在讚世代,速食愛情當道,我們往往以為面對孤獨最好的方式,是努力成為「人氣王」,但其實這反而令我們更孤獨了!

我們需要的是去建立與人「有意義的連結」,不再奮力在人前展示出完美的一面,而是在關係中敢於真實,坦露你的脆弱與痛苦,並去相信對方願意好好聆聽、溫柔承接。當生活中有了足夠多有意義的關係,你將既能與人深度交流,又能夠享受獨處時光!

在擺脫人際孤獨工作坊裡,佳慧心理師將透過

「三大孤獨常見公式 X 五大社交連結法 X 四面向打造心靈的家」

帶你理解自身孤獨模式,貼近「內在孤兒」狀態,並學習五種有效與人開展、建立、延續關係的方法,進而直面關係互動困境,形塑適合自己的人際攻略,練習愛與被愛,重整、打造內在歸屬感之家,擁有內外一致好人緣。

1. 檢視內在的孤獨與人際模式

2. 直視、修復人際孤獨的核心因素

3. 學習並練習五種社交連結方法

4. 重新定位自我,提升人際社交網絡的品質

  • 渴望更高品質的人際連結者
  • 缺乏人際支持、內心孤獨者
  • 害怕不被認同或拒絕的焦慮
  • 面對社交場合感到矛盾,既想參與卻又選擇逃避者

相關媒體採訪

 

林佳慧心理師在飛碟《生活同樂會》與

主持人蕭彤雯針對「情感囤積症」的對談

 

吳姵瑩心理師在飛碟《生活同樂會》與

主持人蕭彤雯針對「完美主義」的對談

兼具理性與感性

透過研究數據與測評提升你對困境的認識,透過演練與對談軟化困境的難度,幫助你跨越瓶頸。

系統流程與方法

在改變的歷程中,有系統有方法的遵循,讓你人生前進時不迷惘也不迷路。

六大實際人生困境

六種實務當中常見困境,涵蓋多數人一聲中容易出現得各種疑難雜症。

線上線下同步進行

滿足海內外華人需要心理學習的趨勢,同時提供三個月影片回放,幫助學員深化學習。

【現場互動票券】費用說明

報名兩堂或兩人同行享此優惠。
$
早鳥截止至開課前一個月。
$
原票價於課程前三天截止。
$

【線上旁聽票券】費用說明

備註:線上旁聽主要是旁聽講師授課、現場學員與講師間互動與討論,可以留言發問但不一定可以獲得立即性回覆,

將由講師彙整後於課程中回答,助教會視線上旁聽學員人數,協助分組進行線上小組討論,但不會有講師參與其中引導討論,

若介意此課程形式者,請勿報名。亦有課程回放觀看權利。

因此本票券適合不需要與講師互動、無法到現場上課的學員報名。

報名兩堂或兩人同行享此優惠。
$
早鳥截止至開課前一個月。
$
原票價於課程前三天截止。
$

💬 FAQ問題集

一、報名相關問題

A:你可以點選愛心理的官網(https://www.iiispace.com/)或是直接透過Line(@ iiispace)與我們聯絡。

A:可以線上刷卡,也可以透過Line(@ iiispace)與我們聯絡進行轉帳付款。

A:兩整天共12小時的工作坊、課程講義。

A:課程當天下完課後,可索取發票。

A:一樣維持兩堂課的優惠單價。請記得在報名時,備註您要購買的課程,才不會遺漏您的報名資訊喔!

二、課程相關問題

A:報名並繳費成功後,請登入愛心理線上學校,找到該「課程名稱」,點選進入後,即可看到課程回放影片喔!

A:可以的,但是需要出自內心自願來上課,才會有幫助。建議與對方來一場真心的交談,提出你對課程的想法,以及對目前關係的看法,邀請對方一起參與。

A:此課程沒有資格限制,只要您認為課程內容符合需求,都歡迎您來上課。

A:此課程有開放現場上課,全程有錄影,故為上課影片喔!

A:有講義,在開課前三天會寄發至學員信箱。

A:沒問題的,所有畫面裡的學員都會經過模糊後製處理,不會露臉;參與線上課程的學員也可以選擇不開啟鏡頭。

三、課後相關問題

A:課程結束後約一週時間即可在線上學校看見回放影片檔案。

(以當初報名時的信箱註冊線上學校會員,課程結束後約一週後登入,點選該課程即可觀看回放。)

A:我們會於課程結束後的一週內將發票寄出。

A:可以的,請於購買時透過Line(@ iiispace)告知我們。

A:歡迎透過Line(@ iiispace)與我們聯絡。

若為個人議題,我們也可協助安排諮商或是推薦您其他適合的課程。

A:歡迎透過Line(@ iiispace)與我們聯絡,或是提供您的聯繫資訊,我們會有專人與您聯絡。

四、其他問題

A:愛心理平台在105年8月設立,一直以來透過社群媒體不斷推廣心理健康知識,同時舉辦線上與線下講座,打造線上學習平台,不斷促進社區民眾與海內外華人在自我、兩性、職涯的知識增長,同時也跨足企業推廣工作與生活平衡。

愛心理諮商所於110年4月正式設立,更專注於提供個人、家庭、親子諮商與沙遊治療等專業服務。 從多元線下講座與工作坊,至今已舉辦約421場次,旗下有22位作者,以及950篇以上實用文章,且每個月持續更新。

期許透過愛心理,讓更多人得以系統性理解生命議題,達到全方位的心理成長。

🔺注意事項🔺

@如因招生人數不足或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導致無法開課,本工作室有權延期/取消該項課程,所繳交之費用原金額退費。

@報名後要調課,須於開課日十四日前通知(包含假日),可進行一次轉調課程,如需轉第二次須另收手續費300。(經轉課程後,該課程無法退費)

@如果取消報名,開課日十四日前告知(包含假日),可辦理退費九成(行政費與金流費用); 少於十四日無法要求退費,轉讓或延期課程,敬請學員確認後再行報名
例如:課程上課為6 / 23,若要退費須在6/9以前,可辦理退費;若是6/10以後將無法退費。

@凡加購線上系列課程者,如需退費,費用會先扣掉線上課原價費用後,再進行九成退費。
例如:購買–早鳥價會
退款NT $ 4,950元。
算法:NT $ 7,500元+【安全感】線上課NT $ 699,共NT $ 8,199,兩週前提出退費,將取消線上課程費用NT $ 2,699後,退款NT $ 4,950元。(4950元= 8199-2699(線上課程費用)X90%(再取代一成行政費與金流費)

@上課日如遇颱風天災,將依據政府公告為準並擇期上課。

@本工作室保留課程開辦與否之權利,並最遲於上課前3日以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寄發「課程前通知函」,敬請注 若未收到信件,請確認垃圾郵件。

@若有其他問題可加入LINE @(@ iiispace),回覆時間為週一至週五下午13: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