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分離焦慮的詞彙在孩子身上特別常被使用,當孩子要與照顧者分離時,有些會有抗拒反應,包括與父母拉扯、拍打父母,拒絕與父母分開,有些則是不停哭泣,展現脆弱情緒試圖讓照顧者心軟,或尋求更多安慰與語言上的保證。
然而成人雖然面臨分離不會有「小孩般」的行為舉止,卻容易轉為「情緒勒索」或「不停操煩」的現象。
他們會怎麼表現呢?通常分離現象還是發生在成年子女要脫離母親,人生進入下一階段的情境,包括離家或是婚嫁;當然,某些糾纏很久的親密關係也會有這種現象,不健康的情感關係通常的帶有照顧性與依賴性,因此分離焦慮也特別明顯。
1.情緒勒索
-「你不覺得除了我之外,沒有人會喜歡你嗎?」展現自己的包容與你的缺陷,用來打擊你離開關係的勇氣,其實來自於分離焦慮而出現的攻擊現象。
-「你怎麼這麼自私,為什麼偏挑一個這麼遠的地方嫁?那我怎麼辦?」透過指責讓你有罪惡感,覺得做錯事而應該要待在家人身邊,一樣來自分離焦慮出現的勒索反應。
-「我不能沒有你啊,你離開我怎麼活得下去?(哭)」展現自己的脆弱無助,激起你的責任感與歉疚感,甚至讓你覺得你是對方生命中的英雄,應該要繼續待著,分離焦慮。
勒索者的分離焦慮在於,關係分離將失去情感、情緒與生活上的依賴感,當一個人害怕倚靠者離開,會企圖打擊對方的自尊,讓對方認為其他地方不一定有更好的發展或容身之處,而害怕離開。
2.不斷操煩
-「那你去那邊沒人洗衣服怎麼辦?」
-「你生病有人照顧嗎?」
-「你三餐怎麼辦?怎麼知道夠不夠營養?夠不夠健康?」
這些操煩背後,都彷彿是一種軟性操控,說明著對你的不信任,也說明在他無法管轄的視線內,你還是不成熟的個體,過多的操煩會令人心生懷疑,是不是我還不具備獨立的能力,因此畫地自限無法在生活中前行,因此會不自覺待在舒適圈中,卻持續對關係感到厭煩。
操煩者的分離焦慮在於,關係分離後,會讓自己在關係中的角色失落,特別是母親遇上空巢期時,失去母親的照顧角色,會讓許多母親感覺空洞而會在不安的情形之下,不自覺放大母職,也就是開始做更多他認為媽媽要做的事,包括想幫孩子安排好生活的一切等。
因此,面對成人的分離焦慮,要能體會對方在分離之下的情緒,最核心的情緒往往是「悲傷」,但因為過於脆弱通常不會被表現出來,因此會出現強悍的情緒,像是攻擊或擔憂來掩飾。
因此你可以試著這麼說,緩和版:「我知道我離開會讓你『捨不得/思念』,所以這段時間我會盡量陪你,我們可以把握這段時間好好相處。」
或者直接版:「你這麼生氣,是因為很難過我要離開了是嗎?你要不要說說看這個難過的感覺?」
通常當分離的難過可以被看見與碰觸,就不用在關係中有這麼多偽裝與破壞,也能夠在分離後,再一次有美好的相聚。
陪伴你成長:【安全卡】從恐懼到無懼的心靈之旅 – 自我療癒篇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