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一說起媽媽,你就感覺難過?」我跟Sherry約了姐妹下午茶,聽了她的故事後我說到。
「對啊!真得覺得她很辛苦。」Sherry一直牽掛著。接著說:「我爸一直對事業都不放棄,有時候我們甚至覺得他才是家裡的teenager。」她苦笑著。
Sherry 有一個一心想創業卻不停失敗的父親。
「是啊,好像也因為爸爸無法照顧媽媽,你成為母親的照顧者,去分勞解憂,那有想過你要跟著母親辛苦到什麼時候嗎?」我問著她。
「好像還真沒想過,就一路照顧她到終老吧!」「但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我一直不願意生小孩,我跟老公一直喬不攏這件事。」
「妳的童年聽起來這麼辛苦,要生養小孩你勢必也會很猶豫的。只是我很好奇,你這麼關注母親,你父親知道嗎?」我好奇地問她。
「說真的,我只希望他管好自己就好,其他什麼都不敢奢望了。」Sherry無奈地說著父親。
親愛的,在文化中,女兒照顧辛苦的母親,習慣視父親為一個無法貢獻的角色,孩子從失望到絕望,到渴望劃清界線。
但也許身為孩子,我們總有那麼一絲盼望的是:若有一天,父親可以好好看看母親,可以回到夫妻關係裡去看見這一輩子陪伴他的牽手,去看見她一生的勞苦,而不是一直著眼於自己一輩子的成就失落,回到關係裡好好「落地生根」也「腳踏實地」地思索如何過好生活,如何照顧好自己的另一半。
成年小孩,並不全然是長不大的小孩,而是有時候他們心中把父母其中一人視為自己的全世界,甚至是隨時會有危險、有崩塌可能性的全世界,一邊焦慮地受這個全世界庇護,一邊又需要想盡一切辦法顧全這個全世界。
而當成年小孩得以離開這片天地,首先他要能知道自己可以放手,不全然是父母對小孩放手,而放手最根本的,是知道自己離開後,有人照看自己最在乎的人,他們才能真正飛出去成就自己也擁有自己的世界,而不是繼續當孩子去「孝」與「順」,卻因為母親在這層被照顧好的需求被滿足,以及總是有孩子們陪伴,繼而讓夫妻關係繼續處於失落狀態,而讓孩子更需要繼續待在母親身旁。
所以,邀請父親並賦權父親回到丈夫的位置,很可能你要練習鬆開在心中對父親的埋怨,看見父親的事業心背後也許並不只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庭和家族,是為了那份更高的責任感,以及更深層的愛。同時你也要練習鬆開心中母親的勞苦意象,了解她也是為了家庭,而有的強大的責任與愛,當然也包含了歸屬與生活的重心,和人生方向。
當你有這些層次的理解,退出父母的夫妻關係,回到自己的親密關係,才能有機會傳承與延續家族的愛和使命,而不因上一代的悲苦,葬送自己的幸福。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