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妮婷 諮商心理師
孩子上學之後,家長要擔心的狀況數也數不盡。
「每個孩子有他天生的氣質」,該如何結合天生氣質與後天教養做適配,是父母需要用心著墨的地方。大女兒與小女兒的性子南轅北轍,即便相差五歲,大女兒的單純率直,常常會被靈巧的妹妹捉弄;對於教養,因材施教是最貼切的方式。
某個周末夜晚,我們一家四口窩在沙發漫談:
大女兒:媽,你上次不是有跟我說同理心就是要站在別人的角度幫他想嗎?
我:是的,怎麼突然這樣問呢?
大女兒:我覺得我用同理心對待我的好朋友,可是他好像不是這樣對我。
我:喔?
大女兒:每次他忘了帶橡皮擦或是鉛筆,我都會借他,有幾次借了沒還,跟他要他卻說因為我們是好朋友,他喜歡我借他的文具,所以叫我送他,我想說我們是好朋友,所以我願意送他。
我:恩恩。
大女兒:可是我前幾天忘了帶筆跟他借,他卻說只帶兩支筆怕不夠用,叫我去跟別人借,可是我明明看到他鉛筆盒裡面還有好幾支筆。
我:你當下沒有把你的疑惑跟他說嗎?
大女兒:我想說他可能有說不出來的原因,我站在他的立場想就不想多問了。我跑去跟另一個同學借,我卻從那個同學口中得知我的好朋友居然陷害我,他跟另一個同學說有支筆被我弄壞了,可是那支筆明明我沒有碰過,是好朋友用壞的卻說是我。
此時先生開口:傻孩子,你好朋友這就是在捅你啊!
是的,「同理心」的對立面很可能遭遇「捅你心」的對待。在關係中,我們總以為只要一心一意替對方著想,應該也會得到相同的回報;實則不然,不是每個人都有一顆溫柔涵容的心,你的體貼或許在對方眼中成了防衛而攻擊,當你意識到自己陷入充滿委屈的關係中該怎麼著?
我:媽媽很高興你懂了同理心的原則,但同理心的使用也要有分寸喔!假使好朋友的行為讓你感覺不舒服,你要試著去表達出來。像你主動跟我們分享這件事情,我覺得就是很好的表達。我們可以練習整理好朋友與你之間的這些事件,你的情緒感受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去處理……。
老實說,身為媽媽怎麼可能聽到孩子被欺負而不心疼的?倘若父母每每聽到孩子被欺負,即不分青紅皂白幫忙去討公道或要求孩子打回去,這孩子將會學到什麼?如此孩子將學不會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無法正視內在的需求。自我概念模糊的孩子長大後,最大的挑戰在於每每遇到問題就會迷航,形成外表長大了,內心卻總浮浮沉沉尋找自己的皈依。
我教孩子要當個善良的人,其「善良」並非一直隱忍或退讓,善良該有個界線:也就是「尊重」、「權益」及「自我保護」。人我之間界線每個人所設立的標的不同,我希望孩子在這三個原則之下:「該愛就愛,該捨就捨」。
陪伴你成長:【親子學】親子間的療癒連結:呵護每個待綻放的脆弱天使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