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樣跟你媽有什麼兩樣!」這句話也踩中了你的地雷嗎?

作者:蕭婷文 諮商心理師

女兒和母親的關係總是非常親密而複雜,因為母親是女兒們認同的第一個女性角色,母親的愛與照顧也是從小接觸最溫暖的東西,我們都是在母親的牽引之下慢慢認識這個世界,在我們成熟獨立之前,母親可以說就是我們的全世界,但除了滋養性的部分,母親也總是會帶給女兒一些陰影。

如果有人請我描述我的母親,我能想到的第一個形容詞就是「任性」,也常常跟朋友開玩笑她就是個「老公主」,她總是隨心所欲、變化莫測,堅持自己的想法,但想法又常常改變,讓身邊的人因為她而奔波麻煩,這些特質都讓青少年時期的我氣得半死,大小事都可以跟她吵得不可開交,還記得有一次我跟她出國玩,在國外吵架吵到打給哥哥哭訴,但不管怎樣,最後我都會在哭著道歉中跟母親和好。

母親這些讓我非常反感的特質,也讓我告訴自己絕對不可以變成這樣的人。我正在抵抗自身帶有她的影子,透過這方式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

就像是電影《淑女鳥》中的主角,她討厭父母給她的名字,討厭父母幫她安排的大學,她所做的事情很多都是為反而反,但同時她卻跟母親睡在同一張床上,也會一起去挑舞會禮服,在周末相伴散步。

看著女主角,我彷彿看見青少年的自己,透過反抗母親來證明自己長大了,透過否定身上跟她相似的特質來宣告自己的獨一無二。

青春總是在抵抗與依賴中前行,在日常瑣碎片段中層層堆疊我們的模樣。

而隨著慢慢成長,我也漸漸發現自己有時候還真的跟我母親很像,我也是個靠感覺走的人,理性常常打不過感性,自己喜歡的人事物就會義無反顧地喜歡,有很多自己的堅持,時不時也會透過一些小任性來撒嬌。

其實,成長不是完全擺脫母親,而是擺脫「害怕被母親影響的那個自己」。

「你這個樣子,跟你媽有什麼兩樣?」

這句話容易惹毛很多人,這句話象徵我們彷彿永遠無法擺脫母親的束縛,抑或是步入母親的後塵,而這是很多人害怕的事。

我與母親關係的轉變在於,我看見自己可以認同母親而不會變得跟她一模一樣。我開始不再抗拒我身上出現她的模樣,我可以知道自己有自己的做法與力量。拿掉我不喜歡的部分,留下自己喜歡的部分,所以對於母親的樣子我不再極力反抗,我可以看見在她的人生脈絡之下,她是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來面對問題,塑造她的人生風格。

而我的人生脈絡跟她不同,我有我自己樣子,我有我自己的選擇,當我擺脫害怕被母親影響的感受之後,得以成長,走出心中母親給我的框架與束縛,開始「分離」,不管是心理上的分離、還是實際上金錢與距離的分離,我才能讓人生「自在」前行,成為真正的獨立狀態。

有了這一層距離,我開始可以心平氣和地面對那些我不喜歡的特質,可以親密地享受那些我很喜歡的特質。

母性總是偉大,我從青春期踏上自我統合的路上,因為對自己的懷疑與厭惡而投給她諸多反駁跟牢騷,但母親總是等著我,告訴我,我一直都是最好的狀態,最棒的小孩,這也是母親給予我人生最大的禮物。

 

陪伴你成長:【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延伸閱讀:沒來由的提不起勁?四種脫離莫名低潮期的方法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