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越愛理不理,我越對他上癮?心理師:被激發的「不安全感」讓你誤以為是愛

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當一個人越愛理不理,越容易讓人上癮?

在情感中,無法穩定安心地從對方身上獲得愛,會激發一個人心中關於被愛的「不安全感」,因而啟動尋求愛與獲取愛的生存機制,但這股積極、不死心與不甘心,卻不一定是「愛」,而是個人生存機制,卻因為內心激動的怦然感,讓人常誤認那是愛。

至少,愛是你想到這個人可以感到平靜與滿足,而不是想到這個人就焦慮與糾結。

背後的機制是什麼呢?

1. 熟悉的模式

可能你習慣被如此對待,或者你的照顧者一直以來都沒有持續性滿足你的需求,而這種愛理不理的對待,同時削弱你在關係中的心理權力,讓你缺乏控制感,卻也讓你感覺這才是真正的愛,又因為愛來得並不穩定,引發你的焦慮,更讓你想要瘋狂努力以避免自己被拋棄。

2. 間歇性增強

這是行為心理學中一種最容易讓人產生「制約」的狀態。例如:每一次打電話,對方都不一定會接,更容易強化你的「期待」感,即使這次沒接、期待落空,你還是會持續做,就希望能滿足期待。在行為主義的實驗裡,也曾做過在一個箱子裡放白老鼠,而箱子設有三個會掉下食物的開關,分別是「每次皆有」、「每次皆無」及「或有或無」,白老鼠會傾向按「或有或無」的開關。這說明「間歇性增強」比「持續性增強」有效。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你說,這是一個人的心智不堅定,容易受他人影響嗎?

你可以這麼解釋,也可以是一個人長期習慣的情感互動模式,對於有回應的愛無感,因為有回應不會激發生存危機感,就不會有怦然的感受,也不會有強烈引頸期盼的興奮,更不會有得不到而跌落一地的失落,這股撲朔迷離的虛實感,就已經讓人的腦海在激情幻想中高潮了。

那麼,該怎麼辦呢?

首先,你可看見自己像實驗的小白鼠一樣,生活在畫地自限的籠子中?

再來,你可準備好將自己從這激情的旋窩中帶離,開始過平穩滿足的生活?(可能相對乏味,但也可能只是你的想像)

接著,你是否願意陪著自己去經歷轉換,去面對未知,去展開新的扉頁?

如果是,那就去吧!

去除癮頭不容易,面對孤獨也不容易,但你才是那把鑰匙,那把可以幫助自己打開通往幸福人生大門的鑰匙。

 

 

 

延伸閱讀:開始懂了,原來我要的愛情不斷讓我受傷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