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小時候的我很愛哭、也很常哭。
長大以後,眼淚卻不自覺地藏到連自己都找不到的地方。
起初是不敢在他人面前掉眼淚、後來盡可能拒絕接觸任何會掉眼淚的電影或音樂,到後來,就連遭遇分手或親人過世時,我已經不知道該如何掉淚。
然後,我也隨著別人的回饋、逐漸對自己形成新的認同認:
「不哭的我才是長大、成熟的。」
◆
假如遇到美好的事情會開心、得到期待已久的禮物會興奮、被協助的時候會感謝,那麼遇到難過、悲傷、失落的時候,為什麼不能哭泣呢?
失去了哭泣這項重要的情緒表達力,為什麼我們反而覺得自己很成熟,卻不是為自己感到擔心?
理由你我都知道,因為這個社會期待我們長成這樣子。
如果沒有好好注意這種現象,慢慢地,我們會連開心的能力也逐漸消失。因為這個社會同時期待我們成為一個穩重、不隨意喜形於色、不要情緒起伏的人。
這個社會對我們有好多期待,卻從來沒有期待我們成為真實的自己。
◆
情緒會引發生理反應,難過的時候掉淚、緊張的時候肢體僵硬、開心的時候心跳加快並帶動臉頰肌肉自然上揚,當我們壓抑這些情緒的時候,也同時抑制了身體本該出現的反應。
累積在身體的能量,很可能會以各種不適當的方式來宣洩。
好比說:大吃大喝、物質濫用、傷害他人或自己。
好消息是,已經長大的我們,還有機會幫助我們的孩子辨識、表達自己的情緒。
當孩子出現某種情緒時,能夠辨識、用適當的方式表達,進而回歸平穩的狀態,長久下來,就不需要用激動或攻擊的方式來表達。
◆
具體的情緒引導方式,可以參考表格中這幾項溝通策略。
引導表達情緒
鼓勵面臨困境的孩子
淺層同理
深層同理
這幾個月我在講座中經常示範這些問句,很多家長和老師在聽完講座後就能駕輕就熟的練習,相信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一定也可以。
陪伴你成長:【親子學】親子間的療癒連結:呵護每個待綻放的脆弱天使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