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你說你很捨不得他生命中的苦。
你無法放心他現在的生活模式,你不懂他為什麼要這樣折騰自己。
在你眼中的他,身上總環繞著一抹黯淡的孤寂,他若有所思地在客廳裡看著報紙,偶爾你看見他開著電視,但心思也不知道神遊到哪去。
你很為他感覺惆悵。
你心疼他單調孤單的生活,你擔心他在繼續這樣的生活,會繼續孤單下去,你不斷提醒他你願意陪著他出去走走,你總是邀約他一起行動,你總是鼓勵他去與朋友見面、出遊,但他總是不以為然,總是用各種理由推托,或者你感覺他其實有些勉強。
你很為他感覺憂慮。
你多麽渴望他可以盡興的與你一同聊天、歡笑,你多麽期待他可以是你一通電話過去,就可以與你談心的對象,他可以跟你分享生活,即便是你已經知道的單調貧乏,而你可以與他分享生活,讓你可以感覺你們像電視上演的深情父女的模樣。
可惜他不是。
你和他的對話總是停留在日常瑣碎的對話裡,你一直覺得他聽不懂你,或者仍舊擔心昂貴的電話費而不願佔線太久,你覺得他一輩子都再謹慎與拘束的環境下生活著,即便你眼睜睜地看著他辛苦大半輩子,卻一直都無法享受,仍舊活在貧困的不安中。(不要跟消耗你的人在一起…那些人不是很可憐嗎?)
你為他感覺心酸,卻也為自己感覺難過。
是時代、是世代,是層層的生活歷史,阻隔著你們。
你越來越感覺無助,為什麼你嘗試這麼久卻怎麼也推不動他。
你越來越感覺憤怒,氣自己無能為力,也氣他冥頑不靈。
你越來越覺得挫敗,好像你沒有盡到女兒該讓父母快樂的責任。
你越來越感覺痛苦,因為你同時得不到你想要的關愛。
你不相信,人不該是趨樂避苦嗎?為什麼會有人願意待在這孤單寂寥的生活中,不願讓生活有更多的可能?你不懂在他日復一日的生活裡,究竟是什麼絆著他讓他不願走出自己的框框,你歸納了一個結論,一定是自己做得還不夠了,否則他怎麼可能會不願意改變。(四個練習讓內在小孩自由:你的好,不用別人告訴你)
所以即使你不斷在關係裡跌跤,你也不斷努力去改變家人的思維。
因為你是為他好!
親愛的,他真的苦嗎?他真的如你所說的寂寞嗎?
你對他的那份操心與不捨,是真實困擾你的,你相信有一種生活的方式,是比較快樂、比較有趣、比較豐富、比較正向的,因此你不斷散播你所認為「好的生活」給你親愛的家人,試圖去改變他們的思維和觀念,以及生活模式。你看著他身上的衣服又老又舊又鬆,卻發現前些日子你買回去的衣服至今仍未拆封,你看著他總是節儉的飲食,卻發現年節送的營養補品已經悄悄過期。
你納悶著你的關心和愛,他是否願意接受?他是否有看見?
其實,這代間的隔閡與溝通的落差,也有不同安全感的需求。他需要一種安定與安穩,這可能來自變動不大的生活,干擾不多的環境,一種可以清楚掌握現在與未來的生活方式,一種接下來幾年生活日復一日裡,有熟悉與under control(在控制內)的感受,任何一分的調整與改變,都帶來生活與情緒上的不安全感,他熟悉的生活步調節奏一旦亂了,會帶來焦慮與挫敗,也會帶來自我否定的恐慌,那種我怎麼這個年紀還需要擔心這些事、還做不好這些事的糟糕感受。
這不只是純然地念舊、守舊、固執而已,這也是他們對自身安全感的需求,而即使生長在同一個家庭中,因為不同的個體和天性,為家人擔憂的你們都需要練習去理解。
親愛的,真正的為他好,是接納他如其所是的模樣,去尊重他最需要的生活模式,去看見你與他對安全感不同的需求,去放開你對他的擔憂與期待,也去尊重他在這麼多選擇裡,選了你覺得「苦」的生活。你可以不捨、難過和無奈,而你需要練習清明地看見他正在為每一天的生活做出他感覺安全的選擇。而你才能好好地回到你自己的生活裡,不會一直受到家人的情緒牽絆,而害怕過你覺得「樂」的生活。
如果你一時不知道怎麼做,可以練習在心裡去說些話,照顧你自己的感受,協助你慢慢去畫開心裡感受的界限,而有一天你可以慢慢將你與家人的感受釐清後(他的苦?還是你覺得他苦?),付諸行動。(親愛的,你清楚你在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嗎?)
自我照顧練習語:
我尊重你的生命與你需要的生活模式,我尊重你的選擇與決定,我知道那是你覺得安全的生活,只有當你願意的時候我才能真的幫助到你,去過我們共同認為「好」的生活。我知道我會為你感覺難過與不捨,這是我自己的事情,而我也允許我身上對你有這樣的感覺,仍然尊重且不干涉你的選擇。因為愛是一種尊重彼此與如實接納,而我也願意如實地感受我身上的情緒。我會練習用你想要的方式愛你、尊重你。
親愛的,放開對家人期待的過程並不容易,因為你會恐懼你可能永遠得不到你最渴望的關愛方式,但你也用現有的方式爭取很多年了,不是嗎?練習用新的方式去對待,也許這個放開,可以讓你獲得更多。
延伸閱讀:別再叫我放下,好嗎?
喜歡我們的文章嗎?訂閱就能收到文章更新喔!
[wysija_form id=”4″]
在〈無法改變家人?有一種苦,是你覺得他很苦。〉中有 2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