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升溫的「歧視問題」,該如何因應?

👦🏻:「孩子,你們班上有些同學的媽媽來自大陸,最近少接近那些同學!」
👶🏻:「為什麼呀?」
👦🏻:「誰知道他們有沒有回去過大陸,要是被傳染,怎麼辦?」
👦🏻:「對了,還有爸媽常出國工作,或爸媽是醫護人員的同學,也少跟他們玩在一起,知道嗎?」
👶🏻:「喔….」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世界各地出現排華情緒,不僅有商家拒收華人客,大眾和社群媒體上也可見歧視性言詞,種族歧視伴隨疫情升溫,而在台灣也開始出現排斥陸配或新住民及其子女、聽見大陸口音便避之唯恐不及,以及拒絕與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接觸,甚至有家長因孩子班上有外配子女,而到校要求轉班等情況。

親愛的,疫情終有一天會過去,但歧視不會,在這艱難的時刻,別忘了,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不是病人,更不是彼此。

投影片02

新冠肺炎蔓延全球,世界各地出現排華情緒,不僅有商家拒收華人客,大眾和社群媒體上也可見歧視性言詞,種族歧視伴隨疫情升溫,而在台灣也開始出現排斥陸配或新住民及其子女、聽見大陸口音便避之唯恐不及,以及拒絕與醫護人員及其家屬接觸,甚至有家長因孩子班上有外配子女,而到校要求轉班等情況。
 
*高關懷群:陸配或新住民及其子女、醫護人員及其家屬。
 
親愛的,疫情終有一天會過去,但歧視不會,在這艱難的時刻,別忘了,我們共同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彼此。

投影片04

被害人對話

#同理情緒

「oo,你可能會覺得很難過,也可能非常生氣,這件事究竟和你有什麼關係,也可能你感覺到自責。」

#調整思維


「我想告訴你,這其實是因為很多人對疫情很擔心,卻不知道如何處理心裡的擔心焦慮,而這個情緒是他們的狀態,和你的身份無關。」

#友善回應


「也許你不想跟他做朋友,也或許是他不想跟你做朋友,這都沒有關係,你可以選擇的是給予對方微笑,那麼歧視與衝突就能在你這裡停止。」

★邀請被害人說說自己受不當對待的想法與感受,藉此機會學習:

1) 理解什麼情緒會帶來歧視與攻擊。

2) 與負面情緒拉出適當界限。

3) 寬恕他人而化敵為友。

被害人對話

#同理情緒

「oo,你是不是覺得很擔心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而這樣對待別人呢?(如:疏遠、切割關係等)這麼做會傷害到他人,想想若其他人這樣對待你的家人,你是不是也會難過?」

#增進理解


「疫情爆發是全球共同的困境,並非單一個人的事情,當我們理解多一些,害怕就能少一點。現在,你我可以做的事是『給予彼此支持與關懷』,這是我們都很需要的,未來你我都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而你給人的關懷,其實都會回到自己身上,在你需要時可以獲得支持。」

#促成道歉


「你的行為讓人難過這是事實,我知道要道歉並不容易,像是要認輸一樣,我可以陪著你一起去請求對方的原諒,你會少一個敵人,多一個朋友,願意嗎?」

★攻擊與敵意的情緒是憤怒,但在憤怒背後可能是

(1)害怕被感染的恐慌感,也可能是
(2)失去原本安穩生活的失落感,而想找人咎責

★接觸深層的情緒後,引導加害人反思歧視他人的想法和行為,並解此機會讓他:

(1)產生適當愧疚感
(2)學習道歉以連結更多愛,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增加同理心與正義感

投影片14

#層次一:留意觀察

– 導師、學輔人員、家長做初步評估與宣導預防。

– 導師及學輔人員於課堂觀察、課間詢問了解孩子學校生活狀況,除初步評估外,有需要時做初層次輔導。

– 輔導活動課加強人際相處課程,並教導學生霸凌與求助相關概念。

– 家長多關心詢問孩子上學與同儕相處情形,若有需要主動與校方聯繫。

#層次二:通報處理

– 向學務處或輔導室通報,啟動輔導機制。

– 校方將成立輔導小組,並召集學校/家長/社區/醫療機構等相關資源,透過會議做專業評估、研討協助方案,介入處理之。

#層次三:追蹤關懷

– 由相關專業人員評估學校持續輔導,或需要轉介至校外其他單位。

– 導師、學輔人員、家長、心理師、社工師等學生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共同關懷。

投影片18

#關心:營造互相關心的環境

有意識地留意學生關懷他人的行為,並給予肯定、表揚作為示範。

在班級中舉辦「小天使小主人」活動。

#感恩:養成學生感恩的習慣

請學生於每日聯絡簿中記錄1~3件當天感謝的對象和事件。

– 班級佈告欄常有讚美榮譽榜及每月壽星,可鼓勵同學把握機會傳達感謝與祝福。

#抒發:讓焦慮心情得以抒發

班級佈置「保密紓壓箱」,只有老師會看到書寫的內容,邀請學生自由記錄心情、表達情緒,投入紓壓箱,老師適時閱讀,以了解學生心理狀態,並視情況給予回饋,或在班會課時提出大家共同的煩惱一起討論學習。

班會課時間,邀請學生訴說對疫情的想法和感受,並宣導情緒狀態留意指標與調適等基礎心理常識,做初步的班級輔導。

投影片22

第一步:覺察歧視的發生

#被害人:同學是否有消沈、畏縮或其他的異常表現?請多做觀察或私下詢問關心,因許多時候被害者害怕或被威脅不得聲張,而未必會主動尋求教師介入協助。

#加害人:同學是否有展現對被害人的敵對行為?有時可能僅是口頭上的諷刺或關係上的排擠,因此,老師需要留意學生間的互動氣氛,若覺得氛圍不對,需更加留意、警覺,而著手瞭解或進行處置。

第二步:掌握衝突的原因

歧視與衝突產生的原因大多是多元且複雜的,但若能盡可能地設想與理解原因,將有助於產出更具療效的處遇策略。而成因可就幾個面向思考:

#被害人:本身的背景、生活與衛生習慣、行為(如:喜歡打小報告、欠錢不還、搶人朋友等)、個性(如:太高傲、情緒易失控等)。

#加害人:對特定族群有偏見、被激發的情緒(如:爭風吃醋、嫉妒他人的成績、美貌等)、認知上的匱乏(如:欠缺人際舉止分寸的認識、欠缺責任意識等)、校外幫派介入之因素等。

第三步:產出適當的處遇

根據對歧視情況的理解、衝突原因的分析,設計課程教學、生成輔導策略,以處理學生可能的認知不足或偏差,例如:

#課程教學,教導正確防疫知識,進行人權或人際關係教育以導正觀念與行為偏差。

#班級經營,避免可能發生的衝突,如:調整座位、介入調解、設計活動改善關係等。

#輔導管教,處理偏差行為與習慣,如:邀請訴說行為背後的想法感受、處罰對他人的侵害行為等。

投影片26

#初層次:談解痛

#—常談論生活:經常與孩子談論家庭文化與生活,能幫助孩子了解並形成對文化背景的理解,並培養孩子對自身的認同感。
 
#—向孩子解釋:家長平時向孩子解釋有關種族主義、輕視、刻板印象和成見的問題,當出現這種狀況時,孩子能較不驚慌也有所預備。而其中輕視包括基於種族、性別、年紀、殘疾、宗教或性取向等去對待別人。
 
#—表達您也同樣的哀痛:民權和人權會議網站建議,家長應向孩子表達自己關於種族輕視的哀痛,使孩子意識到自己不是唯一一個有這種心理反應的人。不過同時也讓孩子知道,其實也有很多人非常關心歧視問題,甚至預防和阻止歧視造成傷害。

#深層次:想演說

#設想可能遇到的場景:跟孩子一起預想受歧視時可能發生的場景,如:在操場、校車上、午餐室、公園或教室遇到攻擊和排擠,藉由讓孩子準備各種可能性,幫助孩子有效因應與尋求資源協助。若生活中看到歧視的具體案例,指出來、和孩子討論,帶孩子學習辨別、因應、求助。

#做角色扮演:除了設想可能的場景,最好還能就這些場景進行角色扮演,以協助孩子在當下能自我保護或應對,孩子可以這樣回應:「當你這麼說的時候,我覺得很害怕、很難過,希望你不要再說有關我的家人和族群的事情了。」

#鼓勵孩子求助與傾訴:鼓勵孩子遇到類似情境時,可以向您求助和傾訴,讓孩子知道您將和他討論、引導他找尋最適當的解決辦法。而當孩子向您訴說時,務必仔細聆聽孩子的描繪,並提出疑問,核對和確認您的理解,有需要時陪伴孩子接受資源協助。

推薦課程及參考文章

🌱【陳年焦慮】18堂課擺脫積習難改的不安全感

🎉 限時新課優惠八折

💬課程內容:18 堂課 × 3 大心法 × 10 種情境 × 10 個冥想練習

🔺課程連結:https://school.iiispace.com/p/20200121

🌱【練習減壓】舒緩壓力的20堂課

🎉每天20分鐘,找回輕鬆自在的自己

💬課程內容:20堂課 × 17 堂練習課

🔺課程連結:https://school.iiispace.com/p/pres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