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孩子不上學?心理師:放下教導建議,帶著「讓孩子成熟開放」的信念去等待

作者:洪美鈴 諮商心理師

曾經有個醫師,在我做不孕治療時跟我說過:「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不贊成你做這個風險太高的決定,但妳如果堅持,我就支撐妳,陪你走一趟。」後來我就死心蹋地信任他,無論結果好壞。

我們每個人,如果想要對什麼事有所改變,靠的不是知識,而是足夠經驗,而且多是「不舒服」的經驗,拒學議題彰顯了所有人(包括拒學生、家長與老師們)的困難改變,如果期望改變可以發生,倒推回去,我們可能都需要累積足夠不舒服的撞牆經驗,差別只是可否「有知覺」罷了!

如何有知有覺?我們不只害怕自己不舒服,也對對方來回撞牆跟著焦慮感覺自己被評價,對孩子、家長、老師皆是,系統中面對彼此,我們可能過於固執,但並沒有宿怨舊仇,只有自己的焦慮,以及各自都想要對方快些改變。

讓對方改變不是來自我的教導建議,而且說真的,往往不從別人說出口的選項才是我們自尊心許可的選項。人生很難,難在改變常來自我們對不舒服的經驗有足夠的知覺,所以只要不是傷害自己傷害別人,陪著走一趟吧!至少這一趟因為有我們支撐對方、陪看著風險後果,希望會降低焦慮,比較勇於去感覺。

「你確定嗎?雖然說實話,我覺得可能結果不如你意,也許還能多些別的選項,但我可以理解你的想法,你真想要的話,可能後果是⋯⋯,那⋯我也就一起面對吧!」

我們總是先學會承擔結果才學會評估風險的,而友伴的支持會讓我們更願意負責。拒學個人到家庭學校系統,如果都切斷連結自然更加退縮難以改變,如果可以,放下對彼此想要教導建議的連結方式,唯一需要堅持不放棄的是「讓孩子成熟開放」的信念,接下來,就是給出後果的分享,以及不評價的陪著面對的經驗(不是幫忙或取代),一遍又一遍,至少先成全了信任的連結,再循路走向改變吧!

 

 

延伸閱讀:如何回應孩子拒學?你可以做的是:當孩子的鏡子,映照真實的他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