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在心理諮商的工作裡,經常會遇到有人很困難去覺察自己的感受,每當我問到:「你看見他很難過時,你的感覺呢?」或者「當他這麼說時你有什麼感覺?」而往往他們的回應是沈默許久,接著緩慢地吐出幾個他們覺得是「感受」的詞彙。可能會說:「我覺得他其實可以不要想這麼多!」(這不是感受,這是對對方的建議)或者:「他這樣講很不厚道,虧我平時對他這麼好!」(這也不是感受,這是對對方的批評)。
失去感受,是很長時間累積下來的結果。當你失去感受,你除了難以連結自己的情緒,更難連結他人的情緒,因此經常在關係中的另一半陷入痛苦當中,你可能還覺得他「為什麼要讓自己這麼痛苦?」而無法體會他痛苦當中的無助和恐懼。可是親愛的,多數人痛苦最大的來源,就是關係相處,或者關係當中是否感覺到連結和被愛,當你失去感受,你就如同穿上盔甲一般,難以靠近之外,別人也容易因為靠近你而碰出一身傷。(擁抱內在小孩:戴上「面具」的美麗與哀愁)
失去感受的危險又在於,你可能很難從傷痛中復原,例如你失去重要的親人的失落和哀傷感,你會很努力地讓自己沒事,甚至看起來沒事,你會阻斷他人的協助不讓自己看起來脆弱,你會痛恨自己過了幾年還會感傷哭泣,而你會遺棄你的記憶,甚至拋下過往那些時光的自己,最終感覺自己的不完整,而急切地需要另一個人來完整或救贖自己,又或者因為自己的不完整,更加與人隔絕或厭世。你一定會想,究竟是什麼讓一個人失去感受甚至拒絕感受?當我們生下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哭,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把感受藏起來甚至遺失了?在實務工作上最常見的是:
1.經常看見他人崩潰或環境中情緒張力過大,例如父母經常吵架或家中有人有情緒、精神上長期的困擾,而沒有適當求助;
2.教養中情緒表達被拒絕甚至被斥責,而沒有被理解,例如當你因為很努力想要獲得某個獎項卻沒有得到,周遭的人就怒罵你不夠認真,而沒看見你的努力和失落。
3.自我保護以避面自己崩潰,可以暫時幫助我們度過某個激烈階段而完成某些事務,但長期而言卻會造成身心失衡,若這是習性,則可能跟第1.2點成因有關。
然而,很多人是在經歷情緒崩潰或者陷入身心病症候,才開始意識到感受和情緒的失聯的可怕,因為情緒黑暗面的出現會讓人痛苦,但它的反噬則讓人充滿負面思維甚至毀滅自己。當他們開始正視感受,經歷其糟無比的階段後,才真正打開感知,連結到內心深層孩子,了解自己的想法甚至感受,而真正感覺到自由和採取行動為自己而活。(擁抱內在小孩:讓你身心超支的認同上癮症)
所以親愛的,創造深刻的愛與連結,在愛裡讓對方感覺被懂,也感覺到對方對你的愛,是需要打開感受的。當你決定好要開放自己的感受,學會面對自己各式情緒,也學會對自己的情緒負責時,Melody Beattie在「每一天練習照顧自己」提到幾個方式來提升自己的「感受」進而照顧自己的方法:
1.寫日記時,感受當下湧現的情緒
2.「要是」的遊戲。要是你能擁有任何想要的感受,並如此感覺不會讓你變成壞人,現在你的感覺如何?
3.找一個可靠、善於傾聽且接受你的人,用開放坦誠的態度,與他聊聊。
開放感受並不會讓我們一厥不振、失敗或變得糟糕透頂,雖然在初始階段會很不習慣,但要記得,是我們「面對感受的態度」影響我們,而讓我們感覺自己變得糟糕,也是這些態度影響我們去愛與被愛。親愛的,祝福你在開放感受時,更深刻地去愛。
延伸閱讀:愛情心理學:真正懂你的人,不需要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