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有些人總是森七七?看見憤怒底下的「冰山需求」

作者:科普心理學家 海苔熊

你身邊也有「火」很大的人嗎?

常常一不小心就踩到他們的地雷、而且每次他們發火,總是搞得大家很尷尬,安慰消火也不是、道歉哄騙也沒用,好像他們「生性」就是具有某種「烈火性格」,讀到這裡,你有沒有想到誰呢?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為何人會生氣?

根據心理師胡展誥(2017)的說法,生氣其實只是一個假面的「表層情緒」,你可以把它想像成一個冰山,底下可能潛藏著的是「自卑、被誤會、不被接納、恐懼、害怕、脆弱」等等複雜的情緒。當一個人因為種種的原因,不習慣或者不被允許表達冰山底下那些情緒,那麼他所有的感受,都會用「生氣」表現出來。(邀你看看:吳姵瑩心理師:你不是脾氣不好,你只是沒有好好被懂

換句話說,那些你身邊一天到晚總是愛生氣的人,內心其實真正的感受是脆弱的,但正因為害怕脆弱被看見,所以用生氣來武裝自己。

如果從習慣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或許他每次生氣的確也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反覆被增強下來,這個行為就會被維持(柯永河,1994)。

那麼,人為什麼會生氣呢?日本精神科醫師西多昌規(2017)指出,不同心理學派對於生氣的原因有幾種不同的看法:

1.受到阻礙:有一個目標想達成,但受到某事、某人的阻礙而無法達成。

2.受到不舒服的刺激:某個痛點被踩到、某句話或行為促發了負面的感受。

3.過度忍耐:這個事件本身只是一個導火線。可能在事發之前,已經忍耐很久了,這次連同過往的新仇舊恨,一起業力引爆。

講這麼多好像很複雜,但生氣其實就是「自己想做的事情受到阻礙而沒有辦法完成」,也就是Dollard等人(1939)著名的「挫折—攻擊」假說(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

 

http://gty.im/598165432

 

為何有些人老是愛生氣?

相信你也注意到上面的是「假說」,因為後續的研究發現並不是所有的挫折都會導致攻擊,語言或者是行為上的攻擊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不過這裡我想要特別談薩提爾模型裡面的「指責型」溝通姿態(陳茂雄、林文琇,2015)*。

如果有一個人長期習慣用「暴怒」來溝通,根據Satir 的看法,這是「表裡不一」的現象——

  • 情感:這裡我說了算、我完全沒有錯、錯的是你
  • 行為:批評、掌控、咄咄逼人。
  • 身體姿勢:一手叉腰、一手指著對方,肌肉僵硬。
  • 心裡的真正感受:我很孤單、很害怕失敗、怕失去地位、他對別人瞧不起、怕如果他們知道我真正的模樣,會不尊敬我、不喜歡我。

發現了嗎,那些表面的生氣,很多時候只是為了保護內心那一塊脆弱、害怕受傷的玻璃。(推薦閱讀:情緒平衡:讓憤怒鬆綁,成為更真實的自己

 

 

憤怒的冰山

其實,所有的人際互動,都隱藏著一個冰山(The personal iceberg metaphor of Satir model):

1.行為:可能是A說話踩到了B的爆點,B勃然大怒。

2.反應模式:就是前面的溝通姿態「指責型」。

3.感受:恐懼失去地位、怕被看扁。

4.信念或假設:我不能先示弱、老虎不發威會被當作病貓。

5.期待:希望自己是強大的、希望別人是服從的、也希望自己能夠符合別人的期待(例如,要有大哥的樣子、要做一個有肩膀的人)。

6.渴望:想要被愛、被接納、被認可。

當然,這個冰山每個人都有所不同,別人猜的都不準自己想的最準啦(所以上面的分析不一定符合當事人狀況),不過也因為這樣,當你生氣的時候,可問自己:在那生氣的冰山下面,隱藏的想法和期待是什麼?

生氣是一種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總是」愛生氣的人,很可能擁有一個害怕受傷的靈魂,因為怕受傷,所以先聲奪人,看起來像是在對別人生氣,實際上,是在氣自己。

註解

*除了指責之外(約有30%的人是此型),其他不一致的溝通方式還有討好(50%)、打岔(一直跳走講笑話,0.5%)、超理智(像我一樣喜歡用一大堆數據和理論,15%),一致型的溝通整體來說對人際關係比較好(4.5%)。聰明如你一定會猜到,面對不同人,我們也會呈現出不同的樣子。不過,你可以思考一下有哪一個狀況,是你大多情況下容易表現出來的樣子?(所以佔人口比例的數據僅供參考)

延伸閱讀

Dollard, J.、Miller, N. E.、Doob, L. W.、Mowrer, O. H.、Sears, R. R. (1939)。 Frustration and aggression。

西多昌規(2017)。情緒鬆綁:跟自己和好的 44 個方法。台灣:今周刊。

柯永河(1994)。習慣心理學–寫在晤談椅上四十年之後(理論篇)。台北:張老師文化。

胡展誥(2017)。別讓負面情緒綁架你:30個覺察+8項練習,迎向自在人生。台灣:寶瓶文化。

陳茂雄、林文琇(2015)。激發員工潛力的薩提爾教練模式:學會了,你的部屬就會自己找答案!。台灣:天下雜誌。

 

推薦閱讀:不要被情緒綁架:放下憤怒,與自己和解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Select li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