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乙欣 諮商心理師
還記得在我的求學階段,有一位輔導老師曾在生涯規劃課程中,向我們分享關於他自己的職涯故事,他說自己也並非一開始就知道「我要什麼?想成為怎麼樣的人?」只是在成長過程中發覺自己喜歡說話、也善於表達,因此曾經夢想未來成為一名記者,也實際付諸行動參與課程及訓練,但真的接觸後卻發覺那並不是自己所喜歡的,也因這段經歷,更確信他想從事的是可以上台說話、發揮好的影響力的工作,然而這段看似「走錯路」的經歷,並沒有白白浪費,因為實際的投入其中體驗過,才更清楚哪些部分不適合自己、也更釐清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在上述的例子中,輔導老師果決判斷、勇於重新做選擇,成為他在生涯跑道轉換時的一大優勢。但也仍有許多人還卡在生涯的難關裡,常常碰到身邊的人告訴我:「頭都洗一半了,還能怎麼樣?」這句話看似充滿著無奈,但我們真的無從選擇了嗎?究竟走錯了路能怎麼辦呢?要在迷霧裡為自己指點迷津,除了求神問卜,也可以試著參考以下的步驟:
一、辨識:
走錯路的狀況有很多種,是不知方向的迷路?還是走著走著發現路徑與想像中不同?又或是發覺走進陰暗危險的窄巷,急於轉身逃走?我們需要先辨認自己處在何種類型的走錯路,方能選擇後續更適用的應對策略。先將各種生涯議題或轉職困擾者,簡單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迷霧籠罩型:過去較少機會思考生涯的目標與理想,也尚無充裕的經驗探索自己喜歡或有興趣從事的工作類型;或是向來乖巧、聽從長輩指示及安排,猶如在迷霧中前行。
・暈頭轉向型:眼前的選項同時都想要(或都排斥),但每個選擇都其利弊得失,因找不到最完美選項而猶豫不決;或是意識到環境、時機不佳、有志不能伸、窮忙與瞎忙,因此只好待在原地焦慮不已、暈頭轉向。
・誤上賊船型:原先信誓旦旦,卻在進入該科系或入行後,受到不小的衝擊,也許是所學內容、出路不符想像;又或是工作內容、待遇、代價等不合期待,猶如隨時在刷新三觀,才發覺自己似乎適應不良,有如誤上賊船,來不及下船。
二、蒐集:
在初步辨認自己的生涯議題屬於何種類型後,便能針對該類型所需,補足資訊、加強資源。
1. 迷霧籠罩型:搜集他人在不同生涯領域的經驗談,累積不同的經驗刺激,拓展對不同領域的理解。
2. 暈頭轉向型:針對眼前的選項,搜集資料以分析利弊得失,若感覺獨自分系有些困難,則可以找尋職涯相關的測驗,協助探索個人的擅長領域,或尋求心理師的協助,進行生涯選項的優劣勢討論。
3. 誤上賊船型:留意「不符想像」及「不合期待」的元素是什麼,這會是重要線索,反推出自己想要追求的為何,例如因工作內容一成不變感到乏味、失望,這可能反映了內在自己渴望追求更有挑戰性與成就感的工作方式。
三、嘗試:
1. 迷霧籠罩型:從前一步搜集而來的資料中,篩選出一至二種有興趣的領域,初試水溫,常見的接觸方式如下:參訪工作單位、參與相關研習或課程、參加該職業體驗營等方式。
2. 暈頭轉向型:針對前一步分析出來的優劣勢,找到讓你感覺最值得的選項,釐清當下的方向。
3. 誤上賊船型:逐漸更認識自己喜歡什麼、想追求什麼之後,可觀察原先這條道路是否有別種走法,能幫助你再不轉換跑道的情形下,也能達成自己的理想;而若確定有困難,則需具體且務實的討論轉換跑道的可行性。
四、重整:
1. 迷霧籠罩型:在嘗試過後,也許會更清楚想走的方向,但也可能轉變為「暈頭轉向型」,那就可以再回到該類型的蒐集或嘗試的步驟,幫忙自己釐清不同選項的利弊。
2. 暈頭轉向型:當能從原先暈頭轉向的狀態,逐漸的定向已是相當不容易,但仍鼓勵自己隨時保持彈性開放的心態,允許自己隨時修正自己的生涯藍圖。
3. 誤上賊船型:在轉換跑道的過程中,勢必要克服的內心聲音:「那我前面花過的時間力氣算什麼?不就浪費了嗎?」此時我們可以嘗試轉換觀點,也許自己確實曾走在不同的路上,但你擁有的,是另一條路的風景與資源,與其膠著於「浪費」的部分,不如盤點自身與眾不同的經歷及特長,重整出詹欣且有特色的新路徑。
上述的步驟,簡單的為你提供些許的指引,但生涯議題與困擾的成因時則相當多元複雜,仍舊需要很針對個別需求的探索。
其實,很多人在選擇組別、科系、甚至就業方向時,都面臨著迷茫、不確定的模糊感,尤其理智上知道「生涯定向」是件大事,既然越是大事,就也越害怕做錯選擇。也許我們都耳聞過身邊的朋友對生涯、前途的困惑與擔心,也有人自認「唸錯科系」、「走錯路」,難免感到後悔、懊惱,但人生總是峰迴路轉,柳暗花明又一村,我們該如何使看似走錯的路,成為有意義的人生經歷,幫忙自己往更理想的目標邁進,便成了更重要的課題。
陪伴你成長:【心理師生涯體驗營】
延伸閱讀:【諮商指南】找朋友聊天免錢,怎麼還那麼多人選擇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