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情緒無法表達時,身體會替你說出來

作者:張瑋庭 Allie 諮商心理師

其實我們心裡的不舒服,身體都知道,過去的成長經驗留下來的情緒,他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換個方式告訴我們,情緒還是在的。

有時候我們害怕表達情緒,因為害怕面對情緒自己會受傷,或者是擔心自己的負面情緒傷害到身邊的人,所以我們選擇壓抑、沉默;然而這些被壓抑的情緒,你以為消失了,他只是轉換成另外一種方式呈現,像是沒由來的頭痛,其實這就是身體在向你抗議的反應。我們的理性與感性在打架,表示內心感受很強烈,但是腦袋卻想停止接受到情緒的感受,因此產生衝突,轉由腦部的疼痛,來代替我們說出身體負荷過多的情緒,而我們常常都會有這種習慣性的壓抑,把情緒堆積在身體裡,總有一天會抗議,讓你知道被壓抑情緒不是不存在,而是還沒有爆發出來,這讓我想起了一個個案,陸小明。

陸小明是一個不會表達情緒的個案,小時候父母為了家裡的事業忙碌,無暇照顧他,所以他時常住在親戚家,他心裡總認為,要當一個貼心的好孩子,所以把自己的悲傷、難過藏在心裡,不想造成家裡的人困擾,而長期壓抑下來的情緒,卻讓他身體開始漸漸地出了問題,一開始只是短暫的頭暈、沒由來的頭痛,後來甚至出現注意力沒辦法集中的狀況。直到有一天,當頭真的痛到沒辦法上班,他才發現自己的身體出狀況了,看了醫生也沒檢查出身體功能的異常狀況,醫生建議他找諮商心理師,他才決定來找我。

在諮商中,陸小明描述小時候發生的事情,無論是好的回憶還是不好的回憶,他總是笑笑的跟我說事情發生的經過,但是誠實的眼淚卻止不住地從眼眶流出,聽著他的敘述,我心裡感覺到不捨,在小小年紀就得把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得要靠身體的抗議才有反應,我心想陸小明累積到現在,這股情緒也許不只帶著當年的傷心、難過,也還有長期累積下來不能說、不敢說的委屈,藏到現在已經累積太多、太多想壓抑但卻壓抑不住的情緒。

當人面對壓力時,會自然作出戰鬥、逃跑的反應,而會引發負面情緒的事件,已經被大腦解讀為「危機事件」,因此開啟了陸小明傷心、難過的雷達,當他偵測到事件會引發自己產生情緒時,身體便會自動開啟警戒,讓我們的大腦處在一個緊張的狀態下,而習慣以逃跑的方式壓抑情緒反應,會形成身體運作機制的自動化反應,每當身體警報響起,卻被我們壓抑強迫關機,長期下來就會導致我們身體出現異常反應。

因此若是我們能真實地面對與接納自己的情緒,便能將負面情緒的警報解除,進而使我們的大腦放鬆,就算偵測到負面情緒也不會起作用,因為當我們能接納情緒時,這個情緒已經不再是「危機事件」。

接下來,我在諮商中引導陸小明一步一步地接納自己的情緒,首先,透過自我覺察,發現卡在自己身上的情緒,接著,練習與情緒共存,最後,能夠感受並且承認自己當下的情緒,在情緒覺察的過程中身體的不適感可能還是會浮現,在身體允許的狀態下,讓這些不舒服的感覺停留,當我們下意識地去覺察情緒,我們的大腦就會不同於以往的作用,那股想抑制情緒的意念就不會浮現,從大腦開始不強迫關機,到警報被關閉,最後能接納真實的情緒。

當陸小明能夠與自己的情緒坦誠相對,試著感覺到悲傷、感覺到難過,果不其然,頭痛的症狀逐漸減少了,甚至因為練習身體的覺知力,也讓他提升專注力,當我們願意看見情緒並且試著感受情緒,反而能調整大腦的認知,進而讓身體放鬆,也能夠觸碰並且接納我們的核心情緒。

我們說不出口的情緒會累積下來,都是身體在幫忙承受著,如果你也習慣壓抑自己的情緒,希望你能試著找一個安全、不會被打擾的空間,給自己一個與情緒獨處的時間,感覺情緒的存在,也許情緒被壓抑在我們的身體某個部位,只是我們沒有發現。

坦誠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再只是用壓抑的方式假裝他不存在,你會發現負面的情緒沒有那麼可怕,是可以真的被消化、真正被接納的。

 

陪伴你成長:

【心理瘦身法】克服減重心魔,擁抱滿意身形的16堂課

延伸閱讀:劃時代的治療策略「澄心聚焦」:回歸你與情緒和解的關係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