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諮商心理師
親愛的,在面對許多情感諮商的實務經驗裡,經常聽到這樣的話:
「我覺得好累好辛苦,也好不值得,為什麼我付出這麼多換來的是對方的劈腿。」
「我試了好多方法想要讓她愛我,就為了要彌補我在母親身上得不到的愛與認可,到最後卻還是失敗了。」
這些對話很讓人心疼,可以感受到他們在愛裡多麽努力,卻在多次努力後又感覺遍體鱗傷。
我經常在上課的時候問學員這樣的問題:「你有沒有被疼愛過的經驗?」
其實這些經驗對我們而言是重要的,因為「被疼愛」是一種深刻的體會到這世界上有人在乎你,而你是值得被好好對待的,也許他不一定是最懂你的,但在他的行動中你感受到愛。
但有時候我們會忘記那曾經有過的疼愛,而更多的時候我們習慣進入熟悉又疼痛的「愛的迴路」裡,而那往往是我們對愛的核心信念。
因此我們相信,愛與被愛都是痛苦的,但我還是要去愛,去渴望愛。
在社會交換裡論中,提到愛情、婚姻等情感關係,其實男女雙方願意付出感情的誘因,如能符合個人的利益,感情的發展將日趨穩固。因此有付出有回饋的情感關係,會強化我們對情感的付出,帶來正向回饋,因為每個人都希望在情感中獲得滋養與被疼愛的感受,當情感狀態失衡,只有一方不停付出時,往往會讓情感走向終點,而讓付出的一端去尋找他內心感覺公平的情感關係。
然而為什麼這些已經愛的辛苦的人,又為何要在關係裡即使感覺失衡又繼續付出呢?
這就是另一種弔詭的現象了,因為這種付出與被忽略的迴路,已經深刻的刻劃在腦海裡,帶來一種熟悉與理所當然的感受,而讓辛苦付出的人,繼續辛苦下去,繼續加倍努力,因為在他的潛意識裡,已經接受這種設定,也就是他們的付出很難有回報的設定。(四個練習讓內在小孩自由:你的好,不用別人告訴你)
所以在弔詭的社會交換理論中,他們從對方身上獲得的,是「熟悉的感受與結果」,因此你被忽略、你不夠好、你要更努力的迴路被一再地強化。
他們往往在付出被忽略時,也選擇忽略自己的內在感受,或者更精確地說,壓抑與阻隔內心所有升起的憤怒、不公平、難過與不甘心的負面感受,因為他們恐懼自己情緒表達之後,會更得不到愛(而這也跟過往的經驗有關)。同時我們人在痛苦與失望時,內心困頓苦惱時,也會出現對現象解釋的機制,「是不是我不夠好?」「是不是我不夠努力?」「要是我夠好就不會被這樣對待了….」「我再多努力一點就好了!」,對自我的懷疑與否定,也是日積月累下來的,我們總是需要找到一種心服口服的答案,才可以繼續生活下去。(影片分享:當你覺得自己不夠好,再多稱讚也只是暫時的心安)
可能在你們的生命中,還來不及將「付出與回饋」的迴路完完整整地建立起來,因此很難相信:當你付出愛,就會有人愛你,又或者甚至:你不用做什麼,就有人愛…
就是因為「付出與回饋」的迴路如此陌生,因此當有人對你好時,反而容易逃避,或者深信對方不真誠,而將對方推開。或者有時候選擇接受了,卻用盡各種方式來試探對方,或要求對方給予更多「愛的證明」,直到對方挫敗不已,或痛苦萬分後離開關係時,這段關係的結果,終於回到你所熟悉的模樣,那些「我不夠好」「我不夠努力」,我不夠好到讓對方願意多證明一些,我不夠努力維繫好這段關係…(缺乏安全感,讓關係步步陷入危機!)
而這就是看似簡單,卻情緒糾結複雜的心理迴路。有學員聽完後忍不住說:「這就是人常說的犯賤嗎?」
我笑著回答她:「我不覺得是犯賤,只是我們熟悉到忘了去看見。」
親愛的,你一定會想問:「那該怎麽辦?」
首先回首自己的愛情與依附關係是必要的,我在太多人的身上看見,失落的親子觀係,往往在沒有被我們覺察時,不斷為自己的生命帶來失落的愛情。我們需要去看見你是否在「施與受」的過程裡,你是否在「愛與被愛」裡,出現上述的迴路,接著,你要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
過去因為你愛得很辛苦,又充滿傷痛,不斷證明自己內在信念中那個我不夠好的模樣,現在我們可以去解放那些信念,也解放那些被壓抑的感受,重新回顧你的生命,也開始去疼惜自己,而不是一再責備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因為最初始在我們生命中那種對待模式,帶給我們的,而我們都可以重新為自己創造愛的迴路,相信一種愛的形式,是輕鬆之外又充滿豐盛;而不是付出之後非常辛苦,又充滿傷痛的痛苦。相信一種愛的形式,是有付出就有回饋,有施就有受,一種你不用特別討好和委屈,一種你只要真實看見自己的信念與感受,關係中的另一個人會與你一起如實的接納與欣賞你的信念與感受,只要你願意。(愛情裡的「門當戶對」:選一個願意聽懂你的人)
親愛的,當你一直付出又一直被忽略時,請記得,人生充滿可能性,你永遠可以選擇:讓愛轉彎。
延伸閱讀:擁抱「玻璃心」,自我肯定的日常練習
推薦課程:內在小孩沙龍課
在〈為什麼會愛的這麼辛苦?心理歷程圖告訴你:愛,要懂得轉彎。〉中有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