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姵瑩Chloe Wu 諮商心理師
最近部落客女王結婚的消息鬧得滿城風雨,而其中最引我注意的留言是:「我的女朋友因為看了妳的書,決定跟我分手。」我看到這段留言其實非常訝異。
可以理解網路知名部落客的社會影響力,也可以想像她們對於思想的「啟發」也好,「改造」也好,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親愛的,我驚訝也難過的是,當一個女孩因為部落客的一句話,做了人生的重大決定時,她的內心是什麼狀態呢?她是否曾經細細地咀嚼過此言論所傳遞的思想?是否思考這個思想在她身上會起什麼作用,對她的人生會有什麼影響?
當輿論不斷抨擊她的言論,帶給女性的影響,以及女性如何不結婚,如何單身最美的觀念,又是為什麼妳選擇將她納入妳的信條內,將她奉為圭臬的遵守?
親愛的,在心理學上,我們有一種說法,叫「拼接式自我」(patchwork self),它的意思是,你用別人的想法、聲音,組合成妳面對世界的態度,也就是妳的內在是由他人的聲音跟思想拼湊而成的,就像一只插滿外界的花朵的花 瓶,隨著時間這些外來的東西可能不合時宜,可能凋零,妳又得去尋找其他好看的花朵放入花瓶裡,而無法像窗外落地深根的大樹,在風雨中屹立不搖,因為它所有的支撐力是由內而外,是一體性的。
在我們面對的療癒工作上,具有這種自我狀態的人,的確不在少數。我們的填鴨教育,我們的學習歷程,並沒有太多空間讓我們去思考,讓我們去挑戰權威,去做知識的辯證。我們背課文,而不一定理解文章的時空脈絡,我們去補習,卻只是為了快速學會解題技巧。
快速有效的成果獲得時,又有多少孩子會去思考這些知識希望把我們塑造成什麼樣的人?當孩子問起「考試是為了什麼?」「讀書是為了什麼?」,我們都怎麼回應他們呢?
然後孩子們在一路唸書之後,直到他們出了社會,茫茫然的未來等著他們,可能他們沒有學會要思考自己是誰,因為父母說了算,老師說了算,他們的內在都是這些 長輩的聲音,他們不允許有自己的聲音,接著在成年之後,遇到學校沒教的愛情,遇到分手失戀的難過情緒,在這門人生的學問中跌了一跤,沒有人可以告訴他怎麼 做,問身旁的人,或者問神明,或只能從他們認為的兩性專家口中,找到自己該面對這件事的態度。
親愛的,妳想不想擁有自己的聲音?妳想不想清楚自己的態度?
如果妳想,那就找回妳掌舵的勇氣,以及認識自己的決心,還有對自己有點殘忍卻又溫柔敞開!
如果妳習慣人生被決定,習慣順著別人的想法去作別人希望妳做的事情,其實也是一種選擇,但請記得,停止抱怨與指責,妳只要學會承擔起自己的「習慣」所衍生的後果:那些並非自己渴望的事情會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如果妳準備好了,妳可以讓思考路徑這樣改變:
每件事情的發生,並非理所當然
親愛的,當妳可以去花心思與時間來理解來龍去脈,去理解發生在妳眼前的每一刻,都是許多的巧合與恩賜,妳也開始能思考,妳的人生何以走到這裡。
很喜歡「班傑明的奇幻旅程」某著場景:女主角因為興奮地出門,走下樓發現忘了帶外套又折返,到了禮物店,事前就請了店裡小姐包裝好,但因為店裡小姐前一晚 才與男友吵架而沒心情,當女主角來店時才快速包好,拿給女主角,女主角拿了包好的禮物興奮的走出店裡,因為太開心而又轉了一圈,卻沒看見從身旁開過來的轎 車而迎面撞上。
親愛的,這件事是誰的錯呢?
再看見電影裡這一連串事件的始末後,我們回到日常生活裡某一個場景。
想想妳今天的晚餐,那一道菜、那一塊肉、那一杯飲料的存在,真的因為妳付了錢就能擁有嗎?沒有農夫、沒有廚師、沒有貨運司機、沒有飲料店老闆與員工,這一切都不會存在,沒有妳的薪水,沒有妳的老闆,這些消費也不會產生,這就是一個行為發生之前,會牽引的許多現象。
當我們開始看山不是山時,我們就開始學會穿透事物的表層,看到生活當中過去所認為的理所當然,妳也會循著此路徑去思考妳的每一個行為,每一個價值觀的養成,是源自哪裡?是因為父母灌輸的?社會期待?
當妳可以對自己的行為抽絲剝繭時,妳自然會去思考別人的話語是否適用在自己身上,或者別人對妳說的某句話,妳不會立刻納入成為詮釋妳的一部份。例如:當有 人說指責妳自私不願意聽她說話時,妳清楚當時已經凌晨三點(或者妳真的需要休息),而不會因此心懷愧疚。因為妳已經清楚自己在可以付出的時候,是多麼無私 的付出,而不會讓自己過度消耗。
說到這裡,去思考吧!你心裡都住著誰?是誰在左右你影響你?
當你可以看見這一路自己行塑的過程時,統整自己成為完整堅定的大樹,將幫助你在這紛紛擾擾的世界裡,清楚自己在哪裡,可以站得又穩又紮實又長久,而你也會開始感恩行塑你的這一切。
延伸閱讀:溫柔剛毅不分性別,做你最喜歡的自己!