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所謂共生關係,是兩個人的行為表現得好像只有一個人的狀態。
在溝通分析裡很立體地用自我狀態呈現共生關係。一個人的自我狀態有PAC三種,包括:
1.父母(Parent):包括控制父母(或批評父母),負責提供規範與社會價值觀;還有滋養父母,負責提供照顧與支持的自我狀態。
2.成人(Adult):能夠適時適地地根據擁有的資源,理性分析做出合宜決定的自我狀態。
3.小孩(Child):包括順從小孩(或適應小孩),會服從規範也會符合他人期待;還有自由小孩(或自然小孩),會自然想去做自己想做得事情,不受他人影響、不討他人歡心。
也就是說,一個健康人格,是可以在三種自我狀態中具有彈性,懂得社會規範、可以自我安撫、能夠理性分析、願意順應常規、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也就是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並且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
但當人在共生關係裡,意味兩人的PAC狀態剛好組合成只有一個人的情形,因此兩人會照一個人的意識生活在一起,又痛苦又離不開,在一起覺得窒息,分開覺得空虛。原因在於兩個人各自忽視PAC當中的自我狀態。
在我的實務工作中,最常看見的共生狀態有兩種:
一、「阿信的太太」與「敗家的丈夫」
這是很經典的婚姻組合,也是很多人會無法理解,為什麼女人含辛茹苦的拉拔孩子、努力賺錢,還要跟一個會酗酒、打人的先生在一起,很多時候女人要獨力面對家庭中很多的問題,包括經濟、家事等(成人A),也要照顧先生的情緒(滋養父母P),而先生則是沒錢就伸手要錢,反正女人也打不跑,不在乎他人的感受,只要自己的感受被在乎(自由小孩C)。
二、「操煩媽媽」與「媽寶兒子」
這也是超經典的親子組合,一邊責怪孩子不獨立、不省心,但當孩子有自己想法的時候又不允許。
操煩與管很大的媽媽,通常從小就要求孩子聽話,要孩子好好念書、當公務員,不準孩子打電腦、滑手機,不可以交女朋友,這個在孩子小時候不一定有太多問題,但當孩子成年後還這麼做,就有很大的問題,因為共生關係是一種僵化的模式,代表操煩媽媽會常有控制規範的說詞,像是我是媽媽你應該要聽我的(控制父母P),也會幫孩子解決生活問題(成人A),所以孩子基本上不用太多思考,照著做就好了,免得有太多衝突(順從小孩C),同時也需要來自母親身上的認可,而不能長出自我意識。
當關係中做「孩子」的一方,不用負擔起照顧自己與思考解決問題的情況,也可能不願遵守任何規範,就容易有「永恆少年」的問題,很多行為、想法與感受都容易表現得像小孩,也就不停吸引向父母一樣的人來身邊照顧他。
當關係中做「大人」的一方,不願正視自己「孩子般的需求」,或被「自己塵封的童年」,一心渴望照顧或控制他人的背後,往往有自己沒被用自己渴望的方式照顧和呵護,因此在照顧的過程,也在弱化另一個人,甚至不允許另一個人有像成人般的思維,這樣就能一直控制對方。
所以親愛的,你也在糾結的共生關係中嗎?要破除共生關係來到自我健全的狀態,將面臨關係中的衝突以及強烈空虛的感受,也要面對妳不熟悉的模式,例如長出孩子般的自由,或長出成人的思考與自我照顧、自我引導的模式。當你為自己補足的自我狀態,你將不再被共生關係給吸引,你將能吸引同樣自我健全的人際關係!
陪伴你成長:【關係界限】建立自尊與原則的人生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