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算什麼?比拖延更讓人難受的「提前症」

作者:林俐Li Lin 愛心理編輯

大學時期,某一堂必修下課時,老師突然宣布:「下週實施平時測驗,佔學期成績15%。」頓時全班哀鴻遍野,同學們大聲地抱怨著:「為什麼不早點告訴我們!這樣就可以提早準備了!」老師冷笑一聲:「就算我一個月前就通知要考試,你們還是前一天才願意熬夜唸書不是嗎?」

上面的故事,大家應該心有戚戚焉,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過拖延的經驗,我當然也是其中之一,看我擺在書桌上的水費單就知道,從沒有一次在期限內完成繳費。可是,你知道還有一種比拖延更痛苦的提前症嗎?

若說拖延症(Procrastination)的定義是,拖延不愉快但重要的行為;那麼提前症(Pre-crastination)的現象就是指,不僅不拖延,還鞭策自己提早達成目標。(推薦閱讀:總是優柔寡斷無法選擇?是你太害怕不如預期了

你看到這裡,可能陷入更大的疑惑:「難道迅速完成不好嗎?」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提前症的痛苦

根據2014年刊登於Psychology Science的最新研究[1],提前症(Pre-crastination)完整的解釋為:有渴望迅速完成任務的傾向,就算需要花費比一般狀況更多的心力,也在所不惜,而且唯一目的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本身。因此提前症的人可能為了速戰速決,反而出現以下的狀況:

一)焦慮感如影隨形

「提前完成」一開始為了減輕心理負擔,後來漸漸變得只要一有新的任務出現,就會焦慮感飆升,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完成最多的事,無法等待,也無法好好的放鬆下來,更時常倍感壓力與憤怒又無處宣洩[2]。

二)「打勾」就真的「完成」了嗎?

由於具提前症傾向的人,在達成目標的過程唯一的動機就是「完成它」,因此時常為了單純的結案而採取行動,非常容易無法周全的顧慮到完成的品質或避免不必要的衝動行為。

三)花費過多心力在小事上

無法分辨輕重緩急,也可能是造成此類型人痛苦的原因之一。為了讓自己不要一天到晚心心念念著某件事,而出現先讓這件小事不要再礙著我的想法,花費許多時間和精神處理不必要即刻解決的事情,甚至不是他個人需要擔心的事件。沒辦法看清事件急迫,強迫即刻處理,絕不是什麼值得驕傲的[3]。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我有提前症該怎麼辦?

提供幾個方向幫助你避免陷入痛苦的漩渦之中:

-試著體驗過程帶給你的樂趣, 不再一味的朝目標衝刺
-重新規劃行程表,並將休閒娛樂的時間也標記進去,充足體力再來應戰
-從此刻起把「靜心」納入執行目標中
-取捨的練習,開始學著分析事項急迫度

其實提前依然相較於拖延,可以為人生帶來更多好的面向,善用自己積極進取的特質,同時開始給予自己的生活更多的空隙,讓你更懂的enjoy your life!

 

延伸閱讀: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你可能也是以下三種人!

推薦閱讀:

[1]David A. Rosenbaum,Lanyun Gong,Cory Adam Potts (2014) Pre-Crastination:Hastening Subgoal Completion at the Expense of ExtraPhysical Effort
[2]《看穿無形的心理操控:拿回你的人生主導權》(2017,遠見出版)
[3]Oliver Burkeman(2014)〈This column will change your life: precrastination
[4]Olga Khazan(2014)〈Precrastination: Worse Than Procrastination?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