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留佩萱 諮商心理師
西雅圖的冬天以灰暗和下雨為名,這是我居住在西雅圖的第一個冬天,在長時間的灰暗與濕冷中,只要一出現陽光,就會讓我很興奮,趕緊抓住機會到海邊散步。上個周末出現了久違的太陽,我走在岸邊,呼吸著冷冷的空氣,仔細觀察岸邊的鳥類。鳥類飛翔是一個很美的畫面,我很常觀察天空中一群群飛翔中的鳥類,很讚嘆他們如何微妙地變化飛行隊伍和方向。
曾經在一本書中讀到,候鳥在飛行時常常會排成V字型,這個V字型是有很重要的功能──在V字型最前面那隻領頭的鳥最辛苦,而牠在那個位置揮動翅膀所產生的氣流,會讓後面隊形的同伴最省力。讀到這個資訊時,讓我對鳥類的智慧感到佩服,而讓我更驚訝的,是書上寫著:領隊的那隻鳥在飛累後,會排到隊伍的最後面,讓同伴中另外一隻鳥來帶領,唯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抵達要去的地方。
最前端的那隻鳥在飛累時,會休息──這麼看似簡單的道理,我卻花了很久才學習到。
身為一位心理諮商師,這份工作讓我接觸到許多經歷創傷的人、見證到許多人的痛楚。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內心認為「休息就是鬆懈、不專業」,我覺得自己應該要多做一點、要自我奉獻才是助人工作者的表現。而漸漸地,我發現自己身心疲累,我的內心被個案的情緒佔據,沒有多餘的空間給任何其他感受。我就像是那隻帶頭的鳥,一直飛一直飛,已經疲累了,卻不願意停下來。
我猜想,最近有許多人就像領頭的那隻鳥一樣,需要休息。
隨著網路和資訊的發達,我們共同見證了發生在這個世界各個角落的創傷──不管是天災、人禍、或是抗爭、意外,雖然這些事情並沒有發生在自己身上,但是當我們一起看著新聞播放的畫面、讀著文字和照片,某種程度上,我們也一起經歷這些創傷,吸收了不少創傷壓力。
而近期的武漢肺炎疫情,更帶起許多恐慌和焦慮。每天讀疫情消息,可能會讓你覺得很恐懼、很擔心自己與他人的身體健康、或是對於世界感到很憤怒或無助。有這些情緒都是正常的,但是當這些情緒和焦慮太過劇烈和壓迫時,你的內心可能也沒有任何空間去容納與處理其他生命感受。
於是,你可能發現你比平常變得更易怒、無法專注於該做的事情、每天花很多時間陷於「該怎麼辦」的恐懼和焦慮當中、或是你覺得非常悲傷無助、覺得身體沉重、或是常常心跳加速肌肉緊繃…──如果你覺察到這些症狀,恭喜你,能夠覺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覺察是改變的第一步。
如果你想要做些改變,以下是一些可以練習的方法。
讓自己回到「當下」
當陷入焦慮的漩渦當中時,我們離開了「現在」,開始擔心未來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
焦慮可能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你可能會覺得心跳加速、呼吸急速或是無法呼吸,你可能會發現腦中有許多想法不斷飛逝、你可能明明不餓卻一直吃東西、有想買東西的衝動、或是開始漫無目的瀏覽著社群網站。
當你覺察到自己的身體感受或是行為時,你可以幫助自己回到「當下」。你可以練習觀察自己的身體感受,並且替這些感受命名,像是說:「我覺察到我現在心跳很快」、「我覺察到現在胸口很緊繃」,而光是這樣觀察和命名,你就回到了這個當下。並且,當你能夠觀察到焦慮,你和焦慮之間就多出了一點空間,焦慮不再吞噬掉你,你是觀察焦慮的人。
當感受到焦慮或是劇烈情緒時,我很常帶個案做的練習就是深呼吸,我會邀請個案一隻手放在胸口,一隻手放在腹部,慢慢地用腹部呼吸,吸氣四秒鐘、吐氣八秒鐘,吸氣時感受到肚子脹起來,吐氣時感受到肚子縮進去。「吐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動作,當你能夠慢慢吐氣,就是傳遞訊息告訴你的神經系統「現在沒有危險」。我也會邀請個案把雙腳穩穩地踩在地上,然後去感受到腳底踏地的感覺。
我很喜歡的美國心理師塔拉‧布拉赫(Tara Brach)在她的書中比喻,「當下」(Presence)就像是一片遼闊的天空,當你能夠讓自己回到當下(Be present),你的內心就像是有一片天空,有著廣大的空間,這個空間讓你容得下各種情緒和感受、能夠讓不同情緒經過。
想法,就只是想法
當你讓自己回到當下,除了觀察到身體感受和情緒外,你可能也會觀察到腦中冒出的想法。去覺察想法非常重要,同樣的,當你能夠觀察到想法時,你和想法之間就多了一點距離,你成為了觀察到想法的人。
如果你觀察到許多負面和焦慮的想法,這些都很正常。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是「負面取向」,為了要幫助我們求生存,大腦會花許多力氣偵測危險和為最壞的結果做準備,這就是為什麼常常在只有一點點資訊下,我們就會自己編造故事和負面結論。
當你觀察到想法時,你也替為這些觀察命名,你可以告訴自己:「我觀察到我現在有個_______的想法」,然後理解這些想法就只是想法,並不是事實。當想法冒出來時,不需要推開或評價,你可以騰出一點空間,讓這些想法出來、去命名、然後讓這些想法離開。
不管什麼情緒或感受,我們都不孤單
美國教授克麗斯廷‧涅夫 (Kristen Neff)提出了「自我疼惜」(Self-Compassion) 這個概念,我非常喜歡這個概念,比起強調要快樂或是充滿正向,更重要的是能夠接納自己的各種感受。
自我疼惜指的是當你意識到自己正在受苦時,能夠溫柔的對待自己。你可以對自己說:「對啊,遇到這樣的事情的確會讓人很難過」「這樣的疫情狀況,會焦慮是很正常的」。你可以在經歷各種感受時,練習溫柔的對待自己,而不是批評自己。
再來,你可以理解每一種情緒和感受,都是人類生命歷程的一部分──這一點是我最喜歡的,也最有感觸的。常常我們在經歷痛苦情緒時,會覺得非常孤單,好像我是唯一一位感受到痛苦、焦慮、悲傷、羞愧的人。當我用「這是身為人類的一部分」的角度看待情緒時,每一次當痛苦情緒冒出來,我會在心裡想著:「這是羞愧的感覺,其他人感受到羞愧時,也是這樣的感受吧!」「這是焦慮的感覺,現在這個世界上有許多人跟我一樣擁有這樣的情緒」。這樣的練習,讓我覺得擁有情緒並不孤單,而是多了一點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在這個世界中,同時握住喜悅與哀傷
我們的大腦喜歡用「非黑即白」的方式將事情分類──好或壞、朋友或敵人、贊成或反對。我以前也很喜歡用這樣的二分法快速將人和事件做分類,但是在諮商中,我慢慢學習到人很複雜、每件事情都有許多面向。諮商個案,讓我見證到一個人承受極度的痛苦或創傷,同時也見證到一個人在逆境中所長出的韌性和生命之美麗。
以前,要同時握著這兩端對我來說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於是面對個案的痛苦,我常常會覺得自己不應該喜悅、或是對自己的快樂感到內疚。而現在,我不斷練習如何撐起一個空間,讓這些矛盾複雜的事情可以同時存在,因為生命就是由這些看似互不相容的各種經驗所組成──痛苦與喜悅、失去與獲得、悲傷與快樂──而我們可以練習建立起一個空間,試著去容納這些不同。
我也想邀請你,在這個充滿創傷的世界,練習讓這些不同部分可以同時存在。你可以關心這個世界發生的事情、為受苦難的人感到悲傷、為需要的人站出來;你可以給自己空間讓自己去感受生命的美麗、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去感受喜悅與感激。這些感受和經歷都需要你的空間,都可以同時存在。
然後,你可以休息,可以讓自己暫時離開,需要時可以關掉電視和新聞,讓自己有一段時間遠離這些訊息、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去好好照顧自己。
當飛在最前面的那隻鳥累了時,牠會排到隊伍的後面,讓另一位隻鳥來帶領。排在隊伍的最後面不代表你放棄了,而是你在休息,休息讓你有力氣再回來,才能夠繼續前進。
祝福大家在這個時期能夠好好照顧自己,照顧別人,更好好體諒與照顧辛勞的防疫人員和醫護人員。最後也向辛苦的防疫人員和醫護人員致敬,謝謝你們,也請你們好好休息與照顧自己。
書籍推薦:《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