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心理學:你看待事情的視框,影響你的壓力程度

作者:胡展誥 諮商心理師

在大學校園談「壓力調適」的時候,我經常會帶領一個活動:邀請在場的學生寫出一個最近生活中覺得最煩惱、或壓力最大的一件事,並且將這些答案貼到前方的白板上。貼完之後,我會邀請所有的同學一起移動到教室的另一端,遠遠地觀看這面「煩惱牆」。

哇!牆上貼滿的壓力與煩惱,乍看之下真的讓人有些無望、有些暈眩。

接下來我會選出幾位同學,請他們試著用自己的方式將貼在牆上的這些事件進行分類。同學們整理出來的類別不外乎:家庭、人際、課業、親密關係、生涯,而研究生往往會多一個「論文」的項目。

從這裡就能發現,我們的壓力來源其實並不稀奇、也不少見,因為大多數與我們同年紀的人,也會遭遇很類似的狀況。再者,在生活中覺得有壓力、覺得煩惱是很正常的現象,因為不只我們如此,即使是別的同學遇到同樣的狀況,也會覺得不舒服。

接著,我再邀請另外幾位同學上台幫忙分類。不過這次只需要分成兩類:一類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另一類則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這下子就有趣了。

當台上的同學將事件做分類時,台下往往會有此起彼落的抗議聲,而這些抗議的聲音很可能就是答案的主人。

抗議的原因很可能是台上的同學把他的煩惱歸類到「可以解決的問題」,但煩惱的主人長久以來深刻地認為「這個問題解決不了」。當然也會有相反的現象出現:台上的同學將某一個事件歸類到「無法解決的問題」,但其他同學卻覺得這件事情其實一點都不難處理。

從這個活動可以發現,同樣一件事情對有些人是可以解決的問題,卻也可能會將另一群人逼進痛苦的深淵。

事情的本質其實是中性的,但經由個人的解讀之後,卻會影響行動的策略與情緒的品質,但我們往往無法跳出這種框架正所謂「旁觀者清」,當你為了某件事情苦惱許久時,不妨找個適當的對象說說話,說不定他人的觀點可以幫我們跳脫被框架住的困境。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活動的最後,我通常會再問一件事:「這一道牆上的『每一個煩惱都是有主人』的,你們從這個現象裡面發現了什麼?

沒有錯,那就是「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煩惱」。我們經常誤以為全天下的人都過得幸福美滿,唯獨自己活得最悲慘。其實在這個班上的每一個人,很可能都困在自己的下雨天裡。只是我們總是習慣把美好的一面展現在他人面前、然後把煩惱與焦慮深深埋在內心深處。就像在網路平台上,我們通常會放上美食照片、旅遊照片、美美的自拍照片⋯⋯,而這麼做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擔心表現出負向的一面會被討厭、被遠離。

所以請放掉這種「眾人皆幸福,唯獨我悲慘」的誤解,如此,才不會繼續陷在負面情緒的漩渦裡。

 

行有餘力之際找個適當的機會、鼓勵自己做一個小小的冒險

與好友聊聊我們的煩惱或壓力、同時也聽聽好友的聲音。

讓我們有機會看見、理解彼此的雨天,偶而一同撐起一把大傘,在傘下一起聊聊天、關心對方的狀況,陪伴彼此走過生命中的其中一段旅程。

 

 

延伸閱讀:是情緒還是想法?帶你看懂情緒變化三角,接觸內在核心感受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