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
當我們還是個孩子時,一邊探索這個世界,一邊回頭尋找父母的臉。我們渴望父母永遠在我們身旁,當與父母的眼神交會時,我們就安心了!
當我們長大時,仍然有著一顆玻璃心,也渴望身邊有個讓我們安心的人,帶給我們安全感。即使成為孩子的父母或師長時,也是如此。
如何給他更多力量,而非拿走他身上的力量?
每當焦慮不已的家長前來諮詢,他們問:「怎麼辦?我該怎麼做?」
說真的,大部分的時候,我幫不上忙。但我看到,他們除了想尋求解決之道外,眼中也在尋找一份可以安頓內心的依靠。
每當慌亂的老師前來訴說,對自己班上同學束手無策時,我知道我也無法提供什麼高見。然而,我發現,老師們要的,往往不是由你告訴他們該怎麼做,而是讓他們失調的情緒有著釋放的空間。
究竟,面對這些內心失序的靈魂,我們能做的是什麼?或許,我們該思考的是,如何帶給對方更多的力量,而不是拿走對方身上的力量。
有時候,我們急於告訴對方怎麼做,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無能,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到比對方還要高的位置上了;此刻,我們正在消減對方身上的力量。相反地,當我們能夠只是靜下來,溫和而穩定地聆聽,用帶有同理心的詞語回應對方,便與對方連結上了。
「知道有人懂我」,這是一份人與人之間的連結,本身就是力量的來源。
身為專業的助人者,我們面對的,有時候是困擾中的案主,有時候則是被認為有問題的案主周邊的重要他人。
正如,家長為了孩子的問題行為而感到疲憊不堪,把這份痛苦傳遞給導師,導師在一番努力過後也無能為力時,來到我身邊,把這份來自於孩子、家長以及自己的壓力,一股腦兒地拋給我。
也有些家長,孩子在學校的狀況頻傳,一天到晚被老師打電話告狀。老師把其班級經營與課業要求的壓力放到孩子的父母身上,父母再帶著這份沈重的壓力,轉而向我求援。
於是,我所接收到的,往往是層層累加之後的負擔。他們常說:「你是專家,請你告訴我,該怎麼辦?」
所謂的專家,有時候並非比第一線面對問題的人員,有更多的辦法。即使有些可提供參考的對策,眼前這個失神倉皇的生命,也不一定聽得進去——他們需要的,是被理解與支持。
於是,在真正的專家身上,常常有著一股強大的力量,能夠承接或包容那些累加的壓力;也就是,即便暫時沒有更高明的做法,但也能夠頂得住這股無形的壓力,讓陷入困境中的人們覺得放心又安全,進而也能堅強地回應他們的困境。
照顧他人是指「有能力承接他的不安,又不過度涉入」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的創始者李中瑩老師曾說,一個成熟的人,是有能力照顧自己與照顧他人的人。
我認為,照顧他人,不是凡事親力親為,或總要代替他人做決定及解決問題,而是有力量承接起他人的不安,並提供支持。
在此同時,照顧自己更是相形重要。能夠照顧自己的人,是懂得將自己與他人的責任區隔開來,給予協助但不過度涉入他人的議題中,也就是阿德勒所說的「課題分離」。
我提供你支持,不代表我需要為你的人生負責;屬於你的責任,仍須由你去扛起。我只提供你一個安全與放心的空間,讓你能為自己找到更多力量,以及選擇並嘗試更多解決困境的方法。
你的無力我能理解,但我願意陪著你,面對這份無力,直到你的內在逐漸萌生力量——即使現在沒有最好的辦法。每當你有著像孩子般的玻璃心時,你能在我的身上找到那份如父母般堅實的安全感,而有能力面對自己的課題,並在這個充滿未知的世界中繼續冒險。
願我們都能長成一位成熟的人,成為一個他人身邊穩定而堅強的存在,有能力照顧他人,更不忘記先把自己照顧好。
時時刻刻自我提醒。
寫給全天下的大人,也寫給我自己。
延伸閱讀:【好文分享】成熟的人相互吸引!六種小女孩與成熟女人的差異。
志恆老師好書推薦:《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