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許妮婷 諮商心理師
「你這次段考集滿三張100分,爸爸就買手錶給你。」你是否曾為誘發孩子的學習動力而祭出獎勵?當結果不如預期時,你又是如何帶著孩子與自己去應對失落的感受?
印度電影《萬萬沒想到》描述大學聯考落榜的兒子無法承接失敗以及學霸父母的眼光,選擇跳樓結束生命,為了讓病危的兒子重拾生存意志,爸爸將學生時代的好友找回來,在病床前說起曾經每天一起幹蠢事的「魯蛇幫」怎麼逐步打破困難,撕開魯蛇的標籤。印度電影神奇的地方在於即便是陳腔濫調的劇情走向,然而浮誇與詼諧幽默的演出,仍有辦法傳達寓意,帶給觀影者反思的機會。
大人們常常教孩子如何努力去獲得成功,卻未曾好好教過他們怎麼面對失敗。
這是電影令我印象最深的句子。傍晚在等待孩子放學時,我問先生: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人告訴你失敗了要怎麼處理嗎?先生自小即為學霸,不同於我總是在與學業挫敗搏鬥。兩個迥然相異的求學歷程,我們歸納出育兒共識:學習的態度與歷程才是我們想使力的要處:因為努力使得成功更加珍貴,失敗帶來的失望與挫折難免,如何建立孩子可以消化負面情緒以及愈戰愈勇的精神,是父母送給孩子的寶藏之一。
我們總思考著成功要怎麼慶祝,卻鮮少教育孩子面對失敗的心態調適。電影中的兒子以為唯有上榜他的人生才有價值,落榜同時宣判死刑。孩子欲透過好成績得到父親的認可,以為跟上父親的腳步就會得到更多的關愛;工作忙碌的父親過於看好埋頭苦讀的兒子,以為只要給予口頭上的稱讚、規劃未來的慶祝藍圖就是愛的展現。父子關係看似和諧,實質上兒子早已被壓得喘不過氣,即便順利上了榜,接下來的人生還有多少挑戰要面對?
電影最令人動容的地方在於,父親一幫人最後並非透過贏得冠軍才擺脫魯蛇稱號,而是對手看到他們的努力與堅持,於賽後真心的給予肯定,那一刻魯蛇幫意識到,原來勝利只是一時,過程的不屈不撓得到的自我成長以及團結合作贏得一票人生摯友,是比奪得冠軍更有價值的產物。
賦能(Empowerment)給孩子吧!陪著孩子建立內在的復原能力,在學習的漫漫長路始終持有正向態度迎接挑戰;讓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保持自信的接納自己,這樣賦能的感覺足以使孩子面對自己的各種議題。
我們太在意輸贏成敗,而忘了好好的過生活,人生其實最重要的就是生活本身。—《萬萬沒想到》
延伸閱讀:怎麼教都教不會?心理師:你在教孩子?還是拿走孩子面對問題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